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连翘和报业的人谈笑风生, 交往进一步加深, 到处都是邀请,她只能用闭关写回避的时候。一封新的信件寄到了她的手上, 让她再也闭关不下去了。这封信倒是没有说太多的事情, 通篇就一件事情。
玉梨班即将抵达苏州了!
玉梨班是连翘在京城组织的戏班,她将这个原本的戏班改造成了一个话剧团!之后玉梨班的走红之路就相当顺畅。直到连翘离开京城的时候,他们都是京城众多戏班之中最红火的,每天的戏票都是供不应求, 才放出来就销售一空。
当初连翘离开京城的时候自然也对玉梨班有一番安排,玉梨班当时要在京城继续呆一段时间。然后就南下, 中间经过各大城市进行表演。这些表演并不是为了能在当地站稳脚跟, 而是为了获得全国范围的名气, 为了传播话剧!
连翘虽然丝毫没有藏私的意思,很快就将自己知道的关于话剧的知识告知了大众, 写成了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由此也让一些见玉梨班红火, 紧赶着就像办话剧团的人找到了指导意见。
但即便是这样,话剧的底子还是太薄了一些,根本无法和那些土生土长的戏曲相比。
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毕竟戏曲成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地方酝酿,不知道民间自有生长多少年才渐渐有了雏形。然后再经过人工雕琢,几代人的功夫, 最终得到一门比较成熟的戏曲。
这是时间和数代人无意识地发挥作用,这才水到渠成的。所以无论是民间接受度,还是戏曲团体的稳定程度, 基本上都不用担心。
话剧就不一样了,她没有这样的基础!稍稍有个不注意,就可能面临传播不下去的危险。这种情况下,人为的,甚至有些揠苗助长地催发话剧的影响力显然是个办法。
全国范围内的巡演,立刻让普罗大众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种表演形式。
说实在的,话剧相比起其他戏曲有着更加亲民的特点,更加生活化、贴近日常生活。这样一来即使还有一些守旧的人认为戏曲更雅、更美,话剧不过是下里巴人的玩意儿,话剧也能获得市井阶层的支持。
而这一切背后的连翘很清楚,文艺形式这种东西从来就是一个从雅到俗的过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流行的一步步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甚至戏曲自家内部的演变也是在描述这个——昆曲多雅啊!到后来的京剧就亲民多了。
话剧相对来说更亲民的属性使得同台竞技的话,话剧拥有比戏曲更强的生命力。而由连翘亲自操刀写下剧本,一开始就划出了话剧的高度,使得话剧从诞生起就没有被打落为底层娱乐,而是雅俗共赏,声势浩大。
其实连翘自从回到苏州家乡之后就一直有收到玉梨班负责人的信件,大多是报告一下最近的工作。其他的,随信而来的都是一些报纸。这些报纸都来自玉梨班巡演的城市,上面报导了玉梨班演出的空前盛况。
简而言之,其实就是给连翘报喜,隐晦地暗示玉梨班完成了使命。
对此,连翘当然知道玉梨班负责任是拣了好听的说,送来的也是饱含赞誉的报纸,至于那些‘反对派’自然是‘变成蝴蝶飞走啦’!但即便是这样也不妨碍她因为这个满意,能有这样的报导,至少说明了玉梨班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话剧也确实打开了门路。
各个地方的人看到话剧之后自然有受到影响要办话剧的,即使一开始会很粗陋,但确实是一个大发展的开始。再加上京城那边已经逐渐发育的幼苗...连翘就不用担心自己费心鼓捣出来的话剧团最后也就火了一个玉梨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想要做出更大的事业,造成更大的影响。如果只是为了捧红一个玉梨班,当初她大可以捧一个传统戏班,何必要大费周章地弄话剧?
等到日后玉梨班到了苏州...无论是打算长留苏州,还是打算四处巡演,都会进一步催发话剧这一门表演艺术——连翘再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玉梨班这一路南下,遇到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就会停留个三五天进行表演。这样走走停停的,总算是在这个冬天里到达了金陵。这封信发信的地点就是金陵,想到金陵离苏州已经不远,就算路上还会有停留,这个时候也应该很快抵达苏州。
连翘并没有多想,首先就写信给了自己熟悉的戏园子老板,请人这个冬天里租借一个戏园子给自己。
这本身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这种租赁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连翘就算不去找戏园子老板,直接去牙行找经纪人也能迅速解决。只不过如果直接找这种戏园子背后的老板,相对而言要简单一些。
连翘不需要费心防着经纪人,而且到手的肯定是市面上很难找到的‘优质资源’。
当然,前提是要和戏园子背后的老板有交情。不然的话,不要说帮忙办事了,就是求人都不知道往哪里走!
