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古人教你混职场 > 第6章 怎样让上级开心接受你的意见?

第6章 怎样让上级开心接受你的意见?(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小师妹她下山历练后 三生三世梵音谷 命纱 云之羽:新娘竟是姐姐的绿玉侍 鬼手医妃:病娇邪王太粘人 晋末长剑 山河志异 我的美女总裁小娇妻 淋雨幽游 霍总别虐了,付小姐她又去相亲了

职场上有句话,叫作:“领导总是对的。”

这话,当然是不对的。你看看电影里小说里,总是有老板大声地带着浓重的口音说:“我也是个普通人嘛。”然后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旁边的吃瓜群众呢,就陪着一起笑。可见,“老板也是个普通人”,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普通人,怎么可能总是对的呢?

事实上,老板也会犯错误——这简直就是一句废话,谁不会犯错误呢?但问题在于,你要让老板认识到自己是错的,远比想象中困难。撇开死要面子、不肯认错这些主观的因素,最根本的是,他真的不认为自己是错的。这正是症结之所在。

一件事是对是错,首先,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其次是要看你是拿什么标准去衡量的,而往往,角度和标准都是掌握在老板手里的——这个就叫“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打个比方,老板给你介绍女朋友,说起来那全是优点。妖艳的,那叫美女;刁钻的,那叫才女;木讷的,那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傻的叫阳光,狠的叫冷艳,土的叫传统,洋的叫潇洒,弱不禁风?那叫有女人味,不像个女人?嗐,那是“超女”……你听听,老板是不是永远都是对的?

这个当然是说笑话,但其实,这样的笑话经常在上演,有时还显得特别的一本正经。我说个故事你就明白。

春秋时有个小国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叫卫灵公。“灵”这个词,现在是个好词,灵巧、灵感、灵活、灵验、灵丹妙药,全是好的,但古时候用在皇帝身上,那就是说他是个无道昏君。按照《谥法》,所谓“乱而不损曰灵”,就是说这国君胡作非为,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但总算还没有亡国,这就叫“灵”。历史上的晋灵公、陈灵公、汉灵帝,还有这个卫灵公,都是如此。

卫国有个大夫叫弥子瑕。此人姓弥,名瑕,史称弥子瑕。卫灵公对他是“爱而任之”,实实在在的身边第一号大红人。

有一回,弥子瑕的母亲病危,他一听到消息,就连夜驾上卫灵公的车子上路了。按照卫国的法律,私驾国君的车子,那得处以“別”刑,就是把脚砍掉。但卫灵公称赞说:“弥子瑕可真是孝顺啊,他为了母亲,竟然不怕自己会被砍脚。”

还有一次,弥子瑕陪着卫灵公到果园游玩,摘下桃子,咬了一口,然后随手递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高兴,说:“弥子瑕一有好吃的,马上就想到我。”

后来,这弥子瑕不知怎么得罪了卫灵公,彻底失宠了。卫灵公就对人说,这弥子瑕真是太可恶了,胆大包天竟然开我的车,他以为他是谁呀?还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上面还有口水,啧啧,真是太恶心了。

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件事,卫灵公这么说是有道理的,那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卫灵公的个人好恶就是评价的标准,你叫弥子瑕怎么去跟卫灵公理论?

这卫灵公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好坏全由他来说。当然啦,卫灵公这样的奇葩领导,一般人难得碰到。

领导判断是非,是从他的角度,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往往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吧,发生了某个突发事件,领导反应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显然是有问题的,至少不是最优的。你呢,手头恰好有一个预案,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总体上要比领导的好得多。但要让领导放弃自己的方案,来接受你的方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你必须先得把自己的立场转移到领导的立场上,站在他的角度来讲道理,他才可能听得进。

这个方法,套用《倚天屠龙记》里的一门武功,就叫作“乾坤大挪移”说服大法。

这门功夫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说客,都会玩这一手。《战国策·赵策》中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由于年纪太小,就由他母亲赵太后主持朝政。虎视眈眈的秦国趁赵国新老交替时期,发兵攻赵,一举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自然不是秦国的对手,形势危急之下,只好向齐国求救。

齐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愿意出兵,但也怕赵国过河拆桥,一旦危险解除就不再承你这个情。于是,齐国提出了条件,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作为“质子”,实际上就是人质。赵太后对这个小儿子最为宠爱,说什么也不愿意。眼看赵国危在旦夕,满朝的大臣那个急啊,纷纷来劝说赵太后让长安君为质。但赵太后爱子心切,就是任性到底,她强硬地说:“谁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我就狠狠地啐他一口!”

