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内,仲氏王朝皇宫之内,大将军纪灵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自己的方略向袁术全盘托出。
袁术听完拍案叫绝,连声赞道:“爱卿不愧为朕的大将军,此计环环相扣,几是无懈可击。待此次击溃诸侯大军,朕一定重重有赏!”
“臣谢陛下,此方略乃下臣与袁焕、阎象和舒昭几位大人商讨所得,臣下不敢专功。”纪灵连忙跪下谢拜道;
袁术听罢,点头微微一笑,朝着纪灵提到的几人一一看去,道:“诸位皆有大功,此次战后,朕皆有重赏。”
“谢陛下!”几人一听,连忙出列谢恩。
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朝臣当中,有一道阴毒的目光正朝着他们扫来,那人正是袁术的谋士之一,仲氏王朝司空杨弘。
纪灵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竟然得罪了这个睚眦必报的家伙,当然,即便是他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纪灵深得袁术信任,可以说是仲氏王朝的孤臣,一心只为袁术考虑。
今日朝会已经将袁术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解决了,袁术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大半,虽然口中对于各路诸侯不屑一顾,但是从内心深处袁术还是有些顾忌,特别是皇甫超博的安东军和曹操的兖州军的。对于前者,自己在他手中已经吃过两次亏了,对于后者,虽然袁术对他平日非常鄙视,却也知道他的狡诈。
想到这里,袁术朝着自己身边的宦官点了点,宦官会意,马上上前大声道:“百官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正当众人都准备退朝之时,杨弘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说着,杨弘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高举头顶,道:“既然大将军言诸侯大军不足为虑,寿春宫殿太过简陋,为彰显我皇天威,臣奏请陛下重修宫殿。。。”
杨弘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听得袁术心花怒放,寿春的宫殿本是为了袁术称帝而匆匆改建而成,袁术本有心重修宫殿,杨弘这一下正好挠到了他的痒处,一听到杨弘的上奏,哪里有不允许的,马上下令由他负责,准备大修宫殿。
杨弘心中高兴,朝中其他文武大臣却怒不能言,如今外忧未去,这个小人却怂恿皇帝大修宫殿。这本来就是司空负责的事情,只是这个时期确实有些不对了。
好在袁术还没有昏聩到不知轻重的地步,只是下令杨弘先行做好准备,挑选工匠,采购物资,待大战之后便可开工建设,这才让文武众臣息了当场上奏反对的心思,不过大家对于杨弘这个只知媚上讨好皇帝的家伙更加厌恶了。
见到众臣再无事可奏,宦宫便宣布退朝,随后众人便都散朝离去。至于兵马调动之事,既然已经决定好了,那么具体的事情安排自然由大将军纪灵与太尉阎象商议,安排官员将领执行即可。
两日后,袁术军的兵马便开始调动安排。
将军乐就与李丰两人各领大军一万,再加上附马黄猗领御林军三万,一共五万大军,渡过淮水,进驻新蔡,负责统领汝南南部诸城,防御皇甫超与孔伷联军。
桥蕤领一万大军进驻居巢,与九江太守袁焕的一万战兵一同,负责阻止孙策大军进攻九江。还有庐东太守刘勋领一万战兵进驻历阳,负责阻止孙策的大军从牛渚攻打庐江。
而梁纲与陈纪两将则领四万大军进驻下邳,与下邳相袁胤的一万守兵一同防守下邳,阻挡曹操军南下。
大将张勋则领一万大军,诈作三万大军进驻广陵,以迷惑孙策军。
而纪灵则领着陈兰雷薄几将,率五万大军先中大张旗鼓的渡淮水北上,做出准备与皇甫超博大战的迹像,然后再悄悄的乘船沿淮水一路南下,隐匿行踪,悄悄的潜行进入高邮城中,待孙策大军攻打广陵之时,突然杀出,将其大军破于广陵城下,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将孙策一举擒获,江东便一战而定了。
与此同时,袁术军势力的各处城池开始加固城防,做好战事准备。
而在此时,江东丹阳郡,孙策也已经做好了北上开战的准备,孙策虽然已经早就发出了脱离袁术、渡江讨贼的檄文,但是并没有马上出兵,而是先静下心来巩固自己的地盘。
孙策在离开淮南之时,从袁术手中借兵三万,再加上吴景孙贲手中的两万孙权旧部,一共五万大军攻打丹阳,攻占丹阳后,又收降数万丹阳兵马。
在宣布脱离袁术后,孙策便派人驱逐了袁术任命的官员,然后便开始整编兵马,将丹阳境内的近十万大军全部整编。经过整编后,孙策将五万精锐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又派孙贲等亲族将领领兵将丹阳诸城都掌控下来。
将丹阳全郡都掌控下来后,孙策这才有精力准备渡江北上之战。丹阳共有16城六十余万人口,孙策将全部城池的掌控下来后,各城各安排三到五千兵马驻守,而建邺则安排两万大军,丹阳最大的港口牛渚则步卒五千水军五千进防守。
安排好丹阳的防御之后,孙策便开始准备领兵北上,他将老将程普和新投的全柔两人留守老巢建邺,自己亲领五万大军,携大将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吕岱五员大将,在建邺城外的大营内日夜操练兵马。
孙策一边操练兵马,一边派人潜入江北诸郡,打探消息,静待出兵的时期。
不出他所料,五月底,六月初,先后有皇甫超博和曹操开始集结兵马,出征淮南。而此时,江北兵马调动的情报也不断传到建邺,就如同之前孙策所预料的一般,扬州的庐江和九江两郡,袁术军防守严密。
而为了防御北面的皇甫超博和曹操大军,袁术将纪灵等几员大将和数万大军都派往了汝南和下邳。
应该是觉得江东的自家大军还在忙着稳固丹阳的地盘,根本就无力北进,所以紧领江东的广陵郡只有张勋领三万大军入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