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向暖(12)
老太太哭着抱着她的大孙子, 委屈的呀:“……我的大明呀,我的大明子呀, 受可怜了!爹不疼娘不爱的……”
金思明:“……”这一出哪一年不上演一回?女人是真麻烦。
才说哄老太太几句的,结果见自家那坏怂弟弟伸出一只手,‘五’?五块还是五十?
四爷从裤兜里掏出一张来,偷偷展示了一下。
金思明:五十?想叫我干啥?
四爷眼睛往暴怒的李翠那边一看,金思明立马从老太太怀里挣脱出来,过去抱着亲妈:“妈, 咱不生气!我奶老糊了,糊涂了……计较啥!”然后抱着亲妈就往卧室去,“走走走!咱再睡会觉,睡个回笼觉……妈, 我哄你睡觉……”
李翠:“……”老大不着调,但就是一样, 大大咧咧的,万事不过心!而且长了一张好嘴, 要是想哄人,那真是会哄人。
都在说自家老大成了个混子,可她觉得老大比老二对人亲昵多了。
老二乖巧讷言,双生的俩兄弟就两个性子!老二现在都算是好的, 以前还动不动哭一鼻子,家里一吵吵,老大两边哄,老二两边哭。
现在倒是不哭了, 却也傻愣愣的不知道该咋办。
金思明一边拍自家妈,一边朝外喊:“你不是要上学吗?赶紧走,要迟到了!那个什么……你给放包里!”
四爷将包给拎屋里去, 塞了两双新袜子,袜子里塞了钱。但老太太有翻腾家里的习惯,他又拎着包出来,敲了敲门:“哥,给你说个话。”
金思明这才过去把门打开,一看就拉了包进去,“行了!包给我,你赶紧走吧。”
“我是说包太小,羽绒服塞不下,得另外拿个袋……你把咱俩的羽绒服都带去吧……有个换洗的!”
哦!好!知道了。
剩下个老太太站在外面,四爷问说:“要不,我叫我爸回来,哄哄您?”哄妈是亲儿子的事,您得找您儿子,看我没用!
老太太哪是那个意思,她拉着小孙子的手,“小晔呀,奶不是偏着你哥,你俩在奶心里是一样的!”
四爷:“……嗯!一样……一样……都一样……”
“奶奶最宝贝你俩……你看看,你表哥他们,奶奶可都没管……”
四爷还没说话呢,李翠在里面又炸了:“……啥一样!上回给了你大闺女家的孩子一人五块,你打量我没看见……”
李思明摁着自家妈:“……妈呀,您快快睡呀……”哄着这个,就又朝外喊:“金思晔,你赶紧走你的!”搭什么话?会不会办事?这么搭下去,今儿得吵吵一天。
四爷跑了,真就是一双袜子的事,一睁眼这给闹腾的呀。
几年不能全额发工资了,再加上两年前金子光病了一场,做了一次大手术,厂里效益不好,迄今没有给报销医药费。
而今,老两口子这不是退休了吗?退休之后,而今拿半额的退休金。说是明年纳入社保,不从单位领钱。
但总的来说,不是完全没有收入。
可老太太呢,这退休金是一分都不往出拿,只问说:“儿子该不该赡养父母?”
该是该的!
老两口住这边,是应该的!正是因为四口子都是厂里的职工,才给的七十平的房子,这是有二老一份的,必须住在这边。
但是住过来,吃饭开销,老太太觉得儿子该承担,他们的钱得攒着应对大病。
人老了,病了子女不给看怎么办?还是得手里有钱。
因此,不肯往家里贴补,理所当然的叫儿子养着。
李翠就说,“你有两女一儿,其他两个女儿一人一月得给二十块钱伙食费,这也得算是赡养。不能只儿子赡养!”
然后老太太给了,不是从她闺女要的,是她自己补上来的。
也就是说,老两口每月以俩个闺女的名义给李翠交四十块钱的伙食费。
这种情况下,又发现老太太偷着给外孙钱,李翠当然就憋着气呢。
她两口子也是俩儿子,孩子还都大了,家里老人特别的健康,六口人只有七十平,夫妻俩还一个下岗了,看不到以后。
老大学手艺,肯定是想着将来哪怕摆个摊子,但这不要本钱吗?
老二上学,这是花钱的大头,不省着怎么办?高中、大学,这得多大的开销。
所以,省吃俭有,怎么抠唆都不为过。
桐桐在课间听的直笑,“就盼着时间过快点……”真的!终于体会到了那种,时间过的好慢,我想快快长大的感觉。
春城的秋格外的短暂,好似秋雨绵绵还在昨儿,结果转眼霜就下来了,这一下霜,竟是有些冻手。
今儿周末,她又要出门,借口永远都是:“妈,我要去书店。”
去就去吧,“得把棉袄穿上。”
结果之前的羽绒服拿出来,穿不上了!买的是长款的羽绒服没错,但就是袖子是固定的,胳膊往里一伸,刺溜,手腕露出那么些,毛衣都在外面晾着了。
田易阳自己都愁,孩子不长总怕她长不壮实,这一长吧,就这么往上窜,衣服都小!刚给毛衣袖子、毛裤的裤腿续了一截,忘了羽绒服了!总想着当初买的大,谁知道这大着大着就不大了,“你这从夏天到冬里,这几个月你窜了多少呀?”
