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民国之文豪 > 第247章 《爱德华游记》

第247章 《爱德华游记》(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皇后无所畏惧 我在恋爱综艺搅基 在苦情剧学习强国[快穿] 最作顶流[娱乐圈] 末日快乐 人设不能崩[无限] 虐文女主当学霸[穿书] 我开始想你了 穿越年代剧[快穿] 男炮灰宠爱光环[快穿]

穆琼除了教授学生学拼音以外, 还要协助蔡兆炎编撰字典, 为里面的文字注音。

这个时候是有字典的, 而注音多是用“蔡, 音‘菜’”这样的方式, 而现在, 他们打算在原有的基础上,给这些字增加拼音注音,让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自学国文。

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毕竟这时候大家都习惯说方言,便是一些文学大家,国文也说得不标准。

但这又是非常有意义的。

穆琼在现代的时候, 了解过这个时代。

对中国文学来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央政权濒临崩溃, 所有人也就能畅所欲言,文学甚至可以被重新规划安排。

比如说, 一个文人, 在这个时候, 是可以创造词语的, 而散文诗歌之类的题材, 也是这个时候出现并被划分的。

此时的文人, 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

搁现代,一群人聚在一起编撰字典, 这就是个笑话,学校也不可能随意让人教来路不明的拼音,但在这个时候,这样的事情还真能做。

就是……穆琼在编撰字典期间,发现自己的学问,当真有点差——他竟然很多字都不认识。

因着这个,他暂停了写作,每天看字典背字典,还将傅怀安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找来,然后慢慢注音。

既然有了拼音,那肯定要有注音的读物。

这份工作做起来并不轻松,幸好,穆琼很快就有了帮手。

在现代,小学生们学拼音,也就学上一两个月,现在穆琼教人拼音,跟他学的人最小的也有十多岁不说,他们这段时间还只学拼音……

不过半个月,就有一批人出师了,分担了穆琼的工作。

他们除了给《安徒生童话》注音以外,还将教育月报上发表过的最好的文章选出来,然后一一注音——这些文章,是最适合识字不多的人看的。

在这样的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草长莺飞的春天,树上的桃花开满了,很快又谢了。

上海郊外踏青放风筝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惜穆琼一直没空……

傅蕴安将很多事情交给了手下人去做,但总有一些事情,需要他亲力亲为,比如说最近,他就因为海盗的事情有点烦。

海上一直都是有海盗的,就连英法两国的船,每年都会有那么几艘被劫持被抢劫,更别说他们国家的船只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傅蕴安的船队以前没有遇到过。

他的船都是大船,又是船队,在那些海岛柿子挑软的捏,是不会对他的船队动手的。

但最近,他的一个船队被海盗扣押了。

傅蕴安琢磨着,这些海盗的背后怕是有人支持。

傅蕴安忙着联系自己认识的人,把自己的船队给捞出来。

而这个时候,岳朝郢一行人,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欧洲。

海上的生活是让人痛苦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肉,每天都以各种腌制品来下饭。

岳朝郢在上海的时候,吃饭必须要有绿色蔬菜,尤其喜爱小青菜,但在船上,他对饭菜一点都不挑拣,最多也就是在有豆芽的时候多吃一点——在上船之前,霍英派来的经验丰富的水手,是带了很多绿豆黄豆上船的,时不时的,就发一点豆芽给大家吃。

在船上的时候,岳朝郢几乎每一天,都在翻译修改穆琼写的那部写了劳工的书,这本书的法文版,最终越来越完善。

甚至于,这部书的名字,岳朝郢都定下了,最后定名为《爱德华游记》。

终于看到目的地,跟着岳朝郢来到欧洲的韩禛满脸激动。

韩禛在俄国待过很久,但从未来过欧洲,这几个月的船上生活,几乎折腾掉了他的半条命。

以前他挺喜欢腌制品的,觉得非常下饭,但并不喜欢自己的老师热爱的炒青菜,不过这会儿……韩禛每天晚上做梦,都是在吃青菜。

“终于到了!老师,终于到了!”韩禛道。

岳朝郢点了点头,表情有些凝重。

船员用粗粗的绳子将轮船固定在码头上,又在轮船和码头上架上一块甲板,他们就顺着甲板,来到了码头上。

一双脚根本就不能踩实,整个人好似还在晃荡着……韩禛深吸了一口气,跟在岳朝郢后面,去了伦敦。

战争还在进行着,中国又太弱小,他们还不是代表政府来的……

岳朝郢和韩禛并没有受到什么招待,但岳朝郢并不在意。

这样的冷遇,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受到。

岳朝郢的身体很不好,伦敦的阴雨天气更是时常让他膝盖疼痛,但他一声不吭,努力去拜访一个又一个的英国人。

对方对他态度不错,他就竭尽全力去维持这段关系,对方对他态度不好,他也反复去拜访对方——就算不能找到助力,这也能让他对英国的上层人士有所了解。

岳朝郢在笔记本上将自己了解到的英国的情况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下——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当然,他也没有忘了设法出版《爱德华游记》。

