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 朱雄英的表现,让众人莞尔不已。
老朱非但没生气,反而觉得这小子不错,像咱。
该狠的时候,下手比谁都狠。
这一点在江南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该疼媳妇,那也是真疼爱。
这样一家才能和和睦睦,不和之前的朝代一般,后宫乱糟糟的让人看不过眼。
马皇后表面也很高兴,心中则有些紧迫感。
她更加理智一些,朱雄英的表现,很可能会骄纵出一个掌权太后。
再加上徐家外戚力量强大,说不定就会酿成祸事。
最后不论是朱家倒霉,还是徐家倒霉,都不是她希望看到的。
一定要好好培养徐妙锦,不能让她走上专权之路。
几人说说笑笑了一会儿,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向了制度变迁。
说起了历代变法革新,主要聊的依然是先秦时期的情况。
毕竟话题是因宣太后而起,后来追溯到了商鞅变法。
朱元璋等人,聊的都是变法本身。
聊变法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各国的实际影响。
陈景恪则是从历史角度,来剖析改革产生的原因、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先秦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需要新的能适应当前环境的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
“变法,实质上就是在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各国都曾有过变法之举,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他们的变法,都一度让国家变得强盛……”
“然而真正将新法保留下来的,就只有秦国。”
“李悝和吴起的变法,都因为支持他们的君主薨逝而遭到废弃。”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秦国的变法能得以保存,而别的国家变法被废除了呢?”
朱元璋愣了一下,说道“秦惠文王亦是一位雄大才略之君,他杀商鞅是因为个人恩怨,而不是因为厌恶新法。”
“所以秦国新法才得以延续,而没有被废除。”
陈景恪刚想开口回答,就听一旁的朱雄英一阵干咳“咳咳……嗓子有点不舒服。”
陈景恪失笑不已,小样骗谁呢。
不就是想在未来媳妇面前显摆吗,行机会让给你。
于是就说道“说了这么多,有点口干,让太孙来讲吧。”
朱雄英谦虚的道“这不好吧,我怕讲不好……”
陈景恪忍住笑,说道“也是,那要不……”
“咳咳……”朱雄英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连忙说道
“不过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帮你讲一讲吧。”
“若哪里讲的不对,伱们别笑话我。”
话是对所有人说的,但眼睛余光却一直观察徐妙锦的表情。
见她露出期待的样子,心下就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朱元璋和马皇后忍俊不禁。
马皇后瞪了老朱一眼,没好气的道
“真是你的好乖孙,一模一样的。”
老朱得意的道“嘿嘿,类咱,颇类咱呀。”
陈景恪突然觉得好饱,早知道就应该将福清也带过来了。
咱也秀恩爱,咱也喂你们吃狗粮。
朱雄英整理了一下语言,才说道
“为何秦国变法能得以延续,列国变法则多是人亡政息,这和各国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关。”
“首先是历史,战国七雄除了秦国,其余六国出现的时间都很长。”
“国祚绵长,也就意味着贵族力量强大。”
“之前景恪说过,阶级高度固化的社会,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坑还是世袭的。”
方才他见徐妙锦特别喜欢‘萝卜’这个比喻,就记在了心里,这会儿就现学现卖拿出来用了。
“而变法就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就是动了这些萝卜的坑。”
“必然会遭受萝卜们的强烈反击。”
“国君就是最大的那个萝卜,如果他比较强势,可以压制其他小萝卜的声音,就可以推行变法。”
“等这个强势的国君薨逝,继任的国君威望不足,无法压制国内贵族。”
“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就需要和贵族妥协,废除变法也就理所应当了。”
“所以,不是新君不知道变法的好处,而是事情由不得他们。”
朱元璋大为惊喜,这个角度确实很新颖。
以前提起李悝、吴起等人变法被废,大家都会下意识的认为,两国的新君目光短浅。
这么好的新法,而且已经得到验证是可行的。
你们竟然也能给废了,活该你们被秦国灭亡。
现在想想,或许不是他们不知道新法的好处,而是没有办法。
废除新法,还能维持统治。
不废除新法,贵族马上就要造反另立新君了。
立即死和以后死,他们自然会选择后者。
马皇后也不禁点头,这个孙子是学到真本事了啊。
看向陈景恪的目光,更加的欣慰。
徐妙锦大眼睛一直盯着他,眼睛里充满了敬佩,太孙懂的好多呀。
朱雄英越讲越投入,已经忘记最初的目的,侃侃而谈道
“相对来说,秦国的历史就很短了,周平王时期才得封。”
“到了秦穆公时,才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历史短,也就意味着国内贵族势力的力量比较弱,秦王对国家的掌控能力很强。”
“即便是新君继位,也能弹压住权贵的反扑。”
“所以,秦惠文王才能保住商鞅变法的果实。”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的好,跳出了因人成事的逻辑,而是从大势角度来剖析,更加的深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个教训我们要谨记,切不可让顽固势力掣肘了皇权。”
“咱打击士绅宗族势力就是为此。”
“以后你登基了,也要谨记这一点,不要培养出尾大不掉的势力集团。”
朱雄英露出一丝冷笑“皇爷爷放心,我会让他们知道,我不只是疼媳妇方面像您……”
老朱大喜过望“哈哈……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咱就放心了。”
马皇后无奈摇头,这俩人啊。
陈景恪也很是无语,你小子还能不能好了?啥事儿都把疼媳妇挂嘴上了是吧。
就连徐妙锦都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朱说道“乖孙继续说,你方才说了历史,还没说地理环境的影响呢。”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秦国先祖最早是周王室的附庸,被分封在秦地,也就是今日的秦州。”
