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八十五章 义士

第四百八十五章 义士(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祭剑六百年,姑奶奶她重回人间 系统流主角的我加入聊天群 大梦诸天,我的能力能存档 逃荒路上,我挺孕肚怀揣无限物资 徒儿,下山祸害你未婚妻去吧 麻烦了,战神身份被老婆秘书撞破了! 玄幻:从神墓中走出来的强者 破产后遇见大明星 全网黑女配搞科研爆火了 仙魔:我靠加点肉身成圣

载沣出来后,小德张也代表隆裕太后前来看望张之洞。</br>走到院中时,载沣正巧遇到李谕,他说道:“李院士,洋人是这么叫吧?”</br>李谕随口回答:“是的,摄政王。”</br>载沣说:“最近我也开始研究兵法,毕竟本王是陆海军大元帅。北洋的段祺瑞给我推荐了一套你在武备学堂整理的讲课书籍,说是关于陆军中很关键的什么弹道学、测绘学,于是本王读了读。”</br>李谕再次随口说:“摄政王锐意进取,可喜可贺。”</br>“不过嘛,”载沣说,“我感觉没啥难的。”</br>李谕故意捧杀:“摄政王聪明绝顶,自然觉得简单。”</br>载沣说:“我刚读到了关于炮弹命中率相关的内容,里面提到的密集覆盖、冗余攻击,让我颇为不解。”</br>李谕心想,你刚才不是还说简单吗,于是问道:“有何不解?”</br>载沣说:“不应该是不解,应该是书中有错误。”</br>李谕说:“那么请摄政王指正。”</br>载沣说:“书中有个题目,一发炮弹的命中率如果是70%,那么三发炮弹的命中率是多少。按照常理,三发的命中率不就是210%?怎么还会打不中?”</br>李谕一头黑线,说道:“摄政王,概率不是这么算的。应该是通过非命中率计算。”</br>载沣说:“明明求命中率,怎么又去算非命中率?”</br>李谕给他解释了解释:“是这样,一发打不中的概率是30%,然后用30%……”</br>载沣摆摆手:“洋人的算学真是画蛇添足、舍近求远。”</br>不等李谕继续解释,小德张就出来了,对载沣说:“摄政王,我们回宫吧。”</br>载沣临走对李谕说:“别忘了修改修改。”</br>李谕听着很无语,不过让他学明白概率论,想必比当初教光绪还要难,所以还是算了,他也不需要学会。</br>李谕进屋后,看到张之洞慢慢坐了起来,于是问候了一声:“香帅。”</br>“是疏才啊,”张之洞说,“年轻人是国之未来,何况你这种人才,我向摄政王和德公公都建议,应该让伱担任要职,可他们只答应让你将来做学部分专门管新学的郎中。这根本没有意义,郎中是个小小的五品官员,毫无话语权。实在是……咳咳!”</br>李谕说:“本人无心官职,香帅勿念。”</br>张之洞说:“可惜啊!可惜!朝廷看不到人才,看不到人才!”</br>张之洞又想起刚才给载沣进言关于铁路建设任选人员的事情,不仅铁路修建时发生了贪腐事件,派去调查贪腐的还是那桐这种爱财如命的,简直荒唐。</br>但谁叫那桐是满人,还姓叶赫那拉哪。</br>张之洞越想越气,还不如像袁世凯一样,早早称病远离朝廷中枢。</br>李谕说:“香帅,其实我这样,能做的事情更多。”</br>张之洞叹了口气:“我急的是这个江山,他爱新觉罗家看不到眼里,我也没什么法子。”</br>张之洞有些急火攻心,突然昏厥过去,一名郎中赶忙上前给他把脉。</br>李谕很无奈地走了出来。</br>晚清的四大名臣,从曾国藩到左宗棠,从李鸿章到张之洞,都算是为鸦片战争后破碎的大清河山尽了不少力,也同时让汉人大臣开始强势崛起,慢慢催生出了袁世凯这个送葬人。</br>但张之洞内心对大清还是比较忠诚的,他死后,年轻的爱新觉罗们乐于少了一个啰唆的老臣,大清也随之踏上了死亡快车道。</br>当夜,张之洞在昏厥中停止了心跳,寿终正寝。</br>几日后,李谕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没有很铺张,张之洞和左宗棠一样,在晚清四大名臣里都是很清廉的,没什么余钱。</br>——</br>几天后,李谕突然收到一封电报,从哈尔滨发来,发报人是文物大盗科兹洛夫。</br>科兹洛夫现在已经快不行了,非常痛苦,但镭水都喝没了,希望找李谕再要一些。</br>这家伙此时身体很差,通古斯离着圣彼得堡太远,于是被转送到了比较近的哈尔滨医院中。</br>李谕有点怕他说漏嘴,得过去“送他一行”。</br>现在整个东三省日俄双方的势力都非常空虚,只可惜铁路还没有收回来。</br>李谕坐上火车时,遇到了同样趁车前往奉天(沈阳)的徐世昌。</br>在张之洞死后,清廷又立了一个汉人大臣为军机大臣,即北洋的二把手徐世昌。