不过这件事,他并不是亲自去做的,而是通过霍英的关系,找了一个英国人,让对方拿着书去找出版社的。

这本《爱德华游记》写的非常有趣,里面穿插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小人物的小故事是穆琼最擅长写的,因而这些小故事,有些让人哭泣,也有一些让人会心一笑。

躲在地下室里的小姑娘将自己的面包交给受伤的士兵,忠诚的猎犬保护主人,蹒跚的老太太将小孙子护在身下,用自己的身体给小孙子挡□□……

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些跟中国劳工有关的故事,比如某个英国人曾经给了中国劳工罐头吃,后来他在战场上出事,中国劳工救了他。

类似的故事,林林总总,穆琼写了很多。

他的每个故事,都写得简单易懂又煽情,这样组合起来的一本书……

霍英推荐的人将之拿到出版社,出版社的人看过之后,立刻就被感动了。

战争太残酷了,老百姓每天看着报纸上的死亡人数,会觉得没有希望,伤心麻木。

如今,政府方面一直在设法安抚百姓,甚至要求报纸出版社之类,宣扬一些英雄人物。

只是,这样塑造出来的,有些完美,战无不胜的英雄人物,其实挺假的,倒是眼前的这本书……

“这位爱德华先生真是太让人敬佩了,他一定一直待在前线,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来!”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那死在战场上的未婚夫的,他跟故事里的人乔治一样,战死前给我留了一句话,说他永远爱我。”

“真希望我的儿子,在战场上也能遇到充满善意的人。”

“这场该死的战争,为什么就不能早点结束?”

……

出版社的人一致觉得,《爱德华游记》是一本好书。

他们并没有见到作者爱德华,但他们坚信,是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的,这个人以前在中国,后来又回到欧洲,然后就一直待在战场上。

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

“这本书,我们会马上出版。”

“让百姓看一看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

“所有上战场的人,都是英雄!”

……

出版社的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快就敲定了出版事宜,甚至很快就开始准备出版。

岳朝郢还没认识多少人呢,《爱德华游记》就出版了。

出版社甚至还在电台打了广告,吹了一番这本书,说它是一部描写战争的,感人肺腑的纪实。

男人们在前方打仗,女人、孩子、老人则在后方工作。

她们的生活大多不好,但依然记挂着自己的亲人,对战争更是无比关注。

偏偏,这时候信息流通不畅,报纸上只有冷冰冰的数字和一些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口号之类……这些人想要了解战争,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有了这么一本书……很多人都去买来看了。

一开始翻开,发现写的竟然是中国,他们觉得受骗了,但这书里的中国挺有意思的,他们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一看,他们就放不下手了。

“原来,这场战争中,竟然还有中国劳工帮忙。”

“我昨天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也哭了一晚上。”

“原来我们的士兵,在前线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生产肉罐头的工厂的工人,看到里面的士兵吃完罐头之后用罐头烧水,看到他们用罐头布置武器,我觉得亲切极了,我一定会好好工作。”

……

人们议论纷纷,相互推荐,这本书的销量顿时高了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方面,也注意到了这本书。

一开始,他们是有点担心的,怕这本书写了他们不想让百姓知道的事情,但看过之后,他们就意识到他们多虑了。

除了中国劳工这一点以外,这本书的其他内容,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中国劳工的问题,也不是大问题。

他们确实是秘密把这些劳工弄来欧洲的,但这么多人到了他们的国家,其实是藏不住的。

他们的国家的人,有很多早就已经知道这些中国劳工的存在了。

更何况,这个爱德华在里,说这些中国劳工是自愿来帮忙的……让普通民众这么认为,挺好的不是吗?

至于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这个爱德华好像很讨厌日本人之类……英国政府也没当回事。

个人喜好么,有一点也算不得什么,他们其实也很不喜欢日本人。

要不是这些人,他们说不定已经弄到西林的量产方法了!

