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里像许荔君这种情况的存在并不是个例, 第一届收进来的女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豪商就是地主,不然就是家里有人做官。
毕竟在祝翾能够考学的时候,富户与平民能接受到的教育资源根本不一样, 那时候也不是谁家老百姓都像祝翾家里那样愿意送她出去考学的。
祝翾后面的师妹们倒是出了一些和她家世类似的女孩,这些女孩子也很崇拜祝翾, 经常跟在她身后“师姊”、“师姊”的叫。
家里有做官的女学生也不能保证这官做得一定清白, 而且元新帝眼皮底下的官场并不好混,一次大起底稍微不怎么干净的就能被打回原形, 所以学里也有一些像许荔君这样的在入学之后突然成了“犯官家属”。
而科举需要家世清白, 成了“犯官家属”就不清白了,这些家世不清白的女学生的资格都是学里博士们联名保举下来的, 也加上朝廷愿意对这第一批高知女子法外施恩,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试机会。
祝翾因为目标彻底明确了, 心反而彻底平静了下来,她之前学习的时候总有过彷惶的时刻, 现在她就跟吃了定心丸一样,那种无措的时刻彻底消失了。
也许她从前学习的时候心还是有几分功利的, 祝翾忍不住这样揣测自己。
从前她也有那么几分清高过, 要不为名不为利地专注学习, 只为证道立身, 要证明她不比男子差,能够以才华立身,可是证明了之后呢?
就算证明了她确实比男子更有才华, 她确实能够靠才学立身, 可她又比那些不如她的男子多得到了什么吗?
所以,她自然也有过不甘的瞬间,尤其是看着那些明明样样不如自己的男学生可以步履明确地投入科举的正途, 而她那时候期望权力却没有向上的方向,怎么可能会甘心呢?怎么可能会不嫉妒呢?
可是承认了这份不甘,又显得她不“纯粹”,好像她不是为了求知本身上的学,是为了“名利”、“荣华富贵”这种“庸俗”的东西想要念书的,这和她以前愿为天下人念书的志愿又不自洽了。
祝翾曾经纠结了很久,然后她承认了自己的“庸俗”,想要完成真正的大节她必须得走上这条“庸俗”的求名利的路,不然只有一颗心她只能自己高洁地悬着,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
在她无助彷惶焦虑的时候,她想要的机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在了她掌心里,祝翾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她是上天的宠儿吗,不然她何德何能想要的一切总是能够那么及时地得到?
她现在一门心思地专心学习,很难得,她的学习终于成为了她的“事业”与“正途”,远在宁海县的家里人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也写信吩咐她要好好向学,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祝翾看着家里的来信,尤其是连孙老太都在信里被代笔了几句劝学之句,总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祝翾记得,她小时候在蒙学一开始考了第一的时候,家人还很高兴,可等她考习惯了家人也习惯了,当她有悖于家人观点的行为举止时,孙老太就说过念书一事不是她的正途,反而还耽误了她真正的事业。
可是现在,所有人都承认了她的学业也是她的事业了。
祝翾收起信,她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到底是已经过了急切需要被家人认可的年纪了。
不仅她要考元新十五年的乡试,她的便宜姐夫谭锦年也要准备下场,祝莲常常为她家里的两个考生做吃的补营养,祝翾和谭锦年不常回去,她就拎着东西送进学里去。
祝翾觉得祝莲做工已经很劳累了,不该再为自己劳心这些,她心疼祝莲,常常劝祝莲多歇着。
可是祝莲也不过是嘴上答应几句,下次依旧拎着东西过来看祝翾,她很享受照顾妹妹的过程,因为她在女学门房来得勤了,所以学里门口的人也认识了她,都知道她是学里祝翾的姐姐。
日子久了,祝莲每次来就可以直接进来找祝翾了。
她甚至可以去祝翾住的地方找祝翾,女学生们也渐渐地认识了祝翾的姐姐祝莲,祝莲于是也会为祝翾的同学们顺带做些吃的,这更违背了祝翾的本意,她本来就舍不得姐姐劳累,更不愿意祝莲为了她的人际关系又做更多。
可惜左劝右劝都没用,祝莲比祝翾还兴奋,她一想到妹妹居然也能够考举人了,就高兴得不行。
本来从前她觉得自己丈夫已经很了不起了,年纪轻轻就是秀才还能够到国子监念书,马上都可以考举人了,谭锦年如果考上举人,她就是了不起的举人娘子了。
举人娘子,放她从前想都不敢想,那些和她小时候一起玩的女伴都大多数嫁给了种地的、卖货的,她们出门子都比祝莲早,祝莲偶尔去看她们的时候,发现她小时候的女伴都已经开始孕育儿女了。
聊天的时候,她们的话题也只有自己的男人、孩子和婆母,当时未嫁的祝莲融不进去她们的话题,好在她那时候是有未婚夫的,所以她并不是格格不入,她的女伴们都羡慕她家里渐渐发财于是可以拥有一个读书人的未婚夫。
于是她们为了照顾祝莲,也和祝莲聊她的未来夫婿,说祝莲好福气未婚夫是秀才郎。
“这样年轻的秀才郎以后万一考上了举人,你就是举人太太了。”一个女伴很羡慕地说。
“做举人太太那可是天大的造化,我想都不敢想,要是你做了举人太太那得享多好的福气?这么好的夫君你可得抓紧了,男人都贱得慌,我男人虽然娶了我,可是还常常偷看村东头的寡妇呢。”一个怀着孕的女伴说,她因为有了身子丈夫不能近身,所以正为丈夫离心而发愁呢。
“可不是,做了举人怕是要纳妾的,所以你进门了就得先把孩子生了,占住位置,以后就稳了。”
祝莲听到这里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一开始觉得嫁给谭锦年挺好的,可是又渐渐害怕了,嫁给谭锦年她也会变成这样吗?
