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于是, 没过几天,才被魏阿姨念叨过的元松,突然回来了。
他穿着松垮破烂的衣服, 半长的头发随意扎着,刚进入柳湖北街就被力哥公司巡逻的保安给拦下了, 神色警惕地围着他, 问他从哪里来的、来这里干吗……
好在在他开口的瞬间, 一直默默关注着这边的力哥听出是他的声音了,连忙上前,这才及时化解了一场乌龙冲突。
回到家,看到他这副样子, 魏阿姨甚至没忍住落了泪。
元松愣了下连忙一阵哄,说自己没吃什么苦,就是一路匆忙, 没时间去买身儿换洗衣裳。
被催着去洗了澡,换了干净衣裳, 然后去家属院看了郑院长和孩子们,顺便理了发, 再回来时,改头换面的元松已经没了落魄可怜的样子。
汤子苓跟他几乎每天都会见面, 根本察觉不到他有什么大变化。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几个月没见,大家都觉得元松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是外形变得黝黑精瘦这么简单,整个气质也是大变——用小刘的话说,变得更有气势了,元老大脸一板,他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大家纷纷对小刘的话表示赞同, 汤子苓却如何都感觉不到这一点,只当他们是长久没见元松,生分了。
家里跟单位里发生了什么,汤子苓会事无巨细地跟元松说;元松有时候在海里呆久了觉得不适,还会以魂体之身跟着汤子苓回来散散心。因而大家对元松生分,元松对这边却一点不生疏,很快就像是从未离开过一般,快速回归了正常生活。
元松此行立功不少,除了钱财跟信用点上的奖励,职衔上也是大踏步前进,连跨两级,可谓是春风得意。
表彰大会结束后,元松说请客聚餐庆祝,特意选了郑明父母新开的卤肉饭窗口。
地下廉租房配套食堂的性质跟以前的社区食堂差不多,除了几个拿财政补贴的公益窗口外,其他大部分窗口都外包给了私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对外开放。而如今敢承包窗口的,多是自信口味上有竞争力的各种前餐馆、食铺老板,说起来,与以前的美食街比也差不了什么。
一个区域的地下廉租房一般设置近十个食堂,有大有小,柳湖北街这边占了三个,郑明父母承包的窗口在3食堂,算是中等面积,还设置了几个用屏风墙围起来的包厢。
元松一行参加完表彰大会,早就过了饭点儿了,正好错过了用餐高峰期,包厢更是全都空着,于是选了个离卤肉饭窗口最近的包厢,走了进去。
大家难得聚一聚,光吃卤肉饭肯定是不行的,元松跟汤子苓借口去卫生间,随后拐到了2食堂,径直走向开在里面的便利店,买了两扎冰镇啤酒。
“好久没喝了,这玩意儿现在都这么贵了?”结账的时候,汤子苓惊讶地问收银员。
“咱这儿不产啤酒,都是老远运过来的,交通运输还限制这些非生活必需品的种类,运输费高着呢,价格肯定就上去了。”收银员估计不是第一次解释,脸上是见怪不怪的神色。
汤子苓庆幸自己不好喝酒这一口,不然就算他工资还可以,也喝不起!
买了啤酒,又去小炒窗口定了几个菜,再加上郑明父母卤肉窗口出的卤肉、卤菜和饭,摆上去也是满满一大桌,还有好久没喝到的冰镇啤酒,大家吃得特别尽兴。
啤酒总共就那么十几听,平均下来一人也喝不了多少,不至于醉人,可大约是大家太久没沾酒了,一个个喝得脖子都红了,看上去醉醺醺的,甚至说起了醉话,忆起了往昔。
“以前我最烦什么酒局、饭局、家族聚餐,现在想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好菜随便吃、好酒随便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咯!”
“谁能想到这才过了不到两年!千金难买早知道,我要是能囤些酒,现在转手卖了估计能直接发大财吧?”
“当时一门心思拼命往家搬米面,谁有那闲钱买酒啊?真买了,非要被爹妈暴揍不可。”
“哎你们有没有觉得这酒跟以前比,喝着更带劲些?”
“我还以为是因为太久没喝了,味儿确实要重些。是粮食的原因吧?”
自从阳光出了问题,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变化,尤其是粮食蔬菜,室外培植的跟室内种植的,味道差别很大,因而现在不管是官方售粮处还是各食堂、餐厅,不同出处的菜价是有差别的。
就像他们现在吃的几个小炒,元松特地点了室外菜,味道就更好一些。
大家吃得香、喝得痛快,聊得也热闹。
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房管局收房的事儿了。新闻媒体上一旦大肆宣传,再想瞒住就很难了,郑明卖房的事儿很快就被家里的老人给察觉到了。好在,老人们活了大半辈子,有时候并不像子女想的那般顽固不化,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政府不会随随便便就出台一个政策,既然看舆论导向是鼓励卖房,为即将到来的植物屏障建设做准备,那肯定是对未来有好处的。
就像郑明父亲说的,“我们还能活多少年,有没有房子对我们来能有啥影响?主要是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国家大方向上的决策,至少出发点是为了未来更好,哪能不全力支持?”
