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沈悠评论赵匡胤有自知之明,能力有限也是情有可原,赵匡胤胤并不认为那是赞许,此时听着沈悠说起赵光义一波又一波的操作,那真是恨不得赵光义能有那么点自知之明!
空有志向有个屁用,无能却不自知,这不是把大宋往火坑里推吗?
满朝的文武大臣在听说赵光义做下的事情之后,对于赵匡胤亲自动手把某人往死里捧,没有一个敢劝。
连亲兄弟都能狠得下心对付的赵光义,他能是什么好东西?对,那是没有证据不假,然而赵光义继位这个事,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肯定相当清楚的知道,这里头必然有着无数的阴谋。
天幕说起赵光义领兵出征,不听劝也就算了,一看情况不对,竟然跑得比兔子还快。那无疑是让大宋军队溃不成军,这样一来,多少将士死在那一仗。沈悠没有细说死了多少人,但正常的操作,个人研究研究自己的处境,很是以为,自己未必不会死在这一仗又一仗。
故,打吧,陛下您下手重一点,千万别客气。
【既要知己,也该说说辽国的事。尤其得说说辽国的这一位萧太后。她可也是一位传奇的人物。辽朝至于大宋赵光义继位此时,已然建朝六十年。辽国是由契丹族所建,契丹族,很多人或许都没有概念,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他的起源是什么?针对契丹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匈奴说”,一种是“东胡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
听到匈奴两个字,秦始皇第一个有了反应,匈奴啊,困扰了大秦多年的匈奴,没想到最后竟然继续繁衍了下去。
【无论怎么样,作为少数民族,几乎中原的汉人都有着自傲,他们瞧不起北边的人,哪怕辽朝已成为一个政权,在他们看来,依然是未经教化的蛮夷之国,从骨子里,汉人哪怕屡屡受到侵扰,依然不屑于他们。可是,汉人啊,总是吃亏不记打。他们以为,他们瞧不起的人永远不会变,他们觉得,自己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汉人,而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不断学习,也在不断的进步。】
【诚然,契丹族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精于骑射,勇敢强悍,尚武。在汉人们看来,他们不尊礼法,不通礼数,一味好战掠夺,令他们不胜其扰,无时无刻,汉人们不想把他们打服,打老实。可是,没了一个契丹就会再有另一个民族,只要有人,为了生存,就免不了有争斗。】
【当赵光义认为辽
国随着辽景宗这位明君驾崩,小皇帝继位,这就是他的机会,却忽略了辽景宗体弱,多年以来由皇后萧绰辅佐朝政。对于这位萧太后,哪怕是后来的辽景宗都十分认可,既将大权交付之。在他活着的时候,举国而托,直接让萧绰总理辽国事务。】
【曾经辅佐朝政的皇后,如今成了太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有记,听说辽国不仅主少国疑,女主专政,萧太后还有一桩风/流韵事,辽国上下都挺痛恨的,请赵光义趁此机会赶紧出兵夺回幽州和蓟州。这也算是在宋史看来萧太后甚为人诟病的事。】
【是什么样的风/流韵事呢?原来早年萧太后在入宫前,其实早与一个叫韩德让的人定了亲,只是两人没来得及成亲,却被征召入宫为妃。辽景宗驾崩之后,萧太后与韩德让旧情复燃,在辽国,两人情/人之间的关系,举国皆知。契丹可不讲究什么守节,更不在意萧太后和谁在一块,他们更多关注萧太后能不能治理好辽国。游牧民族民风开放,要求女子守节的事,完全不存在,丈夫死了再嫁,养个情/人什么的,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也是文人士大夫们看不起游牧民族的原因。在他们看来,这实属不合礼数。】
【看看,这就是差距。南宋的历史学家李焘啊,在《续门外汉通鉴长篇》中特意注明: “契丹主年幼,国事决於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一国的太后有个
情/人,就能让他们有可乘之机?真真是可笑之极。】
