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送了两个儿子进考场, 回到家里,发现没有人。
“不应该啊!”
他满脸疑惑,往常这个时辰, 程氏是会在家里收拾家务。他坐了一会儿,正要出门去寻的时候, 看到八娘推门进来。
“爹爹,大舅那边来了人,说有急事找娘。”八娘睁着眼睛说瞎话, “大舅的人把娘接回去蜀中, 至于几时回来,大概还要一段日子吧。”
“你大舅能有什么急事?”苏洵不信。
八娘继续扯谎:“好像是大舅听闻大弟和二弟要考科举,想要把表妹许配给他们中的一个。”
苏洵心想, 他大舅子这是想投机?程家人眼看着苏轼和苏辙有前程, 便把程氏哄回去, 想让自家姑娘以后嫁给进士老爷、当官夫人?
大舅子好精明的算计!
苏洵知道大舅子的人品, 这是程家人很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八娘见爹爹信了八分, 长出了一口气, 她终于是圆过去了。
“你娘……等科举的结果出来,估计那边会送她回来。”苏洵以为女儿担忧, 还反过来安慰她, “若是你兄弟考不中,那边自然不会继续款待她。若是你兄弟高中,程家更会送她回来, 让她来劝我结亲。”
孩子结婚的大事,是由当爹的说了算。程氏为母,她就算再稀罕侄女嫁过来,也要听当家的意见。
八娘低头应道:“爹爹说得在理。”
她骗了父亲, 父亲居然能把事情圆起来。这样也好,爹爹这边稳住,两个弟弟应当不会出岔子。
苏轼和苏洵在考场内的发挥比较顺利,考试结束的那一日,苏洵早早候在考场外面,要接两个儿子回家。君不见像他这样的家长一抓一大把,各家各户都雇了车来接人。有些更阔气的人家,十几个小厮一拥而上,去搀扶某个脚步轻浮的考生。
科举不仅考验才学,还考验体力!
考生们被关在一个小单间里头,不停地奋笔疾书,十分耗费心神。
大福也来了礼部的考场外面,她是跟赵宗汉一起来的。赵宗汉对于兖国公主是十分尊敬的态度,人家是正经的皇女,他顶多算是半个备胎。
许多年前,皇帝没有儿子,赵宗汉入选“可以过继给皇帝当养子的宗室小孩”名单。汝南郡王赵允让心里存着大志,除了袭爵的长子,他将自己其余九个儿子全部报了上去,希望皇帝能过继他家的娃。
赵宗汉是其中的一个。
那个时候,他和一大群堂兄弟、亲兄弟,去过皇宫一日游呢。
小孩子不知愁,他没有被皇帝选为养子,小脸高兴地不得了。他回家抱着娘,说太好了,不用离开家。
娘说他笨,叫他不要在爹爹面前说这样的话。
“堂哥。”大福喊了一声。
“欸,妹妹跟着我,小心别人冲撞。”赵宗汉伸手一路护着小娘子,生怕哪个不长眼的凑过来。他今日是接了妻子八娘的命令,要来接大舅子小舅子。兖国公主找上他,也说来接人。
刚开始的时候,赵宗汉愣住了:“接谁?”
大福:“我要去接苏先生的两个儿子,大名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他们连考三日,肯定累坏了,要坐车回去。”
公主有钱,买了好大一辆牛车。牛车的车厢比马车更宽敞,加上牛走路比马要稳,人坐于其中不容易遭受颠簸,这又是一样妙处。
赵宗汉大感惊奇,苏轼和苏辙,这不就是他的大舅子和小舅子吗?
大福继续说:“堂哥是苏姐姐的夫婿,我就猜你会来。师娘不愿意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丈夫和儿子,等会儿堂哥遇到苏先生和两位苏家兄弟,一定要为师娘保密。”
“一定,一定!”
赵宗汉连声应下,关于保密一事,八娘跟他强调过很多次了。
他见考场外的人实在是多,摩肩接踵的,男人尤其多。他劝大福回去车里,给出理由:“我见车里有茶炉,有劳妹妹烧点茶水,让两位苏家兄弟喝口热的,好解解乏。”
话刚说出口,赵宗汉反应过来,便后悔了。
若是八娘那样的小娘子……他喊八娘烧水,肯定是没关系。可是公主这样的金枝玉叶,她会不会烧水?
她别把整辆车给烧了吧!
