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
小丫头说自己饭量大这点, 确实没说错。
第二天早起,沈静熬了锅粳米粥,热了一笼馒头。原本以为三个人吃已经足够了, 没想到光是小丫头一个人就干掉了三个馒头,一锅粥除了沈静和慎哥喝了一碗, 剩下的全进了她的肚子。
慎哥前阵子长个的时候, 吃得也比平时多,可是也没有小丫头吃得这么多。更不用说沈静了,自从家里条件好了以后,她一向只吃七分饱。
所以两个人看着四丫喝了一碗又一碗粥,直到最后一碗粥放下, 小丫头才露出终于吃饱了的表情。
这还是小丫头长这么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吃了顿饱饭。
肚子里有了些东西, 小丫头看向沈静和慎哥的目光都不一样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丫头又先后经历过逃荒和爹娘去世,自然比同龄人懂事的多, 知道吃了主家的饭, 就得给主家干活。
“我虽然吃得多, 可是力气也大。”小丫头道:“我可以砍柴,挑水,打猪草, 什么都能干。”只要能让她吃饱, 她什么都愿意干。
沈静自然不会让她干什么砍柴挑水的重活,就算她力气比同龄人大,那也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所以等慎哥去私塾后,她带着小丫头先去了后院,“家里喂着两只小羊, 四只兔子,还有二十来只鸡鸭。以后这些都交给你喂了。”
“一会儿我带你上趟山,一天割三回草,就够它们吃了。不过兔子娇弱,不能吃带露水和雨水的草。喂兔子之前,得把野菜野草晒一晒。”
小丫头道:“我知道,我家里以前喂过兔子。”
沈静一直没问过小丫头家里的事,就怕揭人家伤口,如今听小丫头主动提及过去的事,才问了句:“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家门前长了棵柳树,所以我爹给我取名叫柳儿。”小丫头提到死去的爹,眼睛马上就红了。
沈静想了想,没有说空洞的安慰话,等了一会儿才道:“那以后我们就叫你柳儿了。”
沈静带着柳儿上了趟山,告诉了她上山的路径和在哪能采到鲜嫩的野草,回来的时候刘大娘她们便都来了。
这天有柳儿帮忙喂鸡鸭羊兔,沈静便抽出空来跟刘大娘她们一起做香肠。
何氏一边干活一边道:“这两天你看紧点,别让那小丫头出门,小心她跑了。”
刘大娘附和道:“这话说得对,万一她再跑回杨柳村怎么办?”
沈静觉得她们有些多虑了,就柳儿那个食量,只有自家才能养活得起。柳儿又不傻,才不会跑回那个吃不饱饭的杨猎户家。
她不接话,何氏又把话题转到了盖房子上,“当家的说,等他忙完地里的活,便带着人赶紧把三间北屋盖好了。免得雨季来了,你们俩孩子淋雨。”
这倒是正事,沈静道:“盖房的事迟两天也没什么,让二叔先紧着地里的活。”
“就那两亩地,能有什么活?”何氏道,“你二叔两天就能把活干了。不过有件事,你二叔想跟你说,一直还没说。”
“什么事啊?”沈静问道。
“这北屋马上就要上梁了,你二叔问你打算要什么梁木,这个得早几天备下。”
何氏说的上梁,也就是盖房的最后一步,这个在当地看得特别重要。镇上的那些殷实人家在上梁这天,不仅要选个黄道吉日,还要准备酒席招待亲朋好友,此外主人家还得亲自去山里挑选一根合适的梁木。
槐溪村没那么多讲究,可是也得选一个黄道吉日,摆几桌酒席请请亲戚乡亲。
沈静对梁木一窍不通,便想把这事委托给韩老二。
何氏道:“你听我说完,上梁的事还离不开木匠,你想好要请谁没有?”
沈静下意识看向刘大娘,刘大娘摆手道:“老大可不行,他虽说刚出师,可毕竟年轻,上梁这么大的事,他可不行。不过你要是找不着人,我让老大给你去请曲木匠。”
曲木匠在十里八乡还是很有名气的,请他来帮忙上梁,沈静当然没什么意见。
有刘春栋牵线,曲木匠倒是答应得挺痛快。
刘大娘传话时,还告诉沈静,老大替她做得那些香椿木的家具都做好了,问她什么时候送过来。
三间北屋和西厢房都还没盖好,家具送来了也没处搁,沈静只好把那些家具继续放在刘家,又额外定了一张柳木床。
原本沈静定了两张柳木床,不过家里多添了柳儿一个,就得再打一张柳木床。
沈静去刘家定床的尺寸时,还把柳儿带了过去。
刘春栋正在做沈静原来定下的一张八仙桌,刨下来的木屑飞得到处都是。
八仙桌是按照沈静给的尺寸做得,能容纳七八个人在桌上吃饭。桌边的四角包了黄铜,上面还雕刻着祥云图案。
“春栋大哥,你这手艺真不错。”沈静道,“等房子盖好以后,你再帮我做几扇木窗吧!”
上次沈静去县城的时候,看见有户人家的木窗上雕刻的图案特别精美,她便把花样暗暗记下了。
沈静跟刘春栋说木窗的事时,刘大娘给柳儿抓了把花生。
“大娘没说错吧,现在的日子是不是比在杨家好?”