这里的分封,并不是封王建制,而是将这块地封给秦国先祖定居。
实际上这块地依然属于周王室的。
“但是秦州周围尽是西戎、犬丘等虎狼势力,秦国先祖数代人战死在这里。”
“周平王时,因秦襄公护驾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
“刚刚经过犬戎之乱的周王室,威严扫地也损失了大片的国土。”
“周平王已经拿不出土地给秦国了,于是就将岐山以西之地册封给了秦国。”
“但秦国想获得这块地,就必须要打败盘踞在这里西戎、犬丘等势力。”
“经过百年惨淡经营,直到秦穆公时才正式击败西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即便是后来建国,秦国依然时刻面临着异族的威胁。”
“比如义渠部,直到秦昭襄王时期,才被宣太后用美人计消灭。”
说到宣太后的美人计,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知道他为啥笑,都瞪了他一眼,然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景恪自然也笑了。
只有徐妙锦很是懵懂,不知道这里有啥好笑的。
她不知道的是,宣太后在某些方面是很猛的。
比如很会讲荤段子,不光嘴上说,还会亲自去干。
韩国被楚国攻打,找秦国求助。
宣太后就说,我是女流之辈,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我只知道,陪先王(秦惠文王)睡觉时,如果先王将一条腿压在我身上,我会感觉沉重很难受。
但先王将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我就不觉的沉重了,还会感觉很舒服。
因为我得到了好处。
至于秦惠文王将整个身体都压在她身上做什么,懂得都懂。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韩国想让我们出兵帮助,就必须给好处才行。
没有好处,我们凭什么帮你们?
当时韩国的使节都懵了,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这尼玛是一国太后啊,当众讲荤段子,还能不能行了?
然后就是用美人计消灭义渠部之事。
当时义渠势力很强,时刻威胁着秦国大后方。
秦昭襄王就想将他们给灭了。
宣太后就说,义渠的势力太强了,靠秦国能不能灭掉他们还不好说。
就算勉强灭掉了,也会让我们元气大伤。
这事儿就交给我吧,我有办法。
然后她不知道怎么就勾搭上了义渠王,俩人关起门过起了小日子。
期间秦昭襄王几次催促,可以动手了吧?
宣太后一直推脱,再等等再等等。
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她还给义渠王生了几个儿子。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换成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怀疑她。
然而,宣太后看着眼前这个雄风不在的老男人,终于决定动手。
就通知秦昭襄王,时机成熟。
然后义渠王被杀,义渠部被兼并。
你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
不,宣太后人老心不老,又找了个小白脸。
等到她快死的时候,想让小白脸陪葬。
那个小白脸就慌了,找了个能言善辩的说客,去游说宣太后。
那个说客见到宣太后就说,您养小白脸就不怕去了地下被先王知道吗?
这种事情隐瞒都来不及呢,怎么还带着小白脸一起去地下呢?
宣太后一想,还真是。
让小白脸陪葬,不就相当于是带着人证去见先王吗?
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只能说,宣太后也确实是个妙人。
笑了一会儿,马皇后才说道“好了好了别笑了,毕竟是古人,要多尊重一些。”
众人这才停下来。
徐妙锦很想问问为啥笑,但见众人都没有解释的样子,也没敢多问。
朱雄英则继续说道“秦国时刻处在外敌的威慑之下,危机感更重,人也就更加的功利。”
“他们靠着抱团,一步步有了今日的地位……对家国的概念更深。”
“所以,面对新法,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因为新法让秦国变强了,秦国强大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
“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六国,地理位置比秦国要好的多。”
“上至公卿贵族,下至黔首奴隶,都缺乏紧迫感。”
“掌握权力的贵族群体,国家意识更加淡薄。”
“面对损害自己利益的变法,容忍度更低。”
“一旦能压得住他们的君王不在了,他们就会拼命反扑,直至新法被废弃。”
“所以,秦国变法能得以延续,六国变法人亡政息。”
朱元璋连连点头“六国的事迹印证了‘国无外患者,国恒亡’之言。”
马皇后接话道“而秦朝兴亡,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言。”
“孟子的话,还是有些见地的。”
朱元璋表情一僵,这不是揭他的短吗。
但没办法,谁让那是自家媳妇了,只能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徐妙锦也非常的开心,太孙也好厉害呀,懂得真多。
这时朱元璋赞许的道“不错,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有自己的想法。”
“能从历史的高度,去剖析各种问题……”
“看来景恪的本事,你还是学到了一些的。”
马皇后也不禁点头认同,这风格实在太浓烈了。
要说不是陈景恪教出来的,谁都不会相信。
这是他们对陈景恪最满意的地方,是真的对太孙倾囊相授。
陈景恪谦虚的道“主要还是太孙聪慧,很多东西一说就懂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
马皇后笑道“不用谦虚,没有你这个好老师在,他就是再聪明也没用。”
“民间都在传,英儿是天命之君,你是应命贤臣。”
“前半句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观察,后半句是没有问题的,你确实是我大明的应命贤臣。”
陈景恪连忙道“娘娘此言臣愧不敢当,我也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若没有陛下和娘娘赏识,哪有我的今日。”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