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10章 麻六甲海盗

第210章 麻六甲海盗(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二次入伍,从最强开始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赚翻天 藏国 八零渔女嫁硬汉,赶海养娃福气多 星海:从废弃采矿空间站开始 星际:从清洁工开始 我也是异常生物 她们都入戏太深了! 盛世春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大家纷纷离去。</br>陈景恪刚回住处,就见到朱雄英在给一个小丫头讲故事,说到兴奋处还忍不住手舞足蹈。</br>小姑娘自然是徐妙锦,她手拿团扇坐在走廊护栏上,看着上蹿下跳的太孙,眼睛眯成了月牙。</br>六七岁的小孩子,无所谓什么情情爱爱。</br>她只知道这是她未来的丈夫,经常给她讲故事带她玩耍,她也很喜欢和他一起玩。</br>仅此而已。</br>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老朱家某些方面的基因是真强大啊。</br>连疼媳妇都能遗传。</br>没有打扰他们,找来一个侍者,让他等会儿转告太孙,自己今晚回家休息。</br>然后就出宫了。</br>自从成婚之后,他依然有一半时间住在宫里。</br>毕竟太孙伴读,同吃同住同行是基本要求。</br>不过作为已婚人士,要求就没那么严格了,另一半时间可以回家。</br>不过夫妻俩想见面倒也容易。</br>福清是公主,被马皇后赐了随意入宫的特权,想见面了随时可以入宫。</br>回到家天色尚明,陈景恪在书房找到了福清,她正埋头写作。</br>悄悄走到她身后观察,发现竟然在写。</br>而且内容他还很熟悉,揭榜救父。</br>我去,这是要做啥。</br>福清也终于察觉到他回来,有些害羞的将纸盖住,起身说道:</br>“郎君,你回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br>陈景恪笑道:“看到你在忙,就没打扰。”</br>然后打趣道:“怎么,你要为我著书立传吗?”</br>福清浅笑道:“我倒是想呀,但伱将来的成就肯定超乎我的想象,编都不知道该如何编。”</br>“只能等你功成名就,再将你的成就一一写下来。”</br>陈景恪大笑道:“那你可就有得等了……”</br>福清含情脉脉的看着他:“我有一辈子可以等呢。”</br>陈景恪心下一暖,抓住她的手说道:“是啊,咱们还有一辈子呢。”</br>夫妻俩卿卿我我了一会儿,福清才解释道:</br>“民间根据你揭榜救父之事,演绎出了许多故事。”</br>“我准备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修改不合理之处,汇集成册。”</br>民间有关于陈驸马的话本流传,还演绎出许多不同的故事。</br>作为妻子,她自然很高兴,也很好奇。</br>就让人收集这些故事。</br>然后就看到了许多让她不满意的地方。</br>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娶了公主做了驸马之后的剧情。</br>有些版本公主就是个工具人,这还好说。</br>有些就过分了,将公主写的很刁蛮,只会帮倒忙。</br>虽然最后经过主角一番管教洗心革面,可她依然很不喜欢。</br>必须要改了,公主慧眼识君,一眼就看中了主角。</br>然后夫妻琴瑟和鸣,一起惩奸除恶为国为民。</br>而且她还觉得,这些人的想象力太差了。</br>故事也都是什么斗贪官恶霸之类的,最多就是劝谏皇帝爱民如子。</br>别的就没什么建树了。</br>和陈景恪的功劳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br>她准备亲自编写几个故事,比如主角力推黄河改道,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br>最终改道成功,让北方恢复生机。</br>这才是真正的治世之才。</br>陈景恪早就知道这些故事,只能说说书先生立了大功。</br>还有些落魄秀才跟风凑热闹,演绎出了许多版本。</br>将这些故事梳理成书,他没有这方面的想法。</br>实在是太忙了,连《本草纲目》的编写他都基本搁置了,更别说是写故事了。</br>福清想做他自然是支持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br>甚至还给她出主意:“朝代不要用大明,前朝也不合适,就用中国。”</br>“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就是大明,但多少还是要避讳一些的。”</br>“抓紧故事主线,非必要的情节尽量简写。”</br>“比如去隔壁邻居家拜访,一个看门的就没必要写。”</br>“但如果这个看门的在后面很重要,则可以多写一写。”