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二百十六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

第二百十六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军婚甜蜜蜜重生八零辣媳巧当家周昭昭杨维力 军婚甜蜜蜜重生八零辣媳巧当家羽霓裳 周昭昭杨维力军婚甜蜜蜜重生八零辣媳巧当家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周昭昭杨维力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棺香美人 光明之路 娇娇乖!薄爷他偏执难控 穿进修仙界后我又苟又卷 曹魏的光与影 半岛两班人家

庆历四年十二月八日。</br>汴梁下起了大雪,开封府各个街道组织起大扫雪工作。</br>由官府出资,在外城以每天90文的价格,雇佣一些没有工作的老人、青壮进行积雪清除打理。</br>这个工资肯定不算高。</br>因为在庆历年之前,汴梁的日工资水平就达到了百文以上。</br>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码头搬运工日赚二三百文,街口一个杀鸡的每天一百五十文,茶铺的伙计月入4.5贯,一天约一百二十文。</br>基本上平均用人薪资在一百文左右,除了每天平均日薪只有五十文的厢军以外,普通百姓的工资水平维持在百文。</br>而现在普通人的薪资水平又略微涨了一些,平均大概在一百二十文,比以前涨了约二十文上下。</br>这是因为自从庆历元年大改革以来,大宋的经商环境日益变好。</br>商品经济更上一层楼,并且由于商品通过五大贸易路线,不仅销往周边国家,甚至远销到中亚,被阿拉伯商人卖到欧洲去。</br>经济环境和经商环境好了起来,工商部那边每年注册的新商行,也就是公司不计其数,城内城外工坊每天都在开设。</br>不只是纺织厂,还有各类造纸厂、茶叶加工厂、铁器加工厂、农具厂等等数不尽的工坊,资本开始逐渐萌芽。</br>工坊建立后那自然要大规模招人,但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社会,汴梁能够吸引的基本上也就是京畿路以及周边的务工人员,不可能出现很远的人来汴梁打工。</br>像河北人要进城务工肯定优先选择大名府,淮南以及部分靠近应天府的河南人肯定优先去应天府,以此类推,造成了汴梁务工人员紧缺。</br>这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工资正常上涨,且持续涨下去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因为这必然会让工坊继续外迁。</br>以后蒸汽机时代,大量工厂搬迁到沿海城市去,也能带动广州、广西、福建等沿海城市的发展。</br>所以朝廷也会想办法市场调控,倒逼着用人单位涨工资。</br>不过开封府雇佣的都是没有工作或者缺乏工作能力的人,这个薪资基本上也属于正常薪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对贫困人员的照顾。</br>而组织人员则是开封府下辖的街道办。</br>如今大宋要走向城镇化,开封府作为一个官府机构,就必须要对基层有一定的掌控力。</br>所以朝廷正式建设起街道办,除了街道办主任是从九品官员以外,其余办事员都是吏员,主要管理的事务也都是户籍、卫生、社区管理等工作。</br>比如朝廷今年要慰问孤寡老人,要把米、油、粮发下去,以后就不是由开封府、皇城司来办,而是由街道办来处理。</br>上级领导主要是监督落实工作,确定各种粮油物资发下去,并且朝廷现在在建廉租房,以后也会由街道办落实贫困户,优先入住廉租房当中。</br>里面肯定会由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比如街道办不认真落实工作,或者中饱私囊,把廉租房、物资发放给有钱人乃至于自己的亲属,而不是有需要的穷人。