正好,英国这边很想让《传染》这本书的热度降下来……他们干脆就示意了电台报社去宣传这本书。

很快,报纸上就出现了《爱德华游记》里的一些节选故事。

报纸本就是选了这本书里的精华来刊登的,看报纸的人,自然也就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一时间,这本书销量大增。

普通民众节衣缩食来购买这本书,在这个堪称悲凉的时期,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就连贵族,也开始购买这本书。

不知道有多少有钱的夫人小姐,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泣不成声,然后捐出去许多钱。

之前《传染》那本书,就已经让中国劳工的处境好了很多了,现在这本《爱德华游记》出来,中国劳工受到的待遇就更好了。

甚至有人专门去找这些中国劳工道谢:“谢谢你们对这个国家的帮助。”

“感谢你们的到来。”

“上帝会保佑善良的你们。”

……

这些洋人依然不怎么看得起中国人,但他们的感激,却也是真心的。

最后,也就剩下那些中国劳工满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今,英法两国也是有不少中国人在这里留学的,那些劳工大多不认字不看报,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那些留学生,却是知道的。

他们看过《爱德华游记》之后,少不得有点埋怨,觉得这个爱德华骗人——别的不说,那些劳工,肯定就不是自愿来的。

但他们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对他们国家,是有利的。

其中一个一直试图游说英法两国,让他们帮中国要回青岛的人,来拜访岳朝郢的时候,就说起了《爱德华游记》。

“岳先生,您看过《爱德华游记》吗?这本书虽然美化了英法两国的卑鄙行为,却能让英法两国的百姓对我们国家产生好感,倒是间接地帮助了我们。”那人有些激动。

这人跟岳朝郢是老相识了,岳朝郢是很相信他的,这时候道:“这本书,是我从国内带来的,也是我找人,将之在英法两国出版的。”

“岳先生?”那人满脸吃惊。

“我们想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想要别人帮助我们,就要先让别人了解我们。”岳朝郢道。

“先生大善!”那人敬佩道。岳朝郢竟然想出这样的方法来,他实在敬佩的很。

岳朝郢道:“你不用夸我,这法子不是我想出来的,这书也不是我想出来的。”

“这书是谁写的?”那人问。

岳朝郢道:“天幸。”

“原来是天幸先生的大作!”那人更敬佩了:“若是能见一见天幸先生就好了!”

“我也想见一见他,若是能回去见他一面,我就死而无憾了。”岳朝郢道。

“老师!”韩禛听到岳朝郢的话,吃了一惊,岳朝郢好好的,说什么死?!

“好了,不说这个了……关于这本书的来历,你们出了我这扇门之后,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岳朝郢道。

那个来拜访岳朝郢的人,还有韩禛都纷纷应是。

岳朝郢这时候,却是拿出自己带来的书,然后开始做翻译。

他翻译的,是穆琼的《丝乡》和《蜕变》。

很多洋人的书被带到他们的国家出版,甚至因此影响了很多他们国家的人……他们国家的书,是不是也能在国外出版,进而影响到国外的人?

穆琼的这两本书,写的故事,国外的人也是能看懂的,他们也曾经历工业革命,他们的女性,也在努力为自己争取权益。

岳朝郢这么想着,更加认真地翻译起来,还把霍英派来的人拉壮丁了——霍英派来跟着他的人里,有些人国文学得很一般,英文却学得非常好,完全是可以帮他翻译的,翻译之后,他们还可以相互校对。

岳朝郢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两本书就能出版了。

只是……这版税,他是不能给穆琼了。

欧洲物价贵,需要钱的地方又多,他卖了房子带来的钱在送了几次礼之后就花得差不多了,现在甚至在花《爱德华游记》的版税,等以后,怕是还要花穆琼这两本书的版税……

岳朝郢正在打穆琼的书的版税的主意,就被告知,又有钱送来了。

《爱德华游记》里的爱德华,按照穆琼的设定,是一个美国人,而现在,有眼光很好的美国商人,看中了这本书,打算买下这本书的版权,送去美国出版。

与此同时,法国那边,也有出版社联系了岳朝郢找的代理人,希望能出版这本书。

岳朝郢为了让这些公司帮他宣传,要了不高的版税,却在宣传方面提了很多要求。

对此,所有的出版社都不意外。

这个“爱德华”能远去中国买西林,肯定是个不差钱的,自然不在乎版税,至于为什么要求他们大力宣传,肯定是为了名声!

当然了,这人真的挺不错的,等以后,他们还可以给他颁发一个奖章。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霍格沃茨:来自东方的少女 斗罗V:天命反派,开局拿捏朱竹清 侯门主母她姝色动人 我的小卖部能连通异界 四合院:秦淮茹做舔狗,满院震惊 三界通缉令 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被赐避子汤,我成了皇帝白月光 假千金被奶娃拐走后,全家霸总慌了 给植物人总裁冲喜,玄学大佬被娇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