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武侠修真 > 摆渡人 > 我的闺蜜徐海棠

我的闺蜜徐海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逢昙 我在星际搞修仙 站在光之下 [SD]手紙 白昼落尽 大佬,你养的花跑了! 拿下万人迷公主 约等号 瑞雪兆 长风破江

如果我是一条小河,就让我流向沙漠,去灌溉一片绿洲。

——题记

(一)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傍晚。

张庄的中年夫妇徐建国与何明丽从田间收工回来,在一处山坳听得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因夜色渐暗,不禁吓了一跳。但夫妻俩商议片刻后,毅然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只见山坳的斜坡处,放着一个破烂的小竹篮,栏中有一块陈旧的棉花布包裹着一个未穿衣服的婴儿。婴儿是女婴,在小竹篮里翻滚着,却是踢不开那厚厚的被子。

女婴的胸口处放着一块红布,红布上歪歪斜斜地写着生辰八字:“八三年八月十九日未时生”。

何明丽见状不禁摇头叹息说道:“这些人也真是的,既然不想养,又何必生下来呢,真是造孽啊!”

丈夫徐建国接话说道:“历来都是如此的,往些年吧还好,没有国家政策管着所以丢弃的还少,但去年以来这种现象则是越来越多。听说隔壁李村的李老三头些日子,在沙子坳还碰见了死婴。”

“怪可怜的……咦,建国,那我们把这孩子带回家吧,你说好不好?”

他夫妇俩结婚近十年了,竟是没有生养一儿半女,拜过观音请过“先生”(本地对巫师的称谓),甚至都去县城医院查过,却始终不见效果。

“好啊!”

徐建国心想,也许是上天怜悯,赐下这孩子与自己夫妻二人,不免心中感激起来。

听得丈夫同意,何明丽便将手中的家伙事丢在地上,用手使劲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张手抱起了女婴,又叫丈夫帮忙将棉被花布包裹好。

说来也是奇怪,那女婴自从被何明丽抱起之后便不再哭了。

这可把何明丽乐怀了,她将女婴递到丈夫面前,说道:“建国你瞧,她不哭了,不哭了。”

徐建国见妻子如此,脸上也浮现了满足的笑容。

他二人结婚近十年来,除了新婚那年外,这是他见到妻子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妻子眉宇间不再有了满年堆积的愁容无奈,也没有了听人背后议论后多回家中哭泣的伤心。

他夫妻俩一人环抱婴儿走在前,一人手拿肩扛那些家伙事,趁着落日尚存的余辉,向自己的家里走去。

“建国,咱们给这孩子起个名字吧,你说叫什么好呢?”

“嗯……咱们既然在这土坳上发现的她,就叫她天赐吧。”

“天赐?听起来像个男孩子的名字,不好听。”

徐建国看向西边,又说道:“那叫晚霞?”

“也不好听。”

“那叫什么呢?”

“我听老人说那土坳叫海塘,不如我们叫她海棠吧。”

“海塘?不好,名字太土了。”

“不是,是海棠花的海棠。”

“徐海棠!”

……

(二)

小海棠被徐建国夫妇收养,虽然徐家家徒四壁,但这对小海棠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幸运。其实,小海棠的到来,对徐家而言也是天大的幸运。

徐建国夫妇对小海棠极是疼爱,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山砍柴都带在身边,家里有什么吃的,都是小海棠先吃,所以也可以说得上是无忧无虑的。

说来也奇怪,小海棠来到徐家以后,本该是加重了徐家负担的,却不想徐家生活渐渐是好了起来。小海棠三岁那年,母亲何明丽怀孕产下一个男孩,取名何开放。这下,邻里那些平日乱嚼舌根的乡亲无话可说了。

随着何开放的出生,丈夫徐建国便开始外出谋生,靠苦力赚些钱财贴补家用。那些年里,他做过石匠,做过伐木工,还南下进过煤洞。但是除了进煤洞来钱快些之外,其他的都只是临时性的散工,收入极低。

但何明丽则极为反对丈夫下煤洞,所以徐建国只得转辗于各种临时工地,一年在外东奔西走。何明丽则是在家承担家务农活,照顾两个孩子。

好在小海棠渐渐长大,三岁起便开始承担起照顾弟弟的任务。母亲在家中劳作,她便带着弟弟在院中玩耍;母亲下地干活,她便背着弟弟在旁边等候;母亲上山砍柴,她便带着弟弟在一旁与母亲说话……

虽说弟弟偶有些磕碰损伤,却也不曾出过什么令人担心的安全问题。

邻里对小海棠也很友善,虽然在她弟弟何开放未出生之前,或多或少还有关于她身世的议论。但随着何开放的出生,邻里似乎把目光都聚集到了弟弟身上,所以对小海棠并不再有什么议论了。

