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宣私以为联姻人选板上钉钉就是霍三, 毕竟细数各方面条件属他最合适。
另外就是霍大成对静妃母子的态度,很明显带了几份恼怒在里面。
向来理智的人,行事一旦带了情绪, 反应出来的大概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只是,这回霍宣完全猜错了。
晚上,霍大成如约来宸熙宫用膳, 期间提到此事,“我已经决定让老四和赵氏联姻,至于那边人选暂且还未确定,往后的事情就有劳你了。”
这话一出, 不只文皇后,就连霍宣手里的筷箸都停了下来。
竟然是霍四吗?
其实说实话,霍四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霍大成膝下五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一已经娶了正妃, 赵氏费这么大劲儿,可不是送女儿给人做妾的。
又有霍宣年纪太小不做考虑,这次联姻本就是前朝宗室为了入朝做出的妥协, 如果推到十几年后, 这番努力全无意义。
剩下霍三霍四, 都处在适婚年纪,不残无病,选谁其实都行。
只不过, 但凡选择,在权衡利弊之后总有更合适的那一个。打一开始, 所有人考虑的都是三皇子,按照排序也应当是他,现在霍大成堂而皇之的改选霍四, 由不得人不多想。
霍大成对霍三平素并无特别之处,霍宣只能往静妃那边想。
一直以来,他对静妃的印象不好也算不上坏,她不讨人喜欢,行事也不聪明,甚至称得上荒唐。霍大成待她也不算亲近,几乎不宿在默言宫,但是日常却对她非常容忍,凡是静妃所求之事,只要不过分,霍大成最后几乎都会答应。
正因为他的这种态度,霍三的终身大事才到现在都没定下来。
霍大成为何对她如此容忍,或者说她凭何让霍大成屡次退让?
霍宣实在有些好奇。
“臣妾知晓了,一定会好好承办此事。”文皇后应下此事,面色如常。
这是她身为皇后的分内之事,不会因为事情在意料之外,就撂挑子不干。
霍大成想了想,又说道:“你是后宫之主,嫔妃无状,你只管把她送回自己宫中,不用为此劳神。”
文皇后愣了一下,却是笑了:“皇上说的这是什么话?如今后宫只有我和静妃两人,平素又无矛盾,相处并不算差的。再说若只是后宫之事,臣妾自有办法解决。只是今日事发突然,臣妾不知详情,只能着人去前殿请皇上过来,要是旁事万万不会打扰您的。”
言下之意,今日这事闹到前殿,不是我这个做皇后的无能,只是事关三皇子,不合适她做主罢了。
言罢,文皇后低头不去看皇帝的神色。
当她是静妃吗?有事没事就把自己宫里的事搬到旁人跟前,那只会显示出她这个后宫之主的无能。
只是有些事情做得,有些事情却碰不得,除了尽到自己的本分,文皇后并不想和其他四位皇子有其他纠葛,尤其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是越少掺和越好。
她处在这个位置上,膝下又有儿子,还能没有一点野心?
要是完全没有想法,她当初也不会嫁给霍大成。
她文家出钱出力出兵,难道就只是为了从龙有功?
人总是想着不断往上爬,这个过程很凶险,不仅要把前方敌人踹下去,还要防止上面掉下来的人把你坠下去,就是并肩同行也全信不得,难得很呢!
如今朝代经过更迭,百废待兴,她的宣宝年纪还小,说什么其实都太早,不过该有的分寸,文皇后时刻谨记在心。
四位皇子她都不准备干涉太多,更别说是顶顶麻烦的三皇子。
但凡今日之事只牵扯到静妃,文皇后不会叫它闹到皇帝跟前,这是她处在后位上的责任,亦是她的价值。
霍大成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文皇后会错意,他其实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静妃闹腾,他都觉得不耐烦,皇后本也不是很有耐心的性格,有些事情其实直接打发掉即可,他提点一句倒叫她多想了。
“我……”霍大成想解释,看到文皇后笑吟吟的表情,到底没说下去。
霍宣往嘴里扒了一口米饭,然后冲他爹翻了个白眼儿,后娘难做,这等小事竟然还让漂亮娘解释给他听,果然帝王薄情!
“当年我进府时,皇上与我说的话,我都记着呢。”文皇后给霍大成夹了一块排骨,“您就放心吧!”
说完,转身去给霍宣添汤,警告道:“喝完这盅汤,就不能再吃了,饭前你已经吃了两块点心。”
别家孩子都是追着哄着喂饭,好话说尽孩子可能还要拿乔,买糖买梅子,才肯多吃一口饭,她家臭宝却是个例外,自小饭量就大的很。
这才六岁,都抵得上她吃的多了。
文皇后不止一次和吴嬷嬷吐槽,觉得这肯定是像了老霍家人。她文家,纵然是一天到晚都扑在校场的兄弟,小时候也没见有这个饭量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孩子饭量大,长得也高壮,倒不是吃东西不见长个的。
霍宣看了一眼文皇后,见漂亮娘的表情还和平常一样,才放下心来。
他“啊呜”一声把霍大成碗里的排骨塞到自己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真好吃,比刚刚我自己夹的要好吃数倍呢!”
哼,大猪蹄子!
