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77. 第七十七章 一更

77. 第七十七章 一更(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七十年代甜媳妇儿 红楼之朝阳丹凤 真千金阴阳怪气又超强 漂泊技利镇 帝尊绝宠:腹黑小魔妃 快穿宿主总是冷静的超额完成任务 狂龙出山,我有七个仙女姐姐 八零炮灰亲妈不干了 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 三观正常的我不适合同人RPG

哪个皇帝会拒绝一张白银矿脉分布的世界地图?

反正朱元璋与朱棣没有在这件事上故作姿态表示不要。

哪怕这章地图不够详细, 没有清晰标注出国家名称,只用银元宝作为记号标出了世界银矿的大致走向,但它也足够称得上绝密情报。

等啥啊!

立刻动笔, 依样画葫芦,快速抄下来!

朱家父子俩早有准备。

此前农作物的引入视频提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水镜上放过一幅粗略的全球地图。

早就把那幅世界地图复写了多份, 眼下派上了用场,取出简易地图直接在上面添加标记。

随着一笔笔落下,第一反应是隔壁东瀛的银矿资源很不错的样子。

水镜:【这幅地图画的是20世纪之前勘察到的全球银矿资源分布。

如图所示,我国的银矿资源不能算丰富。虽有不少银矿标记,但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 贫矿多而富矿少。

外加当时的冶金技术, 限制了一些伴生银矿炼制出纯度较高的白银,使得国内本土银产量低。

同时,还有一点限制了银矿的发掘。

古代讲究风水墓葬, 山陵之地多为墓葬首选场所,偏偏山脉里又是富于矿藏的地点。

采矿业得不到进步发展, 亦是被不能挖人祖坟的风俗所限制。

种种因素叠加让中国古代缺少本土白银来源。

那么明朝究竟缺不缺白银?

在此之前, 要回答的是大明是否需要大量白银?

如果不用白银, 即便本土银矿产出量少也无妨, 说的是宋元时期之前的中国。

明朝时期情况已经不能与之前朝代同日而语。

洪武末年, 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在沿海地区的商贸领域已经名存实亡,商人们自发改用金银进行大额支付。

不过,明初实行抑制商业政策, 商贸领域所需的货币化银两尚且够用。

对于百姓来说,进行大额支付的情况不多。哪怕宝钞急速贬值,但在小额支付时惯用铜钱。

明初币制是铜钱宝钞并行。即便铜钱流通量紧巴巴的, 但也扛住了部分宝钞贬值引发的疾风骤雨。

最急于改变宝钞制度的,不是商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员们。

明初官员的薪资俸禄由「实物+宝钞」构成,宝钞的跳楼式贬值让官员们越来越穷。

就在此刻,永乐帝带着他的点石成金技能来了。】

朱棣:???

在经过一系列的水镜影像教育后,他已经很有自知之明,从没发现自己与钱有缘。他在经济方面无知得很稳定,怎么能点石成金?

这是反讽吧?一定是反讽。

水镜:【最初,我们讲过郑和下西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关于下西洋究竟是赚钱或是亏钱,学者们有过激烈地争论。

假设赚钱,为什么后来会废止?

此处不能片面分析,而要从根源着手研究出洋成本由谁支付,而远航所得流入了谁的口袋。

古代官方组建下西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获利全归于朝廷,因为国库与皇帝私库是分开计算的。

且不论永乐帝将多少利润收入私库,这些钱财是否又被用于他去北边开疆扩土,就说在下西洋的互市交易中买到了胡椒,此物被Judy玩出来花来。

永乐帝的点金术启动!

永乐时期,大明宝钞越来越不行了,必须用贵价物品取而代之。

选什么作为俸禄发给官员?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胡椒,它来了。

洪武年间,东南亚的藩属国来到大明进贡,贡品之一就有胡椒。

胡椒在大明的价格很高,折合宝钞官价每斤胡椒在10-20两白银之间售出。

当时,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最高,折合白银每月87两;正五品每月16两,而正九品官员每月5.5两。

换言之,大多官员每月的俸禄买不起一斤胡椒。

胡椒,在明初是妥妥的奢侈品。

永乐年间,下西洋的船队去到了东南亚,发现当地的胡椒价格比大明便宜太多。

根据《瀛涯胜览》记载,在苏门答腊的胡椒,每斤只需0.01两白银。东南亚与大明的胡椒价格相差一千倍以上。

暴利由此而来。

以低价购入胡椒买回大明,折价为薪资发给官员们,可不就解决了宝钞沦为废纸的问题。

永乐一十一年,也就是Judy去世之前,始创了“折俸钞俱给胡椒、苏木”的做法。

《大明会典》记录“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贯”,用这个标准把胡椒当做俸禄发出去。

此处能看到永乐帝是在子承父业,他过于认真向老爹学习了。

朱元璋用大米折价为官员俸禄,率先做出了用实物作为薪资的“制禄以米”示范。Judy改用起胡椒,而买卖所得的高额差价流入皇帝私库。

此先例一开,后来的明朝皇帝有了效仿的典范。

然而,胡椒与大米有本质的区别。

大米是每天都要吃的主粮,胡椒却只是一味佐料,本质上就有需求量差异。

胡椒折价为工资发到官员手里,这玩意又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必须把它卖出去换取其他生活必需物品。

胡椒开始不断流入大明市场,当对它的需求供大于求时,价格势必下跌。

于是,官员们又一次被老朱家的政策给撵到坑里,到手的俸禄再次贬值。

这种糟心事,搁谁谁愿意?

