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乾坤已定 > 第12章 齐鲁不宁(4)

第12章 齐鲁不宁(4)(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离婚当天,绝美师姐带上亿万嫁妆求我娶她 全能创造者 阴差卫明 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甜妻来袭:亿万老公霸道宠 末世将至,我提前获得修仙系统 又一个秋 颠峰官途:重生一世的我遥遥领先 武极天帝(微末凡尘)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于是,鲍牧听从齐悼公的建议,准备去往位于齐国郊外的潞地呆上一段时间,顺便观察是否有人背后议论他的是非,再决定去留。他把一半的身家财物带上,准备出门。

刚一出门,便有侍卫窜出,扣下他的财物,只留下三分之一随身。走到半途,忽然出现劫匪,留给他两辆车子,其余财物则被洗劫一空。他连连感叹时运不济,终于到达潞地。齐悼公派来的杀手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将他捆住,就地处决,抛尸荒野。

就这样,一名出身豪门世族的大夫不明不白的死去。

追根溯源,鲍牧要对自己的死负绝大部分的责任。

上一次被田乞设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拿来当幌子,鲍牧不高兴实乃人之常情。怎么说他也是齐国的传统贵族,竟被外族田氏利用,无论是面子或是里子,都不能容忍。

有句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身处刀光剑影的名利场,再恨,只要对方比自己位高权重,也要打落牙齿和血吞;再爱,也不能掏心掏肺毫无防备,要为自己保留几分。人心隔肚皮,那些在饭桌上被陷害的都是血淋淋的反面教材。

所以,看清形势,采取务实的态度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齐悼公没有被扶立为齐国国君,在齐景公死后他逃亡鲁国期间,他不过是只惶惶不安的丧家之犬。若是寄居国将他奉为上宾,他还能衣食无忧,有个一官半职。若是对方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只是个潦倒的破落户。

偏偏命运眷顾他,时来运转,他当上国君。千军万马,朝野上下,唯他命是从。今非昔比,翻天覆地。

鲍牧的脑子没转过来,仍把齐悼公当作他看上眼就立,看不上便能废黜的群公子,这是他犯的最大的错。

布衣出身者,一旦升至金字塔尖,通常会邀请昔日草根阶层的朋友来朝为官。一为知根知底,对对方信任有加,二来是要几个心腹亲信服侍左右,公私两便。

联明人通常会婉言谢绝,退避三舍。或许有人的确淡泊名利,但是更有可能是——他们太了解人性了。

从前大家都饥不择食,亲如手足,不分你我。现在不一样了,地位悬殊,有君臣尊卑之分。若是沿袭原来的相处模式,皇帝必然反感,似乎对方的存在就是一心一意的提醒自己,从前有多么落魄狼狈。于是乎,伴君如伴虎威力大发,轻者免官,重则下狱囚禁,甚至家人也被祸及。

权力名位令人膨胀,心胸不因地位的升高相应的开阔,反而愈加狭隘窄小。生杀大权在手,一言不和,要杀要剐。

身在低位环境艰难,处处受人排挤,有满腔的怨气,为何不发泄?已经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一言九鼎,事事得意,为什么还有诸多不满?

跟不满无关,跟地位有关。卑微贫贱时无处宣泄,也不敢发泄,处于食物链底层,一旦发作,马上就被报复打击。

手握生杀大权,仆役成群,指哪打哪,一句不中听的话就能成为对方人头落地的理由,这感觉如此舒爽,谁不向往?这就是这片土地人人都有皇帝梦的原因——无须压抑心中的魔鬼,看谁不顺眼立马让他消失。

如果皇帝的权力受制衡约束,相信许多人一定会丢弃这个梦。正如民主国家的总统首相,并非人人向往。首富、科技新贵、商业巨子,倒是人人艳羡。在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财富是受保护的,与财富相应的尊严自由,显然比处处受掣肘的总统的吸引力更大。

鲍牧被杀,齐悼公胸中的怨气一扫而空,笑得最开怀的当属田乞。放眼朝堂,能与田氏抗衡的大族已经不多,鲍氏之所以存活至今,乃是因为从前的好几次驱逐政敌,都跟田氏同一阵营。算起来,两家也算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不到最后关头,还有利用价值,没必要翻脸。

当然,齐悼公执意要杀,田乞也无所谓。对他没什么坏影响,他也乐见其成。

令人惋惜的是,从此鲍氏在齐国彻底衰败。

鲍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历城。夏禹裔孙敬叔曾任齐国大夫,被封于鲍,其子叔牙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

鲍叔牙为世人所知,缘于是与管仲的友谊。少时他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如洗,上有母老,家徒四壁,难以为继。叔牙时常给以资助,扶助其家,二人遂成莫逆之交。后世称为“管鲍之交”,引为美谈。

齐襄公乱政时,二人都在朝中任职。为了分摊风险,两人决意分开——管仲随公子纠逃往鲁国,叔牙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得国内援助,又兼天时眷顾,先于公子纠回国,被立为齐君,后世称为齐桓公。作为公子小白的亲信心腹,鲍叔牙被任命为齐国上卿。

鲍叔牙深知管仲之能在自己之上,于是苦劝桓公,营救被鲁国拘禁的管仲。待管仲归国,他又为齐桓公陈说利害,终于说服桓公任命管仲为相。从此,齐国大治。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留名史册。

鲍叔牙虽退居管仲之下,鲍氏有大功于齐国却是不争的事实。后世子孙在齐国世袭卿位,兴旺富贵。见于史册的有曾孙鲍牵、鲍国,玄孙鲍牧、鲍苏,更有耻居浊世、隐居深山、“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的鲍焦隐居于周朝的国都。

鲍焦与晋国的介子推齐名,成为与世无争、遗世独立的隐士代表。“抱木而死”因他成为典故,传颂至今。

战国初期,鲍氏子孙多迁往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秦汉之际,鲍姓已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两汉时,鲍姓逐渐兴旺,名人辈出。

西汉末的鲍宣,东汉大臣,任职司隶校尉。其子鲍永任兖州牧,其孙鲍昱、曾孙鲍德、玄孙鲍昂都名震当世,尤以鲍昱最为显赫。

鲍昱,举孝廉出身,为政一县,踏实勤勉,政绩卓著,受到上官举荐,出任司隶校尉。历仕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朝,奉公守法,品格端方,颇有政绩。一路任太守、司徒、太尉,可说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鲍氏繁衍于山东、江苏两地,著名南朝诗人鲍照即为杰出代表。

鲍照,南朝宋人,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他的文学创作,涉猎甚广,游山、赠别、咏史、拟古、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在艺术风格上,大多胸襟开阔,气魄宏大,多有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却又不乏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

杜甫对其诗作的评价浓缩为两个字——俊逸,可谓得其精髓。

若有闲情雅致,捧上一本诗作,鲍照的诗当在观看之列。既有清新俊逸,也有富丽堂皇,既有遒劲强健、宏大疏阔的浪漫主义表达,又有对现实的关照反省。读之历程,仿若一场激荡心灵的旅行,一定令你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战国:无限小米粥,我成千古一帝了? 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 痴傻二皇子,父皇求我快登基 我,最强毒士,胜天半子 世子贤婿,快请上位! 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把我当质子?我叛国你哭什么 拳打仇人脚踢至亲,我乃真龙天子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