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2章 给朱标上课

第22章 给朱标上课(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b>最新网址:</b>解决了汤暹等刺头,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陈景恪又拿着留声机挨个教室转了一圈,给所有人演示了一下这东西的效果。

别的都不需要说,只一句:此物可以将人的声音记录,传之后世。

就足以代表一切。

而留声机,不过是自然科学下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

从此,再也没有学生质疑自然的用处。

不光是学生,就连行学研究班的很多人,也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找来教科书自己研究起来。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陈景恪编写的自然书虽然有四册,但内容非常浅显。

只是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初步解答,并没有深入,就算是第四册也不例外。

最深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了杀鬼、油锅捞铜钱等骗术的原理。

而且也只说了是如何做到的,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这四本书是用来给小孩子启蒙的,没必要太深。

太深了小孩子也看不懂。

真正的理科教科书,他还没编写出来。

倒不是多难,只是将最浅显的理科知识整理出来,梳理出一个粗略的框架。

对他来说并不难。

问题是没时间。

整天忙于政务,得点空就去翻看史书总结经验,实在没时间写什么教科书。

连本草纲目他都已经放弃了。

只能说,有得有失。

留声机带来的影响并没有结束,相反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陈景恪刚进宫就被朱元璋叫了过去。

“景恪啊,咱也想留几句话给后世子孙,你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无奈的道:

“陛下,留声机的技术还很落后,只能录几句话,声音失真严重……”

朱元璋说道:“你不是说研究研究,能造出更好的来吗,赶紧研究啊。”

陈景恪苦笑道:“这哪是说研究就研究的啊,再说我还要忙政务,实在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啊。”

朱元璋立即说道:“不用你亲自动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和咱说,咱弄个留声机研究班,专门研究这个。”

“你只需要给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往哪里研究就可以了。”

陈景恪哭笑不得,但也理解他的想法。

很将声音留在这個世界,传给后世子孙。

就这么简单。

不过这也是个办法,这个留声机研究班,可不只是能用来研究留声机。

怎么样还不是陈景恪自己说了算。

而且相信古人的智慧,给他们指明方向,说不定真能研究出点什么来。

想到这里,陈景恪就说道:“大明并无这方面的人才,不过很多技术是相通的。”

“可以找一些能工巧匠,让他们慢慢来研究。”

朱元璋忙不迭的道:“对对对,咱就是这个意思,慢慢研究,说不定就造出来了呢。”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最好从道教找几个擅长炼丹的能工巧匠。”

“他们的金石丹药虽然都是害人的玩意儿,但天天和金石打交道,指不定就掌握了什么有用的技术。”

“火药这东西,就是他们炼丹炼出来的。”

朱元璋有些惊讶的道:“火药是炼丹炼出来的?将这玩意儿放炼丹炉里烧,他们没被炸死吗?”

倒不是他孤陋寡闻,火药这玩意儿的起源,现代人也是翻遍古籍才推测出来的。

而且关于它的起源,还存在一定争议。

比如,贞观末年王玄策从天竺带回一个番僧,那个番僧自称有长生不老药进献给李世民。

李世民吃完就噶了。

有学者认为,番僧进献的就是火药。

虽然很离谱,但也从侧面说明,火药的起源并没有明确记载。

咱们普遍以为是炼丹的副产物,也只是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出来的。

古代信息闭塞,就更能难以查证它的起源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啥人去查。

谁吃饱撑的,查它干啥。

陈景恪自然是支持炼丹起源说的:“炼丹师为了炼制长生丹,将各种材料添加进丹炉。”

“偶然有一天,丹炉爆炸了。”

“他们误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长生不老药,爆炸是因为药力太大导致的。”

“于是他们就开始不停的增减材料,试图找到正确的配方。”

“最后发现硫磺、硝石、木炭放在一起,会剧烈燃烧并爆炸。”

“作为后人我们知道,他们发现的并非是什么长生不老药,而是火药。”

“至于这期间死了多少人,那就不知道了,估计不会少。”

朱元璋表情很是怪异,道:“原来如此,没想到火药竟然是这么来的。”

“是了,火药火药,都带药字了,最早肯定是当成药来用的。”

“竟然在炼丹炉里烧火药,啧……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陈景恪说道:“不管怎么说,若无他们冒死探索,也无今日的火器啊。”

朱元璋很是不以为然,但也没再说什么,转而道:

“咱会尽快将人凑齐,你先想想怎么教他们吧。”

从老朱那里出来,去偏殿找到朱雄英,这小子一见到他就凑过来道:

“听说你弄了个留声机?”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咋,你也想给后世子孙留几句话不成?”

朱雄英摇摇头道:“那不至于,这不是妙锦听说了此事……伱懂的。”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懂懂懂,我把制作方法交给你,你自己带着她做更有意义。”

朱雄英兴奋的道:“我也能做吗?好好好,快教我。”

于是陈景恪就拿来笔墨,将结构画了出来,又一一给他做了讲解。

朱雄英很是意外的道:“竟然如此简单,我还以为多复杂呢。”

陈景恪气乐了,道:“简单?我不说你能想到?”

