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掏心,泰山压顶,二龙戏珠,螳螂拳,阿福打败了成龙。 孔夫子赞穆公“霸主小矣,当王天下”便有穆公用人不拘一格的缘故,穆公治下只要有才就都委以重任,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等人皆非秦人,其中甚至还有奴隶出身之人,但是在当时的秦国一样能施展才华,然后才有穆公称霸西戎。
秦人一直以恢复穆公霸业为己任,近百年来一直被欺压,已经魔怔到了只要是旧的都是好的地步,当今秦公想要在秦国变法,破的就是如今国内乱象。
公子虔今天去栎阳宫商量的就是如何让天下士子都知道秦国在求贤,光明正大去别国发布诏令肯定不行,商量了半天也还是只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直接派人去中原各大城池,以口口相传的形势将消息流传开。
即便早就知道秦国会有一场大变革,在真正听到消息时也还是有些激动,卫霁听着公子虔发愁,将熟了的肉串在辣椒粉中滚了一圈然后问道,“需要帮忙吗?”
传播消息这种事情,有比商人更适合的吗?
赵虔一拍脑袋,对啊,他在议事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原本想着从军中挑出些机灵的去散播求贤令,可那毕竟是无奈之举,短时间内太多壮丁离秦肯定会惹来山东诸国的警惕,如果有正经商队的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们秦国的商队大部分都在和草原做交易,离开秦国容易,怕就怕露出破绽再被中原商人针对。
“让带着求贤令的人跟我回帝丘,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卫霁想了一会儿,看了一眼低着头可怜巴巴站在旁边的小甲然后继续说道,“正好这几天暖和,明日启程也不会耽误太久。”
马车肯定没有快马跑的快,磨刀不误砍柴工,等他回到帝丘将事情安排好,路上耽误的时间完全可以在后面抢回来。
“明天不行,太急了,再等两天。”公子虔不自觉皱起眉头,看着面前温润如玉的少年人忽然有点舍不得,“东西还没收拾怎么走,等我把跟你走的人选出来,让渠梁来和你商量过之后再离开。”
“你不急就好。”卫霁温声回了一句,这人不急他就更不会急了,过几天再走的话正好能好好收拾行李,秦国到卫国那么远,路上不能一直啃干粮。
事关重大,公子虔吃烤肉也吃的不痛快,想着天还不算太晚,于是拿个陶罐装了好些肉,让人将马牵来就直奔栎阳宫。
“胡椒粉和辣椒粉。”卫霁将磨好的粉末给他装进去,看着火急火燎抱着个大罐子就冲出去的高大汉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危险源离开,小甲松了一口气悄悄挪回来,看着他们家公子满脸都写着激动,“公子,我们可以提前离开了吗?”
卫霁笑着点了点头,让他将炉子上剩下的肉解决了然后起身回房,“我去忙,你吃完后记得收拾,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可能过几天就要启程了。”
小护卫直接开心的蹦了起来,不光因为又能吃肉,更是因为能回卫国了,他心心念念了一个冬天,总算等到要启程了。
虽然有些舍不得府里的护卫大哥们,但是还是回去更重要,反正公子想让商队入秦,以后可以让商队里的人送东西过来,中原比秦国有意思多了。
少年人欢喜的不行,看他们家公子只吃了一点儿就回了房间,将没有动的生肉收好送回厨房,让厨子做碗粥备着然后乐颠颠的跑到亭子前将没有走远的护卫们都招呼过来。
他们可是在雪里摔过跤的交情,当然要一起分享。
路上要用到的东西有小甲收拾,卫霁需要整理的只有房中书架上堆的老高的竹简,他身上带着的种子很多,不能每种都亲自下地试验,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分门别类将种子的习性产量等内容整理成册,划出来几块地让有经验的老农照料,他最先整理出来的几种都生命力顽强且适合在秦地种植,即便他不在也能顺利的种出来。
竹简分别用秦国文字和卫国文字记录,他这个冬天没出门就是在忙这些,秦字真没那么好学,还要适应在竹简上落笔的力道,检查字体会不会有错误,也算是忙的不可开交了。
这些东西都记在他脑子里,口述容易出错,幸好他学东西很快,不然在秦国可就真成文盲了。
想他前后活了那么多年,不管什么时候听到的都是夸赞之语,没想到要在这里翻车到从最简单的字开始学,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卫霁煞有其事的叹了一口气,将用秦国文字书写的竹简放一边,将用卫国文字书写的竹简放在另一边,前一份留在这里,后一份他要带回卫国。
种子这种东西想要大片种植就肯定没法保密,即便在偏僻的秦国也一样,他也没想要藏着掖着,种出高产粮食后最终受益的是天下百姓,仅仅维护某一诸侯国的利益岂不是白白来这里走了一遭?