当强势的永乐帝去世后,朱高炽继位不满一年病逝。

朱瞻基继位再搞了一次官方下西洋,但不等宝船归来,他就死了。

后来就是朱祁镇年幼继位,大臣们怎么可能支持皇帝再搞出海,下西洋一事也就彻底终结于英宗时期。

牵一发而动全身。

宝钞已经名存实亡后,大量胡椒涌入市场扰乱物价,而让贵金属再次升值。

白银被动地开启了它成为明朝流通的大额货币之路。国内银矿产量少的根本问题却没有解决,那让银价进一步升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东瀛在十六世纪处于地方势力割据混战状态,大规模发掘金银矿产。

是为筹备军费,更是看中了大明的银价高涨,以银作为高价货物贩入大明谋求暴利。

看地图,石见银矿又称森山银矿,位于日本本州西部沿海。

其银矿产量丰富,从1527年开矿,整个十六世纪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出自此地,而后又挖了足足四百多年。】

朱元璋紧盯着石见银矿,升起了一种久违的感觉。

五十多年前,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了,他不得不出家做和尚混口饭吃。

哪有什么高僧的四大皆空不食荤腥,做梦都会瞧见几只飞过的肥鸟,希望它们能主动掉下来贡献出一顿肉食。

今日见东瀛银矿,恰如昔日见天上野鸟。

即便听闻大明能与东瀛互市贸易购入白银,可矿产在自家才能安心,岂能把控在隔壁人家手里。

朱元璋不由遗憾,忽必烈当年怎么就没成功把东瀛给打下来。

那会是没出现水镜,倘若忽必烈获知东瀛存在丰富银矿,才不会因为两次渡海失败就停止第三次进攻。

朱棣正在思考胡椒引发的货币动荡。

今非昔比,如今他受过水镜影像教育,不会想当然再搞胡椒折价。

用食物作为一种货币,风险性太高了。对于稳定大明物价与币制只能是饮鸩止渴。

这不同于唐朝引入绢帛为补充货币,胡椒的存放、市场实际需求量都与绢帛有着极大差异。

这会瞧见东瀛银矿产量丰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忽必烈怎么没把东瀛纳入元朝版图?

否则等到明继元兴,也能打出收复失地的旗号。也罢,前人没做到事,后人可以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朱棣瞧了一眼老爹,朱元璋没有掩饰遗憾清醒。

他没有多话安慰,只是说了一句,“父皇圣明,已将不征之国的国策已经废止。”

言下之意,既然没有不征的祖训,等到了该征之时必是要斩草除根。

朱元璋也不多话,也只讲了一句,“好,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朱家父子俩看似轻描淡写的你一言我一语,后来却是改写了东亚历史。

此时,两人继续注意力放在了水镜上。

水镜:

【胡椒引发的白银问题,不只困扰大明,同样也影响了远隔重洋的欧洲。

欧洲长期从东方购入香料,胡椒就是其中之一。郑和下西洋大量购买东南亚胡椒,让胡椒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价格上浮。

欧洲人遇上了胡椒涨价,不得不支付更多白银。大明银产量少,欧洲也面临相同窘境。

这里给Judy正名,老朱家确实缺乏搞经济的天赋,但不能跳出时代去贬低永乐帝。以实物充作货币是历史惯性,欧洲也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十五世纪时期,欧洲不少国家也以胡椒作为货币。比如德意志,当时的银行家被叫做“胡椒人”。

不同于大明市场上流入了大量胡椒引发贬值,欧洲是胡椒与白银双双短缺,引发了钱荒。

必须要寻找新的矿源,这也是欧洲开启大航海的动因之一,都是穷给闹的。

再看地图,美洲大陆上分布着大量银矿。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陆续抵达美洲,发掘出了当地银矿。

十六世纪,欧洲人带着美洲白银,飘洋过海再次来到了东方进行贸易。

朱元璋曾经力主民间不得进行海贸。此前的视频讲过此种禁令在下西洋的官方贸易停止后,引发了倭寇危机。

隆庆开关改变了祖训,让民间海贸合法化。

如此一来,继隔壁东瀛贩卖白银之后,大明出现了另一个白银输入渠道,而美洲白银输入量更高于东瀛。

比起本身不具有价值的纸币,贵金属白银能更快地被人们习惯接纳为主要货币。

大明就这样通过海外贸易输入的大量白银,让白银在此过程实现了货币化。

远水居然解了近渴,大明缺银的难题缓解了。

一切看似平稳,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依靠外部输入白银得来的安稳,它真的能长久吗?】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逃荒系统带我去挖宝 新婚夜,摄政王替我夫君来圆房 重生后,我成了将军的掌中妻 转职生活职业?我开局种下世界树 小师妹别卷了,我们宗门已经无敌了! 我在末世开饭店,隔壁小孩馋哭了 快穿:我在古早文中当玄学大佬 副本游戏:我与神明画押,神明骂我开挂 穿越断亲,我怀了狠辣权臣的崽 惊悚:玩家把BOSS撩成恋爱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