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的正午时分,乔小希独自一人前往书院。
静静地站在书院的大门前,等待着李天佑的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门里不断有穿着书生袍的人走出,但始终没有看到李天佑的身影。
乔小希紧紧盯着那扇门,眼神充满期待。
目光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了李天佑。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入了乔小希的耳中:“小娘子,可是李天佑的娘亲?”乔小希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白色长衫的书生,正站在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前,微笑着朝乔小希看来。
当两人的目光相遇时,书生微微一笑。
乔小希有些惊讶,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书生,不知道书生为何会认识自己。
书生眼眸之中,含着友善笑意,让乔小希不由得生出一种亲切之感。
乔小希看书生,缓缓地牵着马走了过来。
“小生看着有些像,但又不太敢认,只记得那天的麻衣仙子……”书生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迟疑。
乔小希仔细地打量着这位书生。
只见书生宽面大耳,乌眉大眼,阔鼻方口,长得白白胖胖的,再加上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活脱脱就是一尊笑弥陀,让人看了就觉得十分喜气。
乔小希觉得这个书生似乎有些眼熟,但一时之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于是轻声问道:“公子是……”
没等乔小希把话说完,书生便笑着自我介绍道:“输十两银子的那个书生,姑娘可还记得不?小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书生一边说着,一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听到这里,乔小希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眼前之人,正是当初在山阳书院的赛诗会儿,赌乔小希作不出诗的书生。
书生还押了十两银子,结果乔小希背了一首《春晓》,书生输给自己十两银子。
想不到今日,竟然在此处重逢,这可真有意思!
乔小希能想起这位书生,原来并不是因为那十两银子,而是当初这书生,来给乔小希作证的时候,这位书生还是县令的儿子。
我勒个去!怪不得姐总觉得,这人看起来有些眼熟呢,现在细看这书生,竟然长得跟县令一模一样,妥妥的父子呀。
乔小希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多谢公子,当初为小女子作证。”
书生则是一脸惊喜地说道:“啊呀,小娘子居然还记得小生,实在是太荣幸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和欣喜,似乎对乔小希能够记住自己感到非常开心。
乔小希满脸笑意地问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啊?”
“不敢当,在下姓张,单名一个子字,子言是也。敢问小娘子芳名为何呢?”那书生笑着回答。
“原来是张公子啊,久仰久仰。小女子姓李,夫家姓乔,张公子就唤我李乔氏吧。若是张公子不介意的话,可以和谢公子一样,称呼小女子一声姐姐也成。”
乔小希笑容满面地说道:“小女子这可就是倚老卖老了哈。”
张子言呵呵一笑,说道:“那不如小生就称呼小娘子为乔乔吧,这样听起来亲切一些。而且依小生看,小生应该年长小娘子几岁才对。”
乔小希乐了!
人家不愿意叫姐姐,就不叫呗。
叫妹妹也不妥,哥哥妹妹的,听着便暧昧。
来到这个陌生的古代世界,乔小希觉得自己和这里的人,都没有血缘关系,那么称呼也不必拘泥于传统,可以随意一些。
乔小希笑容灿烂的说:“张公子年长几岁,小女子当不得姐姐的,张公子喜欢叫乔乔,就叫我乔乔好了。”
正当乔小希与张子言交谈时,李天佑一边叫着“娘亲”,一边欢快地跑了过来。
乔小希温柔地揽住李天佑的肩膀,乐呵呵地向张子言告辞。
娘俩欢欢喜喜地回家。
乔小希和李天佑回到家里,看到新家,李天佑那个兴奋呀!
拉着乔小希,一间一间房地看。
又在院子里转圈圈。
“娘亲,这是孩儿家,这真是孩儿家?”
乔小黑追着李天佑,尾巴摇得像钟摆。
乔小希捧起李天佑的脸,点着李天佑漂亮的小鼻子。
“好大儿,这就是李天佑的家,门牌还等着天佑写呢。”
“娘亲,在哪里?孩儿现在来写。”
李彦明饭菜已经摆上了桌。
乔小希拿出木板,李天佑磨墨写字。
“耕读李家”
李彦明乐呵呵地,拿起木板,吹干墨。
三口儿去大门外。
乔小希和李天佑,看着李彦明,钉好门牌。
“天佑要是取得功名,将来走了仕途,就可以挂‘李府’了。”乔小希乐呵呵地说。
“不,娘亲,孩儿做多大的官,扁额都写耕读李家。”李天佑看着乔小希说。
我去!李府多大气。
李彦明笑道:“佑儿说的对,姑娘起这名字,耕读可作李家家训。”
“挂在门上,李姓子孙,皆可耕读传家。”李天佑小大似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