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卿,如此朝廷岂不是受制于世家?”
“难道朕就没有任何的办法?”李均问道。
“陛下,您虽然富有天下,但这世家代表的就是天下臣民,您并非受制于世家,而是体恤民下而已。”王瀚文笑道。
“哼,朕倒是忘记了,王卿你也出身世家!”李均不悦的冷哼了一声。
什么世家就是天下臣民的代表?
那都是狗屁!
世家既然是天下臣民的代表,那为何北直隶闹蝗灾,他们还要哄抬粮价?
他们是什么屁的臣民!
“陛下,老臣并非世家豪门出身,老臣出身寒门。”王瀚文苦笑道。
他们王家早就在太宗时代就已经没落了,目前整个王家子孙后代之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年轻一代。
等到他百年之后,王家恐怕就会彻底没落。
“既然你不是豪门,那朕且问你,若是朕想要革新,你该如何?”李均沉声问道。
什么?
革新!
王瀚文心头猛然一震!
他深吸了一口气,恭敬道:“陛下,您若是想要革新,老臣自然无不听从!”
李均十分满意王瀚文的态度,如果真的能够获得王瀚文的支持,对日后革新朝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王瀚文迟疑了一下,又道:“只是,陛下,要想革新朝政,实属不易啊!”
“大乾历代先君,都想过要革新朝政,太宗时期,太宗便想要废除丞相制度,但后来碍于朝堂大臣们一致反对,最后也没有成功实施罢免。”
“再到文宗时期,文宗为了对抗世家,实施新政,以文取士,为了大力推行新政,大量采用寒门子弟,让朝堂的风气焕然一新!”
李均听到这里,不住惊奇道:“以文取士是什么意思?”
“以治国文章,策论来选拔官员,废除了推官制和荐官制!”王瀚文言简意赅道。
那不就是科举制度吗?
李均惊了,他还以为他所知道的科举制度,在大乾绝对是极为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
但是,让李均万万没有想到,他这具身体的父亲,竟然已经有过这样的制度了!
“那为何现在没有这种制度?”李均好奇道。
他的记忆里面,并没有这些。
李均做太子的时候,从来都不关心朝政,一心享乐。
别说是前朝的朝政问题,就算是他现在这一朝的朝政问题,他大多数都不知道。
“陛下,您不记得了?”
“景昭新政实行没有两年,先帝便龙驭宾天了,后来您登基以后,赵嵩担心朝政不稳,便废除了新政。”王瀚文解释道。
新政不过实施两年,文宗就死了?
李均心里微微一震,这里面绝对有猫腻啊!
搞不好先帝文宗就是被别人给害死的!
这让李均更加的警惕了。
如果要革新朝政,绝对不能声张,文宗就是前车之鉴,搞不好是要赴文宗后尘的!
文宗可比李均的前身厉害多了,能够实施新政,虽然只有两年,但也足以证明文宗的手段和魄力。
现在的李均可不行,他连朝堂都没有肃清,何谈革新?
此事只能隐忍,日后徐徐图之才是上上之选。
想到这里,李均便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道:“王卿,新政之事,朕也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朕自是知道新政不易的。”
“当务之急,是此次赈灾的事情,还希望你能够努力,不负朕望!”
王瀚文被李均的话搞得有些没反应过来,刚刚还在聊新政的问题,转眼就又回到了灾情上面来。
这让王瀚文有些失望,他这些年和赵嵩共掌朝政,他虽然不如赵嵩那般权势滔天,但他很清楚世家给大乾带来的掣肘。
李均不愿意革新,这怎么能让他不失望呢?
不过,作为臣子,他也不能去指摘什么。
“请陛下放心,老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恩!”王瀚文道。
李均点了点头,也没有留着王瀚文,便让王瀚文离开了。
王瀚文刚走,兴安就走了进来。
“陛下,刚才李景兴传来消息,满朝文武退朝以后,很多的大臣,都跑到大街上去贩卖家具和家产去了。”
“还说是陛下逼迫他们捐款赈灾,在京陵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兴安禀告道。
李均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群大臣竟然会跟他玩这样的手段。
不过,李均也不在乎,他本来就在朝野有了昏君之名,虱子多了,也不怕痒!
“呵呵,不管他们,他们愿意卖家具就买去吧!”
“只要他们能够捐款赈灾就行!”李均轻笑了一声,毫不在意。
……
……
晌午过后。
李均休息了一会儿,便直接赶往乾清宫。
当李均来到乾清宫的时候,他差点就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只见满朝文武大臣,他们大部分人所穿官袍,都十分的陈旧,而且还有不少的官员在显眼的位置打上了补丁。
并且,还有不少的人头发凌乱,一脸悲切的模样,看上去就像是刚刚行乞回来一样。
李均看到这些文武大臣的模样,心里好气又好笑。
“呵呵,众位爱卿,这是怎么了?”
“今天上午,朕只不过是让你们捐款赈灾,看你们的样子,怎么像是一个个的从街上行乞回来啊?”
李均轻笑了一声,也不想多废话,便直接问道:“赵爱卿,你们中书省筹备善款,还有抽调军粮一事,奏疏可准备好了?”
“回禀陛下,微臣和王大人已经拟定了章程,呈陛下御览!”
赵嵩说着,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两份奏疏。
这两份奏疏,一份是抽调军粮的预算,一份是各大官员捐款的数目汇总。
经过赵嵩和王瀚文,还有户部尚书唐胤核算,丰都军粮最多可抽调二十万旦。
这些粮食对于百万灾民来说,不算多,但是也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李均当场就批复,命人火速发往天卫省。
但是,当李均看到第二份奏疏的时候,他的眉头就不住挑了挑。
这份奏疏自然是捐款数目汇总!
赵嵩和王瀚文在这一次,倒是没有掉链子,两人分别捐款一千两白银。
而往下就是公卿大臣。
其中张起云捐款八百两白银,也算是说的过去。
可是自从张起云之后,以下的捐款数额,就低的有些可怜!
连超过一百两的都没有!
全部是几十两,几两银子,还有些官职低的,甚至只捐了几百枚铜钱!
这是要跟李均唱反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