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 “咚咚咚……”
卯时六刻,当雾气尽数散去,大教场上也响起了沉闷的擂鼓声,而一件件用于考校武官子弟本领的器具也被搬了上来。
木架、箭靶、弓架、长弓、长刀大枪……这些东西一件件的被搬了上来,而最后登场的则是从御马监领来的百余匹河曲马。
“陛下,这次考校的科目是弓马骑射和大枪,先步弓、后御马、再骑射,最后练习大枪兵击。”
校台之上,身为魏国公兼中军都督府都督的徐辉祖向朱元璋作揖,同时将此次考核的科目如实相告。
朱元璋微微颌首,没有多说什么,而徐辉祖见状也转过身去,让诸卫指挥使传令。
诸卫指挥使心领神会,随即让手下人前往十个百人方阵传令。
一刻钟后,伴随着擂鼓停下,号角声响起,每个百人队的第一排前十人走出,共一百人走到了距离第一排箭靶五十步的距离。
眼看这一幕,朱高煦并不紧张,而是心态放松,游刃有余。
早在考校开始前,他便已经做足了功课,对于每项考核内容和标准都烂熟于心。
在明初,朱元璋对武官兵卒的考校要求都十分严格,不同于在外卫所的五千六百人。
在京都司卫所,是每个卫所五千人,其中定期会抽选一千人来进行考校。
朱元璋要求,骑兵必须擅长骑马、擅长射箭、擅长使用枪、擅长使用刀。
步兵必须擅长使用长枪,弓弩、火铳。
如果考校后合格,参与考校的兵卒及其上级武官都会受到赏赐。
赏赐的东西主要是宝钞,一项合格赏钞五锭,连续多项合格者,则赏赐钞六锭。
如果有大量士兵不合格,其上级武官就会受惩治,主要是停薪或者降职或者罢官,而不会处罚兵卒。
即使某些兵卒验试不合格,朱元璋也会赐给不及格的兵卒六百文钱。
不过,朱元璋的宽容并不囊括全部,他对兵卒的纪律要求是极高的,诸如唱曲踢球这种事情一旦在军中发生,那将有残酷的军法来惩治犯事兵卒。
朱元璋对兵卒要求如此高,对武官的要求更不用多说,而作为未来将世袭父辈官职的武官子弟,他的心底却充满了焦虑。
诸如眼下,当百名武官子弟走到石灰线前,他们大多紧张的汗流浃背,只有少部分人沉稳自若。
在他们面前,六百個箭靶错开摆放,分别以五十步、八十步、一百步、一百二十步和一百五十步、一百六十步分别摆放。
这样的场景,无疑给了武官子弟们极大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来源于朱元璋给明军定下的标准。
在朱元璋标准中,明军每人持箭十二支,其中六箭要达到相对应的标准。
这其中,武官和兵卒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武官的标准,持弓人须最大射到一百六十步远,必须在五十步的距离射中箭靶,但不一定要射中靶心。
兵卒的标准,则是持弓人须最大射到一百二十步远,在五十步距离射中靶心。
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首先从持弓人弓箭就有了要求。
明军将弓箭手的拉力分为四级,由上至下分别是虎力、上力、中力、下力。
其中虎力要拉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强弓,约后世的158磅以上。
由于太过困难,因此即便是拥兵百万的大明王朝也难以凑齐百人。
除虎力弓外,其次的上力需要使用一百二十斤强弓,中力则是七十四至九十六斤之间,下力则是四十斤到七十五斤。
持这些弓参加考校的,不仅仅要能拉开,十二箭中有六箭都必须要满弓中靶。
这么形容或许不太能直观感受,但以朱高煦前世在箭馆的射箭经验来说,后世射箭馆供新手体验的馆弓一般是16-24磅,超过30磅的很少。
明代长弓磅数与现代磅数的兑换比是1;13,因此算下来,明军兵卒开弓的最低标准是后世的52磅左右,最高则是158磅以上不封顶。
如此换算,也能看出明初兵卒和武官所使用的弓箭拉力有多么夸张。
对于常年训练的武将来说,除非是天赋异禀的,不然大多也就停留在中力的程度,而下力则是兵卒和基层武官、精锐兵卒的常用弓力。
在下力弓中,朱元璋对于武官子弟考校的标准又定在六十斤,即后世78磅。
面对这样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疏于练习,那便很难通过考校。
如眼下,当大教场上的一百名武官子弟上前取弓搭箭,立马便有许多武官子弟无法将这六十斤的下力弓拉满。
有丢脸者,甚至连将六十斤弓的五分都无法拉出五分,更别提射箭十二支了。
这一幕让校台上的朱元璋脸黑,而左右武官和文臣也十分唏嘘。
洪武年间并非承平,而是一直在对西南、北方用兵,善战的武官数量并不少。
可问题在于,从眼下看来,这第一批武官子弟的表现,似乎很难托起十几年后的大明。
“下力弓都开不了了……”
“现在的小子大多只知道玩乐,开不了倒也不奇怪。”
“既然不行,那就该修文,而不是来这大教场上丢他们父辈的脸。”
“下力弓都开不了,日后北虏和西南蛮入侵又该如何收拾……”
“唉……”
“……”听着耳边武官和文臣的话,朱元璋的表情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旁边的朱允炆和徐辉祖却能清晰感受到他的不满。
“合格二十有四!”
在朱允炆和徐辉祖还在想着怎么解释的时候,下面的武官将第一批子弟的成绩报了上来。
一百人中,合格者只有二十四人,这出奇低的人数再度让四周武官文臣唏嘘。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眼神示意徐辉祖继续。
见状,徐辉祖也只能硬着头皮让武官子弟一排排的上前。
“合格一十有八!”
“二十有九!”
“三十有七”
“四十有一!”
“二十有……”
一排排的武官子弟上去,一排排的人被刷下来,九排子弟上去,不过选出了二百七十四人,其中大多只能开下力弓,中力弓不足十分之一,而上力弓仅有寥寥数人。
这样的成绩,如果不是考校刚刚开场,恐怕朱元璋会拂袖而去。
“再看看,不行就先考校大枪,然后我再走……”
朱元璋瞥了一眼最后上场的一排武官子弟,心里暗叹着。
“子弟上前!”
与此同时,作为最后一排的排头,朱高煦也走到了石灰线前。
此时的朱高煦虚十五岁,在武官子弟中算是年纪最小的一批。
他长相身材都不错,得益于老爹朱棣和娘亲徐氏的优良基因,他在十五岁便有了五尺五寸(176)的身高。
唯一让他惆怅的,就是由于前身行迹放浪,脸上有几道划痕,故而不得爷爷喜爱。
相比较之下,他那长相白净圆润,言行举止彬彬有礼的大哥才是最得爷爷朱元璋喜欢的几个孙子之一。
“殿下,您是用配弓还是……”
走到石灰线前,负责监考的考官上前询问了一下朱高煦。
他出身徐府,因此知道自家这位殿下自小力气大,特此询问一声,但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军中制式步弓都是下力,对于经常训练的壮年兵卒来说都十分足够了,何况自家这位殿下才不过十五岁,不换也正……
“给我换把一百三十斤的强弓!”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