不配吃他娘夹的菜。
文皇后哭笑不得,眼里却因此闪过笑意,深达眼底。
霍大成:“……”
接下来,他眼睁睁的看着母子俩亲亲热热的吃晚膳,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一直到撤盘都没怎么和他说话。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霍宣吃撑了!
上辈子的林大少爷,狂放不羁,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以至于他接手集团之后,身体就有些吃不消。
今生他以此为戒,下定决心从小开始养生,晚饭顶多吃七成饱,一直以来都坚持的挺好,今日却是破例了。
他埋怨的瞥了眼霍大成,觉得自己干了件蠢事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点都不划算。
“呦,自个儿吃撑了也怨我?”霍大成揶揄道,一盘子排骨他都没尝尝味儿,都被孩子娘和孩子抢去了,他说什么了?
“我没有!”霍宣才不承认。
“呵!”霍大成一眼就看出他心虚,他上前一步把霍宣举起来,放在肩膀上,“这么小就知道替你娘出头了,也不枉费她这么疼你。”
霍宣连忙搂住霍大成的脑袋,“爹,爹!”突然失重,他本能有些害怕,这是上辈子留下的后遗症,不过适应之后就还好。
“皇上,你快把宣宝放下来,他才吃饱,你闹腾他,晚上肚子该不舒服了。”文皇后着急的走过来。
霍大成看她满心满眼都是孩子,依言把霍宣放下,嘟哝了句“哪有那么脆弱?”
文皇后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为了让霍宣消食儿,一家三口决定出去散散步,就是气氛有些怪。
霍宣当然坚定不移站在娘亲这边,往常出门散步他都是一手牵着霍大成,一手牵着文皇后。他走在中间,偶尔还能荡个秋千。
今日出门他直接站在了文皇后的另一边。
霍大成被气笑了都,他家幺儿精怪的很,你说他平日里多聪明,因为懒散的厉害倒是看不大出来,但是一旦遇到这些事情,他可是能看清好孬来了。
只要他和皇后之间有个火苗苗头儿,他立刻就能察觉出来,并且坚定不移的站到皇后那边。
就算前一刻还在他怀里坐着,下一瞬间就能翻脸不认人。
真是和养不熟的小子!
霍宣才不管霍大成怎么想,就算没有他,霍大成身边也有儿女上赶着尽孝,他娘身边可只有他一个。当然,就算郭家兄妹就在这里,他的选择也不会变。
文皇后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没有之一。
“娘亲,李小壮来信说他家桃园结了许多大桃子,要送一些给我,我是不是也要回礼啊?”
“是该回,你想想回什么,告诉听竹让她去准备。”文皇后并不准备帮霍宣决定,虽然年纪小,但朋友是他自己的。
“那就送几本字帖给他,他字写的不好,一封信霂哥读了好久才读通。”霍宣瘪嘴,小伙伴那信他看的头疼,字趴趴着,难辨的很。
文皇后心说你还有能耐评价人家的字,你连一手孬字都不会写呢,文皇后没好气,嘴里却不忍打击儿子。
“刚学写字的时候都是这般,只要肯下功夫,用不了多久就能练出来的。”
文皇后尽可能说的轻松,孩子本就不愿意去学堂,她可不愿意夸大读书认字的难度,让他再寻找借口不去读书。
“哦。”霍宣不咸不淡的应着。
“你堂舅母给阮霂哥哥送来的生辰礼物好吗?”文皇后生硬的转移话题。
霍宣把自己看到的说了。
文皇后一听就知道阮氏费了心思,她轻轻皱眉,阮氏想做什么。六年间,阮氏来信不少,却鲜少提到阮霂,文皇后便也懒得多说。
一直到现在,文皇后还是不认同阮家当时的做法。
时人都重子嗣,拨乱反正本无可厚非,确定真相之后,他们把孩子互换过来也没人能说什么。
但他们是怎么做的,转手就殴打孩子,如果阮霂十几岁,那也能理解,毕竟遇到这样的事情,急火攻心在所难免。只是阮霂当时不过是一个六岁孩子,他们怎么就能下的去手?
阮氏把人领到自己这儿的时候,孩子浑身都是伤。
阮家这么对待养在身边多年的孩子如此无情,文皇后本能不喜,所以她回怼阮氏,向来不留情面。
左右最后替他们收拾烂摊子的是自己,文皇后觉得自己有资格评价阮家和阮氏。
后来文皇后来了锦京城,文家可还留在平州。
据说阮家现在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善人,他们以德抱怨,被换子,不仅没有找接生婆的麻烦,就连阮霂这个养子,他们也尽心把他送到文皇后那里奔好前程去了。
看吧,他们就是如此良善。
作为工具人,文皇后对此不置可否。
刚开始收留阮霂,确实有阮氏这个嫂子的原因,但养到现在,阮霂在她心中可能比阮氏还要重要一些。
她不计较阮家拿她造名望,就当是感谢他们把阮霂养大。至于养育之恩和亲生父母造的孽,只能待阮霂长大后自己去解决。
现在,文皇后并不希望阮霂被打扰。
一家三口散步后回到偏殿,文皇后看着霍宣睡后才回去正殿,没想到霍大成还未歇下。,新m..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