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顾衍小小的不解风情没有影响嬴政对通信邮递站建设的热情。他是一个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时,就会立刻在脑海中形成需要做什么就能达成目的的人。一条条需要打通的关节,一道道王令被下发到各个郡县乡。
因为王令涉及到行政单位过于细碎,所以原本应该只能被县令,甚至郡守的命令也同步给了乡中三老(1),亭长们也几乎是第二天就接到了从乡抄写下来的王令。
这一举动在整个秦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讨论。
关于王令和议政,在秦国是有非常明确地要求的。要求明确,不代表禁止。但是下到百姓,上到官员,对于议政都每场谨慎。
此时在各国流行的刑法是,亏令者死,益(异)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2)。在这方面,秦国是比较温和的,秦律里多次强调,‘废令,耐为侯。’就是强制进入军队成为斥候。
而对于百姓妄论朝政,六国也有尽诛的传统,秦国是偶语者弃市。
久而久之,就很少有人会对王上的政令有任何讨论了。虽然法律不禁止,但没有人知道‘妄议’的界限在哪里,大家受教育水平又不太高,害怕自己说出不好的话来,于是都保持沉默。
但这此不同,王上下达了要建立邮递站的命令,这道命令甚至被亭长们传抄然后发布到各个里。王令后还附有当朝丞相的解释,要求务必为辖区内所有百姓详细解释王令含义,并且形成常例。
这样的命令被三老们执行成了有限度的放松言论管控。
“先生言,此是利国利民之大事!”一个梳着冲天辫的稚童站在村口的大石头上,用稚嫩的声音侃侃而谈,“先生还言,邮递可传播消息!”
“那二狗娃,你可知道什么是传播消息?”在旁边听着的一个农人笑着打趣。这二狗家以前因为攒了些粮食,将二狗送去了亭上的书院读书识字了!听说书院管饭,要是学的好还能奖励盐、糖之类的稀罕物。只要每年给书院多交五斗粮就可以了,不拘粟菽。七日才回村里一次。
听说其他地方遭了蝗灾,好在他们这里没有,用了铵肥的粮田今年丰收。就是加了税,大家也能有个好年过了。不过村里不少人还是打算攒下来,送自家孩子去读书。
即使知道二狗在书院里只学了两年,但要村里人说,二狗就是他们村,不,是他们里现在最有学问的人。听二狗说,要是读完书院,通过了考试可以在县上当各吏呢!这怎么能让人不羡慕呢?
“传播......传播消息就是......”二狗虽然有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毕竟年纪小还不是很能理解一些词的意思,所以一时语塞。不过看着村里人灼灼地目光,他还是挺直了胸脯给自己壮胆,然后大声说,“反正就是,以后大家都可以给外面送话,送物什了!”
“给外面?给哪?”
“什么,可以送物什!”
“什么啊,能送话给谁啊?”
底下立刻乱作一团,七嘴八舌的说着,也不管已经憋红了脸的二狗。直到村里有人看到二狗还想说什么,立刻大声呵住所有人的讨论,“都停一下,二狗娃还想说什么呢!”
嘈杂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村里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二狗,期待着他的解释。
“咳咳。”二狗紧张的清了清嗓子,然后说,“听先生说,可以送到任何想送的地方,也能送进军队和少府监。”这是两个大家经常服徭役的地方。
这两个词一出,全场都安静了一瞬间,然后又爆发出更热烈的讨论和询问。这个年头,谁还没有个亲戚朋友在军队服兵役,在少府监里干活的啊!而且随着秦国领土越来越大,原本只是在本乡,或者本郡的徭役都被扩张到了其他遥远的地方。一年半载的收不到消息都是长有的事。
而且,犯了事也会被发配到边境的军队。秦法严苛,但小罪不流行连坐,所以有不少人的亲族也都在边关不知死活。
“二狗,这是真的吗?”一个妇人挥舞着锄头高喊。她的丈夫服徭役去了东郡,已经半年了,也不知道怎么样。
“先生是这么说的。”二狗认真的说,“先生还是再过两天,乡上会派人来各个里解释说明,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到时候问来的有秩。”有秩就是专门管邻里纠纷,解答乡里人问题的官员。
一听到过两天有秩要来,大家才放过了二狗,各怀心事的下地了。
二狗这才蹦蹦跳跳的往家里走去,他的大姐在军队服役(3),二姐已经嫁人,家里存了些钱粮供他读书,他每到休息的时候就会回来帮家里干活。刚刚给村里人解释邮递站已经浪费了些时间,得赶快回家了。
......
“二丫头,你看看这是说了点什么啊!”咸阳近郊,二丫正认真记录着刚刚补中的冬麦的生长情况。今年有蝗灾,他们这里也受到了影响。
将近十年前,还不是丞相的顾先生教过她一阵子,带着她走向了农官的道路。前些年王上试着在咸阳城周边建立学馆,她猜是顾先生的提议,立刻报名了。好在因为顾先生当年的水车,她们村的收成向来好,家里也能拿出粮食来供她。
如今读了几年书,她已经是个真正的农官了。看在丞相曾经教过她的份上,村里有事也会找她商量。
二丫听到里正的招呼,抬起头来将抄写的王令看了看,“上面说,要赈灾。如果有因为蝗灾、水灾、旱灾而失去土地,或者不能生活的人,可以到乡上加入劳动队,每天管饭,一月发两斗粮。”如今的亭长一月才一石粮,灾民如果干活就能一月有两斗粮是相当不错的了!