</br>因而赵骏又勒令开封府作为上级领导部门监督,又让皇城司秘密暗访,时刻调查,实时追责,算是双重监督。</br>现在就先这样办着。</br>哪怕以后出了问题再整改,至少现在街道办的设立后,开封府的工作压力也会减少很多。</br>在开封府的号召下,全府大扫除。</br>赵骏上午就在包拯的陪同下,视察了内城、外城,乃至城外的清除工作。</br>开远门,也就是西水门外。这里是汴河的入口处,由于运河从北方带回来大量钢铁、牛羊皮毛以及其它原材料,因此这里汇聚辽很多工坊。</br>朝廷现在正陆陆续续地把城内的官属工坊迁移到城外,比如纺织厂、锻造厂、铁器加工厂等等,从两个月前就开始迁移。</br>官属工坊又带动了很多私人工坊转移,预计到后年,汴梁里大部分工坊都要转移到城外,形成城乡结合部。</br>所以这里的地价也慢慢地有所上升,这对于栖息在城外贫民窟的百姓来说,自然是件好事。</br>因为朝廷现在的户籍工作是允许百姓落户汴梁,并且允许他们购买他们现在在城外居住的土地和房屋。</br>或许几十年后,最早一批来汴梁打工的打工人,摇身一变,通过在城外城中村拥有房产,成为了正红旗老开封。</br>不过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城外的地价还是比较低,且基本上都是在朝廷手里,也进行了限卖,不允许有心人大规模囤积。</br>赵骏打算等过两年完成了军队改制,把厢军纳入建设兵团,就成立国有建设企业,把城外的房地产开发都交给他们来做。</br>到时候大宋对外吸血哦不,贸易。对内搞大基础建设,加上房地产刺激经济,允许银行业和金融业发展,在全国开设交子铺,允许民间借贷。</br>四管齐下,这经济还不飞上天了?</br>甚至通货膨胀都不用考虑,大宋只需要无脑印钱就行。</br>因为到时候大宋的铜钱就像美元一样成为全球硬通货,把国外的铜矿买进来,再制成铜钱出去买铜矿,怎么想怎么觉得有点离谱。</br>当然。</br>那还是以后的事情。</br>至少现在大宋虽然蒸蒸日上,可依旧没有超脱古代封建社会的秩序。</br>还需要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需要蒸汽机时代到来,才能完成更大的内部改革。</br>“知院,这雪下了十多天,把道路都掩埋,河面都结冰,开封府出资,雇佣了一万三千六百七十四人,每日耗资约两千贯,花费了六日时间,将全城大雪清除,将冰面破开。”</br>开远门外汴河边上,开封府通判包拯向赵骏介绍着最近城里的建设活动。</br>国税和地税改制之后,开封府作为首都官府也拥有了一定财政权,汴梁商业活动以及城市管理产生的费用都会缴纳到开封府,由此产生了税务经费。</br>虽然这让朝廷的税收严重下降,但让地方政府有了钱,那就能办不少事情,比如这扫雪工作,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br>“雇佣了一万多人?那每人每天薪资看来还不错嘛。”</br>赵骏笑着说道。</br>他环顾着远处,西北方汴河船只徐徐而来,比春夏秋时期少了许多,但这可是冬天,以往冬天漕运是彻底停船了的。</br>现在看来黄河治理工作以及破冰行动还是做得可以,至少能保证汴梁通航。</br>“说来惭愧,每天只有90文。”</br>包拯摇摇头道。</br>“每天90文?是少了点,那多出来的三百多贯是什么情况?”</br>赵骏纳闷,难道这么快就开始上下其手了?</br>这也太快了吧。</br>“是用来购置工具了。”</br>包拯说道:“这些工具怕是用完就得存起来。”</br>赵骏想了想道:“那就放在街道办,你们开封府要设立环卫部门,长期雇佣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做到城市干净、整洁。”</br>“嗯。”</br>包拯点点头:“这事我会向刘知府禀报知院的意思。”</br>“除了卫生工作以外,还有街道规划、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经营环境、商铺整顿等等,都是开封府的职责,你的担子不小啊。”</br>“下官不会辜负朝廷众望。”</br>“这就好,老包,好好干,这开封府尹的位置我是留给你的,我很看好伱。”</br>赵骏拍了拍包拯的肩膀,笑着说道。