【他们在敌视萧太后私德的时候,却忽略了辽国的现状。自辽建朝以来,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不断,可是辽景宗继位之后,对于政敌宽宥以待,任用贤臣,虚心纳谏求治,以令大辽国内吏治清明,内部开始慢慢稳定,不再一味争权。辽景宗病逝,萧太后摄政时,第一件事她便令宗室亲王,“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从而让最有资格和她的儿子争权的人失去了兵权。】
【内部安定,面对赵光义发兵,彼时的萧太后怕是觉得这是一个能让她的儿子,也让她这个太后地位稳固的机会。毕竟,对外战争对于内部来说就是最好的转移矛盾的做法。赵光义觉得主少国疑,女主专政,对付女人可比对付男人要容易得多。于萧太后而言,几年前大辽和大宋一战,她定然已经知道大宋朝是什么样的情况,已经占据上风的辽国,更能借此机会再次重创大宋,以令辽国得以休养生息。】
【赵光义啊,他自信
满满的以为自己必胜,如何也没有想到,辽国早就洞察大宋的弊端,明了大宋有赵光义这样一个临阵而逃的皇帝,大宋将士的士气,因那一战,早已溃散。再加上大宋朝中会打仗的人几乎都是赵匡胤留下的,试问,赵光义敢相信这些人吗?】
【是的,赵匡胤汲取自己黄袍加身的教训,他请手下的武将们喝酒之后,明明白白的告诉手下们,他也怕将来有一天,他们这些人突然被黄袍加身,不得不反,因此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让手下将军将手中的兵权上交,赵光义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的武将们,他不相信他们,因此设立监军一职。】
【监军啊,在大宋又叫都监。虽不是赵光义首创,他设的这个监军是可以干涉主将的指挥的。不得不说,这文人误国的话有时候是真的再贴切不过。从未上过战场的人,竟然总想着对战场上的将军指手画脚。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怎么赵光义败了一次依然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扳回一成?】
【宋太/宗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宋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雄州、飞狐,宋军师出顺利,连攻下岐沟、涿州、固安、新城。眼看前线告急,萧太后当机立断亲征,不仅她来了,她更是带着皇帝耶律隆绪一道前往。】
前面对于沈悠说起萧太后在丈夫活着的时候举国相托,那也还好,所谓风/流韵事,在意的人少之又少。一听到萧太后亲征这个事,好些人都顿住了,太后亲征吗?还把皇帝都一道带上。
秦始皇抿了抿唇,女人,他也算是吃过女人的亏,可是这位萧太后不同,于前线大战,我军处于劣势的时候敢亲征的人,可见有些胆识。
然而听完赵光义亲征却弃军而逃的人,也算是感受到了这世间浓浓的恶意,不是所有的皇帝在御驾亲征后都能达到振奋军心的效果,故而,此时对于萧太后御驾亲征这个事,秦始皇决定听完再决定骂人还是夸人。
吕雉再一次怔住,御驾亲征吗?这位萧太后倒是让人惊喜不断。
武周时已然为帝的武则天听到现在,终于算是对后世的人有了兴致,“御驾亲征?也不知结果如何。
【御驾亲征,有了赵光义的御驾亲征却把大宋的军队带沟里,那都是在大宋占据上风的时候。现在大辽连丢数城,明摆着居于下风,又一个御驾亲征的太后,肯定有人在想,那有用吗?别掌人萧太后和赵光义比,那完全就是对萧太后
的侮辱好吗?】
!!!赵光义顶着鼻青脸肿的头,恨恨地盯着沈悠,怨念无比。
【面对辽军节节败退之状,萧太后决定以各个击破,尤其得利用他们辽军擅长的骑射,以及地形的优势。一面萧太后让耶律休哥前往涿州阻止宋军,一面着耶律抹只驰援幽州,萧太后则亲自领着儿
子带着数万精骑前往驼罗口。】
【耶律休哥断了宋军的粮道,以令宋军粮尽,由此也就注定了宋军的败势。宋军本来想以三路兵马围攻之势,希望能够夺回幽州。一路失误,其他两路的合围之势也就不成了。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辽军自断了宋军的粮道之后,大举反攻,一路精骑追赶而来,边追边杀。】
【宋军主将曹彬不愧是赵光义的得意爱将,果然学了赵光义的十成十,眼看大军败势一成,连夜骑马逃遁,致使宋军再一次群龙无首,全军崩溃,也埋下宋军大败的结局。辽军将宋军追至歧沟关,曹彬带人抢渡拒马河,却让宋军溺死者无数。数万宋军或被俘被杀,溺水身亡,宋军损失惨重。自此,再也没有主动出击辽军的能力。史称此战为歧沟关之战。】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