似乎,左邻右舍都将小海棠视为徐建国夫妇亲生的女儿一般。

时光荏苒,转眼小海棠七岁,到了读书的年纪。徐建国夫妇商议后,决定将女儿送往李村读书。张庄虽有小学,但是那代课杨老师已经近七十岁,镇里又迟迟不肯派人来接替。

小海棠初入学时,经常闹着不肯上学,有时候学上一半、有时候中途便跑回家来,她这样的“毛病”却是被母亲打骂不止二十次,也是不肯改正的。而小海棠呢始终是一言不发,只是和弟弟何开放在一起玩。

从学期班开始到一年级期末,她的成绩都是班上最后一名,老师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徐建国夫妇更是无可奈何。但自从何开放读学前班开始,小海棠就再没有逃过学。她每天和弟弟一起上下学,其间也从来没出过半点差错。

也是这一年,她的成绩进步飞快,半期考试一跃而至班上第十名,再到期末已然拿到了班级第一名。母亲似乎渐渐明白了,那两年她逃学的缘由。而这个原因在她班班主任黄老师的告知之下,则是令母亲留下泪来。

小海棠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很喜欢读书,但是弟弟在家,母亲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我要回家。”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何明丽下地上山,都不再带着姐弟二人,而是让她们放学后在家写作业。那时候没有电灯,只有油灯,而且灯油还总是不够用。所以小海棠的作业大多数是早上起来时才完成的,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小海棠从做饭到喂猪、喂鸭等事情都一一承包了下来。

一九九六年,小海棠以语数两科满分的成绩小学毕业,她的成绩引来了县里两所重点中学的招生老师。徐建国夫妇没有给女儿作决定,而是将决定权、选择权都交给了女儿。而小海棠最终还是拒绝去县里上高中,而是留在了镇上上中学,因为镇上的中学就在李村。

一九九九年,小海棠毫无疑问地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这是第一次她离开父母家人,远出家门,一呆就是一个月才能回家。好在弟弟开放已经长大,也学会了为父母分担。

家里的担忧没了,但自己的学习担忧却开始慢慢积累起来。小海棠发现上课老师讲的她都会,但一到自己去做练习的时候却怎么也不会了。她很困惑,试图做过多次调整,也与同学老师交流许多次,但就是没见好转。

而这学习的吃力,很明显得体现在理综和数学上面,所以高二时她选择了文科。可即便是到了文科,她也还是发现这样的困难,相比于其他同学,她很勤奋,几乎连课本都能背下,但是一到做题,她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三)

直到高三那一年,她遇见了我,她的好闺蜜——余名瑶。我发现她这人特厉害,有近似过目不忘的本领。那一年,我们一起努力,考上了大学,而且都在省城。只是我选择了非师范类专业学校,而她选择了另外一所师范院校。

她说她将来要做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还说毕业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帮助那里的孩子。

大学四年,她的生活极是平淡,不是在图书馆里疯狂阅读,就是在宿舍里安静写作业、整理笔记。她从来都不化妆打扮,也不逛街买新衣服。有时周末我去看她,晚饭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可是她们学校食堂里的饭菜真的很难吃。

后来我才知道,她这般省吃俭用,竟是因为她父亲生病了,家里的重担全由母亲一人担起,而弟弟上高中也需要开销。大三以后我与她很少见面了,因为她周末总是不在学校,而是在外做兼职赚零花钱。

有时候周末,她也会坐车来找我吃火锅聊天,我发现她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完全不像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而是像在社会中打拼多年的人,干练。

大四那年,我们都没有见面,她忙着实习,而我忙着考编。我们偶有通电话,但大多数谈论的还是毕业以后的事情。

海棠实习的地方是省西北的一个贫困县里的乡镇中学。那个县叫云县,是我们县的近邻,我只听说过那地方交通极为不便,从省城坐车去到那里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道路崎岖,坑坑洼洼的颠簸得人喘不过气来。而我也只是听她抱怨过这一次,后来都没有再听她抱怨过云县。

大四毕业那年,她当选了她们学校的最佳毕业生,省城一些有名气的初中、高中都给她抛来了橄榄枝,甚至是她们学校都承诺她可以留校深造。可是她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没有选择省城,也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去了她实习的那所中学。

她的理由很简单。

“那里离家近,父母需要我,那里的孩子需要我。”

(四)

墨镇中学,是云县唯一的一所乡镇普通高中,也是多年前建立至今仍然得以保存的高中。保留的原因很是令人心酸,只因墨镇与县城之间的交通不便。

学校的生源来源主要是,墨镇和周边几个乡镇家境情况贫困,或者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子。

