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南收敛表情,将目光落在四周柜台上,各式各样的簪子手串琳琅满目。
小二只看了眼安知南,没有上前,只静静侯在一旁等着吩咐。
一般来奇宝斋的人非富即贵,这样的人并不喜欢有人跟着介绍,反而喜欢自己挑选,选好之后再叫小二前来。
安知南也挺喜欢这样的经营方式,对那种追在身边一个劲推销的服务,虽不讨厌也并不怎么喜欢。
都说玉养人,安知南这次来就想给师父选一款随身佩戴的玉串,可看了一会儿只见着玉佩和玉扳指一类的,玉串倒是没见着,只好招手示意小二过来。
“小姐可是有什么需要?”
小二进退有度,语气也并没有冷淡或是讨好。
安知南问道:“店里可有玉串?”
“有的有的,这类物品极少有人买,所以都收起来了,小姐稍等,我这就去拿。”
并没有让安知南等太久,很快小二举着木匣子从里侧出来,将匣子放在柜台上打开露出里面五个玉串。
看着颜色不一款式不同的玉串,安知南目光被一个褐色玉串吸引,将其拿在手里观看。
这款玉串颜色极其纯,并没有丝毫杂色,通体由十二个玉珠串在一起,下端还挂着两颗木质珠子,闻起来幽香。
许是见着安知南喜欢,小二主动介绍道:“这款玉串的玉石是极为难得的碧玺做成,据说常年佩戴对身体很有好处,这下面两颗珠子是用昭觉寺里的菩提制成,香味有凝神静气的功效。”
别的安知南不知道,不过这碧玺倒是知道一点,听说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碧玺谐音又称辟邪,有祛除污秽的意思在里面,还有这两颗菩提珠子,想必真是寺庙的菩提,奇宝斋还不至于在这些上面说谎。
总而言之,安知南很喜欢这玉串,大热天拿在手里带着丝丝凉意,想必师父定会喜欢。
难得有第一眼就看上的东西,安知南心情极好,笑着问道:“这玉串要价几何?”
“五十两即可。”
安知南微微乍舌,这么小小一串仅十二颗碧玺就要五十两银子,若要买一串一千零八十颗的珠子,那岂不是全副身家都不够的。
不过安知南没有退却,从袖中拿出一百两银票递给小二,随后又在别处看起来。
倒是拿到银票的小二愣了一下,尤其是看见银票一角处的记号时,更加震惊,顾不得柜台上的玉串,拿着银票跑到掌柜跟前,一边说一边还趁人不注意指了指安知南。
掌柜听完后露出些许惊讶,看向安知南的方向低声道:“既是只买东西,那就当寻常客人便好,细细记下她的模样。”
小二恭敬点头:“是。”
奇宝斋带玉的物件有许多,安知南又选了一款翡翠珠子串成的挂坠,通身十厘米长度,小巧玲珑又华贵。
又唤来小二将看好的挂坠一并抱起来,拿着剩下的三十两银子走出奇宝斋。
对于小二时不时瞄自己一眼,安知南并没有多想,毕竟那目光很是纯粹,并没有给人不好的感觉。
拿着东西安知南拐弯走进旁边的布庄,这家布庄比之前两兄妹去的那家看着要高端一些,就连里面的布料都是上等料子,那丝滑的质感,不用上手摸就能看出来,特别是在阳光下,反射着光亮。
“小姐里面请。”
刚进门就被一名中年妇女上前相迎,安知南直奔主题道:“可有荷包?要男子款式的。”
“有的有的,小姐这边请,我们店里男子款式的荷包有很多,就在这儿,小姐可慢慢挑选。”
安知南微微点头,扫了一眼众多荷包,最后拿起一块石青色荷包,上面并无多余花样,只绣了两株竹子,看起来倒简单别致。
“小姐好眼光,这荷包可是我们家掌柜亲自绣的,现下也只剩这一个了,料子都是用上好的丝绸呢。”
安知南点头:“就这个吧,多少钱?”
中年妇女笑容加深:“这荷包花样简单倒是不贵,五两银子即可,小姐莫要觉得贵了,这可是我们掌柜亲自绣的,你看这针法就知不是一般人能绣出来的。”
贵确实是贵,但这中年妇女的话也是真的,安知南虽然不会女红,但这荷包上的竹子傲然挺立,虽只有寥寥三株,但正是只有三株才考验人的绣艺,越简单反而越不能绣出意境。
而手里荷包上的竹子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绣出来的竹子立体生动。
安知南干脆利落给银子,在中年妇女欢送下离开。
回去途中又去糕点铺买了些点心,准备带一些回家给家人还有小姐妹吃,还有一些留做路上干粮。
回到住处,见着大哥房门开着,安知南迈步走过去。
安砚书正在整理买给家人的东西,听见动静也没回头,一边整理一边开口:“回来了,东西买好了?”
安知南懒洋洋倚在门边:“买好了,给师父买了串玉串,给星一叔叔买了荷包和挂坠。”
说着安知南走进屋里,将手里的毛笔放在桌上,看着哥哥忙碌的背影笑着说道:“呐,还有给大哥的毛笔,我知道你舍不得买,妹妹就用攒的银子买来送你,反正从小到大你和二哥总是给我买东西,这一次换我给你们买,可不许拒绝,不然我哭给你看。”
安砚书听见妹妹的话放下手中的东西,转身拿起桌上的毛笔看了一眼无奈的说道:“这笔怕是要价不菲吧,你也舍得。”
“当然舍得啊,给哥哥买有什么舍不得的,反正银子放在手里又不会多出来,大哥的才华就应该配上好的毛笔才是。”
那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逗笑了安砚书,心中感动的同时伸手揉了揉妹妹的脑袋:“大哥很喜欢,日后必定不负妹妹的夸赞。”
安知南傻笑着点头:“那我也去收拾收拾,午后我们请黑哥他们吃顿饭吧。”
“理应如此,来去都要劳烦他们带着我们,现在京中表面风平浪静,殊不知大浪就快来临,回去路上但愿太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