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圣旨的内容传遍整个朝堂——太子被禁足于太子府,宗人府涉入调查此事。
大半朝臣回顾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是一副云里雾里的模样。
先是传出天子命太子搬出东宫,对储君不满的言论。
随后言论反转,天子命太子搬出东宫是因为太子出手残害十二皇子。
然后呢,言论又反转了,太子根本没有对十二皇子出手,是陛下想要废掉太子,让十二皇子继承大统,这才污蔑太子。
再到调查一事上,陛下拿出太子陷害十二皇子的“证据”要将太子收监宗人府彻查此事,太子悲愤难耐,证人临时反水,陛下拿出的证据也就不攻自破。
但驳了陛下,搏得臣民同情后,太子居然自请入宗人府要让宗正彻查此事,并且摆出一副一定不会离开宗人府的模样,连方阁老过来请他离开都不理。
随后刚入夜,接到陛下的圣旨,达成自己的目的,太子就灰溜溜滚回他的太子府了。
这……这种种反转,是儿戏,还是别有深意?
百姓们把这当热闹看,朝堂的人精们却是往阴谋诡计里想,但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因此,满朝目光都聚集在这个案件上。等着宗人府进行调查,也等着太子或是陛下落下下一步棋。
太子府内,封易坐在凉亭里听着乐师抚琴。
直到以礼亲王为首的宗人府一行人走进院子里,打破了院子和谐静谧的气氛。
“殿下,叨扰了。”礼亲王众人行了一礼,按照流程调查封易,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但消息传到其他人耳里的时候,就变成了事情有些蹊跷,还要等待下一步调查。
“封远是在拖延时间。”听完暗卫的回禀,封易下了结论。
不过,正合他意,他也在等。
随后几天,宗人府每天都派人过来调查太子府的人,客客气气,来问上几个问题,待够时间就离开。
在进行调查第五日,帝都悄然流传起一个消息——邻国夏野心勃勃,近十年来他们派出了大量暗探打入雍朝帝都,这段时间露出些许蛛丝马迹,异动频繁,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在众人怀疑这个消息真实性的时候,拱卫皇城的御林军居然开始频繁巡逻,更是出现了入户搜查的情况,十分警戒。
夏和雍朝有着血海深仇,曾经连年大战,死伤无数。后来两国损失太大,还有个辽在旁边虎视眈眈,便决定握手言和,两国就一直维持着表面平静到今天。
“难道夏真要和我们国家开战了?”有百姓暗暗嘀咕。
这些年来雍朝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刚有几年安生日子过,百姓们是绝对不乐意看到打仗的。
而身为舆论当事人的夏暗探:“???”
他们明明天天窝在住处里吃雍朝帝王和太子的瓜,等着帝王和太子自己起内讧夏渔翁得利,哪里可能要搞事了?哪个混蛋王八羔子在污蔑他们??
大战总是最勾动人心,一时之间,封易的案子都没那么惹人关注了。
封易被禁足,但他的耳目铺展极广,这些传遍街头巷尾的消息自然瞒不住他。
想要假借夏暗探之名来刺杀他,事后将所有责任推到夏身上吗?
还真是简单直接而又有用的办法。
若他死了,激动的百姓会将仇恨全都转移到夏身上。雍朝百姓与夏本就有深仇,只要舆论引导得好,封远不仅能把自己从太子遇害一事里摘个干干净净,还能趁机从夏那里捞到一笔好处。
*
这一天,朝会。
有一个御史站在大殿中央,沉声说道:“……太子殿下背负着弑弟的罪名,虽然还没有调查清楚,但确确实实是有嫌疑的。然而一国储君乃国之根基,绝对不能出现这么大的道德污点。
因此臣请陛下暂时废掉太子的储君之位,若日后查出太子殿下是清白的,再重立太子。若太子当真涉足此事,朝廷的脸面也不至于太过难堪。”
他话刚一说完,被周围人死死拉着的翰林院掌院终于挣脱了众人的束缚,朝着这个御史狠狠啐了一口,“你这不忠不仁之人,是把太子的脸面放到哪里了。废太子一事事关江山社稷,当慎之又慎,到了你嘴里却如此简单。可笑,连你这种人都能出仕,这朝廷就是被你们这些人搅和得一塌糊涂的。你的座师是哪位,把你这种人选进朝堂,就是你的座师的罪过!”
翰林院掌院虽是读书人,却是个朝堂皆知的暴脾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毫不留情面,把这个邀名的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同时还夹枪带炮,捎带上了其他人。
那个御史被骂得脸色一臊,低着头退回自己的位置站好。
封远并没有示意这些人要提出废太子,完完全全是这个御史自己揣摩“帝心”,想要搏出头而做出的骚操作。
说实话,封远这时候在心底同样把这个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
封远轻咳一声,弥补道:“廖爱卿息怒,朕不会听信此等小人谗言。一切都等宗人府调查之后再论。”
“陛下圣明。”翰林院掌院这才算勉强满意,退了下去。
但这件事刚压下去没多久,又有一些品阶不高的官员站出来,把事情往废太子一事上引。
就连左督御史都态度模糊声援了这些人一番。
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翰林院掌院、礼部尚书、武威将军……甚至是方阁老都站出来,请封远三思。
封远脸色铁青,狠狠瞪了左督御史好几眼。这家伙往日揣摩他的心思揣摩得多准啊,今天怎么就给他瞎捣乱呢。
左督御史接收到封远那阴沉的眼神,浑身打了个冷颤——怎么回事,昨日不是陛下派人到他府上传消息,让他今天在朝会上提出废太子一事的吗?
是谁在害他?.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