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

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b>inf</b></div> 这个问题很棘手,怎么回答都不好。

所以陈景恪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他们分析讲解了中央权力的构成。

“……票拟可以看做参政议政之权,批红代表的是最终决策权,驳斥代表的其实是执行权。”

“以前丞相也拥有这样的权力……皇权与相权之争,争的就是这些东西。”

“陛下废除丞相制,将票拟、批红权尽归己身……”

“虽然没有对驳斥权做出具体规定,但实际上这个权力下移到了六部等具体的衙门。”

“各衙门是执行机关,他们拿到陛下的最终决定,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可行。”

“如果他们觉得有问题,就会提出建议……其实就是在行使驳斥的权力。”

“只不过他们的驳斥权是经过弱化的,没有强制性……”

“如果陛下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只能执行您的意志。”

“丞相府的驳斥权才是完整的,他们对君主的政策不满意,是可以拒绝执行的。”

为什么驳斥权代表的是执行权呢?

很简单,因为执不执行这条命令,是掌握了驳斥权的人说了算的。

具体执行政令的是六部等衙门。

这也意味着,谁掌握了驳斥权,谁就掌握了六部等衙门。

如果将这个权力给内阁,那么就意味着六部等衙门,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朱元璋和朱标都恍然大悟,原来中央权力的构成竟然还可以这么分。

这么一剖析,他们心中生出许多的想法。

朱元璋说道“内阁作为幕僚机构,向君主提供建议,其实已经具备了参政议政之权。”

“只不过没有票拟之权,他们始终有实无名。”

“给他们票拟之权,就是给了他们参政议政之名。”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给他们票拟权,就等于是为他们正了名。”

“以前他们的议政权,是陛下借给他们的。”

“如果给了他们票拟权,那么他们的权力就是律法赋予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官场名义是非常重要的。

借别人的权,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朱元璋思索道“但他们也只有参政权,没有决策权和执行权。”

“只要不将驳斥权给他们,他们就始终要受制于君主,无法和皇权相争。”

陈景恪再次点头,进一步分析道

“人力有时而穷,君主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需要臣子辅佐才能治理偌大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君主必然要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借给臣子才行。”

“决策权只能掌握在君主手里,不可假于他人。”

“那么,能借出去的就只有议政权和执行权。”

“议政权和执行权表面看是并行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正常来说,掌握了议政权的人掌握了主动,执行权要受制于议政权。”

很容易理解,议政权掌握了政策的制定,执行人只能被动执行。

自然是前者更主动。

“大明当前的局势是,内阁在事实上掌握着议政权,执行权在各个衙门。”

“按理来说,内阁的权力应当在六部衙门之上,代行丞相之权。”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没有票拟之权的内阁有实无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六部等衙门,不会听命于一群幕僚的。”

朱雄英说道“如果给了内阁票拟之权,他们就能盖过六部了是吧。”

陈景恪摇头道“不,但就算陛下将票拟权给他们,他们依然压不住六部。”

“原因很简单,内阁学士才五品,六部尚书都是二品大员。”

“二品大员怎么会甘心受制于五品官呢?”

在官场,除了职务品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规定,谁的品级高谁的地位就更尊崇。

五品和二品之间,更是天差地别。

再说了,人家熬了半辈子熬到二品大员,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听你一個五品官的?

朱元璋一拍桌子,说道“对呀,五品官怎么能命令二品官呢。”

“而且内阁虽然有议政权,却没有决策权和驳斥权,在法理上是无法直接命令六部各衙门的。”

“如此一来,内阁和各衙门就会相互不服气,相互看不顺眼。”

“没有各衙门支持的内阁,犹如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是无法伤人的。”

还是那句话,名在官场太重要了。

内阁品级低,没有驳斥权,所能发挥的权力始终是有限的。

前世张居正在官场骂声一片,为何?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阶层的利益吗?

不是的。

因为他是通过非法途径掌权的。

霍光等权臣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

他们掌权在程序上是正义的,是名正言顺的。

张居正则不然。

他作为内阁首辅实际上只是个五品官,六部尚书是二品。

在职务上他可以命令六部尚书,可在地位上又低于六部尚书。

双方是互相辖制的。

可是他勾结太监冯宝,掌握了最终决策权。

彻底压倒了六部各衙门的主官。

你一个内阁首辅,勾结太监获得了不属于你的权力。

这已经不是权臣了,而是奸臣。

张居正的名声差,也与此有关。

事情分析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票拟之权可以给内阁,不过咱要先给内阁立几个规矩。”

朱标精神一振,说道“您说。”

朱元璋说道“其一,内阁学士永为五品。”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要让你低品掌权,无法对等的和六部等衙门打交道。

“其二,不可给予其驳斥权。”

同样的道理,驳斥权代表着执行权。

将驳斥权给了他们,就相当于给了他们命令六部等衙门的权力。

那样的话,内阁就变成第二个丞相府了。

这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

“其三,内阁学士不可兼任。”

听到这一条,朱标先是疑惑,继而恍然大悟露出敬佩之意。

陈景恪也是敬佩不已。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内阁学士可以兼任,那么六部尚书来兼任内阁学士呢?