</br>现在开封府尹的位置流动性还是比较大,主要用于安置一些即将往各部尚书、侍郎升迁的官员。</br>府里的具体事务都是包拯在处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潜规则。</br>谁都知道这其实是知院为了给包拯做政治资历积累,加上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历任开封府知府都把工作交给他来做。</br>主官反倒会参与各个部门的日常事务,以便将来入部。</br>不过饶是如此,老包也已经算是在坐火箭了,从景祐四年一个从八品到现在从五品,升迁速度基本上就是每年一级。</br>赵骏打算等过两年老包积累得差不多,就把开封府的政治地位自正四品提到从二品,相当于副部级。</br>并且兼任正二品政制院候补同知,这样就把开封府的政治地位上调到高官,也把开封府尹的重要程度提高,让他能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当中去。</br>毕竟开封府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如果级别还只是正四品,那在权贵满地走的开封还是难以服众,管理上也会加大难度。</br>“知院。”</br>就在赵骏视察开封府最近发展情况的时候,不远处一对皇宫侍卫急匆匆而来,向他报告道:“陛下请知院回一趟宫中。”</br>“哦?”</br>赵骏扭过头,来到那侍卫的身边问道:“出什么事了?”</br>“说是西贼上书请降。”</br>“哈哈,李元昊坚持不住了。”</br>赵骏笑了笑,对包拯说道:“好了,老包你先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我先回去一趟。”</br>“是。”</br>包拯早已经习惯从赵骏嘴里说出一些听得懂,又听不太懂的词汇,拱手行礼。</br>当下赵骏就坐回了自己的马车里,仪仗队浩浩荡荡回宫。</br>他从当上知院开始就有自己的仪仗队了,妥妥的宰相规格,马队开道,举着牌子“肃静”“回避”。</br>加上皇城司的保护,周围每时每刻都有几百人跟着,汴梁人都知道他的队伍。</br>甚至还曾经有人拦轿喊冤,都被赵骏一一解决,让百姓交口称赞。</br>很快赵骏就回到了皇宫,一路去了崇政殿。</br>众人已经到齐。</br>他先给赵祯行礼,随后坐回自己位置上。</br>“汉龙,你看看,这是元昊上表。”</br>赵祯敲了敲桌子上的公文,崇政殿会议是不许人进来的,连王守忠都只能在门外守着,所以赵骏就只能自己走过去拿。</br>他拿起公文扫视了一眼,笑着说道:“预料之中,李元昊这一战败得我都没想到,他肯定绷不住。”</br>“照目前的形式来看,元昊已经松嘴。但要想让他付出代价可不容易,万一他拒绝呢?”</br>赵祯问道。</br>“拒绝也简单。”</br>赵骏笑道:“虽然目前全国军队改制还没有彻底完成,但大部分的害群之马已经剔除,也挑选了精锐填补,基本战斗力还是能保持,那就打吧,正好灭辽西夏。”</br>不是不能灭西夏,而是目前灭起来比较麻烦。</br>就好像你明明可以等几年,让战斗力变成120的时候再去消灭一个20战斗力加50战斗力的敌人。</br>偏偏要在战斗力80的时候,同时对付辽国和西夏这两个加起来70战斗力的对手。</br>哪怕大宋实力比他们强,可军队没改制前战斗力还是差点。</br>需要等完全改制完成,剔除老弱,军队训练提上日程,还有把钢制冷兵器、盔甲普及,让冷兵器与火器营的热武器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br>到时候打辽国和西夏都会轻松许多。</br>但李元昊率先挑衅,若是不回击的话大宋颜面何在?</br>所以必须给他点教训。</br>要么就割地赔款,每年缴纳岁贡。</br>要么大宋西北军队出动,打得他割地赔款。</br>甚至可能有亡国风险。</br>看他自己怎么选了。</br>“那好,就按照原定计划,让他赔款。”</br>赵祯也硬气了一回,这事早就商议过,可以给对方回应了。</br>自从九月份开战以来,最近三个月大宋也不是吃干饭的。</br>虽然没有大规模调兵遣将,但战争机器运转,河北钢铁厂每天造出成吨的武器。