</br>不过嘛,也没给徐世昌啥实权。</br>但这只是载沣以为的。</br>此前的两三年时间,徐世昌一直当着东三省总督,办了不少实事。</br>朝廷眼看他快要像袁世凯一样做大做强,立马又用了明升暗降这一招,把他调回军机处。</br>但徐世昌这些早期北洋的高层能力确实比满清贵族强太多太多,如今东三省的新军已经大体练成,整体架构还是隶属北洋系。</br>换句话说,现在东三省这个清朝的龙兴之地,武装力量几乎全是北洋军。</br>这批军队目前主要驻扎在奉天,同时分防吉林,一定意义上可以算是此后奉军的滥觞。</br>新任东三省总督叫做锡良,蒙古镶蓝旗人,压根指挥不动东三省的北洋新军,只好让徐世昌再过来安排安排。</br>清廷着实尴尬,陆海军元帅、陆军元帅,都是皇族,但实际上就是光杆司令,军令出了陆军部便失灵。</br>李谕说道:“徐中堂,趁着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没什么力气,咱们应该尽快测绘东北,不要留给日本人把柄。”</br>徐世昌说:“我已安排人去做,日本人怎么盘算的我早就知道,他们当初还想要试探我,悄悄钉立木桩,暗将我国之领土划入朝鲜界。我知道后,立刻让人全都拔了,重新记上华名里数,钉立标识。”</br>李谕说:“日本人这时候说不出什么,务必要让他们奸计不得逞。”</br>徐世昌在东北当总督的几年各方面做得很不错,有效遏制了日本人想要乘虚而入的想法。</br>徐世昌问道:“你这次要去哪?”</br>“哈尔滨,”李谕说,“去见一名俄国的地理学会探险家。”</br>徐世昌说:“可惜哈尔滨地区,还未能完全为我控制。”</br>俄国在哈尔滨地区还有驻军,梦想着慢慢与日本瓜分东北。要不是后来一战时沙俄突然死亡,后果不堪设想。</br>徐世昌在奉天下了车,刚练成的新军大部分在这里。</br>李谕则继续乘车北上,在长春停车时,头山满上了车。</br>头山满此刻就像他的名字,“志得意满”,为自己坚持对俄强硬而取得的胜利自得不已,在日本国内的声望急剧攀升。日本的一些政界人物也不得不对这个近似于黑道老大的人敬上三分。</br>头山满说:“此前一次我与李君在火车上相遇,还曾畅饮一路。”</br>李谕皮笑肉不笑:“头山先生还有酒兴?”</br>头山满说:“有当然有,不过今天没有带好酒。”</br>李谕说:“无酒无妨,喝酒多了误事。”</br>“的确,”头山满说,“而且今天不宜饮酒。”</br>李谕讶道:“头山先生出门还会看黄历?”</br>“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头山满说,“但我今天有正事。”</br>李谕根本不想多问,于是说:“改日再约。”</br>李谕有点想休息,但头山满又说道:“不知李院士去哈尔滨所为何事?”</br>李谕又给他解释了一下。</br>头山满摸了摸胡须:“原来如此,我知道了。”</br>李谕准备回包间睡一会儿,在过道中走路时,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连忙说道:“实在抱歉,我不是故意的。”</br>被踩的人正用一个鸭舌帽盖着头坐在座位上仰面睡觉,这一脚让他顿时一惊,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br>李谕没想到他这么大的反应,又道歉道:“真是不好意思!”</br>被踩的人一只手刚才已经伸入怀中,看李谕是个中国人,才放松下来,四处看了看后,用日语对他说:“小心点。”</br>李谕挥了挥手:“下次注意。”</br>被踩的人手从怀中伸了出来,李谕发现他的无名指少了一截。</br>李谕心中一惊,断指同盟会?</br>不过表面上没有表现成任何情绪,回了自己房间。</br>如果没猜错,刚才李谕踩到的,就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人。</br>李谕一拍脑门,我去,原来伊藤博文也在这辆车上。</br>难怪刚才头山满会说今天有正事。</br>而安重根刚才说日语,应该是把自己假扮成了日本人。</br>似乎他还想在火车上动手,不过伊藤博文坐在专门的车厢,与其他车厢前后相邻的两节车厢里都是日方安保人员,无从下手。</br>火车抵达哈尔滨时,外面有很多欢迎人群。</br>这次伊藤博文来哈尔滨,是与俄国财政大臣举行会面,希望取得沙俄对日本彻底吞并朝鲜的谅解。</br>别看伊藤博文已经在日本国内下野,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朝鲜“统监”,就是朝鲜的太上皇。