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黄采薇出面解决了这件事。
身为蒙学的先生, 她自然也不能够容忍学里的学生被迫分心荒废学业。
于是黄采薇这天下学的时候,见大家都在,就让学生们下学回家跟家里长辈说一声, 旬假的时候让他们父母来蒙学一趟。
到了旬休的时候, 学生的长辈们都聚集到了蒙学外,全部来齐了。
然后黄采薇请他们进来,然后请他们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
学生们的长辈基本都是种田的, 要么就是小商户, 基本都不怎么识字,大部分一辈子都没进过私塾,这回坐孩子位置上还是第一回呢。
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坐进学堂里左顾右盼,四处观察。
然后看见蒙学里的女先生在他们面前站直,黄采薇并不打算跟家长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是直接从利益角度出发。
“国家为了资助女子入蒙学,每户一女启蒙期间每年资银米, 作为回报,拿了银米的女学生就该在启蒙期间心无旁骛地学习。不管学的成果如何,不无故旷课是最基本的素质。”黄采薇说。
听了黄采薇的话,下面一些叫孩子旷课在家帮忙的家长立刻有些坐立难安了, 知道先生说的是自己。
可是他们确实是家里有困难啊,这个先生一点也不懂人情世故,他们让家里女娃来学里上课就已经很开明了,难道还真让她们心无旁骛念年?
于是陈秋生的阿爹就立马在下面说:“要不是家里事情多, 谁想要孩子不上学呢?我们也是有难处的。”
“是啊, 家里一堆事情,丫头回来帮点忙也很正常,学里已经教的那些够用了。”另一个女孩子的父亲也附和着说。
黄采薇面无表情:“朝廷资助钱米的前提就是这个拿钱的女孩子必须得出现在蒙学里, 我不管你们有什么难处。
“朝廷里就是当官的拿了俸禄也得每日上朝做事吧,光拿国家的钱却连朝廷让做的事情都做不到,当官的这样是吃空饷,上学这样是浪费国家财政。
“你们如果觉得孩子应该在家帮忙,可以选择不送她们上学。朝廷官员家里长期有事也是选择辞去差事,然后安心做家里的事情,就没有一边吃空饷一边在家干别的事的道理。”
父母们安静了一会,有人觉得领回去就领回去,反正又不指望自己孩子上学成才,却又听见黄采薇说:“领回去的,银米资助就没有了。长期旷课的我也按照不来上学的情况处理,学期底的银米份例是拿不到的。我再重申一遍,这笔钱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女童启蒙,不无故旷课是最基本的。”
黄采薇冷冷地看着下面这些在后面拖后腿的父母,这些父母们一听就明白了,这下得让孩子天天来上课,才能拿到钱。
他们立马在心底权衡了一下利弊,大部分觉得还是让孩子回去认真地上学吧。
由此,学堂里的学生们又坐得接近满了。
但是其中竟然也有宁愿放弃利益也要领着孩子来辍学的父母,祝翾本来因大家又能心无旁骛地上课而高兴,可是当看到真的有那种铁了心不叫孩子念书的父母,又忍不住为此难过。
被领走的女孩赵阿彩在走廊低着头啜泣,她说:“阿爹,你就叫我念吧,求求你了。”
她的阿爹依旧当做没听到一样拉她走,阿彩哭声越来越大,她家里是铁了心不叫她念了,因为家里急需她回去承担一个劳力的义务与责任。
这也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回来不再旷课的女孩也是被她们父母利益权衡后才让回来上课的。
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利益选择,不同的父母心肠,就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祝翾听着走廊里女孩难过的哭声,也开始跟着难过了,然而黄先生也无能为力地看着阿彩的爹强硬地拉走女儿。
阿彩一步回头看向蒙学里的一切,蒙学的门从此在她面前关上了,她被抛弃在了门外,抛弃她的人不是蒙学的先生,而是她的父母家人。
“先生,难道你也没办法再做些什么吗?”祝翾很难受地看着以阿彩为代表的零星女孩的辍学离开,她听着她们的哭声与哀求,体会着那种无望的境地。
祝翾为此共情,为此痛苦,为此绝望,又为自己也无能为力而愤怒。
如果当初黄先生没有说动她的家人,她也会这样,从前没有轮到她如此,只是因为黄先生能说服她的家人。
而离去的女孩绝望,是连黄先生也无法说动她们的父母了。
“我没有办法,他们父母宁愿不要以后的钱米资助也要她们回去,不上学并不犯法,难道我能将她们绑进来上课吗?”黄采薇的声音里也终于露出一丝伤感。
祝翾终于懂了她大母从前跟她说的那句“女子的命前半生捏在父母手里,后半生捏在夫家手里”是什么意思了。
她的命就是这样捏父母手里的了,只是她家里捏得松,虽然本来不准备叫她上学,可是能够被劝说打动。
于是就松了松手里掌握祝翾命运的线,所以祝翾就像风筝一样渐渐迎风而上了。
而比她不幸的女孩子的父母捏得很紧,不管外面的风有多大,也要捏着掌握孩子命运的线拼命往下拽,不叫她们迎风而上,再好的春风也无法叫这样的风筝飞向蓝天。
我只是拥有一些幸运而已,今日是她们如此,谁知哪日不会轮到我,来日不会轮到更多的新的不幸的后人?
