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下一刻,是有诗句于虚空之中落下,伴随着相应的画面与场景生出。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将儿媳寿王妃杨氏召入宫中。
开元二十八年,以为母亲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在给被抢了老婆的儿子册立下新的寿王妃之后,李隆基将杨氏立为贵妃。
“啊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似乎是李唐皇室遗传?”
儿子玩小妈,老子玩儿媳什么的,传统艺能啦。
虽然节操不高,但对此表示大受震撼的刘邦摸了摸下巴,不管是语气还是面上表情都有那么些欠揍。
然后刘邦便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
于是刘邦看向一旁的始皇帝。
玄衣高冠的帝王长身玉立面容冷淡,一派雍容典雅渊亭岳峙,并没有丁点的情绪外露。
于是刘邦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后辈子孙,刘彻。
然后便见到刘彻目光游离,仰角四十五度望天,面上同样看不出任何情绪。
但刘邦心中却是一个咯噔,只觉得愈发不详。
沉默,微笑,嘴角笑容缓缓凝滞,刘邦偏头,有龙章凤姿的身影闯入到眼前。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
对着刘邦笑得温润且谦和。
但——
披风沐雨,血盈满袖,洒之复战。
刘邦认出了来人。
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能打,很能打,不是一般的能打。
虽然看上去笑意盈盈没有半点黑脸迹象,但鬼知道他听到了多少啊摔!
虽然同样是帝王,还是家里出了不肖子孙的帝王,但一点点玩笑话而已,这位后生晚辈应该不会在意的吧?
再者说,朕说的可是事实!
你们李唐皇室,主打的可不就是一个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当然,脑子里如何想并不重要,刘邦的身体要远比想象之中的更加诚实。
步伐矫健反应迅速,刘邦一步便蹿到了
始皇帝身后,而后对着齐齐望着自己,面色一言难尽的赢政、刘彻、李世民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至于节操,脸面?
不好意思,没有呢。
刘邦面不改色心不跳,抄着手道:
“你们看着我干啥?来,让我们看看,这李隆基究竟还能干出什么荒唐事来?”
曾经英明神武有过伟大的功业的帝王,在做年老昏庸做荒唐事这方面,自然同样毫不逊色。
杨贵妃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光是李隆基这个便宜妹夫每个月赠送给几位大姨子的脂粉费,就高达十万钱。
要知道,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一斗米才二三钱。
对此,就算只是想要修修言殿修修园子,又或者是怀念怀念老婆都会被喷的唐太宗文皇帝只想表示微笑,微笑,唇角笑意愈发扭曲。
对待几位大姨子尚且恩宠如此,贵妃的兄弟就更不必说。
杨贵妃有远房兄弟杨钊,原本只是一个市井无赖,因为擅长于计筹,嗯就是统计和算账,以及杨贵妃受宠的缘故,所以得以飞黄腾达,赐名国忠。
对,没错,就是那个杨国忠。
对内,杨国忠小心翼翼的侍奉和讨好李隆基,投其所好。
对外,则千方百计的巴结权臣李林甫。
天宝七年六月,杨国忠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便身兼十余个职位,成为重臣。
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去世,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竟然兼有四十多个官职。
“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践欲高居无为,希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或许当真是老了,自认为身为一个明君贤主所应当做的事情早便已经在年轻的时候全部完成。监世开创四夷宾服天下承平日久,他这个帝王,亦已经到了应该享受的时候。
所以在李隆基的刻意放任之下,在李林甫的有心蒙蔽之下,即便是知晓言中用度不足,李林甫做为宰相为了满足帝王的私欲,竟然不惜自作主张增加郡县财税,通过饮鸩止渴侵占百姓利益的方法来短期充实国库。
李隆基却并没
有察觉出丁点的问题。
又或者说这位曾经英明神武的帝王选择了自己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不去听不去想不去看,将朝政托付到李林甫、托付到后来的杨国忠手上。
可笑的是因为李唐皇室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传统,李隆基一日杀三王,李隆基默许纵容甚至是推动李林甫、杨国忠对后来的唐肃宗太子李亨的打压。对骨肉至亲冷血如此,防备如此,却忽视了所谓盛景之下的蠢蠢欲动。
于是很快,画面与场景变幻,却正是-
【渔阳蕈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自天宝年间开始,又或者说从张九龄被罢相并且被赶出长安,李隆基便在帝王权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太子和宰相,文臣和武将,寒门和世家,互相牵制互相平衡。而李隆基做为帝王则高居幕后,操纵着一切。
相较于胡亥等而言,李隆基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
帝王之术,可谓是炉火纯青。
唐明皇久居深宫,沉浸在歌舞美人的享乐之中,但当真便将所有的权力下放,对于他的大臣以及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没有半分理解吗?