</br>两年前,伊藤博文逼迫朝鲜国王高宗退位,并解散了朝鲜军队,让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日本殖民地。</br>而伊藤博文当了朝鲜太子的老师,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准备把朝鲜太子培育成傀儡国王。</br>总之如今的伊藤博文在朝鲜的地位相当显赫。</br>伊藤博文还装出一副和善谦恭的面孔,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前,必不忘对在场的朝、日官员说“我现在提议,请诸君随我三呼韩皇万岁”。</br>戏嘛,肯定要演足。</br>伊藤博文走出火车时,下面的人群不住欢呼。</br>而安重根则迅速靠近,当机立断,掏出怀中的勃朗宁m1900手枪,朝着五米外的伊藤博文就是三枪。</br>枪枪命中要害。</br>伊藤博文的护卫冲上前抓他时,安重根把剩下的几发子弹打完,便从容被捕。</br>李谕竟然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事件,倒地的伊藤博文被团团围住,现场乱作一团。</br>哈尔滨火车站的俄国士兵也是无语,当初李谕在这儿用手枪打死了几名日本人,如今一个朝鲜人又来一遭,用的还是同一款手枪,简直把俄国负责安保的人员脸打得啪啪响。</br>伊藤博文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听说刺杀者是朝鲜人后骂一句“蠢货”,事实上他二十分钟后就咽气了,到死都不知道杀他的是谁。</br>话说他也没什么好骂的。</br>这老小子从策划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统监朝鲜,每一步棋都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br>当年为了尽早掠夺宝岛,伊藤博文招数用尽。李鸿章看不惯他难看的吃相,对伊藤博文说:“宝岛已是日本囊中之物,又何必如此着急。”</br>伊藤博文厚颜无耻地回道:“还没有咽下去,我们饿得厉害。”</br>他早该猜到有这一天,不知道临死时有没有想起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时也经历过一次刺杀。</br>现场很快封锁,安重根也被捕,其他人群则被赶到大厅一一审核身份。</br>过了四五个小时后,李谕才在俄国中东路司令霍尔瓦特的指示下离开。</br>霍尔瓦特对日本人没啥好感,而且当时李谕在哈尔滨的枪击事件也间接救了他。</br>霍尔瓦特把李谕从火车站带了出来:“李谕院士,恕我无法与你叙旧,本人还要处理火车站的事情。”</br>李谕得去看科兹洛夫最后一面,根本无心在这儿久留,于是说道:“已经很感谢。”</br>按说,案件发生在哈尔滨,火车站的路权归俄国,中俄两国都可以负责审理此案。</br>但日本实在霸道,整个审理过程,从旁听者、翻译员,到庭审法官、检察官,以至律师,无一不是日本人。</br>朝鲜当局本来还想给安重根请个律师,被日本拒绝。</br>所以结局不用猜,安重根肯定是死刑。</br>判处死刑后,日本法官为了显示自己的“人道”,给安重根五天的上诉权。</br>安重根如此回答:“我对判决结果不服,但我不上诉。我不怕死,所以不上诉。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善良而弱小的朝鲜国民。”</br>日本人可是恨透他了。</br>而章太炎盛赞安重根是“亚洲第一义侠”。</br>中山先生则写诗称他是:“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br>(本章完)</br>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穿越大明:吴三桂的陌路求生!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第一次当皇帝,嚣张一点过分吗 史上最强世子爷 开局雷劈被废储,重返帝都天下颤 大秦,我鬼谷传人 无双太子爷 大宋毒士:为扶父上位,我在南宋杀疯了 极品世子爷 宠妾灭妻?不存在的,娇妻美妾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