光有幸运是不够的。祝翾在心底想。
祝翾咬紧牙关,眼泪在眼底打转,这一番由他人推己、再由己推人的心路叫她再次认清了真正的残酷。
长公主将启蒙变得亲民,想鼓励所有孩子都拥有独立思想的萌芽,想尽量赐予所有孩子一些机会,可是却仍然有这样的父母宁愿打断自己孩子的双腿也要她们留在家里像柴一样燃烧牺牲。
祝翾的眼泪被她自己擦去,她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的命总有一天得捏进自己手里,不能放进任何人的手里由别人主宰,否则命好命坏的区别也只是在于运气的好坏。
……
春去夏来,天气愈加炎热,祝翾终于结束了一学年的课程。
祝翾的一年生的结业考试继续拿了甲,所有题目无有错漏,为此黄采薇特别为祝翾奖励。
是一张绢纸,上面洋洋洒洒写满了黄采薇亲手写的华彩的文章去表扬祝翾这一年优秀的表现,这是祝翾这一年的奖励。
祝翾手捧着绢纸回去,家里人又围着观赏了一通,然后因为习惯了,又各自散去了。
祝翾很珍重地将黄采薇亲手写的绢纸放进自己的箱子里,箱子里除了她珍视的那些物件,还有一叠她拿甲的卷子,一叠被圈红的描红练字纸,她所有的进步与收获都在里面了。
学校也因为天气炎热放了夏假,夏假过去,又是一年八月初一的时节,祝翾也正式成为了一年生。
新的一年生入学了,旧的年生离去了,看着蒙学里年幼新鲜的一年生新面孔,成为一年生的祝翾内心百感交集。
新的一年,也自然换了上课的地方,一个夏假没见,祝翾觉得学里的同学们都长大了不少,第一年的课程也终于正式开始学科举必读书目——《论语》了。
祝翾拿到了新的课本与注解,就立刻开始翻开仔细看了,虽然她以前已经提前通读过一遍了,但是离正式完全学会能够应试还有很长的距离。
除了四书五经,一年生还要开始学着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撰写文章与作诗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写文写诗的要求并不高,重要的是开始学着尝试与感受。
所以除了四书五经,诗文也是必须要跟着学的。
九章算术搭配着算学启蒙依旧继续学,学史也开始根据蒙求的那些典故继续拓宽,史记也成了选修的书目。
还有一些基本政法策论要学,各种杂课也不少,一年生的功课难度是比一年生时期大许多的。虽然除了《论语》为开始的四书五经需要精学,其他的都是尽量多多涉猎学个皮毛。
黄采薇这是根据科举新趋势而选择的主课与杂学并修的模式,尽量叫学生们拓宽更多的渠道去接触传统进士科以外的东西。
祝翾却很兴奋,她觉得自己从前学进大脑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一年生功课的拓展与难度的加深,反而叫她更加上进与好学,更加手不释卷去理解去参悟。
因为祝翾一年生时期就喜欢自己给自己“课外加课”,所以一年生她学的速度又比其他人更快,理解得也更通透明澈。
同时祝翾开始注意自己的字形下的风骨了,之前黄采薇因为她手小还在长成不许她狠练字,但是祝翾看着黄采薇的字是很想更进一步的,她也想拥有这样风骨的字。
于是就开始端正字形了,因为知道自己写字软绵绵的原因是因为手腕无力,所以祝翾练字的时候就在手腕上挂一个很小的沙袋,以此来锻炼手腕运笔的力量。
这个举动在祝家人眼里又是怪异的举动,是祝翾“学痴了”的另一个证据。
祝翾在那看书写字的时候,祝棠祝莲他们经过,总是以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她,然后弟弟妹妹跟看热闹一样围着看她练字时的姿态与动作。
因为祝翾看书时非常心无旁骛,渐渐的,不只祝家人以为她为“学痴”,附近邻居也开始看见她学习时认真的情态。因为他们都撞见了祝翾在外面做活的空隙,都能从怀里突然掏出小本子看一眼。
有一次放牛的时候,祝翾就因为在旁边看书看入迷了,人回来了,牛没带回来,要不是老牛识路知道自己回家,祝翾逃不掉一顿毒打。
由此,祝翾“学痴”之名渐渐初现,芦苇乡知道祝翾的大人都逐渐听说了祝家一女儿“学痴”的名声。
祝家居然出了一个发自内心深爱学习并以此为痴的小女娃,这在没怎么被知识浸润的芦苇乡算得上是一件相当怪异的事情了。,新m..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