连翘的计划是,现在天气已经很冷了,干脆让玉梨班在苏州过冬,顺便让苏州的父老乡亲们好好看看话剧。等到来年开春,天气好转,再送玉梨班南下,去到福州、广州巡演。
之后,玉梨班要是喜欢巡演生涯,连翘就支持他们巡演,即使这会导致连翘赚不到钱(相较于在一个地方扎根,巡演其实又辛苦,钱赚的又少)。如果玉梨班打算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连翘推荐苏州。
一方面,这里是连翘的大本营,可以关照他们。另一方面,苏州也是天下第一等的大都市,这里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足够养出话剧产业。另外就是玉梨班的背景了,这个戏班原本就是一个苏戏班子!
好多人原来是苏州人!即使后来有重组,有大量招人。但因为老成员就是苏州人,在挑人的时候倾向于挑同乡。所以时至今日,玉梨班还是苏州人居多。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呆在家乡显然是更快乐的......
即使投身戏剧这个行业就等于是抛弃了家乡——这个时代戏剧是贱业,只有很穷的地方才会大量地出戏子。而贫穷的地方显然无法支撑兴盛的娱乐业,所以戏班子得离开家乡,去到大城市发展......
除了给戏园子写信,连翘还联系了一些报业认识的人,请他们报导一下话剧,以及告知大众,曾经在皇宫表演过的话剧班子玉梨班即将抵苏为苏州的老百姓献艺。
这些人倒是很乐意报导这个,其中有连翘的人情作用,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本原因是这本来就是一条好新闻。
早在玉梨班在京城活动的时候,就因为苏州这边很喜欢跟踪连翘在京城的活动被提及了。当时大众虽然主要是对连翘的经历感兴趣,但也分了一部分注意力给话剧。要知道玉梨班可是连翘办的,又在京城掀起了那么大的反响,最终竟然去到皇宫表演了!
上到大户之家,下到普通小老百姓,谁不好奇!
而现在,玉梨班从北向南巡演,一路好评如潮,声势颇大这件事对于消息灵通人士也不是特别难知道的。
很多时候玉梨班在一个地方表演了,接近的地方就会有报纸报导,并且希望玉梨班来本地方。
现在玉梨班马上就要到苏州的事情还没有在这座城市传开,但怎么想也是个引人注意的新闻了,于是报纸的编辑大都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至于说玉梨班抵达苏州之后表演话剧,买话剧戏票的广告...等人到了苏州,住进戏园子再说吧!很多事情都需要商量,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而就是经过这样一波,不只是普通的苏州百姓,连翘的朋友们也知道玉梨班要来了。这些朋友们对话剧的了解要多一些,好奇也更多,但所有人里面只有许文华才亲眼看过话剧...真是遗憾呐!
而现在玉梨班即将抵达苏州,这个遗憾眼看着就要得到弥补。
特别是爱热闹的王思齐,一直和连翘打听话剧的事情,还问起连翘写的话剧本子。连翘被他烦不过了,要将剧本的原版丢给他。但是他盯着桌上的三份剧本半晌,最终艰难地推开:“不用了...”
“?”连翘狐疑地看着他。
似乎是放下了这个执着,整个人轻松了不少,王思齐摊摊手:“我听人吹嘘,话剧如何如何的好...不只是演得好,戏本也好。要是这会儿先看了本子,说不定到时候看话剧就要大打折扣了!”
王思齐属于那种厌恶剧透的类型。
对此连翘没有什么好说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偏好嘛~
干净利落地收拾了剧本,就在连翘整理东西的时候,王思齐忽然想起什么,笑道:“丁兄可不凑巧哇!他如今回益州去了,等到回苏州的时候玉梨班恐怕早就继续南下了,倒是正好错过。”
王思齐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丁一新本人是个很爱戏剧的,各种戏剧都有研究,早就对连翘弄出来的话剧很有兴趣了。早前念叨过很多次,想看看话剧到底是个什么样。而如今,机会最好的时候竟然错过了,也是可惜!
连翘倒是觉得这没什么...玉梨班又不是南下就不回来了,日后日子还长着呢!而且若是话剧团选择停驻苏州,恐怕丁一新会看话剧到腻烦!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行云流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