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婶子啊,对于你来说,这只是一碗汤,可于我来说却是救命之恩呢。”余小渔再次将山药枣泥糕和黄酒放到了桌上。
王婶子还要推让,来福媳妇却道:“娘,余小渔也是一片真心。”说着还扯了扯王婶子的实袖子。
能得寒仙子亲自送东西,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哪里还有往外推的理。
王婶子一直在那边照顾春丫,对于余小渔的事虽然略有耳闻,但知道的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王婶子一向对自己这个大儿媳心里有些惧意,因此也不大敢当着众人颇她的面子,也只能接了。
来福媳妇见王婶子收下了余小渔的礼,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恨不得马上就把那山药枣泥糕吃一块,给自己添添福。
余小渔虽然看着这一家子表情各异,知道自己也不适合多呆,现在更不适合做什么评判,这不是王婶子一家的事,这是时代造就的。
想了想,余小渔走到春丫面前,握着她的道:“春丫妹妹,世事都是先苦后甜,你必定后福无穷。”
春丫一脸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余小渔。
不止春丫,就连王婶子和来福媳妇都是同样的表情,毕竟春丫现在的这个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有福报的啊。
如果是别人说,王婶子肯定也只是当人家说句好话听听,但这话是从余小渔的嘴里说出来的,那自然是不同的,甚至连来福媳妇的脸色都有些变化。
“春丫,快谢你余小渔姐。”王婶子轻轻地推了一下春丫。
“多谢余小渔姐。”春丫有气无力地说着,但眼睛里的真诚却是骗不了人的。
从王婶子家离开后,翠儿一脸好奇地问余小渔:“余小渔姐,春丫真的有后福。”
余小渔看了翠儿一眼,叹了口气道:“我这样说,她在家里才活得更轻松些。”
翠儿点了点头,却又道:“不管有没有福,只要余小渔姐你说了,那肯定就是有福的。”
余小渔不禁笑了:“这样啊?那我们村子里的人都会有福的。”
“那怎么行?”翠儿一声冷哼,“沈家的肯定没福。”
路过翠儿家门口的时候,她突然问正在扫院子的孙三婶有没有东西要买。
孙三婶见翠儿跟余小渔在一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于是便让她买瓶酱油回来。
孙三婶现在把翠儿当成掌上明珠,只要她想,就没有不依的,更何况是和余小渔一起,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
有翠儿陪着,余小渔轻松了很多,至少沈歌有人换着抱一下。
吃得好了,这小丫头身上的肉就像是吹气球一样,可到底还是个孩子,远路还是走不了,必须得抱着。如果不是翠儿换个手,余小渔知道自己这两趟路抱下来,胳膊怕是都直不了。
到了镇上,三个孩子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哪儿都新奇。
原主自己都没来过几次镇上,更何况孩子们,这就跟出门旅游似的。
况且现在快到过年了,清流镇热闹了很多,很多写春联的摊子都摆了出来,一条街都映得红彤彤的。还有各色年货的,也都用红纸包着,别提有多喜庆了。
余小渔眼睛一直在年货铺子,杂货铺子这些摊位上转,毕竟要过年了,总得备着点儿年货。无意中瞧见沈清和沈澈,发现这俩兄弟的眼睛都直盯着春联。
“今年的春联由你们挑。”余小渔拿了二十文钱给沈清。
“娘,我……我认不全字……”沈清扭捏着说。
“娘,我要学识字,以后也来写春联。”沈澈则大声道。
周围的行人听了都善意地笑了,有这个的志向当然是好,可是这年头,有几个人能够学到能写春联呢?
春联那几个字说起来简单,且不说这有喜庆和吉利的意思在里面,就说这要练就一手气好字,就得费不少的笔墨,这不是一般人家出得钱的。
沈清懂事,听沈澈这样说,赶紧拉了拉他的袖子。
但余小渔却陷入了沉思中,沈清过完年就八岁了,正是启蒙的时候,这古代的大户人家,像沈澈这么大就开始练大字了。
不论怎样,都要让这两个孩子有书念,不仅仅是他们,就连沈歌也得跟着学,怎么也不能让孩子们成为文盲。
余小渔下定了决心,便问翠儿:“翠儿,你知道哪里有好的学堂吗?”
原主连水月湾的人都搞不清楚,更别提学堂的事了。
其实对于翠儿,余小渔也就一问,毕竟翠儿那么小就去了县里。
“余小渔姐,沈家大嫂的爹王秀才开了个私垫。”翠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直眨眼睛。
毕竟现在村里人都知道,余小渔和沈家的关系实在是不够好,说“不够好”还算是客气的。
这事儿余小渔当然也知道,但她也只是知道这么些,于是又问:“学问和人品怎样?”
翠儿不禁瞪大了眼睛:“余小渔姐,你……你真的要让清儿和澈儿去王秀才那里?”
余小渔看了两个小子一眼,见他们都眼神灼灼地看着自己,不禁伸手揉了一下两小子的头顶,尔后才对翠儿道:“这也没什么不可以,只不过如果学问不够,那也是浪费钱,如果人品不行,估计他们会被欺负。”
听余小渔这么说,翠儿也不由自主地点头。
“我也不知道王秀才怎样,沈家大嫂倒是人一脸笑,但……我总觉得假。”翠儿低头思索了五,才郑重地说,“这样吧,余小渔姐您不着急的话,我先去打听打听。”
“不着急,就算去学堂也是年后的事。”余小渔赶紧回道。
翠儿在王家那么些年,想打听私垫事,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过余小渔姐,这读书的费用可不少。”翠儿的脸上露出担心。
怕余小渔不清楚,于是翠儿掰着手指开始算,除了束修,还有书本,笔墨纸砚,还不能穿得太破,会被人说有辱斯文,往后还有什么诗会花会,都是要凑份子的……
听翠儿这么说,余小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读不起书了。
想到前世自己的书柜里那么多书还没开封,余小渔便觉得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