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55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

第255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b>inf</b></div> 听到‘历史赋予的使命’,朱元璋祖孙三人都有些激动,很轻易就接受了这个概念。

作为推崇祖先崇拜,又最擅长记录历史的文明,华夏人对‘历史’有着别样的情怀。

史册留名,是人一生最高的追求。

先秦时期的刺客,为了青史留名甘愿付出生命。

东晋桓温更是说出了,‘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样的话。

朱元璋祖孙三人自然也想青史留名,与历代明君雄主相媲美,甚至想在功绩上超越历代君主。

朱雄英亢奋的道“历史的使命交到了大明的手里,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朱元璋很是喜欢他的雄心壮志“乖孙有这个抱负就好。”

朱标却说道“盛世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开创的,景恪虽然提出了种种改革,还拿出了帝国计划。”

“但我们谁都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何,只能一步步往前走。”

朱元璋颔首道“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几千万苍生,谨慎一点是好的。”

陈景恪自然不能告诉他们,这些是未来的趋势,不过他也已经想好了另一套解释

“方才我说过,制度奠定在很久以前。”

“我的变法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历史,梳理国家发展的脉络,从中推演出的结果。”

朱标精神一震,追问道“你在历史中发现了什么?”

朱元璋也立即就坐直了身子,熟悉的味道又来了,开课。

陈景恪清了清嗓子,说道“首先是关于国家和朝廷,国家的发展其实就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朱标不解的道“中央集权?”

陈景恪说道“对,中央集权,也就是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大。”

“从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到建立更加严谨的国家,是一次对君主权力的增强。”

“夏商周采取封建制度,天子与诸侯王共治天下。”

“诸侯王拥有极大的权势,甚至可以反过来取代天子。”

“秦朝大一统之后,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一個县令都要君主亲自任命。”

“权力再一次集中,皇帝的权力再一次增强。”

“两汉隋唐时期,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他们通过掌握学问,垄断了做官的门路。”

“皇帝也不得不向他们妥协……”

“唐朝末年世家豪强被消灭,等宋朝建立,再也没有势力能掣肘皇权,皇帝的权力进一步增强。”

“大明建立,洪武十三年陛下废除丞相制,彻底终结了一千多年来皇权和相权之争。”

“天下大权尽归天子之手,陛下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乾纲独断。”

“放在两汉隋唐时期,皇帝要是敢废丞相,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在我大明,几乎没有人敢反对,陛下很轻易就达成了目的。”

朱元璋非常的得意“你是说,咱废丞相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陈景恪颔首道“目前来看确实如此,天子大权独揽,能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任何政策都能得到贯彻执行……”

“大明的种种变革都能顺利施行,也得益于此。”

“但此举到底是对还是错,还要看陛下带领大明走向何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若咱能实现国泰民安,此举就是明智的,历史也会给予很高评价。”

“若做不到,就会被天下人唾骂,这个道理咱懂。”

陈景恪说道“是的,天子大权独揽,将天下的重担负于己身。”

“若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大概率是要遗臭万年的。”

朱标眉头一皱,提醒道“景恪,慎言。”

朱元璋却摆摆手说道“他说的都是大实话,这里又没外人怕什么。”

“其实废除丞相制,咱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正确。”

“景恪你这一番分析,替咱去除了心中的担忧。”

“接下来就要看咱,如何肩负起历史给的责任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却摇头说道“不,咱一点都不英明。”

“以前咱一直将天下视为私有,将百姓视为奴仆,今日才知道何为天子。”

陈景恪赞道“陛下能有此想,就已经超过历史上大多数君主了。”

朱元璋只是笑笑,转而说道“继续说,除了中央集权,还有什么发现?”

