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72章 团队力量

第272章 团队力量(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b>最新网址:</b>听完徐达的分析,陈景恪暗暗点头。

能做到军方第一人的,果然不是那种只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

朱元璋看了看众人,说道:“天德的分析很透彻也很全面,诸位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众人都摇摇头,让他们补充意见,那不是强人所难吗。

术业有专攻,让他们讨论打仗问题,他们一个比一个有想法。

可制定国家政策,是真的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

陈景恪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不禁叹息。

这就是朱元璋团队的短板,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这里不是歧视出身,而是说系统的教育很重要。

数一数之前大一统王朝的创业团队,核心班底基本都是世代公卿的权贵构成。

刘邦的团队里面,也有大量出身六国贵族公卿的成员,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之后。

刘秀的团队就更不用提了,就是豪族世家组成的。

晋朝司马氏、隋唐杨李、宋朝赵家,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他们的团队核心,也同样都是高门大户出身。

这些人家学渊源,从小接受系统培养,对治理国家有着全面的了解。

新朝建立之后,他们能迅速的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

明朝的开国团队,那是真正草根出身。

徐达、常遇春、冯胜、傅有德这些人有天赋吗?

肯定是有的,还都是人中翘楚。

可他们大多都是成年之后,才有机会参加学习。

而且学的还都是行军打仗方面的知识,对国家制度方面属实无能为力。

文官集团倒是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比如明初的基本制度就是李善长制定的。

但李善长失之于狭隘,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

这种人是无法长期执掌国家的。

更何况,他也只是读过书,同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官僚教育。

朱元璋将担子交给了胡惟庸,期望他能做出一番成绩。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从此朱元璋对文官集团彻底失去了信任。

他信任的人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这方面能力的人他不敢相信。

问题就尬住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靠自己。

人不是万能的,靠朱元璋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個国家的制度建设的。

其实还有一类人可以依靠,那就是继承人。

一代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代人三代人去解决。

刘邦留下了很多制度漏洞,文景二帝帮他修补完善了。

刘秀的不足,有明章二帝给他兜底。

李渊有李世民李治接续政策。

就算是宋朝,赵大赵二之后也有真宗仁宗英宗三个帝王,给他们擦屁股。

朱元璋呢?

更让人无奈的来了,他的继承人方面也出了问题。

倾心培养的朱标英年早逝,朱允炆主打一个叛逆。

朱棣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别的方面真不提也罢。

大明的制度直到仁宣时期才初步固定下来。

是固定下来而不是完善。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有漏洞的政策,也同样被继承使用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能体会到朱元璋的无奈。

眼下的情形,就是他无奈的印证。

陈景恪要开讲军制课,他连忙将这些军中大佬叫过来旁听。

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听一听,然后喊两声陈景恪牛鼻六六六?

不是的。

他希望这群老兄弟能给他出主意,大家一起来完善制度。

找这些人问计,倒不是不信任陈景恪了。

而是陈景恪自己的能力也有极限,军制二次改革就是证明。

这已经是大明建立以来,第三次对军制动手了。

建国二十二年,三改军制,这是什么概念?

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频繁改动军制,即便是往好的方向改,也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朱元璋希望的是,这一次大家群策群力,尽可能改的完善一点,至少五十年不用大动。

但事实是,除了徐达发表了一些看法之外,其他人并不能给出什么建议。

要说他们完全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毕竟身处高位这么多年,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不自信,或许是因为怕担责任,或许是别的原因。

使得他们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但不管是哪个原因吧,他们最终都选择了不发一言。

朱元璋心下很是失望,将目光看向徐达和朱标,期望他们能给出一些建议。

然而两人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解决的办法。

朱雄英察觉到了他的心情,安慰道:

“皇爷爷不用着急,国之大事需要仔细思考,大家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主意的。”

“况且现在不是已经找出问题了吗,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就可以了。”

“预备役我们已经准备去做了,到时候兵源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轮换制度也不难,大不了照搬前朝,军中服役三年休息一年或者两年。”

“只要五军都督府合理安排好轮换秩序,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至于退役制,其实也并不麻烦,我们只要了解哪些人需要退役就可以了。”

“首先是老弱病残,其次是军中的滑头……”

“退役之后也简单,让他们加入预备役就可以了。”

听到最后这一句话,却让众人眼前一亮。

退役后加入预备役?

徐达忍不住赞道:“好,太孙此法太好了。”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士兵退役后,失去了约束会成为地方的隐患。”

“让他们加入预备役,由地方预备役系统管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建议确实解决了退役兵的管理问题。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对于现代人来说,退役自动进入预备役,这不是常识吗。

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常识是前人用无数时间摸索出来的。

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指点点而已。

如果以前没有退役加入预备役制度,又有多少人能凭空想到这一策略呢?