六部尚书都二品大员,本就位高权重。

再让他们兼任内阁学士掌握议政权,那权力可就太大了。

这一点连陈景恪自己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了,还找到解决办法。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这政治敏锐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连说了好几条规矩,都是限制内阁权力的。

真要按照他的规矩来,内阁还真就是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

可是陈景恪却知道,他太想当然了。

你规矩立的再好,也架不住后世子孙有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立铁牌太监不得干政,有用吗?

陈景恪敢肯定,他立下限制内阁的规矩,未来会被他的后人一条条废除。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事实上内阁制度真的没有问题,至少陈景恪认为,它是古代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

内阁掌握议政权,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驳斥权是为了限制皇权而设立,这其实也是朱瞻基的初衷。

怕后世子孙出昏君,让群臣稍微限制一下皇帝的行为,不至于酿成大祸。

可以说,从哪里来看这都没有问题。

即便是让二十一世纪的人来看,也很难想出比这更好的制度了。

但这并不意味内阁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明朝内阁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这个漏洞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成员构成上。

内阁成员全部是文官担任。

后果是什么历史已经告诉大家了。

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甚至让明朝皇帝拥有了易溶于水的特性。

所以陈景恪认为,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改变成员构成。

不能让文官彻底掌握内阁。

设立限制内阁的规矩自然也有必要,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朱元璋显然也察觉到了他有话想说,立即就问道

“景恪你可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景恪自然不能说,文官会让你的子孙易溶于水,说了他也不一定会信。

想了想,他说道“不论内阁的权力有多大,它都是协助君主处理政务的机构。”

“一国政务千头万绪,包含军事、民生、司法、商业等等方面。”

“可是现在内阁成员全部来自于读书人,来自于文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

朱元璋目光怪异的看向他,没人能全知全能吗?

别人说这话咱信,你说这话咱只能当伱是谦虚了。

“能进入内阁的肯定都是大才,可他们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所以,内阁成员不应该只有文官,而是从各行各业挑选人才进来。”

“比如,文官出一人,军方出一人,司法官出一人,计官出一人……”

“如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有专业人才以备咨询。”

“我觉得,这样定然能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他的深意,却完全赞同他的这个提议

“好好好,这个提议好。”

“咱以前就觉得,内阁用起来总感觉有点不顺手,只是一直找不到原因。”

“经你这一说咱才明白问题在哪。”

“内阁学士全都是读书人出身,处理民生事务他们很擅长。”

“处理军事、司法等问题,他们总是出纰漏,可不就是不顺手吗”

陈景恪略微提点道“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防止一家坐大。”

“屁股决定脑袋,在党争面前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内阁掌握议政权,如果全有文官担任,那么他们制定的政策必然倾向于文官。”

“到时军方、司法、计官等都会受到打压,这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如果各方都出一个人,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朱元璋秒懂其中的道理,说道“说的好,不可使一家独大。”

“标儿这一点也要写进规矩里,内阁成员要选择不同的官吏担任,不可全用一种家之人。”

朱标自然也明白事情的轻重,说道“是,过几日我就从各部挑选一人进入内阁。”

眼见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陈景恪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大明以后会如何,内阁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

但他敢肯定,必然比前世文官一家独大要强,这就足够了。

朱元璋又问道“还有什么建议,一并说了吧。”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内学士拥有票拟之权,就无法时时待在陛下身边以供咨询了。”

“所以,有必要新设一个类似的职务。”

“可以在内阁增加一个观政的职务,比如叫内阁行走什么的。”

“陛下有比较器重的官员,一时间又不知道该如何任命,可以放在内阁当行走。”

“如此既可以供陛下咨询疑难,也可以让他们就近观摩内阁学士处理政务增长经验。”

“将来有合适机会,可以直接外放为官。”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这个提议也不错,不过并不重要,你知道咱想听什么。”

陈景恪摊摊手道“那我就真的没有什么建议了,内阁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极限了。”

朱元璋见此也没有在追问,正如他所说,内阁到这一步确实已经足够完善了。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实践。

之后几人又一起讨论了一下细节方面的问题。

比如内阁成员具体选那些人,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陷入党争耽误政事等等。

这种重要的机构制度问题,他们也只能自己讨论,不能交给别人。

这一讨论就到了半夜,连饭都是端进来凑合着吃的。

孙福几次过来提醒他们休息,被朱元璋给训斥走了。

最后还是将马皇后请过来,他们几个大老爷们才意犹未尽的去休息。

——

皇帝、太子召见军方代表,整整开了一天的会,自然是瞒不住人的。

大家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

莫非是又要打仗?

可是太子不是才下令收缩兵力吗?

这么做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不太可能。

有人脑洞大开,莫非是……退功臣?

本来只是随便说说,可越来越多的人却觉得,这就是真相。

大明已经基本扫清四夷,北元也被重创。

现在皇帝明显有意让位给太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功勋集团就成了太子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皇帝在这个时候退功臣,给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政治环境,完全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里,人心都沸腾了。

尤其是文官集团,简直是欣喜若狂。

勋贵集团退了,那就该轮到他们上位了啊。

然后,朱标就给了他们迎头痛击。

内阁改组。

内阁学士不再全部由文官担任,而是改成,军方出一人,司法选一人,计官选一人,监察出一人,税务一人,行政官员出二人。

并且永为定例。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屠龙战皇 堂山火 长得太帅真的不要闯荡江湖 剑心问道婉婉凌尘 道灭仙成 高武国运:我能无限自愈 我打造佛国,普渡三界妖魔 被女帝师父嫌弃的我,竟举世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