园子里的红薯土豆已经长了出来,再过三四个月那些刚种下去的萝卜也能收获,推广需要时间,他的私心便是利用这些时间让卫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变牢固。
天下一统是百年之后的事情,那时会是什么情况到时候到时候再说,他要做的是秦国强大后东出的过程中卫国的百姓不跟着受难。
秦人打起仗来太吓人了,卫国那点实力根本不够他们看。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人们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来生活,天晚之后能不做活就不做活了,油灯昏暗伤眼看不清楚,而更多的人则是用不起油灯。
卫霁捏了捏胳膊,将剩下的留到明天再收拾,正想出去看看外面怎么样了,结果一转身就看见他们家小护卫端着一碗粥过来。
“公子是不是饿了?”少年人将碗放在案上,把旁边的灯芯点亮然后盘腿在旁边坐下,眼睛亮晶晶的邀赏,“就知道您吃不饱,所以小甲我很有先见之明的让刀哥做了红薯粥,还加了野蜜,肯定超好吃。”
府里剩的红薯不多,全是给他们家公子准备的,在院子里那些成熟之前连公子虔都没得吃,红薯和大米慢慢熬出来的粥很是美味,用给给公子养身体再好不过了。
“我们家小甲最贴心了。”卫霁很给面子的夸道,他身体太弱,撒了辣椒粉的烤羊肉吃几口解解馋就足够,真要敞开了肚子吃那就别想走了,接下来小半个月都得在床榻上度过。
没想起来还好,一看见粥才发觉自己的确有些饿了,这时候没有白砂糖冰糖,想感受到甜味只有蜜和饴,饴糖的制作需要耗费许多谷物,寻常人家根本吃不起,只有偶尔在山里见到野蜂巢时冒着被蜜蜂蛰着的危险取些野蜂蜜回来才能满足口腹之欲。
比起蜂蜜的美味那点疼痛根本不算什么,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最终是的永远都是吃,几千年来今从来就没有变过。
卫霁慢吞吞将粥吃完,后知后觉想起什么,起身翻出片干净竹简写上“柘浆”二字,楚国那边有甘蔗,甘蔗可以制蔗糖,以后有机会可以弄些回来,自己不吃可以高价卖给各国贵族,如果能做成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啊。
小甲撑着脸看着他们家公子,发现他没有继续写下去的意思然后才放下心来将案上收拾干净,天黑之后不准写东西,不然身体该受不住了。
精力旺盛的小护卫将碗送回厨房然后很快跑回来,掰着手指汇报他都收拾了些什么,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吃的,毕竟其他的东西带回去也没什么用。
卫霁听了一会儿,眸中带笑提醒了一句,“会有秦兵和我们一起走,多准备些食物,别在半路就不够吃了。”
“我懂我懂,他们的饭量大,不够的话可以在路过城池的时候买呀,公子是不是忘了我们出来的时候带了好多钱?”小甲有些疑惑的眨了眨眼睛,看他们家公子满脸茫然的样子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离家出走就要有离家出走的样子,钱不带够怎么能离家出走呢?
卫霁的确忘了他们还有钱这一回事儿,他整个冬天都没出门,在这里也没有能用到钱的地方,周王畿附近的卫宋等国用的铲形的刀币
秦国现在没有自己的货币,他们太穷以至于没有铸币的能力,国内流通的货币不多,就算有也是从其他国家带过来的,在这里更多的还是以物换物。
既然他们身上带着钱,那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挣钱不容易花钱还不简单吗?