“没量!”桐桐看了看这袖子,“算了,我穿毛衣就行,不冷。”
可别说不冷,且冷着呢,“要不,咱出去给你买一件羽绒服?”
其实不光羽绒服,秋衣秋裤都短了。总说秋衣该塞进秋裤里,可我的秋衣没那么长。总说秋裤该塞进袜子里,我的秋裤也没那么长了。
田易阳转身给准备出门的林守道说,“这一入冬,你姑娘这衣裳置办下来,一百都打不住。”
“打不住也得买!在教室冷的咋学?怕是今年学校难供暖……”
一家子正在家里说着话呢,外面就有人喊:“守道,老家来人了。”
桐桐抬脚就往出跑,看见记忆里的那些人。
骡车拉着好些东西,车上五个人,四个老人,赶车的是舅舅田容阳。
林家和田家是邻村,年轻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后来因为儿女结了亲家,两家走动的挺频繁的。
姥爷田有才农闲的时候卖豆腐,所以有一辆骡车。
这是秋粮收了,都带着秋粮秋菜的,给他们送来了。
记忆里,她的童年假期基本都是在乡下度过的!不管是跟着爷奶还是姥爷姥姥,她都是舒展自在的。不像是在家老被吓的战战兢兢。
因此,这种高兴也是发自肺腑的。
她站在楼道里了,扶着栏杆喊:“爷奶——姥姥——姥爷——老舅——”喊完了顺着楼道就往下跑。
带那么些,可不得赶紧去接吗?
大米整袋子的,拉好的苞米面、苞米茬子,又有鸡蛋、鸭蛋、鹅蛋,有新鲜的,有腌制好的。
田容阳指了指后面的筐子,“看看去,给你带了啥?”
“梨!”梨拿了那么些过来。
又有木耳蘑菇这些山货,还有好几只宰杀好的大公鸡,今儿就能炖。
奶奶上下打量桐桐,跟老亲家说,“她姥呀,长高呀!我还说怕棉袄做的大喽,瞧着怕是刚合身。”
回去试试去!
家里堆满了老家带的东西,房子改了之后他们第一次来,这里瞅瞅那里看看。
每次来都少不了嘀咕,城里这地方太逼仄,住着一点也不宽敞。
那边奶奶和姥姥坐桐桐的床上,从包裹里往出取,小碎花的秋衣秋裤,拿出来两身。
奶奶说:“我跟你姥一块挑的,赶集的时候碰上的。你姥说粉的好看,我瞧着那青色小花的也鲜亮,我俩一人买了一身。”
桐桐拎着那秋裤,“嗯!这个暖和!”腰长,能拉到腋下的位置呢。
姥姥也觉得好,“现在那秋衣秋裤的,不如这个好!那松紧带子三天两头的断,不如这个耐穿。”
肯定的!这个就特好。
然后又翻腾老棉裤,前面带着棉兜兜的那种,跟背带裤的样式有些像。小孩穿这个,特保暖!这么大了还穿这个……
田易阳真就觉得没必要,她才要说话,桐桐忙把她关外面了,“我试试!”
然后试穿了,黑底小红花的,特合身,就是上厕所没那么方便罢了,但整体保暖,没毛病,“天一冷我就穿,比穿毛裤暖和。”
姥姥又给翻棉袄,有夹袄,有厚棉袄,再往上一套,扣好纽扣,她才拉开门叫外面的人看:“好看吧?”
林守道:“……”真不至于艰难到给孩子置办不起过冬的衣裳,“这才商量着,今儿……”
“今儿回老家还来不来得及。”桐桐打住了对方的话,“我爸还说起的迟了,赶早班车的话就能回!才商量着,要不然下周回去一趟,结果你们就来了。”
她抬了脚叫老人看,“我都穿我家里给做的鞋,比运动鞋舒服。”
林三桥就说林守道:“过的难就说难,又没外人,回去拉砖收木料,也不言语一声。”家里压根就不知道他下岗了。夏天回去,只说是暂时发不下工资,周转周转。之前回去,把借的都还了,还当情况好了呢。
谁知道一进这社区,才听说下岗的人挺多。再一想他总往老家跑,这肯定是铁饭碗丢了。
这一没收入,日子咋过呀?
一条儿女一条心,家里能不记挂吗?心说过来看看吧,就看见孙女衣服短的露手腕,布鞋都穿成半旧的了。
奶奶和姥姥在桐桐的卧室抹眼泪,孩子换下来的秋衣短的都遮不住肚脐,还硬撑着,死要面子活受罪。家里有人过生日,还总给几十块钱。
以为是他们的境况好了,结果看看这日子过的:孩子瘦成这样,衣服穿成那样,都缺吃少穿了,还装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