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乾坤已定 > 第12章 晋阳始成(4)

第12章 晋阳始成(4)(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离婚当天,绝美师姐带上亿万嫁妆求我娶她 全能创造者 阴差卫明 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甜妻来袭:亿万老公霸道宠 末世将至,我提前获得修仙系统 又一个秋 颠峰官途:重生一世的我遥遥领先 武极天帝(微末凡尘)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话说士氏的宗主又是怎么跟魏将军交恶的?”蔡墨引开话题。

“说起来士氏的公子都差不多,士吉射比堂兄收敛些,贪婪自私则有过之无不及。魏将军一心想振兴魏氏,难免有些利益纠葛,谦谦君子遇到蛮横不讲理的莽夫,只有被欺负的份了。”周舍分析道。

“士氏风头正盛,无人望其项背,避其锋芒才是上策。”董安于感慨道:“魏将军有心要向先祖看齐,其心可嘉,无奈形势不由人,时机尚未成熟。”

现任魏氏宗主魏曼多刚接过父亲移交的重任没几年,壮志满怀。六卿之中,魏氏最弱小。先是起步晚,再者,前两任宗主魏绛、魏舒亦非老谋深算的政客权臣,并没有替本族攫取多少财富权势。

所以,魏氏像先天不足的婴儿,一直不愠不火。尽管寻遍良医,平日里又作息正常注意养生,在竞技运动中仍难有优势。当然,维持一席之地还是绰绰有余。

“士吉射不过是个贪鄙之徒,中行寅才是个狠角色。如今和他们父辈时候又不同,是士氏追随中行氏,唯命是从。”

说到此,蔡墨不由感叹,“士氏的衰落已是不可避免。从前士会老将军何等睿智果决,到了士匄更是杀伐果断慧眼如电,谁料到了士鞅,除了敛财弄权已无长技,士吉射更是比其父都不足。”

“如此说来,中行氏倒是经营得有声有色,日渐兴旺。”周舍接过话题,“从前的跟班一跃成为领路人,结交广泛,纵横勾连,开地拓土,声威势大。”

“尽管如此,中行氏的封邑领地仍然比不上士氏。只因士氏的前人太过积极进取,现任宗主只要坐享其成便可高枕无忧。”说到这,董安于语气惋惜,“可惜,祖父强势,父亲贪婪,到了儿子只剩欲求不满,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无论如何,两家的盟友关系能维持至今,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蔡墨说道:“兄弟内讧的例子不胜枚举,父子叔侄相互构陷的也屡见不鲜。两位继承者虽跟先辈相较能力见识都比不上,能把家业守住已是非常不易。”

“这倒是。”赵鞅点头赞成,“无论十年前还是十年后的今天,四家都不是他们两家的对手,只能选择隐忍退让了。”

“中行氏跟邯郸氏关系密切,不知将军是否打算改变策略,跟中行氏有更多的接触?”尹铎问道。

一直以来,赵鞅都坚持依靠自身实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是现在看起来,中行氏和士氏结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赵鞅苦心经营,仍然难以望两家项背。赵氏的分支邯郸氏跟中行氏的姻亲关系是破局关键,就看赵鞅肯不肯改弦易辙加以利用了。

“不——”赵鞅坚定的摇摇头,“邯郸氏与赵氏本宗的关系大不如前,我正为此发愁。如果跟中行氏来往过密,恐怕会让他们误会,以为赵氏已无力支撑,要依靠他们保全。”

“的确如此。”董安于点点头,略微皱眉又松开,说道:“中行氏和士氏已独占鳌头,如果赵氏再加入,实力大增,怕是触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那——”尹铎有些迟疑的问道:“将军把卫国人质交给邯郸氏看管,难道是想借机改善关系?”

