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形让旁边的毛家人怒火中烧,尤其是毛至远。
本来看到毛老四竟然真的能将这铁锅举起来,他还担心这小子抢了他爹的风头,幸好最后是没有坚持住。
这才让毛至远松了一口气,却又开始担心毛老二,毕竟这老二天生力气就很多,老四都能举个十多个数,估计毛老二就能直接到六十,但这时候不让老二参与是不是有点影响他这个爹在绒绒心中的光辉形象。
正犹豫着就瞅见了这一幕,在江奶奶和暮落枫去哄毛绒绒的时候,就直接对着毛老四横眉竖眼的怒道:“你这兔崽子作死是不是,吓着了绒绒,你看我不拆了你。”
说着还不够,还上前踹了一脚。
毛老四不是不想跑,实在是刚才太兴奋了,看到江奶奶抱过妹妹哄着才反应过来,愧疚地看着妹妹想要道歉,但是道歉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自家爹给踹了一脚。
“妹妹,对不起,四哥哥刚才太开心了,没想这么多。”毛老四也不在乎他爹踹的这一脚,这都算轻的了,他爹向来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
毛绒绒挥挥小爪子,道:“四哥哥,绒绒没事。”
毛老四却是愧疚地不行,继续对毛绒绒道:“绒绒,你等着,等四哥哥赚到钱,就给绒绒买好多糖葫芦吃。”
毛绒绒的心情这才好点,甜甜道:“好,谢谢四哥哥。”
暮落枫看女儿好了,这才问儿子:“赚什么钱?”
众人这才把注意力从毛绒绒身上挪到老四说赚钱的身上,老四天生就对算学感兴趣,以前还在将军府的时候就不爱学文学,只对算学感兴趣,而且是学的又快又好。
当时算学先生就笑称,要是他爹不是个将军,估计老四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账房先生。
来了毛家村以后,老四对算学的兴趣依旧是毫不锐减,开启了自学模式,只因当初那算学先生是他们府上请来的,自然是不会跟着毛家流放,这流放之地又没有什么真正有才华的算学先生,有的也是一两个歪瓜裂枣,连毛老四都比不上。
老四这天赋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但毛家当时初来流放地,自然是不敢抛头露面招惹祸端。
“娘,是豆浆,妹妹说了,可以拿去卖的。”
面对家里人投来询问的目光,毛绒绒点点头,道:“师父说了,给了就是咱家的。”
此时家里所有人的目光又落在了毛至远身上,作为毛家的家主,毛家人的核心,毛至远具有最终决定权。
看着老四投来的希冀的目光,毛至远稍微思考就同意了。
虽然他是更宠爱最小的女儿绒绒,但对于几个儿子,他都是很关心的。
老四以前就喜欢弄这些东西,因着那时候的将军府并不缺钱,再加上那时候老四也才是不到七岁的样子,家里根本不会放着去做生意。
如今时间过得真快,老四都已经十三了,也该出去闯荡闯荡,多了解一些东西。
以后等他们都死了,绒绒也能有人护着。
“不许惹事。”四个字从毛至远口中轻轻吐出。
毛老四高兴地往起就是一蹦:“耶,爹同意了,谢谢爹,爹真好。”
江奶奶对毛至远的决定没有意见,只是叮嘱道:“做生意有做生意的经验,你只记得,不要亏了家里人。”
毛老四道:“奶,你放心,我记着。”毛清信是知道奶奶话中暗含的意思的,方子是绒绒师父贡献的,家里的豆子是一家人一起种的,熬煮豆浆之类的技术工作都是大嫂在负责,他不可能让家里人寒心。
这事就这样说过去了,毛至远忽然灵机一动,他这时完全可以说,天色不早了,就让他赶紧帮绒绒完成任务,赶紧吃饭,都快饿死了。
这样毛老二就不用尝试了。
只是还不等毛至远的这话说出口,就见毛老二已经走到大铁锅面前,对爹道:“爹,该我了。”
不是什么疑问句,就是很简单的陈述句,意思简单明确,下一个就是我,爹不要插队。
毛至远的脸色直接黑了,家里的臭小子就没一个好的,个个就知道惹他生气。
“二哥哥加油,二哥哥好棒。”
唉,他家闺女已经喊加油了,他还能说什么:“该你了,该你了,赶紧弄,弄完吃饭,都饿了。”
其他人:不,我们不饿,我们还想看。
老二毛清武脆声应道:“哎,爹。”
毛老二的性子用现代的词形容就是闷骚,他早就看出爹可能不同意他上场,赶紧出声就是为了将他爹一军。
一旁的诗诗轻笑,他家夫君的性子真的太奇怪了,就好像是有两副面孔一样。之前不熟悉的时候她觉得夫君严肃认真,言谈举止极尽完美,处事风格理智,思考问题全面,孔武有力,给人大量安全感,她当时就是被这样的男人吸引才选择嫁给他。
嫁给他熟悉以后,却发现夫君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有时候就像是一个孩子,内心真诚而直率,有些想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此时的诗诗却是不知道,在闷骚型男人的眼里,认定了就是一辈子。他们可以用生命去维护感情,用全部精力去经营,甚至可以用所有珍宝去置换,表面上的冷静理智,始终无法掩盖心底的狂乱,无论对爱情、友情、亲情亦是如此。
毛老二撩起衣襟,选择先扎马步,右手抓住铁锅把手,然后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在几个小子面前生根的大铁锅直接脱离地面,比之前毛老四举起时距离地面的距离还要远。
“一、二、三.....”
毛家众人这次直接出声喊,一个个数字从院内传出,周围的人家还以为村长家里又在练武了,不禁感慨,看看村长家的小子已经那么厉害了还坚持在中午练武,再看看你们,整天就知道游手好闲,怎么能追随村上的步伐,还不赶紧练武去。
就这样,在毛家村的中午还引起了一股习武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