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62章 动起来的大名

第262章 动起来的大名(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b>inf</b></div> 过完年陈景恪就发现,福清有点不对劲儿,神神秘秘的,几次回来都不在家。

问仆人,都说去上香了。

他很是好奇,这姑娘以前没烧香拜佛的爱好啊?

不过贵族女子多喜欢烧香,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至于为啥,自然是闲的呗。

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出去做事。

家里有钱不愁吃喝,天天闲着无所事事,也就只能发展一下业余爱好了。

这个年代,除了烧香拜佛还能干啥。

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不对,这姑娘咋越来越忧郁了呢。

莫非是看佛经看出心理疾病来了?

这下陈景恪坐不住了,连忙拉住媳妇一番交谈,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她确实去拜佛了,也确实有了心病。

但不是读佛经读傻了,而是一直没怀上孩子。

陈景恪很是无语,连忙开解道“以前没怀是咱们不要,最近才开始努力,哪有那么快啊。”

福清摇摇头,说道“徐允恭上次回京只待了半个月就走了,嫂子上个月就怀上了。”

“咱们已经努力几个月了还不见动静……”

陈景恪恍然大悟,这才知道症结在哪。

去年末徐允恭随凯旋大军回京,只待了半個月就又跟随蓝玉匆匆前往辽东。

结果过年时候他媳妇就被查出怀上了。

当时徐达高兴的摆了好几桌邀请好友庆祝。

没想到这事儿竟然刺激到了福清。

她和徐允恭的妻子年龄相仿,人家半个月就怀上,她努力三四个月还没动静,也难怪会有压力。

还有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其他人。

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就会有人传谣言,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结婚半年不要孩子,也同样会有人传谣,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一年不要孩子,那就等着吧。

直接就是不会生,偷偷的吃药治疗云云,谣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即便福清贵为公主,也难以避免此类事情。

当然,别人倒不是传她不会生什么的,而是传的另外一件事情。

天谴。

福清小心翼翼的道“您说,会不会真的是永昌侯的事情,让老天不高兴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苦笑道“我都和你说过了,那是骗永昌侯的,天下怎么可能有那样的药。”

福清点点头,但很明显心中依然存着疑虑。

以前她也对此言深信不疑,可现在由不得她不疑神疑鬼了。

陈景恪知道,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旦她产生怀疑就很难打消,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比如减轻家庭带给她的压力。

于是他就将此事告知了父母,让他们不要催促孩子的事情。

谁知道陈远和冯氏也很冤“我们从来都没提过孩子的事情啊。”

冯氏说道“虽然我很想抱孙子,可咱们家的情况我很清楚,怨不得人家公主,我怎么会催她。”

陈景恪还以为她说的‘天谴’的事情,连忙又解释了一遍。

陈远却摇头道“你娘说的不是天谴的事情,是咱家……”

“就这么和你说吧,你曾祖父妻妾四人,三十八才有了你祖父。”

“你祖父妻妾两人,四十二才有了我。”

“你娘就是当时家中无后才收养的孤女。”

“她刚来家中,就有了我。”

“我二十九才有了你。”

“咱家就这种命,赖不了人家公主。”

“伱要是能在三十岁给陈家生出孩子,我和你娘就烧高香了。”

冯氏也很无奈的道“是啊,咱们家就这种命,子嗣困难。”

陈景恪别提多惊讶了,还有这种事儿?

用科学怎么解释?

只能说,基因这种东西实在太神秘了。

他将此事告知福清,总算是缓解了她的心理压力,不再每天疑神疑鬼。

陈景恪怕她太闲了胡思乱想,就催促她继续写驸马传,还把《海盗》第二部的构思讲了一遍。

让她没事儿多琢磨琢磨写作。

总算是暂时将此事给解决了,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很快他就发现,为啥福清会面临那么大压力了。

因为没多久,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徐达等人,都相继问了他类似的问题。

你不是说等公主十八岁要孩子吗,为啥这么久了还没动静?

连他们这些日理万机的大人物,都会操心这件事,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估计平日里福清没少被人问这个问题。

对此陈景恪只能不厌其烦的,将家族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

之后果然没有人再问,但他们是不是真信了,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总之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陈景恪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首先是楚国那边的详细情报传回,包括土地情况、土著情况、气候条件等等。

同时还带回了另一个消息,第一个落脚点已经建好,可以开启后续移民了。

于是,早就准备好楚王朱桢,带着两千户百姓,和大量的粮食农具、耕牛、铁器等物资乘船出发。

出发那天,朱标带领满朝文武前来送行。

临上船前,朱标担心的道“六弟,保重身体,大哥等你年底回来团聚。”

朱桢心中非常的舒服。

不论这话是真情实意还是场面话,都比什么一定要管好楚国,不要忘记朝廷什么的要中听的多。

这种场合本来是轮不到陈景恪露脸的,但朱桢却主动找到他,说道

“陈伴读可还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景恪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

“楚王一路顺风。”

之后朱桢就登船出发,船队会从长江入海,然后一路向南到达泉州。

经过修整补给之后,直达楚国。

送走朱桢,朝堂却并未恢复平静,反而变得更加繁忙。

没别的。

迁都。

耗时两年多,洛阳城终于修建完成。

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东西都要事先做准备。

太子朱标再次启程,前往洛阳坐镇。

这次他可是带着整个东宫一起去的,顺便还带走了半个朝堂的官吏。

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个衙门的人员,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洛阳将架子搭起来。

为后续整体迁徙做准备。

接着,朱元璋任命了洛阳城的大小官吏。

然后从应天迁徙了一部分百姓过去。

同时还从江浙、两湖、川蜀、云贵等地,各迁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阳定居。

总人数达十五万。

这将是洛阳城的第一批百姓。

这还不算完,朱元璋又下旨拆分应天。

这其实是陈景恪的意思“应天实力太强,作为京师自然没有问题,可作为陪都会抢了洛阳的风头。”

