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走得很安详。
杨皇后亲手给陛下抚上眼睛, 她是看着他离开的。殿内殿外跪了一大片人,众人的脸上都一片哀伤,但更多人的心里都是……
松了一口气。
连杨皇后本人亦是如此。
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她儿子, 即使陛下也不可以。
她生的司马衷天资愚钝,小时候蠢得那叫一个肉眼可见,指着天上说有猪在飞。多亏她这个当娘的受宠,在陛下身边不停吹枕边风, 才保住了衷儿的太子之位。
“衷儿, 你要给娘争气。”
“衷儿,你看看你的妹妹和弟弟,都靠你啊。”
“衷儿, 长大就会变聪明的, 对不对?”
杨皇后抱着一脸懵懂的儿子, 愁得心都要碎了。陛下一向身体康泰,还能活好多年, 宫中的妃嫔不乏绝色佳人, 生的皇嗣越来越多,陛下能容忍傻儿子一直当太子吗?
她真的是害怕极了。
杨皇后的长子年幼夭折, 这才轮到排行第二的司马衷成为嫡长子。有些时候皇后甚至有一个恶毒的想法, 为什么死的是长子, 而不是这个傻孩子呢?
她的长子是一个机灵的男孩,见着人就会伸出小手要抱抱。小孩才刚学会喊爹娘, 没想到一个风寒就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
那是她和陛下的第一个孩子啊!
司马炎也很痛苦, 他对长子寄予厚望, 没想到延请名医都难以保住孩子的性命。大概是处于对发妻的愧疚,当杨氏请求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的时候,司马炎犹豫了一下, 答应了。
他说:“好。”
大晋刚刚立国,根基未稳,陛下要立傻儿子当太子,也没有太多大臣反对。毕竟太子是一个符号,有了皇帝有太子,这个国家才算正规建立起来。
只要陛下要是觉得太子不适合,想要废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杨皇后终于笑起来,她的儿子当了太子。
太子以后就会是国家的君王。
她亲手把太子养大,虽然太子不长脑子,但孩子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直到有一天,太子落水了……
“给我查!”
杨皇后恨极了,不但立即禀报陛下,还把事发地相关的人员都控制起来。她知道儿子蠢,从小就教太子别靠近水边和火边。
衷儿最听她的话,怎么会掉到荷花池里?
一定是有人在害人!
一场风波下来,查出来多少鬼不说,陛下下令处理了起码有一百余人。帝后都很有默契,其中的险恶都没让太子知道。
太子那么蠢,他知道又能怎样?
杨皇后看着傻儿子笑着说要娶媳妇,心想这儿子这么蠢,以后可怎么办才好啊。陛下看好卫家,想让太子跟卫家订亲,但杨皇后一想到卫家小姐有那么多个哥哥,都说是人中俊杰。
这么多个大舅子小舅子,她儿子可镇不住啊!
外戚势大,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前朝的王莽便是王皇后的侄儿,瞧着把汉朝都差点被一锅端了!
杨皇后轻声地问近侍:“还有哪些有意的人家?”
近侍答曰:“回禀娘娘,鲁郡公的夫人郭氏刚递帖子进来,说得了宝物,想要献给娘娘。”
“那就见一见吧。”
杨皇后挥一挥手,让人把鲁郡公府的人带进来皇宫。她身为皇后,又得盛宠,有什么金银珠宝没见过?
“贾家……好像有好几个姑娘啊。”
“他们家没有儿子。”
“还好。”
杨皇后的心里打着算盘,便见鲁郡公的夫人带着她家姑娘过来了。小姑娘的年岁不大,但说话口齿伶俐,一看就是有头脑的好孩子。
姑娘的容貌不错,肤色白嫩,五官端正,看着不是妖艳狐媚的长相。杨皇后就更满意了,这样清秀的女孩就很好,不会勾着她的衷儿不学好。
所以当陛下来问她意见的时候,她一力推举贾家的姑娘。
晋武帝很疑惑,问道:“朕听闻卫氏女貌美有才华,通读诗书,皇后怎么不选卫家?”
“衷儿愚钝,姑娘的功课比他都好,女强男弱,陛下叫他怎么过日子?”杨皇后叹气,“陛下若有意嘉奖卫家,让卫氏当妃嫔也使得。”
她一向大方贤惠,只要不是有威胁性的女人进后宫,她都不会拦着。
司马炎顿时就笑了,皇后说话真是一半一半的,前半句是真,后半句倒是假的。若是他纳了卫氏女回来,估计皇后又要生气。
“朕不要卫氏女。”
“哼哼,臣妾就听着吧。”
“听个一辈子可好?”