陈景恪说道“还有就是关于民的,或者说是关于人权的。”

人权?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我记得你和方孝孺说过这个词,还让他去观察思考其中的深意。”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知道这件事情,回道

“是的,人权就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力。”

“华夏数千年历史,也可以看做是人权不断完善的历史。”

朱元璋说道“哦,详细给咱说说。”

朱标也露出倾听之意。

陈景恪说道“先秦时期最底层的人,一出生就被禁锢在村子里,生老病死都不允许离开。”

“他们没有自己的姓氏,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地位约等于牲畜。”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不是针对陈景恪的,而是想到了自己。

虽然他们有姓氏,可照样不配拥有正式的名字。

他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他自己在家族行八,所以叫朱重八。

说起来他们是拥有户籍的平民百姓,可事实上就是两条腿的牲畜。

陈景恪没有察觉到他的变化,自顾自的说道

“秦国变法采用军功爵制,最底层的人终于拥有了实现阶级跃迁的机会。”

“路引制度的施行,让百姓有机会离开村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等秦朝大一统重新录入户籍,最普通的百姓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姓氏。”

“百姓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力很小,但也总比以前强。”

“到了唐朝时期,村子依然被高墙围起,城池内部以坊市隔开,百姓想要外出是非常困难的。”

“出入城池都要有路引,若把守城门的人擅自放没有路引的人进出,就要受到惩罚。”

“到了宋朝,村镇的围墙被拆除,路引制度进一步放开,百姓可以随意进出城池。”

“虽然我很鄙视宋朝,但在这一点上他们做的确实很不错。”

“学问在这个时期彻底普及,普通百姓也有机会读书识字。”

“尽管很难,但比以前没有任何机会,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

“根据史书记载,宋朝的人口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很多失地的百姓,聚集在各大城市,靠给人做工谋生。”

“而频繁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宋朝的生产力发展非常迅速。”

“瓷器、丝绸、白糖、造船、航海、工商业等等,都得到蓬勃发展。”

“就以钢铁产量为例,最高时期达到了年产千万斤……”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百姓也在逐渐获得更多的基本权力。”

“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在一点点被取下。”

“这是历史的潮流,逆流而行者,必将被洪流淹没。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极为不自然,因为他就是逆流而行的那个人。

建国之初,他制定了极为严苛的人口制度。

强行给人划分职业,不允许人更换,还限制人口流动。

虽然经过陈景恪纠正,很多政策改了,但有一些依然还在施行。

而且他对陈景恪这套理论,也并不完全支持。

“人口流动确实能促进交流,但也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宋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将流民中的青壮招入厢军,从而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冗兵问题。”

“前车之鉴,我大明不可不吸取。”

陈景恪反驳道“人很难超越时代看待问题,宋朝君臣就是如此。”

“他们忽视了人口流动带来的好处,只看到了其中的弊端。”

“然后又采用了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弊端,从而造成了冗兵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怎么解决?”

陈景恪说道“工商业,宋朝海贸发达,生产的商品远销全世界。”

“若他们建立大型作坊,招募流民去做工。”

“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海贸获取更大的利润。”

朱元璋连连摇头,说道“不妥不妥,如此多的青壮聚集在一起,很容易惹出事端。”

陈景恪叹道“陛下还是不懂,百姓只有活不下去才会造反。”

“但凡有一口饭吃,谁又想干掉脑袋的事情?”

朱元璋依然坚持己见“你说的或许是对的,可朝廷不能冒这个险。”

“况且,生产力发展慢一点,影响也并不大。”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好处,就冒如此大的风险。”

陈景恪并不觉得奇怪,朱元璋要是支持他的理论,那才有问题。

就连朱标,也不支持他的解决之法。

对他们来说,限制人口流动,是前人留下的智慧,是最正确的处理之法。

“陛下,这个世界不只有大明一个国家。”

“我们止步不前的时候,别人可不会停下等待我们。”

“早晚有一天,会有国家超过我们,然后来侵略我们。”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道“不要危言耸听,就算有国家生产力超过我们又能如何?”