</br>钢制武器开始发放下去,哪怕还未普及全军,但有个几万人先用着,配合火器营足以应付辽军。</br>到时候再全力输出西夏,不把李元昊头都打歪?</br>所以满朝强硬派也是占据上风。</br>这与赵骏的态度有关。</br>很快大家商议好细节,便立即派遣人手去给杨偕下达了指示。</br>到十二月中旬,杨偕就知道了朝廷的意思,于是马上招来了李元昊的使者,向他明里暗里表达了朝廷需要诚意的意思。</br>他没有直接说大宋朝廷要李元昊赔款,因为这样目的性太强,到时候互相拉扯、讨价还价不好谈判。</br>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由对方主动提出,这样他这边才好狮子大开口,一步步谈条件。</br>过几日后,李元昊就接到了使者的回信。</br>卓啰城中。</br>最近这些天李元昊的日子不太好过。</br>党项贵族们受益于宋夏之间的贸易,其实都不想得罪大宋,因此联手向他施压。</br>文官集团则因为战败的事情而缄默其口,因此停战派占据上风。</br>虽然李元昊自己是个主战派,可架不住下面力量大,光凭他以及他背后的嵬名部落还是不能镇压得住。</br>所以他必须笼络一批听话的贵族,稳住他们的心情。</br>这一日恰好正是他与费听、房当、细封、颇超等几个国内大部落首领议会的时候。</br>“大王,这么下去真不是办法,宋人强大,与他们为敌绝非好事。”</br>“是啊,早点做出决定最好,再拖下去于国家不利。”</br>“今年过冬的粮食都是从宋国买来的,虽然宋国还没有取消互市,可一旦他们取消互市,我们怎么办啊。”</br>“要我说,大王就不该听那张元的,此人必定是大宋派来祸害我大夏的内应。”</br>“不错,自从此人来后,我大夏屡战屡败。之前我们不与宋国开战,我们每年只需要进供几百头牛马,就能得到无数赏赐,他来后呢?”</br>“大王,把此人杀了送给宋国,想必能得到宋国的欢心,到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再开战了。”</br>“正是。”</br>几个人纷纷用党项话劝说着,还有人嚷嚷着要杀张元。</br>李元昊不得不安抚道:“我已经派人去与宋皇商议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br>他暂时还不希望张元死,毕竟他自己是个主战派,如果张元死了,那国内主战派势力就没了,以后谁还鼓动他与大宋为敌呢?</br>“哎,希望如此吧。”</br>有人叹道。</br>历史上宋夏战争,大宋取消互市,西夏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br>现在倒不至于此,但他们尝到了太久的互市甜头,牛羊卖给大宋,再把西域人的商品转卖给大宋,又从大宋买入茶叶卖给西域商人,换取丰厚的利润。</br>中间商赚差价的同时,他们自己也能通过买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还能从大宋购入粮食、茶叶、铁器维持部落发展,一举三得。</br>所以虽然现在西夏国内情况还不错,可没有人希望事情发展到最坏的地步,反正党项人又不像契丹人一直称王称霸,继续在契丹与汉人之间周旋是他们最好的选择。</br>“报!”</br>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士兵来报道:“使者回来了。”</br>“快让他进来。”</br>李元昊连忙说道。</br>“是。”</br>士兵出去。</br>片刻后一直在西市等消息的使者进来,向李元昊用党项礼弯腰说道:“大王。”</br>“怎么样?”</br>“臣幸不辱命,已经拿到了宋皇的回旨。”</br>“太好了,他说什么?”</br>李元昊精神一振。</br>使者说道:“宋皇的意思是,他们也不想大动刀兵,大宋一直主张和平治世,与周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但大夏妄自进攻青塘,挑起与大宋之间的战争,此事不可饶恕。”</br>李元昊大惊道:“你没有跟他们说我们只是与唃厮啰交战,并未想与大宋为敌吗?”