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正文卷第三百六十五章知青大队里的副产品往供销社倒腾得差不多的时候,刘东阳那边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帮忙找到了棉花种子。
公社为了知青下乡的事,所有干部都要忙疯了,压根就没空来管这事。
而淘溪公社其实许多部门是没拆开的,都集中在供销社,所以最后乔父只能请刘东阳帮忙的
南方想要找棉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是刘东阳和乔父熟悉,他一点都不想帮这个忙。
“我说你们大队怎么想法就是和别人不同呢?这些种子费了不少功夫才拿到手,真的能种活吗?”
刘东阳一脸的怀疑,他觉得高山大队的这个决定太异想天开了。
乔父解开布袋,抓了一把棉花种子放在手心里检查。
这些棉花种子跟白玉姗寄来的那一点种子还是有些不同的,要小一点,应该是不同的品种。
好在这些种子看起来跟乔佳月给的灰棉种子差别不是很大,除了颜色的深浅外,混在一起的话,还真没人会发现。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乔父把袋子口扎紧,“棉花种不成功,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改种其他的,若是成功了,大队也能多一桩收入。”
刘东阳闻言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人家早就把失败的结果考虑好了。
“那就祝你们成功了。”刘东阳喝了口茶,“这棉花种子我问了好多人,最后还是托阳光帮忙才找到的。要不然我在这破地方,还真没那人脉。”
“许久不见阳光了,他现在发展还好吧?”对这个年轻人,乔父还是挺有印象的。
“他?好着呢,我估摸着过了年,他该调去省城了。”刘东阳也佩服许阳光,人家就是有那本事往上走。
“那可真是一件好事了。”乔父笑着说,“那你呢,可是有希望往上走一走?”
刘东阳摇头,“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是不敢想了。”
“刘经理兢兢业业地守在岗位上,肯定有机会的。”乔父笑着说道。
他私心里是希望刘东阳多留在淘溪供销社几年的。
若是刘东阳走了,换了个新的供销社经理,不知道人怎么样不说,一切人际关系又要从头开始,这才是最麻烦的。
“那借你吉言了。”刘东阳笑得眯了眼,谁不喜欢听好话?谁不想职位更高待遇更好呢?
乔父拿到了棉花种子后也没有声张,而是拿去给李答、胡越良他们查看。
在拿去前,他让乔佳月拿了总量一半的灰棉种子混入其中。
胡越良对棉花不了解,不发表意见,倒是白若笙知道一点,就接过了种子的预处理这事。
乔父看了一下,白若笙是把种子放入草木灰一阵子,据说这样能够杀灭种子表面的一些细菌。
“现在温度还不适合育苗,等过年应该差不多了。棉花种子顶土能力差,所以我的建议是育苗后再移栽。”
乔父点头,“这确实是个更好的办法。”
“还有,我建议现在就能在棉花地里深耕埋入肥料。棉花的生长过程长,需要肥料的支撑,若是基肥不够,后期不好补救。”
乔父见白若笙说得头头是道的,就放心地留下棉花种子,转而回去了,年底了,生产队的也该把账算一算了。
生产队点着煤油灯,加班加点的,终于把下半年的账给算了出来。
乔父一看最后的数据,脸色就不好看,跟钱两年比,数字差得太大了。
四队的账务是公开的,分钱的时候,也不是没社员有意见,然而对着账册一样样数下来,发现今年还能拿到钱没倒贴,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乔佳月没有准备信衣裳,还有一身八成新的衣服能穿,乔小凤做的那双还没怎么穿过,凑合一下,一身穿着就出来了。
今年能有八成新的衣服穿就不错了,新衣服,布票就那点,僧多粥少的,哪里够分?
因为过年比较晚,初一就在雨水节气的前两天,而这雨从过年前就开始下了。
山上一旦下雨,就非常的阴冷潮湿。乔父特地去看过楚立仁几人,又给了他们不少的稻草垫子还有两床的破被子。
不管怎样,都得把这个天气给熬过去。
等乔父安排好生产队的所有事情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今年是乔佳月家年夜饭肉菜最少的一年。
兄妹几人并没什么意见,他们家平时都克制着吃食,实在不敢超出其他人家太多。
毕竟吃得好,这身体变化就大,太显眼了,这年头能吃得白白胖胖的,那只有城里人才有这个可能,人数更是屈指可数。
一些小孩子见今年过年都没啥好吃,比前两年要少,难免要哭闹,就少不得要被一顿打。
而老人们闲暇之余,也忍不住谈那三年的不容易,谈解放前的饥荒,这些过去的事说多少年都不厌烦。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即使天气再不好,拜年也是不能落下的。
乔佳月去拜年的时候,给许多人都施加了祝福之光。
她衷心地祝愿: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们都能够平安无事,卧薪尝胆等待春天的到来。
云咒她隔一段时间就会施加一次,但愿有更多人能熬下来,云咒毕竟也不是万能的,无法掌控着一个人的行为。
若是系统的力量能那么强,历史的进程早就被改变。
乔佳月想,能帮一个是一个吧,尤其是那些名声斐然的,最是容易被当做靶子的人们。
今年买下来的红包,开出来的东西都很普通,不过今年除了糖果饼干,也出现了一些肉类,倒是意外之喜了。
一直在下雨,都没什么过年气氛,更别说去走去哪里走什么亲戚了。
还没过十五,社员们就开始忙着地里的活了,春耕勤快一点,收获时能多一捧稻子也好。
自从立春以来,接连下了不少的雨,溪流的水量又恢复了以往。
水田早早就泡着水了,里头长满了翠绿色的野草,在水中摇曳着,欢庆着春天的到来。
社员们穿着蓑衣在地里忙活,犁田、耙田、修田埂,一样样都不是简单的活。
这会温度还低,双脚踩在冰凉的泥水里,大半天下来,整个人身上都是冰冰凉凉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到老了之后身上各种疼,就是这时候留下的病根。
尤其是妇女,生理期来也是没有假的,该下水还是要下水,农时不等人,也没人来分担,谁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没有哪种生活是容易的,但种田无疑是最辛苦的之一。
与此同时,大队部也开始忙知青的事。
知青住的屋子就在陈东方他们边上,男女各一间,里头弄一张桌子,几块木板搁一下,暂时凑合下。
据说年后的第一批知青已经从各个城市出发。
很大一部分的知青,去的都是兵团、农场之类的,这些地方的条件肯定要比大队好的,也是众多知青的首选。
根据则保守估计,等这些知青们到达晋安县,也得四五天后了。
然而还没出元宵,广播里就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苏联入侵我国的边境,就珍宝岛起了冲突。
曾经的盟友举起了枪炮,我军死伤不少,被迫自卫反击。
而这场战事中,苏联认为珍宝岛是他们的领土,是中国侵略了他们的边境……
这个消息传开的时候,全国一片哗然,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也由此而改变了中央在69年的决策,极大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
乔父提前在家里的广播知道了消息,却不能告知社员们,等看到报纸的时候,已经是元宵以后的事了。
在社员们的眼里,苏联可是老大哥,怎么会变成敌人?站在了对立面上?