倒也未必。
于是接下来之所显示的,是安史之乱后,玄宗入蜀,在成都同给事中裴士淹回顾过去,谈论起诸位宰相。
话题渐渐发散,继而提到当今天下局势,说起被肃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
李隆基摇头,却是一声长叹,表示房琯平定不了叛乱。
然后李隆基便回忆起了姚崇,回忆起了宋璟。
“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
如果姚崇尚在,那么叛乱早便被平定。
至于宋璟,则是沽名卖直之人。
或许是起了谈心,或许是人老了总是免不了要回忆过去说了些什么,李隆基继而——对诸位宰相做出点评。
直到提到李林甫。
“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李林甫这个人,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无人可比。
于是裴士淹趁机开口,做出反问。
陛下既然知道李林甫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为什么要重用他,叫他当这么久的宰相呢?
于是李隆基默然
。
李隆基知道李林甫排除异己吗?知道。
但沉浸在篮世大唐的幻景、沉浸在酒色声乐之中的帝王不在乎。
只要他李林甫能够对朕忠心,能够替朕处理政事为朕分忧,能够在诸方势力之间形成平衡叫朕做这个至高无上的圣人,便是有那么点私欲与缺点又如何?
然后等到杨国忠这个只会敛财的废物上台一切便迎来了崩盘。
安禄山,反了。
这个被李林甫压制得数九寒天之际,尚且战战兢兢如魔薄冰,心生惶恐汗流浃背的杂胡儿,这个舔着脸认贵妃为养母且受尽自身恩宠的大胖子,反了。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以讨伐逆贼杨国忠的名义,掀起叛乱。而李隆基虽然没有终结大唐王朝,然而自此之后,大唐的荣耀,却一去不复返。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伴随着天音落下,却是新的画面与场景生出。
纵使在那缓歇缓舞之中,酒杯落地太平监世的景象被打破,但在那最初,李隆基却是不信的。
这个玩弄权术沉浸并且已经不再清明的帝王无法相信,自己费尽心思之所早就的均衡局面居然会被打破,自己大肆笼络的好大儿安禄山居然会背叛自己,自己那再是强盛不过的帝国居然会在一夕之间崩塌。
不,还没前塌。
贞观之治的积累,开元盛世的强横,李唐皇室的民心。
纵使在李隆基反应过来之时叛军已然攻下东都洛阳,但只要守住潼关,那么一切便尚有回圆。
遑论此时的潼关守将是哥舒翰,哥舒夜带刀,回马枪一击必杀令人胆寒的大唐名将哥舒翰。
只不过就如同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却晚节不保的玄宗皇帝一般,哥舒翰在功成名就之后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虚,早已经不再是曾经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哥舒翰。
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几个月,入朝面圣之时,哥舒翰便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在昏迷了很久之后方才醒来,并且由此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回京之后,哥舒翰不得不闭门不出,在家修养。
/>
只是远离政事的李隆基早已经不再是昔日那斩杀女皇男宠张宗昌、张易之兄弟于廊下的三郎,更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英明与决断。
在杨国忠以及身边宦官的教唆之下,李隆基以“贼方无备”为由,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敌,同安禄山决战。
但——
我们要知道,专业的事只有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才不会出大问题,虽然哥舒翰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骁勇无畏的哥舒翰,但在打仗这方面,人家至少是专业的。而李隆基与杨国忠等想当然的想法……被杨广微操过的隋军表示有话要说。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