被众人夸奖,朱雄英表现的非常谦虚,再次获得了众人的夸赞。

陈景恪心中却不停地嘀咕,这家伙是真会装,心里不知道多得意呢。

见孙子如此聪慧,朱元璋心里好受了许多。

虽然咱有很多缺陷不足,可咱有好儿子和乖孙子啊。

三代人一起努力,就不信治不好大明。

他目光看向陈景恪。

还有这个一肚子主意的谋士在。

比起其他君主,咱的情况已经够好的了,还有什么可失望的呢。

想到这里,他心情好转过来:

“景恪,咱知道你向来走一步看五步,既然今日提出了这个问题,那肯定是有主意了。”

“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吧。”

“今日在座的都是大明中流砥柱,有他们帮你查漏补缺,这次定能制定拿出一个妥善的法子来。”

众人都看向陈景恪,目光里充满了尊重。

之前他们只听说过,国家大政方针皆出自陈景恪之手。

但具体是怎么做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今日终于亲眼目睹了全过程。

不是利用皇帝的宠信,也没有什么花言巧语。

从历史的角度一点点剖析问题所在,言之有物,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是堂堂正正的大道。

如果说以前他们还将陈景恪,视为可堪造就的晚辈,现在已经彻底将他当做同等级别的人对待了。

陈景恪并没有发现众人目光的不同,见朱元璋将球踢给自己,毫不犹豫的就接住了:

“我们借着方才魏国公的总结往下说……”

“预备役我们就不说了,五军都督府已经有了策略,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兵源的问题。”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到田地,在本就缺少劳动力的时期,又有多少人愿意当兵呢?”

“光武帝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接下来大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光武帝用流民囚犯充军、招募蛮夷雇佣军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后果方才咱们也说了,前车之鉴大明绝对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众人皆深以为然,地痞囚犯当兵,那肯定是练不出好兵的,还会败坏军队的声誉。

见有人挑大梁,其他人也终于肯开口说出自己的建议了。

汤和开口说道:“百姓不肯当兵,是嫌当兵地位太低粮饷太少,提高军队待遇定能有所改善。”

这一点大家自然都认同,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提高福利待遇,再加上军功爵制,定然有大量梦想改变身份的百姓参军,用命去搏一个前程。

傅有德有所思的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征兵制,每年从预备役中强制征募一部分人参军。”

“只不过参军后不再给军士授田,而是支付军饷,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眼前一亮,蓝玉说道:“此法甚妙啊,如此就不用担心无人当兵的情况了。”

冯胜提出了进一步的补充意见:“我以为征兵和募兵结合更好。”

“肯定是自愿当兵的人战斗力更强,强制征召过来的,很可能会心存怨念。”

“所以我们当以募兵为主,如果能募到足够的数量,那最好不过。”

“如果募兵人数不够,再从预备役里强征一部分。”

“而且强征的兵可以单独建军,去做一些守城之类任务。”

“如此,就可以始终保证,大明有足够的军队,又不影响战斗力。”

朱元璋忍住赞道:“好,好一个征募结合,宗异你给咱出了个好主意啊。”

(这里应该用字的,表示亲近之意,但冯胜的字没有查到。)

(他有个别名叫冯宗异,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别名,大家不用较真。)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征募结合的方法,确实非常合适。

“景恪,你觉得如何?”

陈景恪也赞道:“宋国公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征募结合确实是良策。”

“兵源不足的时候,就征募结合,甚至直接转为征兵制。”

“等将来大明人口多了,兵源充足了,就顺势转为募兵制。”

“朝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转换征兵方式。”

“这就免去了调整军制所带来的麻烦……此可为百年国策矣。”

冯胜见他也支持,且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心中的担忧尽去。

众人也纷纷出言,基本都是支持这个建议的。

众人计长,不一会儿就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陈景恪看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众人,心中不禁想到,这些人果然是有想法的。

还是那句话,在这个位置坐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想法。

以前只是出于某些顾虑不敢说罢了。

今天有人挑大梁,他们才放下顾虑畅所欲言。

朱元璋也是喜上眉梢,当即拍板:“好,以后征兵就用征募结合。”

“具体如何实施,天德、宗异、惟学你们带领五军都督府的人,尽快拿出详细章程来。”

几人连忙领命。

有了良好的开头,众人也放下了心中顾虑,开始积极建言。

轮换制都不用陈景恪开口,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轮换分为两种,一种是边军和禁军轮换,还有一种是一定期限内回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平均三到五年轮换一次,轮休时间根据服役时间决定,一般是两三年左右。

考虑到未来大明的疆域会非常广阔,轮换会变得很麻烦。

他们提出了长役概念,就是一次服役十年,即可转为预备役,以后不用再参军服役了。

说白了就是十年换取终身自由。

陈景恪也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方法,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说到退役制度的时候,大家就有了分歧。

大家其实都不希望军队大规模退役,说来说去也就是老弱病残可以退役,有些滑头实在不好管的退役。

然后就没有了。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种退役制度形同虚设。

他想要的是正儿八经的退役制度,能促使军队不停换血的制度。

而不是抓住一批人使劲儿霍霍,直到这些人老死了才让人回家。

所以他语气有些强硬的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制度,达到什么标准可以离开军队,而不是含糊其辞的老弱病残退役。”

(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魂穿霍雨浩,系统卡在修仙界 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请天下赴死 修罗丹帝 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 从边关小兵开始修炼 无上天尊 龙珠:赛亚人的诸天美食之旅 男神,你人设崩了! 人在木叶,开局掉落阿修罗查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