“且地方太强,也不利于中央集权。”

此时的应天,地界包括了后世的安徽、江苏和上海。

地域之广阔,经济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未来大明肯定要发展工商业,这里的实力只会更强。

到时候真的有可能会出现,陪都反过来压国都一头的态势。

而且地方势力的话语权太重,也确实会影响朝廷的政策,最后好处全让他一个得了。

朱元璋虽然看不到未来,但仅凭眼下他就知道,应天太强必然是隐患。

群臣自然不会反对,他们比谁都希望大明能平稳。

于是,就将应天一分为二。

一为江苏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江苏省,省治自然就是应天城(南京)。

另一个省的名字就比较有争议了,大家取了很多名字。

最后朱元璋拍板,凤皖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凤皖省,省治就放在了凤阳。

凤取自凤阳,朱元璋的老家。

皖是因为此地为古皖国地界,取历史悠久之意。

对这个名字,自然没有人会反对。

这时陈景恪又不安分了“陛下,湖广的地盘也大啊……”

朱元璋看了看地图,然后湖广变成了湖南和湖北。

陈景恪又说道“陛下,陕西……”

朱元璋脸一黑“你闭嘴,陕西现在还有一半在北元手里,等夺回来再说。”

“康藏……”

“你想把康藏的首领都逼反吗?还是你准备带兵去征服他们?”

陈景恪悻悻的闭上了嘴。

心中则想的是,等枪炮造好了,你看我怎么让那些奴隶主变得能歌善舞的。

大明这一轮虽然没有推行什么新政策,但动静可一点都不小。

不论是分拆行省,还是迁都都是大事,可怠慢不得。

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方面就略微收敛了锋芒。

南洋方面,也并没有再对别的藩属国产生什么想法。

中南半岛的战事也告一段落,安南被灭,占城名存实亡。

其他各势力也反应过来,大明这是司马昭之心啊。

然而已经晚了。

大明是他们自己请过来的,岂不闻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

比起赶走大明,他们更害怕自己被攻打。

现在大明主动停下脚步,宣布行动结束,他们反而都松了口气。

至于安南和占城……他们自取灭亡,大明天军来的好。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朱元璋封朱棡为安南总督。

然后派遣了大量文官前来任职。

这一点比历史上的朱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朱棣派人打下交趾,派遣到这里的官吏,大多数都是从两广地区招募的。

这些人粗通文墨,又没有升迁途径,到任后会干什么可想而知。

交趾行省贪腐之风盛行,可以说无官不贪。

朱棣信任宦官,派太监马骐前来镇守。

马骐到任后横征暴敛,变着花样的压榨当地百姓。

最后官逼民反,当地百姓活不下去,纷纷造反。

更奇葩的来了,马骐害怕交趾的高官权势过大,不肯调拨军队给他。

逼的交趾高官只能带着几百老弱病残去镇压叛军。

最后叛军做大不可制,为后来明军惨败死伤十余万埋下了隐患。

熬到宣德朝,大明的交趾战略全面失败,正式失去了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大家都痛骂宣德名不副实,丢弃交趾。

殊不知,一切祸根都是朱棣埋下的。

他用二十年时间,成功的让生活在中南半岛的人恨上了大明。

等到宣德继位,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

就算宣德继续出兵击败了反叛大军,民心尽失的大明又如何维持统治?

还好,朱元璋不是朱棣,他很清楚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块地方。

更何况还有马皇后、朱标、陈景恪、朱雄英等人出谋划策。

这次他派到安南的,全部都是经过系统培养的官吏,很多还是去年出使高丽的文人。

而坐镇交趾的,更是经验丰富的朱棡。

朱棡没有横征暴敛,相反他的一系列政策,全都是与民修养生息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中南半岛其实是半奴隶社会。

部落里的普通人,是部落首领的私产。

首领经常会将自己的部民卖给别的势力……

在当地这些事情可以说习以为常。

而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的俚僚人头上。

也就是冼夫人、冯盎他们所在的部落。

后来随着俚僚人南下,这种生活习惯也被带到了中南半岛。

而朱棡到来之后,给当地百姓编户齐民分配土地。

虽然遭到了当地大户的抵抗,却成功收获了民心。

接着,他又拿着大明新宗藩法原地推行。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在中南半岛流传了数百年,已经逐渐成型的喃文至此失传。

或者说,只有专门研究这种文字的专家才懂,普通人连知道这种文字的都很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发中南半岛,也为了更好的经略南洋,大明宣布了琼州开发计划。

给予了琼州政策上的优待,并移民驻军。

琼州就是崖州,中原王朝传统意义上的领土。

大明开发这里,基本没有什么人反对。

就连生活在当地的黎人,都非常高兴大明开发这里。

毕竟,朝廷给的政策是相当优渥的。

编户齐民,分配土地,分发农具耕牛种子,五年内免除一切赋税徭役。

为了教化当地百姓,大明还派遣了大量读书人,在此地开办学堂。

这些政策,以前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竟然如此轻易就获得了,哪会有不欢迎的道理。

百姓安抚好,水师驻扎在此地,和驻扎在交趾的明军相互照应,震慑整个中南半岛。

同时也是对两广地区的蛮夷的一种威慑。

大明的南方总体策略就是如此。

但在北方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过完年蓝玉就率军深入漠北,寻找北元王廷。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身为魔教,弟子却都有大帝之资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屠龙战皇 堂山火 长得太帅真的不要闯荡江湖 剑心问道婉婉凌尘 道灭仙成 高武国运:我能无限自愈 我打造佛国,普渡三界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