“那真是太好了。”里正欣喜地笑了起来,他不太识字,拿到王令也不知道怎么看,总是来找二丫,“咱们村里有不少人家都想着卖地卖身,如今有这个消息定然是最好的了。”不用卖身为奴当然是好消息。
更好的消息里正没有说,听亭长说关中其他地区蝗灾严重,往往都是一乡一乡的没有收成,没有土地又活不下的农人形成了流民。本来大家还担心那些流民会不会到咸阳来,如今王上有这样的命令,他们这些咸阳城外的乡里算是保住了。
“王上还下令,有余粮的富户要献粮。”二丫接着说。
里正擦擦汗,“自然自然,流民来了咱们也受不住。里中受灾不严重,几石粮还是能拿出来的。”
“然后就是邮递站的事情了,剩下的就没有了。”他们里距离咸阳近,早在正式的王令下来前就有有秩把这件事交代了,所以二丫也就没有多说。
等里正走了后,已经是豆蔻年华的少女蹲在田边看着茁壮成长的麦苗浅浅的笑了,“这一定是顾先生给王上出的主意。”幼年时和王上斗嘴的画面她还能回想起来,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可真是大胆啊!
书院的先生们在知道顾丞相曾经教过她后,都建议她报名更上一层的中级班,学习为吏之道,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县令或者县丞。旦二丫觉得自己还是对中地感兴趣,于是婉拒了先生们的提议,回到里中做了农官,她相信以顾丞相的远见肯定能想到专科发展的人。到时候她再去教农学的先生门下进修就是。
“二丫啊!”隔壁的婶子赶着鸡路过,这些鸡是王上分发下来的,属于里中的财产,被分配到各村让人领养。只要保证每年的鸡的数量和去年一样,生下的鸡蛋和孵出的小鸡就都是领养者的。听说鸡鸭鱼都能吃地里的蝗虫卵,家家户户都领养了些。
虽然听说离咸阳城远的村里还没有这些东西,但估计过了年,关中地区就能看到鸡鸭遍地走的景象了。
想起小的时候自己还为下一顿什么时候吃这中事情烦心过,还每天都吃不饱,二丫觉得蝗灾也没那么可怕了。在这一刻,她也深深的赞同书院先生们的话了,在王上和丞相的带领下,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
“快点!”一个军士挥舞着鞭子,招呼着队伍,“都走快点!今天可是让你们吃饱饭了的,还不快点走!”
这里是受灾最严重的灵宝,在函谷关的西边。今年的蝗灾自东来,遮天蔽日,位于秦国东边的灵宝受灾最严重,几乎是整郡绝收,灾民多的不像话,到处都是饿死或者被蝗虫啃过的尸体。王上下令赈灾,这件事也是丞相在管,底下的人每一个敢怠慢的。
这不,将劳力都集结起来,已经开始整修河道了。等整修完,还要城墙和城内的建设,总之需要人的地方很多,郡守甚至都有些担心灾民不够,已经调派了本郡的刑徒一起干活了。不过因为丞相的命令,他也不敢太过苛待灾民,只是因为粮食短缺,每天的粥稀了些,将原本安排的每人每月的粮去掉了。
女人们在粥棚和磨坊帮忙,孩子们也要收集柴火,磨土,搭建窑炉。所有人都是干活才能吃饭,部分男女老少。
好在,大家都是服徭役的熟练工,这些工作都是干惯了的,即使军士不招呼大家都知道要求和规矩。而且,在快要饿死的时候能有一口吃的,就算是多干些活也值得了。而且,听说现在搭建的窑炉是为了烧造砖块来搭建损毁的房屋,也会建设厕所用来更衣(4),粪便会通过排污管道集中到涝池中发酵,做成肥料。现在辛苦些,日后中地就不担心肥料了!
在军士的看管下,灾民们有序的开展基础建设工作。
“看这样子,过完年应该就能把附近的路都修通了!”从咸阳来的少府官员拿着设计好的图纸,一点一点的比划,有条不紊的分派工作。在明年开春之前,他们就要把计划中的工程都做完,时间还是有点赶的。不过看着灾民们的积极性,估计差不多能完成任务。
作者有话要说:(1)三老,乡一级的长官,由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2)出自《管子·重令》
(3)秦国是有女兵的,三军是指壮男一军、壮女一军、弱幼一军负责不同的工作。而且在秦国法律并不禁止女性为官吏,有的地方的农官和县级官员就有女性。事实上,在战国女性的地位和男性几乎持平。秦律里还会强调,禁止女性家暴丈夫,因为这个现象比较常见。在其他国家同样,长女有不嫁或者不外嫁的传统,因为长女需要掌家。
(4)更衣:本意是换衣服,也代指上厕所。
顺便,乡以下的官吏在秦朝的时候都是徭役的一部分,所以里正、亭长什么的不是固定的国家公职人员。所以其实县令才是最低的公务员。
感谢在2022-01-2121:48:00~2022-01-2220:48: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更新20瓶;云琅2瓶;shine、巧克力爱好者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