大福没有看到堂兄后悔的神色,她点了点头,转身回去车里。她不仅会烧水,还会用炉子烤栗子和红薯。
爹爹说了,这是生存必备技能。
公主坐在车里,她拿了家里的龙团茶,水滚放茶叶,这样做出来的茶水比不得过程繁复的煎茶,但也有滋味。她感受到驾车的大牛在走动,料想是堂兄在开车。
“岳父——”
“二位内兄——”
“我在这儿呢——”
赵宗汉坐在牛车上,挥舞着双臂,朝着苏家父子三人大呼。
苏辙听到声音,抬头看向这位姐夫。小苏刚考完出来,除了嘴唇干裂,气色还算健康。比起一出来就晕过去的考生,他尚有力气,还能扶着老爹一把。
“这是我家妹妹的车。”赵宗汉指着牛车,“快上车,你们肯定累极了。”
苏轼朝着姐夫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能笑出来,可见他应当考得不错。
赵宗汉先在外面说了一声,方掀开车帘。大福从牛车上跳下来,对着苏洵喊道:“先生。”
“谢谢赵小娘子,今日是多亏了你。”苏洵扶着两个儿子上车,他坐在前面,要去开车。大福递了一盏茶出来,先生一饮而尽。
四个年轻人坐在车里,除了喝茶,一时间气氛有点奇妙。
苏轼看了看姐夫赵宗汉,又看着常来他家的赵小娘子,发现二人的五官没有相似之处。苏辙低头看见赵小娘子的绣花鞋,她的鞋子用的是蜀锦,材质比赵宗室的靴子好多了,由此可见,她家富贵更甚于赵宗汉。
赵宗汉是汝南郡王的儿子,而赵小娘子是哪一家的?
天底下比郡王府还富贵的人家——
是天家吗?
苏辙猜到一些,震惊之余,不敢细想下去。赵宗汉看着公主的侧脸,他想的是,兖国公主为何看重苏家的两个儿子?
莫非——
是公主想榜下捉婿?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苏家兄弟能考过殿试,有了进士的名头,便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太宗皇帝当年把最小的女儿嫁给新科及第的进士李遵勖,此事在皇家有了先例。
只是成为驸马之后,注定这个人不能掌握太高的权力。比如,他不会成为宰相,无法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建树。
赵宗汉心想,万一公主真的想榜下捉婿,是选哥哥呢,还是选弟弟呢?苏轼性情洒脱,才情极佳,对从政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而苏辙比哥哥内敛一些,他很少情绪外露,平日少言语,不像是会哄人的。
二选一,真难!
大福拨开车窗的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色。她听见街边的叫卖声,看到卖糖的老翁,看到卖头绳和脂粉的婶婶……她觉得民间很好玩,等她出降(嫁人)了,她一定要天天出来玩。
她今年十四岁,估计过了及笄,离出降的日子不远了。
苏辙见她看得入迷,忍不住问了一句:“赵小娘子是看上什么好东西,要买吗?”
“不是啊。”大福回过神来,“我只是觉得热闹极了,难怪三妹妹最喜欢出来逛街。三妹妹前几日得了一尊红珊瑚摆件,那么大,特别漂亮。她爱拿着锤子,听敲珊瑚时候的清脆声音……”
苏辙:“……”
你家真有钱啊,好端端的珊瑚,买来敲着玩。
少年紧紧地抿着嘴唇,他没钱,唯有腹中有几滴墨水。因为大姐姐和姐夫成婚一事,苏家的家底几乎被掏空了。赵小娘子的家庭比赵宗汉更加富裕,她这是什么人家啊?
他本是不配的。
他的心里仍存一线希望,小声地问:“……赵小娘子,放榜那一日,你会来看榜吗?”
传闻榜下有很多人捉婿。
如果是找小娘子捉他的话,他不反抗,愿意被她捉走。
“看啊,怎么不看!”大福睁大眼睛,一脸“你这个问题好蠢”的表情,“我早早预定好樊楼的酒阁子,约了二妹妹和三妹妹出来玩。顺便看看榜,然后吃点心。”
苏辙顿了顿,他在纠结一个问题。
赵小娘子有那么多个姐妹,他要是随了她家的仆人走,会不会被捉给其他的小娘子?
那可就不妥了!
他的脸色变来变去,被苏轼看见。苏轼关怀地问:“弟弟,你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馆?”
“不用。”苏辙摇了摇头。
因为他想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他能不能过会试还是两说呢,要是他连会试都过不了呢?
何来的上榜?
如果过了会试,他想要在殿试上争取更高的名次!
“哥,我想要多买几本书。”年轻人露出谦逊的表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啊。”
苏辙想过最坏的打算,要是今年考不上,他一定要继续努力,三年后再考一回。所幸赵小娘子年幼,三年后她该是多少岁?
十七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