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二重天,一边是李兰寄人篱下,另一边却是罪犯何平及帮凶方颖好运连绵不断——
二〇一〇年春的一天,李兰心事重重,东张西望缓慢地走在路上。前面五十米处,一个六十多岁穿得光鲜的老年女人拎着大包小包正在赶路,突然老年女人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后面两个人见后竟没有去搀,而是绕过而行。李兰瞅了个正着,她暗暗骂道,“见难不助,缺德。”她不顾一切,急如星火冲去搀扶,可刚冲了十步,一个声音在耳旁劝告:做好事有时反而会被伤者诬陷成肇事者,况且前面二个经过者已脚底生油,溜之大吉,前后都没了人,况且近地没有探头,若去搀扶没有证人,若是被诬陷那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是谁在说?她忽地站住了,四处张望可没人,原来是自己心中在说。她没胆量去搀扶,竟发颤。她返身而去,可刚走了几步却又站定,她热血往上涌。另一个声音又响了起来:老人跌倒没人去搀扶很危险,逃跑可耻。
社会上,老人跌倒后没人去搀而出事的所见所闻萦绕在她脑际,她脸庞发红,无地自容。她坚定地自言自语:救死扶伤是人道主义,见义勇为是美德,宁被冤枉也要坚守道德。
她抛去杂念,再次勇敢地冲过去搀。跑近一看,画面更可怕,老太爷跌倒后趴在地上,嘴鼻紧贴地面,危险极端。千钧一发之际,她毫不犹豫搀扶,可老人已昏迷不醒,无力配合,搀扶不起,她急忙把老人翻了个身,让她平躺,把她的手脚伸直,发觉老人额头磕破流血,嘴鼻上有泥沙,她除去泥沙,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喊:“你醒醒!” 连喊了三遍。老人无反应。接着她用手按患者胸部,可已无呼吸,她想老人一定是嘴鼻着地后堵住呼吸而喘息,接着她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八秒钟后发现有脉搏。幸好赶得及时,老人的身子还是软的,凭直觉有救。她急忙呼救:“来人啊!”可没人。她想呼120,可没手机,摸伤者身上也没手机,她想拦车送医院可没车经过,她急得哭了出来。可刚哭了三声,她镇定自若想,唯一的办法只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越快越好。可她没有专业知识,她又为难了。总不能让她在自己眼皮底下死去吧,那自己就要心中有愧,永不得安宁。一定要想法救人。她脑中活灵活现浮现出在电视上看过心肺复苏的场面。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模仿,立即松解对方的衣领及裤带,接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连线中间(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全身力量用力按压,一会后打开气道,把患者的头仰起,颌抬起,挖尽口腔中及鼻腔中的泥沙,痰等分泌物,保持呼吸畅通。然后口对口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她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在她的紧急救治下,一会儿老人嘴角动了动,已醒来。
紧急抢救时李兰聚精会神,竟没有注意老人的容貌,见老人有救,高兴掠过心头,这时才细心打量老人。她咯噔一震,吓得放弃急救,站起来战战兢兢直往后退。可瞬间她又想,也许只是相像,不一定是她。为了核实,她再次往前走,越看越像,她在她身旁蹲下身,抬起她的左下颌,有一颗黑痣。千真万确,确实是她——方颖老师。她曾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我的痛苦上,是影响我命运的仇人,二十年未见,她苍老了,可大致模样没变,还能辨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激起了李兰的满腔仇恨及愤怒,她眼泪夺眶而出。她动了放下溜走的念头,可李兰性本善,转瞬间她又想,毕竟事情已过去二十年,已有嘴说不明,况且她不是主犯只是包庇,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这事已过了追诉期,同时自己被拖人下水后也犯了知情不报罪,闹出去对自己也不利。李兰善良的本性占了上风,强按怒火又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命刻不容缓,救人没有冤仇,就是敌人俘虏后也得相救,在救死扶伤中泯恩仇吧。李兰进一步施救。施救后方颖虽然大有好转,可呼吸急促, 心律不齐极其虚弱,难于恢复正常。怎么啦?李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突然她发现,方颖身旁有一小瓶麝香保心丸。她已明白,方老师已患了冠心病,一定是她挖出来后来不及服用就发病跌倒了。她立即拾起瓶,倒出二粒给她服用。方颖服药后渐渐恢复正常,李兰强装笑脸脱口亲热喊:方老师!你醒了。
突然听到一声委婉动听的喊。多么熟悉的声音,方颖睁大眼睛,一看,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漂亮女子微笑着,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是她?可不太像,比她更漂亮,更迷人,更……学生实在太多,她怕搞错了,她颤颤巍巍问:“你,你是?”
李兰嫣然一笑说:“李老师,你贵人多忘事,我是你的学生李兰啊。”
千真万确,确是她,女大十八变,那时她还只有十六岁,离开后变化大尽属正常。他就是自己常牵肠挂肚却不敢面对的学生。李兰投去友善的目光,方颖却觉着李兰的眼睛如寒光闪闪的尖刀直逼自己,吓得从头冷到脚,浑身发抖。是她救了自己,是救命恩人,感激,愧疚,她无地自容,竟嗷嗷地哭,况且越哭越凶。李兰边为方老师包扎额头伤口,边问:方老师,脱险了应高兴,你为什么要哭啊?
方颖心中有苦竟越哭越凶,李兰反而懵了,呆望着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