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不管小叔父遇到的“有意思之人”是不是张良,稚唯都没打算去深究。
不如说,如果那人真的是张良,她躲还来不及呢。
别看稚唯说着让夏子推离对方远一点,但她相信以小叔父的本事,即便是真正对上“谋圣”也不会落下风。
可稚唯自认没那个头脑,若是贸然去接触,指不定被人家三两句话卖了还得帮对方数钱。
她的确对张良有对历史人物的好奇、有对顶尖谋士的敬佩,论好感大过刘邦,论叹服甚过韩信。
稚唯也不否认张良的品行和他复国的决心,但作为后世的医家,她很难表示认同。
不是她对秦始皇或者秦朝有什么滤镜,而是因为对张良而言,他看的是天下大势,观的是诡谲风云,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人都是“谋圣”棋盘上的棋子。
可在这乱局之中,受倾轧、压迫最多的就是黔首。
哪怕稚唯在各方推动下,好似成了咸阳宫地位特殊的“代言人”,可来自后世的她依然觉得自己不过是一普通人。
她理解张良,但更与黔首共情。
所谓的好奇、叹服,都比不过稚唯内心油然而生的警惕。
——如今蝗灾眼见着不可避免,张良与项氏却全在都城……
他们会不会趁机谋划些什么?
除了他们以外,都城内还有其他反秦遗民吗?
稚唯稍一想想就坐不下去,直接将印刷调查问卷的事全权交给夏子推,便一刻不停,动身赶往私田。
夏家的田地自有夏翁安排,况且田地位置在建章乡,消息传播有局限性。
她的私田紧邻帝王的,离咸阳宫又不远,只要刻意放松守卫警戒,那想必稍有点风吹草动,便很快就会传出去。
夏子推目送小女子的身影消失在道路尽头才回到院子里,蛋黄蛋饼两只鹅正因为好久不见的小主人没亲自喂食它们而委屈低叫着。
夏子推看了眼满槽的食物,随手拿起一块板子盖住食槽,低头对两鹅笑眯眯道:“爱吃不吃,不吃饿着,惯得你们。”
蛋黄、蛋饼:“!”
每日负责接送主家的商队成员正牵着驴车过来,见状:“……”
小少年看了看仿佛能听懂人话跟成精似的大鹅,又看了看在院里灵活躲避大鹅叨人的主家公子,心说,他加入商队的时候,韩林管事可没告诉他无意间撞见主家表里不一的时候要怎么办啊!
小少年只能假装什么都没听到看到,在愤怒的鹅叫声中小心询问道:“公子,可要现在走?”
夏子推逗了会儿鹅,心里的郁气才消散一些,充分认识到犹女口中的“养宠解压”是什么意思。
他漫不经心道:“今日我不去铺子。你现在赶车出发,顺着大道走,碰到阿唯就停下,听她吩咐。送完她,你自回商铺里。”
“女公子吗?”
少年心生疑惑。
既然要送女公子,那为何方才不让女公子稍等等驴车?
但见夏子推不欲解释,小少年没有多问,立刻麻利地赶车出发。
而被半路拦下的稚唯在听完小少年的复述后,略一惊讶,很快会意到小叔父的用意。
在抵达私田临下车时,稚唯不仅没有整理落尘的衣服,还故意把头发弄乱了一些,一下车就急令佃农们开始收粮。
稚唯作为小女子的外表极具迷惑性,哪怕她三五不时在私田里做实验(绿肥等),对药材的照料要求细致严格,并附有各种记录,但佃农们依然觉得她心善好说话。
当然,前期蒙毅充当黑脸,时不时就训诫佃农和隶臣妾,以及稚唯从不拖欠粟米的作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很快就有胆大的佃农跑来询问稚唯提前收粮的原因,好心提醒她这样不妥。
稚唯对此一概摆出为难又凝重的神情,摇头不予回答,令一众着急不解的佃农,愈发感到惴惴不安。
她私田里的动静太大,紧接着导官令、丞等人便匆匆赶来。
见几位官令装模作样询问她一番后,就赶紧安排皇室私田跟着一起收粮,稚唯朝他们的背影暗暗比了个友好手势。
装个**啊!
等转过头,再次面对隶臣妾和佃农们,稚唯又是一副“心忧老天”的模样,在田埂边背手踱着步,摇头叹气,愁眉不展。
系统看得直发笑:“阿唯你脸上都快变成扇形图了,两分悲痛、两分担忧、三分焦急、三分……”
一想到系统形容的神情都堆在自己脸上,稚唯登时面色一僵,稍作收敛,避免演过头显得太假,改为低着头,装作正在深沉思考。
[这也太难演了吧?谁说做时空任务还要会演戏的!]