卫霁心情瞬间好转,把自己收拾干净便将小甲赶去休息,趁现在还有床榻可睡赶紧养好精神,过些日子就只能在马车上颠簸了。
日升月落,月落日升,天边泛起鱼肚白,清晨很快又一次降临人间。
公子虔夜里直接住在了宫里,兄弟俩在书房中说了半宿,眯了一会儿天色微微亮亮就赶紧带人赶了回来,只是激动的睡不着的似乎只有他们自己,院中即将肩负重任的少年人这会儿还在睡梦中。
早早起来的小甲有些紧张的看着站在院中的几个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转身想进去将他们家公子喊起来,要不是确定秦公和公子虔对他们没有恶意,他都要以为这些人大早上是想他们抓起来。
卫霁听见外面的动静后就已经醒了,只是迷迷糊糊不想起来,直到听见门被推开的声音才勉强打起精神看过去,“怎么了?”
少年人的声音软绵绵的还带着几分困倦,听的小甲忍不住在心中骂了自己一顿,现在还不到公子平日起身的时间,早知道就让秦公他们在外面多等一会儿了。
想是这么想,但是说还是要说出来的,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在院子里干站着。
卫霁揉着额头让自己清醒些,在小甲的协助下洗好脸穿好衣服,把头发梳理好之后才推门出去。
院中几人目光灼灼,似乎能把人穿透一般,大早上的着实有些渗人,怪不得小甲会进屋,清隽的少年人下意识看向公子虔,顿了一下然后才走了出去,“怎么都这么看着我?”
“收敛点收敛点,吓着我们家霁儿了。”公子虔朝旁边嚷嚷着,假装自己和这群家伙没有关系,大步迈到前面努力做出温和的表情,“霁儿休息的怎么样?没有被他们打扰到吧?”
卫霁:
大可不必如此。
秦公难以言喻的看着他们家大哥那能吓哭小孩儿的笑容,摇了摇头指着身边的黑衣青年说道,“这是我亲信景监,负责护送你和小甲回卫国。”
卫霁看着不远处朝他抱拳行礼的陌生青年点了点头,这个时候将最得力的亲信派出去,看来栎阳城的事态已经稳住了。
景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就是向秦公举荐商鞅的那位了。
您还记得这事儿呢?
景监一手扶额回到车前,懒得和公子虔纠缠,让卫霁和小甲坐稳然后直接驾车启程,他算是看出来了,有长公子在的地方什么错儿都得他来扛。
赵虔站在门口看着车队走远,莫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渠梁啊,从今往后家里就没人再能捣鼓出来好吃的了。”
“大哥!你这一天天的到底都在想什么?”秦公忍不住一拳头捶了过去,公子霁此行能给秦国带来那么多好处,他们家大哥可好,满脑子只有那一口吃的。
“该想的你们都想的差不多了,就不能让我再想点别的吗?”公子虔有气无力的反驳着,示意这人和他一起去书房,“霁儿走前又留下了许多种子,种法产量什么的都写在竹简上了,你有空的话就划出来一片地种下去试试,我有预感,这些都是好东西。”
“有东西留下你不早说?”秦公又是一拳头捶在他们家大哥肩膀上,不用人带就急吼吼朝书房冲了过去,“还你有预感,那孩子拿出来的东西有不好的吗?”
红薯土豆哪个不令人震惊,他又不是整天就想着要吃什么,真都和这家伙一样,这么大一个秦国谁来管?
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产量大够,先把人养活再想怎么才能吃的好,本末倒置算怎么回事儿?
