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一片倒抽声,提起长孙无忌与唐高宗君臣相争,其实差不多都是过来人,落在耳朵里,也就是听听罢了,大抵大家都能猜到经过和结果。可这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帝,谁能不竖起耳朵等下文,到底这个女皇帝是怎么上位的。
秦始皇已然在第一时间挺直了腰板,要怎么说呢?他也想知道,在他这会儿都没出个女皇帝,后世按沈悠所说,那对女子的压制是越来越多,怎么就有女皇帝上位的可能。
刘邦也一脸好奇, 这得是什么样的女人才有可能上位成功?
吕雉已然按捺不住,但又怕显露出来,让刘邦看到她内心的激动,连忙按下,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的方向,等着下文。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冷光,女人,女人,乱政之女,本不该放过,竟然会有人给女人机会,让她成为皇帝,后世这些男人到底是有多无能。
杨坚何尝不是一顿,怎么突然就说到女皇帝了?这女皇帝还能跟长孙无忌这个一朝国舅有什么关系吗?独孤皇后的好奇心也在瞬间被提了起来,女皇帝,竟然有女皇帝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别管是哪一个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名字,第一个反应当然就是,莫不是他的哪个女儿如此的能干,竟然越过他的儿子们?
太子,他现在可是有太子的人。就算太子不成,他也不是没有儿子的人,他的一个个儿子呢?怎么就轮得到女帝登位?
李世民这心里七上八下,结果下一刻,天幕突然闪烁起来,那么一闪一闪的,好像就要关闭了。???整个大唐的人都傻了眼。
怎么了,怎么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感觉晃起来了?
一道声音响起,UP主开启选择性屏蔽隋唐两朝关于女帝的生平来历姓氏。
嘶!李世民正想听听看,究竟大唐怎么出了古往今来第一个女皇帝,选择性屏蔽是什么意思?暂时他是不知道,但很快他就会知道的。
不选择性屏蔽,让你们男人把唯一的女皇干掉?
已然登基的武则天看到天幕的提示,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好,很好!不过是有可能看不到一些内容罢了,比起过早暴露给那些男人,让他们早早灭了自己,这样的方式武则天很是高兴。
这是不是也证明在后世人的心里,她这个女皇帝也是难得的,因
此后世的人都不希望她消失?作为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就这么一颗独苗苗,谁能愿意把她给煽没了呢?
对于能够选择屏蔽这点,沈悠也是刚刚才发生,反正关于武皇的一切,都必须选择屏蔽,姓什么,爹是谁,都要有效屏蔽。她也不管这样的设置到底有什么用,但是这么一个功能,用就用吧,她也吃不了亏是吧,也不会坑得着谁对吧!
【说长孙无忌之前,顺嘴一提他的妹妹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追谥她为文德皇后,后
世也称她为文德皇后。之前就说要做女性专题,说到大唐的老祖宗们,难免会顺带提上几个。但文德皇后先放着,还是转回长孙无忌。】
……这天幕好生任性,反反复复的就不怕惹人不喜?
吕雉在听到女性专题,心下止不住的欢喜,可是沈悠转移了话题,让她这心在一瞬间又沉了下来。突然能够体会刘邦为什么对沈悠不讲大汉而怨念了。她现在也想听听古往今那些大名鼎鼎的女人们。
【临时加一个选项,盘一盘我们那些迷人的女祖宗们。按之前的投票,下一期该是大汉,要是女祖宗们的选项更高,下期咱们就盘古今往来的迷人女祖宗怎么样?】
不!拒绝!刘邦怨念无比,恨不得冲到沈悠面前大声告诉她。
同样有这个想法的还有刘彻,女人怎么能阻挡他们大汉朝成为下一个天幕盘点的对象,他绝对不能接受大汉朝败给一群女人。
杨坚觉得,怎么样也还轮不到大隋,盘点古往今来的女祖宗们?应该,可能,他的皇后会有份!二圣,他们夫妻可是二圣,古往今来有像他们夫妻这样的?
一但论起女祖宗们,他未必不能沾光能出现在天幕的嘴里!瞬间杨坚来精神了,天幕这个想法可以,相当的可以,他支持,绝对支持!
