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鑫今晚回家的时间比以往要晚一些, 苏婆子已经在灶头边风风火火地炒菜了,她是做家务的好手,能一边烧火一边炒菜, 巧妙地掌握火候, 两不耽误。
在农村里,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儿,这已经是非常能干的了。
“放学回来了?”苏婆子忙得眼睛只顾着看锅里, 没去注意苏鑫。
“嗯, 我回来了。”
更巧的是下工以后的大人们都在天井洗脚擦脸, 没人关注苏鑫,让他得以一路轻松过关, 窜回房间里。
苏竟正坐在自己床上仔细观察手中的玻璃罐子, 见苏鑫脸上还带着泥, 便收起笑容, “你跟人打架了?”
“你怎么知道的?”苏鑫放下布书包, 抬起胳膊搓了搓脸,才恍然大悟, “我都很小心, 还是给他们碰到脸了!”
幸亏没有破皮, 要不在阿婆和父母面前就瞒不过去了。
苏竟放下玻璃罐子,皱着眉头说, “你跟谁打架了?”
衣服上满是尘土,苏鑫回家之前已经拍过一次,但拍不干净,现在脱下来,用里衬擦干净脸,“初一的黄大有, 不过你放心,他没讨着好,起码牙都被我打松了。”
“跑去打什么架,是作业太少了吗?”苏竟见他没吃亏,便拧开玻璃罐的盖子,从里面拿出一颗牛奶糖给他。
苏鑫非常惊喜,剥了外面的糖纸把牛奶糖吃进嘴里,一股浓郁的奶香和甘甜的滋味从舌尖传来,“你去哪里买的奶糖?”
供销社平时只卖水果硬糖,不卖其他种类的糖,就这样也供不应求,得等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供应奶糖花生糖之类的糖果。
“陈知青给的。”苏竟说。
这是他们确定关系以后,陈知青送的第一份礼物,非常有意义。他数过,玻璃罐里一共有二十颗糖果,家里人一人一颗,那就还剩十二颗。
他有些舍不得吃。
“陈知青给的?”苏鑫眉开眼笑,“也不枉我刚才跟黄大有打架了。”
“你跟黄大有打架关她什么事?”苏竟又皱起眉头。
牛奶糖很软,但苏鑫不敢咀嚼,试图让香甜的滋味在齿颊多留一些时间,“他在学校乱说话,说陈知青是坏人,我当然不能忍啊,就跟他打起来了。”
陈嘉嘉是苏鑫大嫂,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光凭这两点足够了!
苏竟又扔给他一颗奶糖,“做得好。”
苏鑫美滋滋地接住。
吃完晚饭,徐翠洁找到苏竟,“婚礼的事你找陈知青说了吗?”
因为陈嘉嘉搅黄了苏竟上大学的事,徐翠洁心里一直有根刺,不想和陈嘉嘉打交道,于是便让苏竟代为沟通。
苏竟说,“挑什么日子都无所谓,我觉得越快越好,如果搬到小河村再办婚礼,就太晚了,说不定会跟夏收的时间碰在一起。”
“我结婚的时候,还要找师公合八字,算一算时间,如果师公给的时间是年底,那也得等到年底才能结婚,现在不一样了,不时兴这种迷信了,”徐翠洁感叹了几声,又问,“陈知青的父母会来吗?”
“不知道,应该会来吧?”
苏竟不抱太大希望。
虽然苏家在北竹村已经算过得很不错,但和城里人相比就差得多了,陈嘉嘉的父母如此宠爱她,每个月都寄来钱票,唯恐她在乡下受罪,又怎么会同意这场先斩后奏的婚事?
徐翠洁对苏竟的回答不太满意,“哪家办婚礼,双方父母都得到场的。”
如果没有到场,岂不会被村里人笑话?
苏竟说,“她家情况比较特殊,说不定不能离开县城,妈你多担当一些。”
徐翠洁此刻的心是酸不溜丢的。
她的好儿子,媳妇还没过门就护起来了,以后眼里还能有她吗?
娶个城里媳妇,就是娶了一尊大佛,她这个做婆婆的,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多年媳妇熬成婆,对于她来说是不存在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徐翠洁忍不住向丈夫倾诉,“你说万一陈知青的父母没法来参加婚礼,可怎么办?”
苏昌打了个哈欠,含糊着说,“不就被人议论几天吗?”
徐翠洁气了,他说的倒是轻巧!
等她还想说些什么,苏昌已经睡着了,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
第二天,太阳刚刚开始露出一点边角,苏竟便捧着一盆黄鳝来到知青临时安置点,给他开门的是方康维。
盆里的黄鳝十分生猛,还游来游去的,方康维看了有些眼馋,“这些黄鳝是去稻田里捉的吗?”