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满朝文武的道理;我的儿子我最爱,我要为我的孩子着想,这是赵太后的道理。两个都对,但赵太后是一国之主,所以只能是她说了算。要说服赵太后,就要用上“乾坤大挪移”这门上乘武功——站在她的立场来讲道理。

这时候,怀揣“乾坤大挪移”的说客出现了,他的一番说辞直到今天都被后世膜拜,《古文观止》把它作为范文,这篇名文就叫《触龙说赵太后》。

《资治通鉴》也记载了触龙说赵太后这事,触龙是赵国的左师。左师这官职的具体职能,现在已不清楚了,元代的历史学家胡三省注:“冗散之官以优老臣者也。”

触龙混迹赵国官场几十年,对人情世故精通得很,跟赵太后也很熟。这回老将出马,果然不同凡响,他说服赵太后,就用了三招“乾坤大挪移”。

触龙见了赵太后,没有直奔主题,将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说一大堆,而是叙起了旧。他先是说自己腿脚不大灵便,再说自己饭量减少。赵太后一听,这老头倒也识趣,不来给我讲大道理,是唠嗑来了,心情放松了下来,顺着话头说,那是啊,我也只能吃点粥。触龙接着说:“我坚持散步,每天勉强走上三四里,这样饭量倒是增了一点。”一个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大臣,说的话跟现在的老头老太也没什么不同。这几句话下来,一下子就显得“体己”了好多,双方有了“共同语言”,下面的话就好说多了。这是第一重“乾坤大挪移”。

老人聊天,不是说身体,就是说儿女,这点从古到今没什么变化。触龙自然而然地跟赵太后说到儿女。他说:“我有个小儿子,叫舒祺,今年才15岁,想跟您求个情,让他到宫中来做个卫士,这样我就放心了。”赵太后一听,不由得大为惊奇,笑着说:“原来你们男人也知道爱孩子呵?”言下之意,那些劝她让长安君为质的大臣,全不知爱子之道。

触龙说:“那当然了,其实吧,男人比女人更爱孩子。”触龙这番话,当然不是废话,他是以此来与赵太后形成一个“共同心理”:男人女人都是爱孩子的。兜了一个大圈子,终于一步步地接近了中心,可谓是用心良苦。这是第二重“乾坤大挪移”。

那么,爱儿女,该怎么个爱法呢?触龙对赵太后来个“启发式教育”。

他说:“我觉得吧,比起长安君来,太后您似乎更爱女儿燕后。”赵太后说:“这你就错了。我最爱的,那就是长安君啊。”触龙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不会吧。当年燕后出嫁的时候,你哭着喊着不让她远嫁燕国。燕后走了,你还不住地念叨她。只是虽然想念,您嘴里念的却是‘她可千万别回来啊’。其实您这样说,就是为她的长远考虑,希望燕后的子孙能世世代代做燕王吧。”

赵太后不由得说:“对啊,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触龙说这个故事,是建立起了自己与赵太后的“共同诉求”:爱儿女,就要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这是第三重“乾坤大挪移”。

这三招“乾坤大挪移”使出,触龙与赵太后就成了从立场到认识都高度一致的“自己人”了,接下来讲道理,赵太后当然就听得进了。

触龙说,近看赵国,远观诸侯,当年封为王侯的,几代之后,他们的子孙,还有继续做王侯的吗?没有了。为什么?不是子孙们全都无能,而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地位很高却没有建立功勋,俸禄很厚却没做什么事,偏偏又掌握着重大的权力,这就像一个小孩子捧着个金元宝,谁都要去抢了。说到这里,触龙话锋一转,说到了长安君的事。触龙说,你看看长安君吧,“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你把他的地位提得很尊贵,领地封得很优渥,然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但到现在却没有为国家立什么功劳、做什么贡献。如此这般,一旦你有什么不测,长安君靠什么来立足?我看你啊,一点也没有为他着想啊。话说到此,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太后立即说:“诺。恣君之所使之。”行,那就听你的了。她马上安排车马,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一直是作为游说的成功典范。能把赵国的一把手说服,触龙说服人的本领确实大。但这只是你的想法,人家赵太后可不这么想,她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触龙在“说服”她,只不过是在聊天之中,理清了自己的想法,让长安君去做人质,这是我为了锻炼他培养他,树立他的威望嘛,那些劝我的大臣们哪想得到这一点?好,这是说服领导的第一要点:不要直接反对领导。你不能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更不能使用指责的口气,把自己置于领导的对立面,下面的话就很难说下去了。

要知道说服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谁对谁错,所以千万不要逼着领导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糟糕的事情是,你赢得了争论,却根本就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过程,其实也只是两个老人聊家常而已,但在不知不觉中让赵太后接受了他的观点。这就是说服领导的第二点:营造宽松平和的气氛。

心理学表明,心情环境不一样,对于否定意见的接受程度也大不一样。在说服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我不是来指出你的错误的,我也不是来争论的,更不是来表达我的不满的,我只是来聊聊天,说说心里话。谈话氛围放轻松了,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再说这个故事。赵太后最纠结的问题,其实是太爱自己的孩子,怕他冒险。触龙能说服赵太后,是因为触龙站在了与赵太后同样的立场,这就是:为长安君着想。他们讨论的,只是一个方式问题:留在身边与远送他国,哪个对长安君更有利?这是说服领导的第三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你要说服你的领导,就一定要了解他的“痛点”在哪里?摸准了脉搏,才能对症下药。一旦领导觉得你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你的方案更好一点,那为什么不听呢?如果这一方案不是由你直接说出来,而是引导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事儿是不是就漂亮地解决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偏执首辅命太硬,得盘! 率土之滨:先天直播圣体 快穿:我成了绿茶代表? 兰引孤刀 大宴少卿游 四合院:我许大茂,堂堂正正做人 将门嫡女:禁欲太子爷不经撩 团宠皇太女三岁半,被疯批哥哥宠翻了 福运公主:这摄政王我不当了 重生后,我独享万贯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