【选项已挂,欢迎大家投票。我们还是回到正题。长孙无忌出身于鲜卑贵族河南长孙氏,世为北朝重臣,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可惜幼年丧父,与母亲高氏、妹妹长孙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幸得舅舅高士廉抚养教导成人。】
【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嫁其为妻。隋末时,李家自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长孙无忌既与李家交好,早先
便投入唐朝,追随在李世民身边,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后来,随着李世民的权利越来越大,也就越发让李建成不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陈明利害,一群人一起促成了玄武门之变。其实看看玄武门参与的这些人就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李世民得到好处的人,也就是利益既得者。玄武门之变,如同李渊登上皇位一样,甚至就连隋朝的覆灭,都同样有着类似的人在背后推动。毕竟改朝换代就能利益重新分配,才有可能让他们得利,谁会舍得错过?】
杨坚握紧了拳头,这样的方法不是在李世民那儿才有,多少王朝就是因为利益而起了冲突,最终导致灭亡的。
那样的一些人,在杨坚这儿可以大致看作跟他一样的人-世族。他杨氏本也是世族,作为曾经世族利益既得者,世族到底换了多少皇帝,杨坚不是没有经历过。到他这儿,就算他隋朝强大,也未必不能够。
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们世族能够颠覆这个天下,能够肆意改朝换代,因此这些人才会更加的疯狂。这一切,不正是杨坚一直想要改变的吗?
本来杨坚觉得,李渊能上位,李渊或许就是亡他大隋的人,还有李世民。只要把他们都杀了,一切问题就能解决。但独孤皇后提醒得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他果真一点都不知道?
杀了李渊,杀了李世民,果真能够改变大隋覆灭?
杨坚不会感受不到,就现在自己到底面临多少暗涌。看看他的儿子杨广,自打天幕把他是隋炀帝的事说出来后,杨广都做了什么。这样一个儿子,要说他上位之后做事没有任何问题,杨坚说得出来?
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们呐,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儿子不过如此,绝比不过李渊,可是,他难道对自己的儿子们就很满意?
恰恰相反,杨坚有很多的不满,可偏偏他却无力改变。杨广敢在他活着的时候都谋反,可见这个儿子的胆子是有多大,甚至有多疯狂。大隋的灭亡,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世族的问题。杨坚其实也在想,他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改变大隋的局面。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随着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为勋臣,又是国戚的长孙无忌深受李
世民礼遇,和房玄龄甚至是魏徵都不同的是,长孙无忌其实相对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他牢牢的记着李世民是帝王,从不道李世民的过错,或许更应该说,长孙无忌从不认为李世民有错。听到这儿,感觉长孙无忌怎么样?】
怎么样,刘邦是觉得长孙无忌这样的臣子才像是一个臣子。如魏徵那样的臣子,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是还能记得自己是什么身份吗?
“陛下觉得长孙无忌甚好?”吕雉听到这儿,已然知道刘邦想什么。
“不错。类魏徵之人,用不着。他们是臣,我是君,应该都记着。”以臣的身份言君王之过,他们并没有处在皇帝的位置上,如何能明白为君之难?天天被人骂,刘邦自问受不了!
【长孙无忌确实圆滑,也懂得进退,相对于魏徵来说,大多数的皇帝都喜欢这样的臣子。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到有人上折提及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盛宠太过,李世民拿了这样的折子直接递到长孙无忌的面前,以表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长孙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李世民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就开始远离政治中心,一心修书,唐代八史他都曾参与修著,另外还有修法。《贞观律》是中国古代律学的杰作,《唐律疏议》不仅奠定唐朝两百年的律法根本,更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对后世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本事。】
【不过,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有着偏爱的,要知道他那二凤的小名就是因为他作了一篇《威凤赋》,这赋就是李世民特意为长孙无忌所写,内容就是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威凤赋》作于贞观七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李世民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本就该以才德为标准,怎么能因为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子就不用人了呢?】
【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李世民批复道: “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有你的辅佐,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随之作下《威凤赋》相赐。】
不得不说,李世民
用人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好羡慕贞观一朝的臣子们!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