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今晚逗阿豨玩得太过, 阿豨一直很兴奋,到了该睡觉的时候, 阿豨仍是没有半分倦意, 嘴上咿咿呀呀的。
因为不是在学别人的话, 而像是自己在说,墨珣一时也分辨不出他到底在说什么。
阿豨早都已经出牙了,而且,已经长出了上下两排一共八颗牙,但听他说话还是得仔细分辨。
林醉见状,知道阿豨今晚没这么容易早睡,便只得略显抱歉地让墨珣到别的屋去睡了。
阿豨今晚还不知要折腾到什么时辰, 墨珣明日还得进宫早朝, 万一影响墨珣就糟了。
墨珣早在阿豨要叫林醉抱的时候,就已经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了。
是以此刻, 听到林醉这么说,墨珣还真是一点都不意外呢
而且, 墨珣能感觉到, 似乎自己在屋里,阿豨就更不想睡了。
林醉让墨珣到别的屋去睡,主要也是想更好地哄阿豨睡觉。
但是, 墨珣并不想独守空房。毕竟他接下来,很可能就随驾前往边关, 最快, 恐怕也要几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 都见不到夫郎难道还不得趁着这会儿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墨珣在听完了林醉的话之后,仍像个棒槌似的,杵在屋里一动不动。
林醉一看,心里立刻意识到,墨珣这是别扭上了。
只是阿豨现在还睁着大眼睛,眼珠子在两人之间转来转去的。
按常理来推断,阿豨睁着眼睛不说话,不发出声响那就是已经累了。但现在墨珣这么一个大活人就在屋里,阿豨也还是得分神去看他,自然就更不愿意睡了。
林醉无法,为防着阿豨听到什么,这就小声对墨珣道“夫君先到别的屋里去,等阿豨睡着了,我再去寻你。”
墨珣双眼微微眯了起来,“此话当真”
林醉敏锐地从墨珣的眸光中觉察到了一丝丝危险和不甚清明的跃跃欲试,倒叫林醉脸上不自然起来。
“当真,当真。”林醉胡乱地点着头,只盼着能先把墨珣这尊大佛送走才好。“夫君先去,我稍后就来。”
得了林醉的准话,墨珣这才勉为其难地应了,这就朝外踱步出去。
林醉登时松了口气,这才坐到床边开始给阿豨念故事。
与墨珣料想的差不多牵复帝此次御驾亲征,确实是打算带着自己的亲信。
然而一开始,牵复帝并没有打算跟锦硕王争王位,只是被锦硕王逼得到绝境,只能一争。
毕竟,争与不争,锦硕王对牵复帝的猜忌也不会随之减少。
锦硕王甚至仅仅是因为猜忌,便想要嫁祸给牵复帝,令宣和帝对牵复帝寒心只这一点,牵复帝就知道他们两兄弟之间,早都已经没有什么“兄弟之情”了。
如果锦硕王真的继承了皇位,到时候他哪还能落得什么好
也正是因为锦硕王栽赃嫁祸一事,才使得牵复帝下定了决心要将锦硕王的真面目揭露出来。
而牵复帝与锦硕王同为现太皇贵君所出,两人所能得到的资源总量,名义上来说,是一样的。
你多,我就少。
当然,锦硕王身为嫡长子,在性情和才学上又没有明显的错误所有的资源自然是更倾向于锦硕王的。
是以这会儿,牵复帝登上了皇位之后,能被他真正认作是“亲信”的,屈指可数了。
更何况,牵复帝又不可能将自己所有信任的人都一起带离京城,总还是得留一些在京城坐镇的。免得到时候边关的仗一打完,班师回朝发现连京城都进不去。
如此一来,牵复帝就还需得挑选一些中立的大臣随驾了。
越国公是满朝文武之中最最明显的中立派,但他年纪大了,又被牵复帝委以辅助太子的重任,自然也就不可能随驾亲征了。
而墨珣,作为越国公的干孙子,虽然在大理寺当差,但也是个中立派。
禁卫军与暗卫原先都是直接由皇帝统领、管辖,宣和帝驾崩之后,禁卫军与暗卫便由牵复帝领导。
牵复帝从决定御驾亲征开始,就已经在物色随驾人选了。
原先,牵复帝事打算将大部分亲信都留在京里,以保证几个王爷不会有什么异动。但这样一来,他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权衡利弊之后,牵复帝将原先依附于其他几个皇子身边的官员筛选了一番,挑挑拣拣带上了。
牵复帝那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弟弟,在皇位的争夺上,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大的竞争力。
棣良王尤为明显,他的父亲妃钧侍君就是宣和帝为了多生孩子,才在重新开始选秀时入选进宫的。也正是因为钧侍君生下了当时还是九皇子的棣良王,才由家人子一跃而成侍君。
宣和帝根本就不是为了娶什么世家哥儿来巩固皇权,而是为了生孩子
所以,那几个小的皇弟,在前头几个皇兄面前,哪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不过,因为同为宣和帝的血脉,就算年纪再小,那也有争夺皇位的权利。恰恰又碰上了宣和帝搞了个什么秘密立储,大家心思也都飘了。
繁楚王的人不,应当直称其姓名为了“周晅瑨”的人,牵复帝就可以用了。
而像鸿薪王、周行王这些,牵复帝还得斟酌斟酌。
牵复帝的性格与宣和帝并不相像,想法自然也与宣和帝不同。越国公虽说是三朝元老了,但毕竟年事已高,能为国效力的时间也不长了。再加上,越国公原先是个中立派牵复帝就算是要提拔,那也是先提拔自己身边的人啊