赵鞅点点头。

说起这件事,牵扯到许多史实。

比如卫国的一些往事,不得不说的齐国、晋国,还有一个地方也无法回避——夷仪。

夷仪是周王朝的众多封国之一——邢国的城邑。公元前659年,赤狄攻邢,邢不敌,很快溃败,求救于齐。当时齐桓公是诸侯之长,闻迅后,齐桓公率领齐、宋、曹的军队前去救援。

尽管如此,邢国的都城道路仍被毁坏,齐国不得不带领诸侯帮忙筑城,并将邢国国都迁至夷仪。公元前635年,卫灭邢,夷仪归于卫。

公元前558年,卫国国君卫献公因对世族重臣无礼被驱逐,逃到齐国,卫国重臣拥立献公的弟弟公子秋为君。

公元前547年,公子秋又与卫国重臣发生矛盾。这位重臣为报复公子秋,跑到晋国请求时任晋国国君平公帮助卫献公归国复位。

晋平公在位时,晋国的霸主威风已大不如前,不过国力仍强,对付小小卫国不成问题。晋平公答应了卫国重臣的请求,命卫国国君把夷仪交出来给献公居住,并强令卫国与晋国结盟。

卫国国君赶来与平公会面,平公下令扣留卫国国君,卫献公趁机归国。归国后的献公杀死其弟,后世称其为卫殤公。

干涉卫国内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卫国和晋国走得很近。彼时,晋国伐齐,卫国也参与其中,出人出钱出力。

人是会变的,国与国的关系亦如此。

到了公元前501年,卫国已与齐国结盟。一方面是晋国无心主政中原,齐景公想趁机称霸,另一方面也是晋国的种种行为令卫国寒心,最终选择了背晋事齐。

同年,齐景公率兵攻打“晋国的夷仪”。《左传》原文是这样记录的——“齐侯伐晋夷仪”。

夷仪不是卫国的吗?何时变成晋国的了?从史书上找不到答案,只能猜测,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501年期间,卫国将夷仪送给了晋国。夷仪早不归晚不归,偏偏在此期间归了晋国,难道是晋国突然对夷仪发生兴趣,心血来潮抢了过来?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比如,朝鲜战争爆发,南韩被打个猝不及防,不得不向美国爸爸求助。作为报答,美国人拿到了韩国军队的指挥权。时至今日,经过辛苦谈判,韩国也只拿回了战时指挥权,日常指挥权仍在艰苦努力中。

同理可得,晋平公助卫献公复位,不可能是无偿援助。所以,最大可能是卫献公把夷仪作为礼物送给了晋国。

夷仪身在何处?为何齐国为了小兄弟不惜和晋国老大哥交兵接刃?

经过史书考证,夷仪位于山东卿城西南。翻开地图会发现,此地处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接壤附近,跟河南濮阳、范县、台前距离很近。

参看春秋诸侯国地图,夷仪处在卫、齐之间,而今却属晋国。对卫、齐两国而言,归属晋国的夷仪无异于插入两国的一把尖刀,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尽办法将之拔除。

冷兵器时代,地利之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所以,晋国也不会拱手相让。

公元前548年,为了报复齐国君主齐庄公三年前伐晋并取晋之朝歌,晋平公率师与诸侯军队在夷仪会合,攻打齐国。选择夷仪与诸侯会师,可见此地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同一般。

将夷仪归入版图后,晋国更是将其作为黄河以东的战略前沿,屯兵驻守,窥视卫齐。

为了报复公元前501年齐卫联手伐晋,隔年赵鞅便率兵攻打卫国。那次战役,邯郸赵午也参加了。

邯郸赵午,赵穿的后人,按照辈份来算,他是赵鞅的叔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赵午一支已据邯郸繁衍生息。以温邑为根据地的赵衰一支,在宗主赵鞅的带领下仍在原地耕耘。

年代久远,再加地理区隔,就算有血缘关系,不经常走动,也难亲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赵旃开始,赵氏的两支开始疏远,关系淡漠。

赵鞅满腔抱负,想拉拢邯郸氏,以便增强赵氏的力量,既是情势所迫,也是利益驱动。

至于卫国人质之事,留待下回分解。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战国:无限小米粥,我成千古一帝了? 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 痴傻二皇子,父皇求我快登基 我,最强毒士,胜天半子 世子贤婿,快请上位! 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把我当质子?我叛国你哭什么 拳打仇人脚踢至亲,我乃真龙天子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