柳儿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总算你这丫头还知好歹。”刘大娘道:“你还不算太命苦,掉到了韩家这个福窝。这才几天,我看你就长胖不少。”
其实就是刘大娘不说,柳儿也知道韩家人待自己不差。但凡慎哥有的,沈静也会给她留一口。更不用说,沈静还特地去镇上的集市上买了几块料子,给她做了几身新衣。
现下她穿的就是身新做的粗布单衣,这是平日里干活穿的。还有身细棉布做得单衣,留着将来出门穿。
沈静把木窗的样式说给刘春栋后,便带着柳儿又去了镇上。
“姐,我们去镇上干什么啊?”现在柳儿也跟着慎哥叫沈静姐,不过她叫起来没慎哥那么自然。
沈静道:“我们去找人帮我们看个上梁的黄道吉日。”
听消息灵通的刘大娘说,最近镇上来了个老道长,不仅能选黄道吉日,还能看风水。
沈静秉着入乡随俗,本来就要请人帮忙选黄道吉日的,如今听说镇上多了一个老道长,便想来看看是哪个老道长。
在镇上打听了一圈,沈静才找到老道长住的地方,在门外敲了一会儿,便有人把门打开了。
“老道长,果然是你。”
老道士也笑道:“看来我老道儿跟你有缘,来,进来坐。”
老道士现在住的宅子只是临时下榻的一个地方,沈静没往屋子走,站在院子就把事情说明了。
老道士笑道:“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别说黄道吉日,只要你管我三顿饭,我连风水都帮你免费看怎么样?”
沈静道:“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看个黄道吉日就好。”
“你是怕我没有真本事吧?”老道士开玩笑道:“还是怕我吃得多?”
沈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老道士道:“你放心吧,虽然我老道儿没什么本事,但是给宅子看个风水还是能够的。”
就这样,沈静只去了镇上一趟,就把这位老道士请回了家里。
老道士到家的时候,慎哥也回来了。
看见家里又来了生人,慎哥不由向沈静看过来。
“这是给咱家看黄道吉日的老道长。”沈静道,“快去给老道长倒水。”
慎哥还没动,柳儿已经迈步去了厨房,用沈静新买的茶杯给老道长倒了杯水。
老道长接过茶杯,却看着慎哥笑道:“这孩子是在镇上读书吧?”
沈静道是,“今年刚去的私塾。”
老道长喝了口水,“既然家里有读书的子弟,那这风水更要好好看看了。”
老道长说归说,可是身子却不动,只问沈静晚饭吃什么。
沈静觉得他自荐上门的目的就为的这口吃的,便叫上柳儿一起去了厨房。
她二人在厨房忙活,老道士便拉着慎哥问长问短。
“你在镇上哪家私塾上学?”
慎哥道:“我在刘秀才公的私塾里念书,已经念到了《增广贤文》。”
老道士便道:“那你背一段给我听听。”
慎哥便背了一段新学的内容。
老道士点点头:“背的真好。比我们小时候背的还好。”
“老道长也学过《增广贤文》?”慎哥偏头问道。
老道士道:“学过,不仅是这本《增广贤文》,就连四书五经我也能倒背如流。”
“这么说,老道长您中过秀才了?”慎哥天真的问道。
老道士缓缓点点头:“中过,我是和你们邻县的程若荣同一年考中的秀才。”
“程若荣是谁?”慎哥又问道。
老道士没马上回答,隔了好一会儿才道:“程若荣是个好臣子,可惜没遇到一个好皇帝。”
这话,慎哥就更不懂了。
老道士也没指望他明白,只道:“你不用知道那么多,只需要记住我一句话。将来你考中秀才以后,记得一定到宁县去替我给程若荣捎句话,就说我老道儿给他留了点东西,就放在清宁寺。”
慎哥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却记住了程若荣这个人名和清宁寺这个地名,“老道长放心,等我中了秀才,一定替您跑这一趟。”
“好孩子。”老道长又起身拉着他在祖屋周围转了一圈,末了道:“你家这风水没什么大问题,只要在院子里种两棵桂花树就行。将来一定能让你蟾宫折桂。”
老道士这话刚落下,沈静就在后面道:“老道长,饭菜已经好了。”
家里这几天没预备什么东西,只有剩下来的一点肉馅。
沈静便用这肉馅,加上前段日子做好得豆酱,炒了锅肉酱,准备吃炸酱面。
吃炸酱面不能没有配菜,沈静又切了盘香肠,焯了点野菜,剥了盘茶叶蛋,凑了三道佐面的小菜。
肉酱拌在面里,一碗面瞬时就染成了好看的酱色。
老道士端起大碗尝了一口,面条软硬适中,吃起来弹牙又筋道,肉和酱混合在一起,味道出奇的好,再来一口爽脆的香肠,清爽的野菜,清香的茶叶蛋,这滋味不要太好。
“要是能有酒喝就好了。”老道士道。
沈静道:“我已经跟我二叔说过了,他待会儿就来。您慢慢吃,他来的时候说不定能给您带坛酒。”
肉酱炒好后,沈静让柳儿烧火煮水,自己则去了趟韩老二家。
沈静说完这话没多久,韩老二果真来了,“你二婶已经把铺盖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老道长直接就可以过去睡。”
“二叔,你家里有酒没有,道长想跟你喝两杯。”
“有你嫂子前日从娘家拿回来的黄酒。”韩老二道:“我这就回家拿。”
韩老二把酒拿来后,沈静又炒了道什锦炒蛋给他们佐酒。
这顿酒喝了半个多时辰,韩老二才扶着老道长去了他们住的院子。
第二天一早,沈静正要让柳儿去叫道长过来吃饭,韩老二手里拿着片纸来了,“老道长已经走了,说是黄道吉日已经给你写好了。”
走了,沈静没想到只吃了一顿饭人就走了。
她再去镇上打听,老道士原来住的宅子也被主家收了回来。
沈静摇摇头,觉得这老道士真挺奇怪的,总是来去没个踪迹,就好像见不得人一般。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