</br>“再比如景物描写,如果是为了烘托氛围,可以稍微写一写。”</br>“如果不是,依然要简写。”</br>“尽量用半白话文去写,不要太过于文绉绉的……”</br>“最重要的就是,纸很贵,不要水字数……”</br>福清拿起笔,将他说的要点一一记了下来,然后崇拜的道:</br>“郎君也会写吗?”</br>陈景恪摇摇头道:“我只懂得一些理论,没有动手能力。”</br>福清自然不信,只以为他是谦虚。</br>陈景恪也没有争辩,若有所思的道:“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若你将它写出来如何?”</br>这就是夫妻合著了。</br>福清自然很开心,问道:“什么样的想法?”</br>陈景恪说道:“麻六甲海盗……”</br>福清很是疑惑:“海盗?一群强盗有什么可写的?”</br>陈景恪解释道:“朝廷即将开海,但大明是陆地国家,不少人对海洋存在偏见。”</br>“的流传性很强,我想用这本,为大明百姓介绍一下海洋。”</br>福清更是不解:“可以写一篇游记,写海商也行呀,为何要写海盗?”</br>陈景恪心道,因为前世我很喜欢杰克船长啊。</br>“只要写的精彩,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只是我恰好想到了海盗而已。”</br>果然,福清不再追问,想法这东西不受控制,想到什么都不奇怪。</br>现在她开始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br>陈景恪就将杰克船长第一部的故事,改头换面讲了一下:</br>“事情发生在南宋末年,在朝廷的压榨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br>“要么沦为奴仆,要么死亡……还有些人选择了出海……”</br>“有人出海经商,有人出海当海盗……”</br>陈景恪大致讲了一下主要剧情,其中玄奇的设定,果然深深吸引到了福清。</br>波澜壮阔的大海,与风浪作斗争,各种探险……</br>尤其黑珍珠号,和被诅咒生不如死的那群海盗。</br>更是让故事充满了玄奇。</br>当然,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更加吸引她。</br>幼时的救命之恩,长大后重逢,一起经历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br>但对于陈景恪来说,其中的一些设定更为重要。</br>比如在书里他提出了坏血病这个概念,并指出了原因以及预防方式。</br>有时候通过传播,比搞科普效果更好。</br>当然,这个事情等真正开海的时候,他会让人给所有出海人员讲的。</br>还有指南针之类的小物件,以及一些海洋生存技巧,也在书里写了出来。</br>科技树也略微点了一下,火炮上船。</br>风帆战列舰登场,火炮对轰是少不了的。</br>还有新式火铳,击发更加方便,威力更大射程更远。</br>这里算是略微剧透了一点未来,为海军发展指明方向。</br>妈祖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海洋女神护佑海洋平安。</br>不论海盗还是海商,还是水师官兵,亦或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全都祭祀她。</br>那个给船长指南针的神秘女巫,是妈祖的庙祝。</br>虎鲸是海洋街溜子,被妈祖降服成为护卫。</br>因此对人类友善,不会主动伤害人类。</br>海豚是虎鲸的远房亲戚,一并追随妈祖,喜欢为人类领航。</br>船长很多次遇到危险,都是靠着虎鲸和海豚才成功逃命。</br>这个故事他早就开始构思了,只是一直都没时间写。</br>后来政务繁忙,也就慢慢息了这个念头。</br>既然福清想写,就丢给她试试。</br>有自己提供的设定和创意,就不信写不出来。</br>不出意外,福清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r>“由你口述,我执笔润色,肯定能写出最好的故事。”</br>陈景恪打趣道:“咱们夫妻合著此书,将来必是一段佳话。”</br>福清也是满脸幸福,这正是她心中所想。</br>之后夫妻俩一起商量,完善这个故事。</br>——</br>朱棡大开杀戒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br>北方系的官吏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幸灾乐祸。</br>南方系的官员则气愤不已,不少人在朝堂弹劾此事。</br>然而,朱元璋直接将证据甩到他们脸上,并且撂下一句话:</br>“清查人口和土地事关国本,任何人胆敢阻挠,皆从重处罚。”</br>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也让群臣心中发寒。