“我大明百万雄军,何惧强敌。”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朱雄英,都有些质疑。

陈景恪心下叹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生产力意味着什么。

估计还以为就是织更多的布,造出更精美的物品器具。

看来是时候给他们来一波大震撼了。

想到这里,他抢过朱雄英的笔,抽出一张白纸画了几个图案。

朱元璋探头看过来,疑惑的道“这是什么?”

陈景恪讲解道“这是我设想中全新的火铳,这是定装金属弹。”

“外壳用铜或者铁制作,里面封存固定量的火药。”

“底部安装一个类似燧石一样的小东西……”

“火铳里安装一个撞针,用撞针撞击底部燧石,从而引燃内部火药,将弹头发射出去。”

“如果这个设计能够实现,从今往后火铳将不在惧怕水,射击速度也能提高十倍不止。”

“到那个时候,火铳将彻底取代弓弩,成为军中最重要的装备。”

朱元璋可太清楚这种火铳一旦成真,威力将是何等的巨大,惊叹道

“真是天才般的设想,咱这就让军器局的人去研究……”

陈景恪阻止“陛下,军器局的人连火绳铳和燧发铳都没研究明白呢,让他们研究这个有点强人所难了。”

“而且这种火铳最重要的就是定装弹,就算研究出来了,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不具备实战意义。”

“而且,这种火铳比起我设想中的另外一种机关铳,威力不值一提。”

朱元璋一听还有更好的,连忙催促道

“机关铳?快给咱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陈景恪在纸上画了一个加特林的草图,又画了一个弹链。

“这是弹链,负责给机关铳输送子弹的。”

“只要不停地转动这个轮子,子弹就会入雨点一般射出……”

“再多的军队,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嘶……”朱元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仿佛看到了割麦子的场景。

朱标也眼皮子直跳,这机关铳堪称杀人机器啊。

在这种兵器面前,靠数量已经很难取胜了。

朱雄英则兴奋的道“好好好,若能将这种机关铳造出来,我大明的军队定将横扫天下。”

陈景恪却浇冷水道“但这只是设想,以现在的生产力根本就做不到。”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原来生产力竟还有这般用处,是咱目光太短浅了。”

陈景恪却还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们,继续说道

“蒙古当年西征,将火药的制作技术传给了极西诸国,那里的人已经造出了火铳和火炮。”

“我能想到的机关铳,他们也定然能想到。”

朱元璋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好半晌才吐出了一句话

“蒙古人,害人不浅。”

陈景恪继续火上浇油“温差发动机,陛下已经见过了,也设想过它的种种用处。”

温差发动机先是在宫里流传开来,然后传出宫外,很快就成为贵族官僚之间的新玩具。

很多人脑洞大开,开发它的用处。

有人想着能不能带动磨盘,有人尝试带动马车,还有人设想装在船上。

但温差发动机的实用性确实不强,至少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将其实用化。

最终也只能用来带动风扇,给人吹吹凉风。

“在极西诸国,有一种类似于温差发动机的机器,名为蒸汽机。”

“就是利用蒸汽的力量来带动的机器。”

“这种机器实用性非常强,可以用来带动马车和船只。”

“只是现在他们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无法将之实用化。”

“可是,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早晚有一天他们能造出实用的蒸汽机。”

“到那个时候,他们将蒸汽机装在船上,就可以远渡重洋出现在大明的海岸线。”

“还可以将蒸汽机装在车上,作为运输工具。”

“在车四周装上铁板,就是装甲车,真正的刀枪不入。”

“再将火炮火铳安装在蒸汽船蒸汽车上,那将是无敌的利器。”

“如果大明不顺应历史潮流,而是选择停滞不前,甚至逆流而行。”

“早晚有一天,会被极西诸国打上门来。”

“到时候,面对敌人的钢铁洪流,大明要如何应对?”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屠龙战皇 堂山火 长得太帅真的不要闯荡江湖 剑心问道婉婉凌尘 道灭仙成 高武国运:我能无限自愈 我打造佛国,普渡三界妖魔 被女帝师父嫌弃的我,竟举世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