苏竟说,“对,都是照青蛙的时候一起捉的。”
“说来惭愧,我来北竹村这么久,还不知道怎么照青蛙,你们下次叫我一声,我跟你们一起去。”
“这活儿太累了,不适合你,如果你真想去的话可以直接去。”苏竟还记着方康维劝陈嘉嘉别跟他结婚的事。
方康维吃了一个钉子,心里有些奇怪,这时候陈嘉嘉出来了。
她穿着一件黑色料子的衣服,应该是睡衣,细看之下衣服上还有隐隐约约的图案,衬得她皮肤白皙眉眼精致,极为好看。
她应该刚起床不久,看到苏竟手上捧着一个大盆子,欢呼一声也跑过来了,“你捉了这么多的黄鳝啊!”
苏竟露出笑容,尽量抑制住得意的表情,“对,这是我一个小时抓到的。”
他抓回来以后用水养着,今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向她显摆来了。
一堆黄鳝挤在盆里不断地钻来钻去,简直就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但在陈嘉嘉眼里,它们已经变身溜鳝段、黄鳝鲜虾粥、炒鳝丝……
光用想就已经流口水了。
但目前有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陈嘉嘉有些为难地问,“可我不会处理黄鳝,黄鳝身上有一些粘液很难洗干净,应该怎么处理呢?”
方康维刚张开嘴想说话,苏竟才不会给他丝毫表现机会,“这个简单,你拿点儿盐水搓一搓就可以了。”
方康维摸摸鼻子,不知道是不是多心,他觉得今天苏竟有些针对他。
可他们两人平时没有多少交集,矛盾又从何而来呢?
这个时候没有冰箱,没有可用的保鲜技术,黄鳝只能尽快吃完。
方康维和男知青们中午休息的时候到小河边捞了几枚小虾
,又摸了一些河蚌,连同处理好的黄鳝放入砂锅粥里,再撒点紫苏,吃起来又鲜又甜,连陈嘉嘉这种胃口小的也吃了两碗,更别说其他需要干体力活的人了。
平时吃饭没有多少油水,他们只能靠饭量维持体力。
虽然天气有些热,但能吃上一碗这样的粥,全身都感到舒服。
这会儿连林桂珍也不说风凉话了,心里反而隐隐有些羡慕,“平时苏竟为陈嘉嘉牵牛,又送果子又送鱼的,看来这桩婚事也并非一无是处。”
一个男知青说,“那如果是你,你愿意嫁过去吗?”
“如果让我嫁给一个农村男人,却是万万不能的,我才没有陈嘉嘉这么傻,教一些蝇头小利骗了去。”林桂珍有些不屑。
陈嘉嘉是没得选,能跟她一样吗?
陈嘉嘉吃了两碗粥,于是晚上苏竟过来的时候便发现她小肚子圆圆的,看上去有些憨态可掬。
苏竟真想上手摸一摸,听说这样能促进消化,但他不敢,他现在连靠近陈嘉嘉一点都不知道手往哪儿放,很典型的没跟女孩子打过多少交道的样子。
至于昨晚照青蛙时,罗忠实和黄雷给他传授如何跟女孩子相处的知识,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再说了,他们没有谈过朋友,说的那些话不都是唬人的吗?
过了两天,陈嘉嘉收到朝思暮想的来信。
信件一共有两封,一封是父亲陈为民亲笔写的,他在信中对陈嘉嘉没有告知父母便去领结婚证的事十分失望,表示不会来北竹村参加她的婚礼,让她好自为之。
一封信只有寥寥几行字,足以看出陈为民的怒气。
不过这已在意料之中,陈嘉嘉苦笑了一下,又打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李丽华寄过来的,足足有三页纸。
原来李丽华到了县城以后,便一路找到陈嘉嘉的家。
刚好陈为民和周秋棠两人在家休息,知道李丽华是陈嘉嘉一起下乡的朋友,还带来陈嘉嘉的信,非常开心,连忙招呼她留下来休息,三个人还一起欣赏了李丽华和陈嘉嘉在北竹村的合影。
但很快,这种高兴在看完信以后,就变成了震怒。
李丽华在信中说,“你既然决定要跟苏竟在一起,好歹给他们一个缓冲期,突然这么告诉他们,惊喜变成了惊吓!”
于是便有了陈为民怒气冲冲的回信。
其实李丽华也能理解陈为民的感受,娇养了十多年的女儿要嫁给一个农民,谁能受得了啊!没到派出所告苏竟的状已经很给面子了。
李丽华在信中说,陈为民和周秋棠两人精神不错,后来了解到,本来棉纱厂那边接到举报信要查他们夫妻,但查来查去只能查到他们的确有个亲戚在国外。
而棉纱厂这边现在正抓紧生产,陈为民作为一个棉纱厂的老会计,能打一手好算盘,又知道旧账目,什么账在他手下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棉纱厂根本离不开他,这不,夫妻俩刚被限制自由,没两天又被放出来了。
李丽华当晚就在陈家住下来,周秋棠拿了钱票给她,说丈夫也是一时生气,气女儿被自己牵连,不愿意女儿受苦。
周秋棠现在身份特殊,不好像以前那样寄钱过去,也不能到北竹村参加婚礼,这些钱和票证只能托李丽华帮忙寄。
李丽华复述了周秋棠的原话,“这些钱票是给嘉嘉结婚用的,我女儿的婚礼,应该风风光光、好好看看。”
陈嘉嘉顿觉手上的钱票重逾千斤。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