系统安慰道:“一回生一回熟,阿唯装得已经很好了,反正秦始皇他们都知道你在演,只要目的达到就行了呗。”
[你听听你这前后矛盾的话!]
而且这不是更令人心塞了吗?!
稚唯毫不客气得拿系统当苦力,让它记录整理她回想起来的“蝗灾防治措施一一三”。
期间,她一直在田边站着,等到日头西斜,她腿酸脚麻,佃农们终于把除了大豆和芋头之外的粮食全都收了上来。
此时,夏家商队也缓缓而来,十几辆驴车、牛车上全是鸡鸭鹅,正是商队少年听从稚唯的吩咐,从建章乡收拢的家禽。
稚唯没有理会震惊而来的官吏,让人把家禽全赶进田里。
领头的正是已经饿了大半天的蛋黄、蛋饼。
事实证明,在饿肚子面前,亲近的小主人也得靠边站,两只大鹅冲着稚唯敷衍得叫了两声,全当打招呼后,便埋头享用起“自助餐”。
虽然天还没黑,稚唯还是让商队点起火把,多注意家禽,别吃坏它们。
安排好一切,她这才跟官吏们解释为什么。
其实若是有时间的话,最好先把
田里散落的粟米谷子拾捡一遍,这样能避免家禽们光吃粮食,吃饱后不吃虫。
但稚唯要营造“刻不容缓”的场面,要尽可能得散出风声,引导其他黔首,便决定先一股脑得把各种能用的办法都展现出来。
就连收拢家禽,都是先从建章乡开始。
夏家商队持续收集羽绒,都城附近养禽类的多了,但还没有已成规模的养殖场,多数鸡鸭鹅都是黔首们家养的,稚唯要收拢在一起必须得到主人同意,虽然建章乡相比较周围乡里,距离私田很远,但对她熟悉度高,更容易被说服。
总之就是搞得动静越大越好,她都打算今晚不睡了,就守在田边。
至于宵禁?
“如今事态何等紧急,诸位官令心中都有数,若是能试出更多可用措施,那之后……所以,诸位不必劝说,便是明日被参到陛下面前,惹陛下降罪于臣,臣也无一话。”
火光在夜风中摇动,昏黄的火焰照耀着小女子稚嫩的脸,映出满满的肃然之色,她义正言辞,坚定表述着自己的决心,狠狠震撼了周围不明真相的人,却又进一步渲染着茫然、恐慌的氛围。
而在场其他官吏:“……”
谁劝说你了?
谁要拦你了!
他们不就是问了问为什么要放家禽到田地里吗???
装,是吧?
就他们迂腐古板,墨守成规!
你能耐,你清高,你了不起!
对官吏们一言难尽的表情,稚唯回以微笑。
你演我我也演你,来啊!
此时闹哄哄的私田之外,远远停着一辆低调华贵的马车。
帘布悄然无声得放下,从车厢内传出一声轻笑。
“这小女子……”
随侍一旁的蒙恬心一紧,差点替夏稚唯吓出一身冷汗,听出陛下声音里并无怒意,才悄悄松了口气。
还好陛下并不觉得小女官这算是踩着在场官吏扬名……
扬名?
秦始皇在心里哂笑。
这种事怕是夏稚唯避之唯恐不及的吧?
否则怎么会在想通斋宫一行的用意后,会突然心怀怨念。
是的,怨念。
秦始皇玩味着这个词,也觉得很有意思,他竟然从今晚小女子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一丝对他的幽怨。
真的是很大胆。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
但大概是早已知晓夏稚唯的品行性格,秦始皇倒不觉得对方是“不知好歹”什么的,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兴致勃勃想看看这小女子会有怎样的行动。
这时,赵高恭敬得呈上几张纸,道:“陛下,奴观夏女官的举措皆有成效,便匆忙记录一一,不甚周全,还望陛下宽宥。”
秦始皇打眼一扫那字迹工整的记录,颔首道:“你是有心的。”
赵高连忙谦卑得谢过陛下夸赞,神色之间对记录这些东西毫无抵触。
他的确是不喜欢夏稚唯这个人,但他唯一的目
的就是讨好陛下,为此借用一下那小女子的东西,赵高心安理得。
车厢里点着蜡烛,光线充足,但秦始皇记得夏稚唯的医嘱,为了双目着想,尽量不在夜间办公,便只随意翻阅赵高的记录。
蒙恬见状,从怀中抽出一张纸奉上来,道:“陛下,这就是夏家在印刷的东西。”
纸上油墨还新,显而易见蒙恬也才刚收到不久。
秦始皇接过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薄纸,一目十行。
上面大多是些很基础的医学内容,只要用心看过夏家医馆外张贴的“注意事项”,就能答上来。
这问卷有点类似于学室出的考题,但形式更灵活。
比如,秦始皇看到其中一句是:“若此题答‘是’,请接着回答第四题;若答‘否’,请直接回答第七题。”
没想到还能这么应用。
那小女子脑子里总有新点子。
就是太费纸。
哪怕是不差钱的秦始皇,想到要一下子费用这么多纸张,也觉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
重点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黔首,值得吗?而且问卷上的用语还这么客气。
秦始皇理解不了。
他略过这些细节,又着重看了其中几道有关家庭情况的问题,例如“你的良人是阿母兄弟姐妹的孩子吗?”等等,联想到夏稚唯给谖年与李由看诊,以及误打误撞进入隐宫的事,大致能猜到夏稚唯接下来的重心放在哪里。
婚育吗?