“好呀。”
……
有晋武帝在的时候,杨皇后大多数时候都很安心。她从小父母双亡,身边已经没什么亲人,是陛下给了她一个家,给了她好多个孩子。
她养活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是宫里最得宠的女人。
年轻不懂事的时候,杨皇后还会为太子而担心,甚至阴暗地想要太子快快继位才好。但到老了,她却明白,陛下从来都没想过要动太子之位。
“因为这是朕和琼芝的儿子啊。”
“这是琼芝该得的荣耀。”
“琼芝以后会是皇太后,肯定过得很风光吧。”
只是高处的风光里,没有他罢了。
琼芝是司马炎为杨皇后起的字,是灵芝的雅称,有长生之意。大概皇帝是天子,他说出来的话有灵,杨皇后的身体一直不错,只是晋武帝撑不住了。
他要死了。
司马炎活到五十多岁,这寿岁不算短了。他看着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发妻,发髻都掺了白发,脸上还有皱纹,哭得妆容都融了,真丑啊。
但这话他不敢说。
琼芝那么爱美,连出门都要喷点香水。他若是说她又老又丑,她肯定会很伤心的。
“琼芝别哭,你是最好看的。”
“当真?”
“当真!”
司马炎的语气很肯定,要不是有点自知之明,杨皇后还真以为自己长得跟仙女似的。她握着丈夫的手,又哭又笑,明明人都有走的那一天。
她为何就这么伤心呢?
这人真讨厌,总是惹她生气。
他还特别喜欢美女,带了好多美人回来,连王府都快住不下了。
皇宫真大啊,有好多房间,又能塞好多美人。陛下的心真宽广,记性又好,同时能记得好多个女人。
后来陛下老了,只记得她,不记得别人了。
真好啊。
两人年少成婚,好像一眨眼,就到现在了。新帝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向杨太后请示,打算把先帝的妃嫔们都遣散,有儿子的跟儿子出去过活,没儿子的,愿意出宫的也拿一大笔遣散费离开。
“如此甚好。”
杨太后沉默了一下,终于点头。
她不爱看到那些女人,曾经都是竞争关系,谁乐意看到自己的夫婿去别人那里?
她大方,都是被逼出来的。如今宫里的妃嫔们都走得差不多,只剩下她了,她不爱麻烦儿女,自己学会在宫里找乐趣。
花园里的那一棵栀子花,当年陛下采过一捧送给她。
水池里的红锦鲤,陛下带她一起喂过鱼食。
连屋檐下的那一抹残雪,他们也曾经抬头看过。
好像哪儿都有他的影子,他好像带她做过很多事情。那一年陛下三十岁,他刚成为大晋的主人,板着脸十分威严,但他在夜里乐得睡不着。
好像是十二月的冬天,还下着雪。
他穿着玄青色的大氅,牵着她大半夜里瞎跑,她的手里提着灯笼,惨白摇曳的烛光把墙头的野猫都吓跑了。地上的融雪沾湿她的绣花鞋,冷得她直打哆嗦,陛下蹲下来,让她爬上他的后背。
“唉,臣妾这样不好吧?”
“可是琼芝的鞋子都湿了。”
他低下头,任由她爬上去。他再起身的时候,累得想要翻白眼,她真重啊,胖得跟大肥猪似的。
但这话司马炎不敢说。
他要是说皇后胖,皇后肯定很伤心的。
杨皇后提着手里的灯笼,灯笼的光打在司马炎的侧脸上,拉得影子好长,照得人脸跟鬼似的。她偷偷地亲了他耳朵一下,这人的脸立刻就爆红起来。
从耳朵尖到脖子和脸颊,一大片都红了。
“你,你别捣乱,不然朕就把你丢下去了。”
“好吧。”
杨太后现在后悔极了,当时应该再多亲两口的。
反正陛下肯定不舍得丢下她的。
她看着新帝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连太子和太子妃都生了两个孩子。她默默地记在心里,打算见到陛下的时候,告诉陛下。
“陛下肯定会很高兴吧。”
“他以前最疼这个孙子的。”
“不对,他不疼孙子,他肯定最疼的是我。”
杨太后幼稚地想着,都说人越老越小,她看见儿子孙子都不感兴趣,反而是以前的事情记得历历在目。她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陛下年轻的样子,他是晋国太子,而她只是一届孤女。
陛下说过他要娶她。
陛下开着马车过来了。
陛下终于来接她了。
杨太后高高兴兴地上了马车,她坐在陛下的身边,陛下低着头在看她呢。陛下说路途有点远,让她先睡一睡,睡醒就到了。
“好。”
她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一章写到我哭了,妈的,肯定是我最近压力太大,人有点多情善感。
明天还要跑一个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