谭锦年会辜负她吗?他如果发达了会瞧不起自己吗?祝莲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如果谭锦年真的辜负了她,她那时候好像也没有办法。
但是她还是想成为举人娘子,她选择谭锦年嫁,一是因为谭锦年说话算数是个不错的人,她没有恶感,二就是因为谭锦年有出息,有光明的前途和社会地位。
既然她到底是要做新娘的,嫁给谁都是嫁,那她就要嫁最有出息的人。
虽然祝家现在有钱了,可是她受够了小时候在长辈身上看到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日常,受够了稍微有点势力的人就能在她家附近耀武扬威。
因为家里清贫,她又是家中的长姐,所以她需要懂事,需要照顾弟弟妹妹。
她明明喜欢吃肉,却要装作自己不喜欢让给妹妹,她也想像祝翾那样展现自己的需求,可是她是长姐,她那样是不懂事的,是可耻自私的。
学里先生们跟她讲礼让,讲孔融让梨,告诉她做女子要家和万事兴,学里和家里都那么说,所以她也习惯了自己大事小事上的牺牲。
也有那么几个瞬间她受够了,为什么明明肉不够吃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呢,导致她要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别人不需要这样礼让?只有她需要这样!
如果父母只有她和祝棠,那她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这么委屈了?
为什么她的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穷,可是还要生生生?祝莲有时候总是忍不住这样想。
后来她才知道沈云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因为在乡下只有一个男孩好像也是不够的。
因为在祝棠之后沈云连生了三个丫头,才非要生到祝棣才可以歇息,祝葵是意外的到来。
这个时候祝莲又开始心疼母亲了,她忍不住想:如果我是男孩,那么阿娘就可以轻松几回了吧?
她不会问那么多凭什么,但是她的妹妹祝翾会,所以她看着聪明的妹妹,也开始明悟了,不是男孩不是她的错,要怪就要怪为什么世人非要生男孩。
但这样的念头总归是大逆不道的,她不敢多想,她也知道自己没有妹妹的勇气和聪慧,在她十几岁的年纪她还是图安稳与平和选择了看上去容错率最高的那条路,她选择了嫁人。
可是她不要变成母亲那样的妻子,不要过小时候那样的日子,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一味谦让顺从受委屈,她需要一个能给她带来社会地位的且不会逼迫她的丈夫,只是这样的想法依旧是大逆不道的。
女子不该如此功利有野心,只能默默接受长辈的安排与命运,那样才是书上的贤女良女,要随遇而安,要安贫乐道,要坚忍不拔……那样才是好女人。
祝莲面上扮演着这样的好女人,心里却想着,这样的好女人谁爱当谁当,她就是出于几分功利的愿望选择了谭锦年,因为她期望做举人娘子,谭锦年还以为自己选择他是出于完全的喜爱。
并非没有几分喜爱,但是光有喜爱,不足以祝莲赌上一切。
可是现在她发现不是只有她的丈夫可以考举人,她的妹妹也可以,她不仅可以做举人的娘子,还能当举人的姐姐,这个发现让祝莲更兴奋了,祝翾是她看着长大的女孩,祝翾能长到这么厉害的地步,祝莲有一种老农收稻的喜悦。
当她发现妹妹学识比丈夫还厉害的时候,她心里更出现了一种隐秘的情绪,她固然希望自己丈夫也可以考上举人,但是她竟然期盼祝翾可以比丈夫更厉害,好像这样可以出气一样。
看吧,我妹妹也可以做到的!祝莲一想到那个场景就很兴奋。
她和妹妹是从一个母体里先后降生的生命,她们紧密相依,虽然她只是一个平庸的女子,可是拥有出色的姐妹,就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经妄想的一切也有了新的可能,哪怕那些可能没有降生在她的身上。
所以祝莲很关心祝翾的学业,她期盼祝翾可以代替她扬眉吐气,她觉得做举人的姐姐比做举人娘子还要得意。
祝翾渐渐习惯了祝莲那劝不退的热情与照顾,可是等她习惯了,祝莲又有一段时间忽然不再来了,祝翾想了想,还是去祝莲住处去看望姐姐了,她害怕祝莲出什么事了。
当她敲开祝莲家的门,却在祝莲家看见了一个陌生的面目严厉的中年妇人,祝莲没有出什么事,只是她那个婆母正好来了应天而已。,新m..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