第130章民众新气象
瓦拉几亚的经济繁荣让市民阶层崛起,拉雷什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的棉花生意让他赚的不少,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了本钱做更大的生意。他可以进口更多的原料进行加工,然后将成品出售到各地。
棉花做成的纺织品比亚麻做的要保暖,而且还吸水,是非常好的纺织原料。但因为气候的原因,棉花种植只有保加利亚有零星的地方,大部分的棉花得从热那亚和威尼斯手中购买。
拉雷什只能如此,但最近他听说伯罗奔尼撒地方可以让瓦拉几亚商人购买一些土地,那里说不定能种植棉花。并且看能不能做点别的。
瓦拉几亚商人经营的范围比西欧少,食盐等物资由政府直接运营,他们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经营。但他们可以拥有西方商人没有的安全保障。
没有关卡,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无缘无故的罚款和收费。有的只是统一的道路,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法律,这些对商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法国和神罗商人快羡慕死了。
拉雷什最近在准备一笔价值2500列伊的单子,而在瓦拉几亚法典颁布后,他需要拿出的税收增加了,但和其他国家相比,瓦拉几亚的税收还是挺少的。
虽然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拉雷什还是对贵族念念不忘,他一直想着能得到一个爵位,哪怕付出金钱。
拉雷什在市场走着,突然看到街头公告员在宣读新的消息,他赶紧上前。
原来是官秩表正式在这里发布,因为多布罗加不同于其他地区,任何改革都会在这里进行试点,所以完整版的官秩表在这里正式实行。
拉雷什听到可以通过考试或者从军成为贵族后,高兴的不得了,尽管是非世袭的,但如果能够得到君主赏识,一个世袭不就是说给就给吗。
拉雷什很快回到了家,原本租住的房子已经被他买了下来,连带着一个大院子。
一进门,他就看到大儿子阿列克谢在和一个雇佣兵比拼武力,小儿子布鲁诺则和一位康斯坦察大学的学生学习文学。这也算两头下注。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妻子见拉雷什回来,就问道。
“新的命令来了!”
拉雷什将今天宣告的法令告诉妻子。
“这么说,只要能够在战场立功或者进入大学,就能做官,获得爵位了?”
“没错,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能够让我们碰上。”
拉雷什心中的喜悦已经按捺不住,他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如果能够获得爵位,那他就能光宗耀祖了。
和拉雷什有同一心思的还有许多,他们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功勋或成绩,这样他们就能进入职场,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后获得贵族爵位。
官秩表的发布引起了惊涛骇浪,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吸引人。外国人如果想升迁,还得经过瓦拉几亚语的考试,同时还得改信,这样才能享受官秩表的权利。彼得认为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同化这些外来人员。
彼得的官秩表得到了市民阶层的支持,宗教政策让教会向他靠拢,贵族也被经济特权暂时安抚,基数更大的农民阶层也在法典和开垦的声音中将大公奉为唯一的神明。所有人都被团结起来,而这样的国家是不会被打败的。
彼得接着向保加利亚地区发布命令,让其不定期的去扫荡奥斯曼的土地,并且逐步推进。这样可以打击奥斯曼在巴尔干的经济和人力,使其更好的获得。
彼得一边推动改革,一边又在外交上进行运作。立陶宛上层建筑行不通就对底层民众出手,反正
都是信仰东正教的。
匈牙利方面还是以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而几个月前彼得在布达埋下的雷也开始活动,玛丽女王第一次出席了国会,尽管有些吉祥物的成分,但这是个态度,一些对西吉斯蒙德不满的贵族开始与玛丽联系。
但西吉斯蒙德怎么会让她得逞,自己的权力是不会分出去的,他也开始暗中走动,甚至准备再次对自己的妻子下手。但他不知道的是,玛丽在上一次的暗杀活下来后就一直警惕,每个房间她不会睡两次,就算要睡也得一个月后。
玛丽许诺贵族很多好处,包括对农民的处置权、司法裁判权等,并且也积极拉拢天主教会,虽然玛丽女王比西吉斯蒙德的势力要少的多,但她还有一个西吉斯蒙德无法超越的优势,她是拉约什大帝的女儿,是匈牙利正统的王位继承人。而西吉斯蒙德是靠着和自己的婚姻才当上匈牙利国王,只要自己强调自己的血统,不断的积蓄实力,到时候就会给予丈夫致命一击。
而西吉斯蒙德为没有呆着,尽管自己的势力占上风,但他必须杜绝任何可能推翻他统治的阴谋,他开始派遣更多的人监视玛丽,并大肆在特兰西瓦尼亚和贝尔格莱德派遣军队,来镇压东正教徒。
匈牙利的情况如此,波西米亚也好不到哪去。一些有远见的传教士在看到抨击教会腐败的传单后偷偷张贴和复印,而且还借着上面的理由写出不少宗教改革的主张,包括反对贪污,反对奢华,提倡节俭,让教会走进民众等。这些主张受到民众的欢迎,但却让天主教高层惶恐,因为这些年为了获得资金,罗马和阿维尼翁教廷都大量出售赎罪券和官职,这些行为都是让民众反感的。
和教会害怕的还有波西米亚的德意志贵族,他们在波西米亚攫取了大量利益,使得本土民众反对他们,如今宗教改革的苗头出现,他们害怕一些人借着宗教改革将火烧到他们身上。
于是教会与贵族迅速达成协议,一方面大量在教堂和其他地方布道,另一方面大量抓捕改革派教士,教会将他们扣上异端的脑子,然后将他们判处各种刑罚。
这样的恐怖让一些人销声匿迹,但也让另一些人继续呼吁改革,约翰胡斯就其中之一,他不怕恐怖统治,他要继续呼吁教会改革,哪怕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