这时候,征兵报名才结束不是很长时间,大队里报名的年轻人听了这个消息,瞬时热血上涌,嚷着要上战场去。
不说年轻人,其他人也一样义愤填膺,这阵子,走到哪里,大队里谈论的都是珍宝岛这个事件。
乔宏致也报名了。
他们家的政治审查查不出什么,只要他的体检过关,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只要一切顺利的话,四月底或是五月初就能正式入伍了。
他们这边的政审时间比较长,入伍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晚几个月,此外,入伍的人数也被严格限定着。
沿海的居民,因自古以来就有海外这一关系,以及重视宗族的关系,某些方面总是被卡得特别严。
3月12日,第一批知青已经到了,需要个大队去接人。
因为下了太多天的雨,即使现在天晴了,去公社的那条路依然满是泥泞,压根就没法开车,因为车轮容易打滑,也容易熄火,所以只能走路去。
也亏得各大队不用到火车站接人,否则光是想想就让人头大。
权市的知青办会把人给送到各城镇,然后由县城安排送往各个公社。
这些知青的来处不一,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语言不同,还带着稚气的脸上满是憧憬。
因为闵省山多,火车轨道大多在山中绕行穿梭,需要的时间不短。
等这些知青们到达火车站,一个个面如土色,再坐着卡车晃荡到城镇,整个人都要散架了。
他们这样还要怎么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开拓一番天地?
分到晋安县的知青有一百余个,再平均分到几个公社,一个公社也就十个出头。
这样算下来,每个大队还不一定能分到。
这些知青会被分去哪个地方,有关系的人,早早就找好了去处,肯定是离县城近,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大队了。
而没关系的知青,就只能随组织安排了,除非犯了大错误,否则基本不会再有改变的余地了。
因为交通不变,路途遥远,被送来淘溪公社的这批知青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这一批人里没有分到高山大队的。
而在山上的几个大队消息闭塞,自然没法提前知道消息。
乔父他们白白跑了一趟。
又过了十天,第二批第三批的知青就到了,这回人数迅速地增多起来,是第一批的数倍。
无论是县城还是公社,那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这时候正好是春耕最繁忙的时候,无论哪个大队都忙,心里对知青都颇有怨言。
然而大家就算心里有再多的怨言,还是要派人去接。
至于牛车?那是做梦呢,牛是重要劳动力,平日里地里的活就够多了,社员们哪里还舍得让牛出来拉车?
更主要的是,牛拉车走路都没人走路快,作甚浪费时间?
虽然牛跑起来的速度是不慢,然而大部分情况下,牛是很少跑动的,除非受了刺激。
它们性子大部分温顺,更喜欢一步一个脚印。
至于高山大队的拖拉机,因为土路泥泞,怕出事故,跟其他大队一样,都是徒步。
乔父和乔高铁第二次到公社接知青,公社办公楼那里闹哄哄的,里里外外站着许多年轻人。
他们的穿着、精神气、语言,都与当地人截然不同。
尤其是知青们的穿着,颜色浅花色多,与当地常见的灰黑蓝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社的里的一些小姑娘们都远远地看着,羡慕地盯着知青们身上的衣服看。
乔父和乔高铁并不急着进去,他们看到其他大队的干部嘴里骂骂咧咧的,领着四五个知青往外走。
那几个知青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但也知道这些干部是在骂他们,脸色都很不好看。
“看来以后每个大队都要热闹了。”乔父挑着眉说道,城里下来的年轻人,怎能受得了城市与农村的落差?
“饿怕了就老实了。”乔高铁冷漠地说道。
只有受过打击,才知道如何珍惜当下的生活。
乔父闻言一笑,看着人越来越少,“走,我们进去吧。”
李向红和刘大民忙得晕头转向的,要把这些知青的户口等资料录入公社,并详细到大队。
会计那边也没能闲着,知青的安置费要按人数交给各个大队,一点疏忽都要不得。
因为高山大队第一批没分到知青,所以这一次的数量有点多,足足有十个,五男五女,性别非常的平均。
这些人初来乍到,从县城走到淘溪公社,本就累得不行,就盼着大队来接人的时候能有代步工具。
然而他们都失望了,没有一个大队有代步的牛车骡车啥的,更别说欢迎他们了。
这跟知青们预想的不同,他们眼底都有些茫然。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