兄弟俩一边吵一边说,关上门后就算打起来也没人管。
卫霁他们出了栎阳城一路向东,过了函谷关之后就是魏国边境,在通关文牒齐全的情况下,一行人魏国时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卫国商队遍布天下,来时偷偷摸摸不想让人知道,回时却不用那么麻烦,求贤令不是非要到卫国之后才能发布,找到公族的商队后他们随时可以开始干活。
秦公的求贤令那叫一个言辞恳切,只要有才不问出身,但凡对秦国有利便裂土封侯,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求贤若渴就等山东士子入秦。
商队之间有自己的联络方式,比他们挨个去找迅速多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秦公发布求贤令的消息便在各个诸侯国的市井巷陌中流传开来。
齐王在稷下开办学宫招揽了大批人才,但是稷下学宫偏重于著书立学,诸子百家只要有想法皆能在那里有立足之地。
在稷下学宫得到认可便等同于名满天下,这对士子来说是难以抵抗的诱惑,然学而优则仕,有志于治学的士子们在治学有成后绝大部分都想入仕为官。
齐王对士子格外优待,稷下学宫里的士子地位也很高,但那里到底只是个学宫,齐王笼络了大批士人在临淄,真正受到重用的却寥寥无几。
秦公的求贤令和稷下学宫不同,士子们入秦不为著书治学,只为建功立业,更有甚者出将入相,乃至让贫弱的秦国在自己手中变的强大,如若能济民救世,谁想在茅草屋里修书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就是要为百姓做事,百家争鸣文字碰撞,在这时候的士子们心中做官比治学重要,即便是治学治的也是也是为官为政之学,老子、孔子、墨子等大家,哪个不是求官不成然后才以治学为终身己任?
景监原以为让求贤令传遍天下诸侯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没想到只是拿了几份抄好的羊皮纸给了公子霁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说好的他这次出来乃身负重任需披荆斩棘历尽磨难才能完成任务呢?
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但是魏国已经传开了,尤其是国都安邑,街头巷尾几乎都在讨论秦公求贤的事情。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安邑城极其繁华,只是位置不利于卫国争霸中原,这里离中原腹地太远,调兵遣将运输粮草都不方便,但是打秦国却很是轻松,毕竟两国在河西接壤,出了安邑渡河之后便是河西。
同样的道理,如果河西之地在秦国手上,秦军只要能过河便能直捣国都,不过现在魏强秦弱,没有人会觉得秦国能有那个能耐将河西抢回去。
魏国朝堂上下没几个认为秦国对他们有威胁,大部分都想着灭了秦国之后转头进军东方,安邑离那边太远,所以早早就准备着迁都黄河南岸的大梁城。
三家分晋之前大梁城还是贫瘠的小城,归魏之后也没怎么变化,直到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大梁城天时地利人和尽占,短短百年便成为名闻天下的繁华大成。
魏国强盛之后便琢磨着迁都,秦国那点地方实在不够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中原那些富饶的平原,而不是偏乡僻壤里的山沟沟。
当今魏王继位后不久便命公子卬以国都的规模督造大梁城,那地方北临黄河难依逢泽,近百年的发展如今比安邑更富庶,那么好的地方不当国都实在是浪费。
天清气朗,微风和煦,安邑酒肆的大堂里,景监听着不绝于耳的声音神色郁郁,虽然事情办成,可这是不是显得他太没用了?
怎么说他也是君上最看重的亲信,结果现在竟然没有用武之地,难怪公子霁后来又和君上一起给他安排了其他事情,不然他们这一路就真的只有护送一件事情可做了。
君上看人果真极准,是他小瞧了公子霁啊。
景监仰头将樽中酒水一饮而尽,拍了拍脸打起精神继续探听旁边的高谈阔论,安邑不愧是魏国王都,连市井小民口中都尽是天下大势。
他对魏王今天赏了上将军多少东西不感兴趣,对太子申又收了多少门客也不感兴趣,他要做的只是从这些人乱七八糟的话中挑出有用的信息出来,当过暗探的人在行事间总有些小毛病,习惯成自然,改不了了。
楼上,卫霁笑吟吟在靠窗的雅间里品茗,外面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实力的大商基本上都在这里有产业,毕竟是最强盛的魏国都城,什么好东西不上赶着往这儿送?
小甲抱着一罐炒黄豆吃的开心,豆子粒粒分明又酥又软,尝过之后就停不下来,公子昨天才让厨子做出来,今天护卫们就人手一捧,他是公子的贴身护卫有特殊待遇,所以分到的比别人多好多,“公子,咱们要在安邑待多久?”
“再等两天,我们得带个人一起走。”卫霁眯着眼睛回了一句,温热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舒服极了。
他派人打听过了,公子卬这些天在大梁,有些日子回不来,不用担心会有撞上的可能,抵达安邑后他就让人送消息回了帝丘,左右已经出了函谷关,安邑到帝丘的路并不难走,正好能看看这里对秦公求贤令的反应到底如何。
本章共5段,你正在(第6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第7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第8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第9段),,,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