像这样觉悟高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因而房管局收房的阻力完全不似想象中那般大,甚至进度比较快的区域,已经开始按照规划着手打桩做支撑墩了。
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仿佛回到了过去,微醺的感觉让下意识紧绷着神经的大家得以有短暂的放松。
这顿饭吃了近三个小时才结束,元松跟汤子苓亲自将人一个个送到住处,才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家。
姚乐住的最远,将他交给家人后,元松跟汤子苓没有乘坐地铁回去,行走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靠着记忆往家的方向走。
路过一片正施工的区域,两人远远望向高高矗立着的几根支撑墩,再看看旁边已经拆掉窗台、似乎打通了楼栋,强烈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巨大变革的交叉口,从小到大熟悉的一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统统消失不见。
元松下意识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不知道咱们那一片怎么处理,离柳湖风景区那么近,各种鸟类多不胜数,植物屏障就算建起来了,恐怕也维持不久吧?”不说别的,就是单位楼栋高层栖息的那些鸟,就凶悍得不行,赶走是不可能赶走的,真扛起来,它们成群结队冲下来,谁胜谁败还真说不准。
“不一定像网上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将整个城市罩住,我猜想可能会以连廊的形式建造,经常活动的区域能白天出门就行了。毕竟就算不惧阳光,白天能自由出门,可气温却是没法改变的,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谁会自找苦吃到处跑啊?”
汤子苓觉得元松说的很有道理。相比于把整个城市罩住,修建连廊更经济实惠,也更切合实际一些。就是不知道这连廊是如何规划的,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建造出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急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等着,拭目以待了。
接连十来天,见元松都是一沾枕头就熟睡过去,汤子苓知道他比表现出来的要疲累得多,要不然也不能连续十来天都怎么都睡不醒的样子,周末更是罕见地睡懒觉睡到午夜,若不是给饿醒了,恐怕还不愿起来。
还没等他真正缓过来,一个寻常无比的周末,一辆车停在巷口,联系上元松后司机就径直离开了,只留下一辆车……和车里面色惨白,看样子像得了什么重病的中年男人。
“爸?”从小没怎么喊过这个称呼,元松叫出口时略有些不自在。作为人子,虽然没见过父亲几面,可他长什么样还是能认出来的。
汤子苓也错愕的很,但见街对面已经有人好奇地往这边张望了,就小声提醒元松:“先把车开进巷子吧?”
“哦好。”
冷静地将车开进巷子,将看样子连行走都吃力的男人扶进屋,搬完了后备箱里的行李……而从始至终,虚弱的男人既没有表现出对久未相见的儿子的思念或是愧疚,也没有在外潇洒半生却狼狈归来的尴尬,神色平静而从容,对主动打招呼的魏阿姨几人也足够礼貌,若是不考虑他是元松离家多年未尽责任的生父,汤子苓都要赞一声好风度了。
人回来得突然,只好先将人安置在元松跟汤子苓住的东屋。好在两人虽然一般都睡在阁楼,但东屋还是会定期打扫,住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将人安置好后,留父子好好沟通,其他人自觉避开去了厨房。
魏阿姨从未听元松说过他父母,在家里也没见到过他父母的丝毫痕迹,要不是私下里问过汤子苓,还想着可能是早早意外去了。
“看样子,不像想象中那么糟。”所谓相由心生,魏阿姨觉得看上去那么平和的人,好似不像是她想象中那般恶劣。
汤子苓也有同样的感觉。世上虽有很多擅长伪装自己的人,可他对自己的直觉还是很自信的,看到元松父亲的第一眼,就觉得真人跟想象的形象反差太大了。
两人还没聊几句,元松就过来了。
汤子苓有些惊讶,“这么快就聊完了?”
“没什么可聊的。”元松神色平静,“他说身体发冷,在东屋住正好,已经睡下了。”
汤子苓看出了元松暗藏的焦躁和困惑,没多问什么,只说:“你还没睡好吧?去阁楼继续睡吧,楼下有我们呢,放心。”刚刚他一直在睡觉,被一个意外的电话叫醒去巷口接人,身上还穿着睡衣呢。
元松站着没动。
“走吧,一块儿去。”汤子苓原本想着在楼下帮忙照应,可见元松明显想要他陪着,只好拜托魏阿姨多操点儿心,陪元松上了阁楼。
到了阁楼,元松静静抱着他,好半天没吭声。
“甭管他为什么回来,咱好好赡养就行了,又不是没那个条件。至于其他的,不想做就不做,谁也不会苛责你。甚至觉得待在家里不自在,大不了咱时不时的在单位住……”
元松听着他柔声细语的劝慰,莫名焦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