</br>“说了,臣说了不知道多少遍。”</br>使者苦笑道:“可是大宋一直以与青塘签订互相攻守同盟协议为由,指责我大夏进攻青塘就是进攻大宋盟友,是意图主动挑起战事。”</br>“这可如何是好。”</br>房当丘斛拍着两腿,苦涩道:“大宋兵强马壮,如何能敌啊。”</br>众人也是一脸愁苦。</br>谁也没想到进攻青塘,就招惹了如今强盛的大宋。</br>若是以前还好,大宋有手榴弹和火炮,他们咬咬牙,有辽国的支持,也不是不能多造个几百上千门。</br>可现在大宋又有了火枪,而且这样的部队在西北有一万多人,加上大宋本来就有的大炮和手榴弹,他们哪里还能抵挡得住哦。</br>“不过事情也有转机。”</br>使者连忙说道。</br>“快说。”</br>李元昊压着怒意。</br>使者说道:“杨司帅的意思是,宋国可以停战,但我大夏必须拿出诚意来赔偿大宋这次的损失。”</br>赔偿?</br>众人一下子露出茫然的情绪。</br>正常情况下,大家伙应该都能想到战争赔款之类的事情了。</br>但那是宋人能想到的事情。</br>对于他们党项、契丹之类的游牧民族来说,可不兴这一套。</br>被打败了就跑,跑到塞北去。</br>难不成宋人还能追到塞北?</br>等宋人走了他们再回来就是。</br>所以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歉意不够。</br>有人马上说道:“大王不若再像以前那样,每年进贡数百头牛马,向大宋称臣,换取大宋的赏赐。”</br>“这样也挺好。”</br>“不错,大王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大宋的怒火。”</br>“我看不尽然。”</br>费听沽细说道:“大宋最恨奸逆,当年开战后,大宋就在边界榷市悬赏张元人头,恐怕唯有拿张元才能换取大宋不动刀兵。”</br>李元昊的眼睛顿时咪了起来。</br>他其实能够听明白大宋的意思。</br>毕竟他的眼光跟手底下这些人不同。</br>作为一个试图从游牧民族部落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的雄心君主,李元昊自然有超出常人的眼界。</br>所以他明白,大宋其实不是想要张元人头,而是想要西夏割地赔款。</br>具体款项肯定不是一两次使者谈判就能商榷好,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拉扯,就像当初宋辽签署协议一样。</br>但李元昊其实不太想赔款。</br>一来赔款肯定伤及他在国内的威望。</br>二来也损耗西夏国力。</br>本来西夏就弱,哪怕这些年利用丝绸之路赚了不少,可跟大宋的国力还是天壤之别。</br>因此能不赔钱肯定是不想赔。</br>问题是大宋那边一定会死咬着不松口,就是要让他赔款。</br>该怎么做呢?</br>装傻充愣可糊弄不过去。</br>到时候真打起来,他又打不过可就难受了。</br>那么最好的选择是推个替罪羊出去。</br>大宋那边就挺恨张元的。</br>国内各部落贵族首领也很烦他。</br>如果把张元宰了,不仅能安抚国内,还能平息大宋的怒火,给大宋一个交代,那就太好了。</br>而且大宋不是要诚意吗?</br>那就把西夏军师推出去当诚意,这还不够?</br>到时候即便大宋挑明了要赔偿,张元都交给他们了,赔款也好意思多要吗?</br>或许眼下正是需要张元的时候了。</br>虽然以后没了张元,很多谋略不好制定,且缺少了主战派核心。</br>但有的时候,他也是没有办法啊。</br>李元昊叹了口气。</br>目光露出了一抹阴狠。</br>张元。</br>怪不得我了。</br>只能怪这些年大夏不能胜宋国吧。</br>(本章完)</br>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水天需 我!天命禁忌 身为魔教,弟子却都有大帝之资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屠龙战皇 堂山火 长得太帅真的不要闯荡江湖 剑心问道婉婉凌尘 道灭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