所以,墨珣就被摆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牵复帝不知道墨珣的能耐,而宣和帝这么多年也仅仅只是有所猜测,却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有一点墨珣的武力值不低,这是有目共睹的。
墨珣暗自思考了一下自己所展现出来的竞争力倒还是极有可能被牵复帝纳入随行队伍之中的。
如此一来,墨珣倒也定了神。
眼下的情况对墨珣而言还是有利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经过了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出来的,虽然当官时间不很长,但在科举考试的成绩却也是能证明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
文武双全,一个顶俩。
带自己到边关去,一点都不亏
墨珣其实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这么自吹自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却仍是担心牵复帝有眼无珠,致使自己珠玉蒙尘
如果是牵复帝主动将墨珣纳入随行倒还好说,可万一没有墨珣可就得请越国公帮忙了。
这也就意味着,墨珣到了边关之后,恐怕也是会束手束脚,因为牵复帝对墨珣并不看重,也没有什么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墨珣就算是随驾亲征,一路到了边关,见到牵复帝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别说是要让牵复帝听取自己的意见了。
所幸,牵复帝一方面命人收集朝中文武百官的履历,借以判断此人是否适合随驾到边关去,另一方面又让朝臣们毛遂自荐。
墨珣最担心的就是牵复帝自己已经拟定了随行人员的名册,现在一听,还能报名,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向牵复帝毛遂自荐之前,墨珣还需先跟上峰知会一声,免得到时候有人在上峰面前嚼舌根子。
墨珣是一心奔着前程和爵位去的,又不是去送死,自然还是要回来的。
回来了之后,加官晋爵应当是少不了的,但却还是继续在牵复帝手下讨生活,跟现在这些大理寺的同僚,大家也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表面工作还是得做一下的。
因为御驾亲征的事,朝廷之中各个衙门都在讨论此事。
想要随驾的可不单是墨珣一个人。
当然,其他同僚的想法与墨珣倒是截然不同。
墨珣是奔着爵位去的,而其他大臣主要是为了在牵复帝面前露个脸。
这就跟想要升官之前,得先下放到地方上去,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
像墨珣这样,一直留在京城做官的,其实很难再往上爬了。如果不到地方上去磨砺一番,而一味呆在京里,恐怕直到致仕都只会在五六品徘徊。
像翰林院的许多人,每到临近考核的年份就要开始走动。虽说安排官员下放或是留京是皇上做决定,但名单呈上去之前还是由御史台整理的。
被安排到哪里去,那也是要跑关系的。
不是坐在家里等着,就能被安排到好地方。
如果能被安排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做出政绩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奏折上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仕途了。
与牵复帝一同出征雅砻,一来可以给牵复帝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来,也有大臣认为去边关就给派到地方上去一样,镀上一层金,回来就能升官了。
按照大周现在的国库情况,这场仗撑死也就再打一年,而外派地方没个三年是回不来的。
这么一比较起来,当然是跟着牵复帝御驾亲征划算啊
他们跟去,又不用上战场,只要在后头出谋划策就好。
既没有生命危险,又能博个美名,怎么不去
初时,墨珣根本就没想到“去边关”竞争如此激烈。等到他将自己的意愿告知同僚之后,才发现几个同僚竟然也动了心思,准备毛遂自荐了。
牵复帝大概是早都想到了会有许多官员动心,便也列上了许多条件。诸如马术不精的不要,年纪太大、经不起行程颠簸的不要
墨珣从牵复帝的这个公文中瞧出了牵复帝打算急行军的意思。
这样一来,墨珣就放心了。
时间拖得越久,对大周越是不利。
雅砻是牟足了劲儿要跟大周死磕,可大周却在长达一年的拉锯战中显出了疲态。
牵复帝此次想要御驾亲征,也是为了要鼓舞边关将士的士气。
墨珣稍稍查看了一下宣和帝下发的公文,见自己全符合,这就安安心心地去向大理寺卿提交申请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