秦始皇放下问卷,倚着靠枕阖目休憩,耳边是车轮碾过地面、侍卫们骑马踏行的各种声音,外面的人不敢打扰他,硬是于有声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可帝王心中并不安静。
各种正在进行或尚待完善的政令在眼前一晃而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度过最初的喜悦与振奋,状态已是趋于平静,国家会出现各种问题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他会和朝臣们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不足为惧。
经过长久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已没有什么能轻易触动秦始皇的人或事了。
那种早年看到韩非子著书时产生的惊喜与兴奋已经许久未曾出现。
然而每次夏稚唯拿出什么东西时,秦始皇都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比如,偶尔看见李斯等人时,他会产生“枉你们自负人杰,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子”的想法,又或者“原来政令还能这样推行”的感叹。
这类情绪着实是微妙到难以语表。
秦始皇很忙,朝臣也很忙。
在这种停不下来的忙碌中,小女官时不时又会有新点子突兀跳出来,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可秦始皇一点都不觉得烦躁或是疲惫。
那这次,夏稚唯又要拿出什么吗?
〈132〉
这个夏秋,蝗虫过境。
受灾较为严重的范围是旧齐地及关中一带。
因官府早有准
备,灾前努力防治,灾后及时得安抚黔首,赈灾一事也按部就班进行中,倒是没引起大规模动乱。
然而管理粮食的几个部门官吏却总结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豆科和芋头。
前者他们早就知道,但芋头是近年才因夏稚唯的原因广种开来,没有蝗灾之前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此时回过头再看稚唯私田里安安静静长成、没被采挖出来的芋头,官吏们眼神都变了。
本以为这小女子提前收割粮食的举动是陛下示意的,难道……
对方真在斋宫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此。
稚唯:啊?蝗虫不喜欢吃芋头的事我没说过吗?
系统肯定得道:“你说了,只是之前他们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没生气,官吏们抱有质疑态度是好事,总不能随便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实践证明没问题。
只是她懒得再一遍遍去解释什么“斋宫的旨意”。
光给黔首们辟谣就够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当副本刷,期盼着她给他多掉装备,而且副本越复杂,挑战难度越高,卷王越是兴奋。
更要命的是,这位卷王还是一位心思难测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见遍了。
汲汲营营的、高风亮节的、顽固不冥的、懦弱胆怯的……
如何应对各种性格的人,这位帝王可谓是驾轻就熟。
换句话说,碰上稚唯这种,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给得放心。
而经过斋宫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该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时空任务对象本来就是秦始皇,从某种角度上讲,只要不违反原则,那配合秦始皇是她应该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边兢兢业业干活,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
具体表现为——
当蝗灾发生后,那些跟随稚唯提前收粮的黔首们自发得感激她,甚至将她奉若神明时。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劲推拒,不厌其烦得解释说她去斋宫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粮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关闭门窗跟小叔父疯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静静听完却是挑眉,伸出手指点了下犹女的眉心,宠溺笑道:“小聪明蛋。”
稚唯佯装不悦:“小叔父骂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凶奶凶的样子逗笑了,话里却充满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
“小阿唯也会用阳谋了啊……”
稚唯无辜回望:“小叔父说什么呢?阿唯听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语。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好做评价,但观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绝对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这一波一波得给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帮着秦始皇稳固统治,可何尝不是把这位帝王高高架起来了?
——既然是如此关心黔首生存的模样,那日后一朝对黔首不好,就会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会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一直是个好人,却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坏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点;可一个坏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会记得。
夏子推觉得自家犹女不是最初就抱着阳谋的念头去算计秦始皇,否则不会像个小孩子似的对他随口而出对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浅。
以她的小脑袋瓜,真要是惦记着算计某人,只会更加谨言慎行。
估计是她后知后觉“还能这样干”,然后才假装什么都没意识到,推波助澜。
不过,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当然不会觉得稚唯有错。
但自家犹女在装模作样的方面稍欠火候,为了她的安全起见……
“阿唯病几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绝的态度,她赞同得应道:“是该避些风头。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闭门不出。”
夏子推欣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