“看起来简单,蕴含的道理非常复杂。”

朱雄英摆摆手说道:“好好好我知道了,很复杂很高深,你很了不起。”

“今天没啥事儿,你自己歇着吧,我还有事儿先出去了。”

说完一溜烟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不用问就知道干啥去了。

陈景恪也没闲下来,刚坐了没一会儿,朱标就派人将他喊走商讨新政去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皇位更替就在眼前。

朱标也在加紧制定登基后的施政计划。

前几年以休养生息为主,可如何实现休养生息是需要计划好的。

而且休养生息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很多以前被耽搁下来的工程,也要陆续重启才行。

这其实也是受陈景恪的影响。

古代朝廷很少做发展计划,甚至可以说就不会做计划。

基本都是根据君主的意思来做事。

陈景恪不一样,他喜欢做计划。

任何事情都会先问,计划做好没有。

受到他的影响,大明朝廷也开始习惯了做计划。

现在朱标要做执政计划,肯定不会放着陈景恪这样的计划达人不用。

陈景恪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一出手就提出了长短两个计划。

“长期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计划。”

“比如殿下提出的垦荒令,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短期计划,就是设置一个短期的目标去做。”

“也可以将长期计划分拆,每年完成多少任务等等。”

“长期计划我就不多说了,殿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重点要说的是短期计划。”

朱标深以为然,只是几句话,就让他对施政策略有了许多想法。

陈景恪继续说道:“短期计划,我以为也不能太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是最合适的。”

“为什么要以五年为单位呢?国家计划太短了也不好。”

“官员任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很多时候一个计划还没有完成,主导这个计划的官员就调走了。”

“新上任的官员,往往会抛弃前任的政策……这其中的原因我不说诸位也懂。”

大家自然懂,就是政绩问题。

前任提出的计划,完成之后功劳也是他的,继任者自然没有兴趣替人做嫁衣。

“这就造成一个恶果,政策缺乏延续性……”

“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因为周期长,没有官员愿意做。”

“就算强行做了,等该官员调走也会被继任者废除,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也就导致,地方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将计划的周期设置成五年,官员即便调走了,继任者也要继续执行这项计划。”

“如此就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不至于因人而废。”

“还有一个原因,很多工程都是以三到五年为周期来建设的。”

“比如修筑驰道、大型水利设施等,还有大型铁矿场,也需要三五年才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就算是扩张领土,也需要一到两年才能打下来,再用三年来维稳。”

“五年差不多才能站稳脚跟,然后恰好可以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

“当然了,这个五年也只是综合计算下,得到的一个大致时间。”

“并不是所有的计划,都一定要在五年内完成,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才行。”

朱标微微颔首,这个道理他自然也懂。

五年只是一个取中的时间点,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分成五年去做。

有些事情一年就可以做完,而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十年八年。

所以,朝廷也有必要每年都做一个总结报告,进行微调。

但五年计划就是总纲,微调也是围绕总纲进行的,不是随便来的。

陈景恪继续说道:“国家制定发展计划,还有一个好处,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掌控。”

“现在朝廷制定了统一的发展规划,地方再根据朝廷的计划,制定符合本地的情况的发展计划。”

“就相当于是朝廷在指导地方的发展,也是一种强化对地方的管理途径。”

古代,虽然国家是大一统的,但事实上朝廷对地方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除了统一征税,大多数地方都在独立发展。

这种情况还体现在资源调配上。

很多人会说,征税、征用民夫之类的,还不够统一吗?

资源调配没那么简单,包含的面更广。

比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都是资源调配。

古代自然搞不了这种大工程,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调度全国物资解决问题。

而且资源不仅仅包括实物,还包含管理经验。

“一个地方发生了瘟疫,当地衙门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处置方案,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这个方案却无法得到有效推广,隔壁县发生了同样的灾害,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从头摸索一套方案。”

“仅此一项,每年都要造成无数人死亡,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果朝廷出面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颁发全国学习,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朱标连连点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治国良策啊。

朝廷主导全国发展,统筹全国资源分配。

都不用实践检验,只是想一想他就能看到其中的好处。

既强化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又能让国家更好的发展。

“还有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想要实现统筹管理,想要制定国家级别的发展计划,就必须学会用数据说话。”

“只有数据才能让朝廷更加直观的,了解全国的情况。”

“还是以垦荒令为例,朝廷可以采用两种管理方式。”

“一种是粗放式管理,就是制定一个大致的政策,任由百姓去开垦,开多少算多少。”

“还有一种是有计划的开垦,总计划开垦多少地,需要多少年完成,每年完成多少。”

“这就需要朝廷对全国可开垦荒地的数量,有一个了解。”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还要了解每个地方有多少富裕劳动力。”

“因为只有富裕劳动力才有能力去开垦荒地……”

“通过各种数据,大致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垦荒计划。”

“然后再细分到每一年,每个地方大致需要完成多少亩。”

“同时,掌握了土地情况和人口密集度,朝廷也能更合理的分配人口资源。”

“将人多地少的地方的百姓,迁徙到人少地多的地方……”

“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只有将国家数据化了,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发展计划。”

“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玄幻:我立宗门于禁区,镇守人间万年 三子非亲生,重生后报复一下咋啦 万道帝尊 仙胆 武科刚入学,你就卷成第一了? 不能练武:我只能修仙了 云绫传 九阶仙灵 我的搭档是个红衣阿飘 八荒神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