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鹤川说:“还有一点,我们这里四个人,怎么就能确定我一定会吃到呢?”
一时间屋子里四个人都陷入了迷茫。
罗鹤轩突然出声:“我看还是别想了,不过就一块糕点的事情,再说了,那屋子里就咱们四个人,能出什么差错?”
罗鹤轩说:“我现在仔细想想,说不定不是那顾老头子做的,或许是天意,暗示周兄弟将来位极人臣,大有所为呢!”
很明显,除了罗鹤轩,其他三个人都没有这么乐观。
但是仅凭这一件事情,也推断不出什么。
罗鹤轩很快又找出了证据来佐证他的说法:“那顾老头子若是要下手,应该在考试前或者考试的时候才对,这三场都考完了,再送个点心有什么用?”
“不过我看啊,周兄弟分到那最破烂的号舍,说不定有那顾老头子的手笔!”罗鹤轩说:“他也就只能这样下见不得人的绊子,哪里料想得到周兄弟心态极好,丝毫不乱,不受外界影响。”
罗鹤轩这样说也有道理,若是那顾侍郎已经在号舍上动了手脚,也不会在他们刚出考场的时候就下绊子。
只怕他们更需要担心的,是顾侍郎在阅卷的时候在耍什么花招。
周鹤川说:“考官阅卷,那卷子上都是涂了考生的名姓,随机分配的,流程之严格,不是顾侍郎一个小小同考官可以扰乱的,他就是想做什么,也不能够。”
林六娘说:“也或许是我们多想了,那顾侍郎自己做了亏心事,应当是藏着掩着,怕我们去告发他……对我们下手把我们逼急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话虽这么说,过几天这京城里就有新动静了。
罗鹤轩慌里慌张地跑进来,说:“大事不好了!”
林六娘问:“怎么了?”
或许是之前读书读得太狠了,这春闱一过,罗鹤轩天天跑出去喝茶,竟是一刻钟书也不想看。
他今日倒是奇怪,这么快就回来了。
罗鹤轩说:“我刚才在茶楼喝茶,听到他们议论,说徽州府的周解元,有不世之材,将来必定能够入阁拜相,他们还说,周解元在临江楼吃酒的时候,在点心里吃出了写有金蟒玉带的字条,看来这次会元非周解元莫属!”
罗鹤轩补充道:“此事在城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妹夫这次在读书人里可算出名了!”
很明显这出名可不是件好事情。
这些生员们都是饱读诗书,寒窗苦读数十年进京赶考,自然是为了争夺一个好名次的,都说文无第一,这些生员们都傲气,觉得自己不输其他人,如今听说了徽州府周解元的名号,都不服气地打听起来。
罗鹤轩说:“我明白了,顾侍郎这样做是要让妹夫成为这些读书人的眼中钉啊!”
林六娘说:“那日在临江楼吃出了本不该存在的字条,今日又有流言四起,看来这件事情必然和顾侍郎脱不了关系……那日除了我们还有小二也看到了,瞒是瞒不住的,但是传到满城皆知,必定是有人推波助澜。”
罗鹤轩愤愤说:“实在是太毒了!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妹夫身上,过段日子放榜了,若是妹夫没有拿到第一的名字,只怕是……对于读书人而言,这不是杀人诛心吗?”
周鹤川沉声说:“若只是这样也还罢了,只怕顾侍郎计划的并不止此。”
罗鹤轩问:“这还不够?他还想做什么?”
周鹤川说:“现在这件事情传的沸沸扬扬的,自然也会传到上面的耳朵里,会试之后还有殿试,我自然会被上面不喜,觉得我年纪轻轻,恃才傲物……”
林六娘说:“可是这些说你会中状元,做大官的话也不是你自己说的,不也是别人瞎传吗?”
周鹤川轻轻的摇了摇头:“他们不会追究事情的真相,只知道民间议论纷纷,觉得我仗着几分才华得意忘形……”
周鹤川说:“我想是顾侍郎没有办法在考卷上做手脚,便想找个办法把我赶出京城。他知道他阻止不了我中榜,也阻止不了我参加殿试,便提前败坏我的名声,这样在殿试的时候,陛下对我的印象极差,便会将我放到后面的名次去,到时候再派遣到其他地方。”
周鹤川说:“我远离了京城,顾侍郎也就不用担心他曾经对我说的话,会被我泄露出去,威胁到他的官途。”
林六娘猛然站起来:“不行,绝不能让顾侍郎的计划得逞!”
林六娘看向周鹤川:“我们得澄清这件事情!”
罗鹤轩问:“要怎么做?可有我能帮上忙的?”
林六娘说:“为今之计,要让临江楼出来辟谣,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因为在临江楼吃出了蟒袍玉带的字样……我们得去找临江楼的掌柜,让他出面澄清,就说鹤川那天并没有吃到……事实上那天本来也不应该有蟒袍玉带的字样。”
罗鹤轩有些怀疑:“那临江楼的掌柜能听我们的话?”
林六娘笑了一下,这笑与以往不同,有些冷冽:“这蟒袍玉带的字样本就不该出现在普通人的桌上,如今搞出这样的事来,也是酒楼失职,传出去是酒楼不分尊卑,罔顾礼法,我们找上门去,与他说清利弊,他是个聪明人,就会站出来澄清。”
罗鹤轩说:“那好,我这就去!”
林六娘却拦住了他:“这个时候直接去临江楼太显眼了,显得我们做贼心虚,特意叫临江楼掌柜出来澄清,这样吧,你去柳树胡同找李叔,把我的话跟李叔说了,让李叔再去转达临江楼的掌柜。”
“好!”罗鹤轩一口答应。
这中间倒是没再起什么风波,罗鹤轩去找了李叔,李叔又和临江楼的掌柜说了。
临江楼的掌柜确实是个聪明人,很快就站出来,斩钉截铁的说他们临江楼那天并没有蟒袍玉带的字样,周解元吃到的明明是学业有成,不知为何传成这样。
临江楼掌柜甚至还要追究茶楼说书人信口辞黄之罪,说要告到官府去,把说书人吓得七魂丢了六魄,连连讨饶,说自己会澄清。
于是这场关于周鹤川的议论渐渐平息了下去。
很快京城的人们又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注意。
那就是,春闱要放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