</br>洪武大帝的屠刀有多狠,大家可记忆犹新。</br>胡惟庸案、赵瑁案、空印案,每一次都杀的血流成河。</br>杀起官吏和勋贵尚且毫无顾忌,更何况是一些普通百姓。</br>宗族势力确实盘根错节,可是在朝廷面前脆弱的像一张纸。</br>见朱元璋动真格的,没有人敢再劝,很多人开始担忧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br>不论南北方的官吏,都连忙写信告知家里人,配合朝廷的清查工作,千万不要瞒报漏报。</br>也有人不死心,意图游说皇后和太子。</br>只是这次他们连人都没见到。</br>太子更是传出话来,与其在这里游说,不如让家里人老实配合朝廷工作。</br>这下再傻的都明白,此事两人是不会管了。</br>只能派人去劝家里人配合。</br>陈景恪一直关注着此事,也不得不承认,改革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中央。</br>在洪武朝改革很难,也很容易。</br>难就难在很难说服朱元璋,容易就容易在,一旦说服他,什么样的法案都能贯彻到底。</br>朱元璋为何选朱棡负责此事,难道仅仅是因为朱标身体不好吗?</br>不全是。</br>除了朱标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原因:</br>一来是不想让朱标背负骂名,二来有些事情他确实做不来。</br>朱棡性情残暴,虽然经过朱标的劝说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再随意辱人杀人。</br>如果有合理合法的机会,他心中的猛兽依然会释放出来。</br>而现在,朱元璋就是要释放那头猛兽。</br>作为藩王,替大哥背负一点骂名那不是很正常吗。</br>锦衣卫五千五百人,除了留下五百人供朱元璋使唤,其余人全部归朱棡节制。</br>而朱棡将其中三千人,放在了福建、湖广、江西三省,其目的不言而喻。</br>得知此事的时候,陈景恪也只能叹息一声,然后保持了沉默。</br>他没有办法阻止,也不会阻止。</br>不打散这里的宗族社会,任何改革都无法推行下去。</br>也不能完全否认宗族的优点。</br>在动乱年代,宗族结寨自保,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br>有效的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保存了民间力量。</br>甚至可以说,秦汉唐宋时期汉人迁徙到南方,能站稳脚跟同化当地少数族裔,他们起到了积极作用。</br>然而时移世易,现在他们成了社会进步的阻碍者。</br>过于团结的宗族势力,阻止朝廷改革。</br>他们瞒报土地、隐藏人口,在私下施行另一套管理制度。</br>宗族管理者就是天,可以随意用宗法处置下面的人。</br>说白了,即便大家是血亲,依然有人是统治者,有人是被奴役者。</br>而且还是世世代代奴役,想逃都逃不掉。</br>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户籍,宗法不允许给他们上户口。</br>上了户口就要缴纳人头税,就要服徭役,就容易生出反叛之心。</br>没有户籍,一辈子都只能为宗族服务。</br>所以,往往一家十几口,可能户籍上就只有三五个人。</br>兄弟七八个,在朝廷的户籍名册里可能就是独子。</br>多出来的这几个,就是宗族的奴隶。</br>男人尚且如此,女人面临的情况就更惨了。</br>明清时期的‘贞洁烈妇’,一大半都是宗族制造出来的。</br>而且宗族社会最容易藏污纳垢。</br>不论在外地犯下何等滔天大罪,返回家乡捐点钱修条路,就能获得宗族的庇护。</br>为了保护这些‘造福家乡’的人,宗族敢于和律法抗衡。</br>这种事情直到二十世纪末都还普遍存在。</br>想要真正将摊丁入亩落到实处,就必须打散宗族社会,这样才能让新政策惠及每一个家庭。</br>朱棡就是那把刀。</br>很显然,这把刀过于好用了。</br>等这个消息彻底传开,其他地方的清查工作,突然变得顺利了起来。</br>地方官吏积极配合,就连地方士绅也一个比一个积极主动。</br>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即将出现在大明君臣的桌案前。</br>但就在这时,朱元璋将陈景恪叫了过去,指着将近半尺高的一摞资料说道:</br>“日本的具体情报传回来了,就在这里……”</br>(本章完)</br>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身为魔教,弟子却都有大帝之资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屠龙战皇 堂山火 长得太帅真的不要闯荡江湖 剑心问道婉婉凌尘 道灭仙成 高武国运:我能无限自愈 我打造佛国,普渡三界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