海棠进入云县墨镇中学,是通过紧急人才引进的方式完成的,因而不存在编制的问题。也是海棠进入墨镇中学这一年,她开始担任新一届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这个新组建的班集体在年级中属于二等基础班级,是普通班中的尖子班。班上的学生,除了来自镇上的学生较为活跃外,其他的学生并不是很活跃,只是静静地不说话,很不擅长交流的样子。

这种不擅长交流,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提问回答环节,同时也提现在课余的生活交流中。起初海棠以为是新环境学生无法适应,但随着时间日长,仍不见改观,她才担心起来的。

后来,通过走访调查,她发现这些孩子多是乡镇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十多年来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属于家庭离异的单亲家庭。

墨镇大概有十来万人口,占据云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所以镇上去往县城却是非常艰难的,要翻越两座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峰,有些地方地势高低差甚至达到2000米,任由河流强烈切割。

海棠初到墨镇是大四那年,是经由大学支教下乡社团推荐而来的。他们当时一行十人。初来时,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觉得山高谷深,外边人进来一趟不容易,里面的人要走出去也很困难。

她们当时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得到了镇党委的热烈欢迎,虽然那段时光很是艰苦,却也很是充实幸福。在支教的日子里,唯独有一件事却让海棠不能理解却也震撼心灵,那时她作为实习班主任,接县里面的文件排查本班学生的婚姻状况。

海棠当时还和同为支教老师的同学开玩笑,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些孩子才十五六岁,怎么可能会有婚姻情况嘛。但当晚学生填表后,她手拿表格却是良久说不出话来。表格统计中显示,已然结婚的女生有十人,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男生有五人,他们大多是小学六年级就已经结婚。甚至是在班上,还有一对夫妻。

那一夜,她思考了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也很多。

三个月后,一篇名为《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教育现状研究——以云县墨镇为例》的学士论文,出现在了她的导师面前。这篇论文后来几经修改,被她们学校的校刊发表,并被省社科院的学术杂志转载,引起了广泛影响。

所以墨镇虽然很艰苦,但在很久之前,海棠就已经做好了回来的准备,因为那里不仅有早婚的问题,还有急需教育人才的问题,更有那里人民的热情。

当然,海棠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从墨镇回家,只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

(五)

毕业以后,工作难找,各种考试几乎试过,最终我也和海棠一样选择了同一个职业,分属同一个县。唯一不同的是,我没有选择她所在的墨镇,也没有选择乡镇,而是选择了县里的高级中学。就好比当年,她选择了语文专业,而我选择了历史,因为我想以后就算当老师,我也不用早起去看学生早读。

而我去往墨镇则是上班第五年的事情了,当时因为县里文件规定,各县教师职称评审除需满足国家列出的条件之外,还要满足县里规定的文件,其中有个条件就是要下乡镇支教一年。所以思来想去后,我选择去了海棠所在的墨镇。

也是来到墨镇,和海棠及她的同事想处时间长了一些,我才能知道海棠许多的事情。

海棠刚上班第一年,吃住都在学校,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早上听课、上课,下午备课改作业,晚上守自习,与学生交流。周末时常还去学生家家访。

怪不得那一年,每次与她联系她总是在忙,有时我疑惑你一天这样不紧吗?她只是笑笑说很充实。

三年之中,她到过58位学生中家访,一一了解她们的情况,并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海棠说有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很不好,父母离异,自己来镇上上学要走上四五个小时;海棠说有些学生很勤奋,但是三年来却是进步不大;海棠还说有些学生辍学回家结婚了,没多久就外出打工了。而三年再见那些学生时,她们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海棠总是和我分享着她工作中的各种悲喜与疑惑,而我与她分享的总是心里的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的,关于这个行业的各种抱怨。我抱怨薪水低,抱怨优质课职称评审的不公平,也抱怨现在都学生难管,而她总是说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更意味着热爱与良心。

海棠上班三年只回过六次老家,那就是每年寒暑假的时候,而她来县城见我的时间也是如此。不过还好,她留在县城与我的时间还是蛮长的,至少有一周的时间,而我略感欣慰的是,海棠终于愿意让我带她上街,逛服装店、看电影了。

第三年,我也当了班主任,我们之间的交流则更多是关于学生的。纪律问题、安全问题、寝室问题、卫生问题等等,当了一年班主任我感觉班级管理就专门是为了那几名学生“服务”的,辛辛苦苦一年来竟是感觉不到任何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挫败感。

我问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情形,她说任何一所学校里的老师所面临的问题却是类似的甚至是一样的,当然心情也是类似的复杂。但即便如此,她也不会去随便放弃他们,因为教育就是爱,就是爱的塑造。

我发现她看问题很是通透,而且能想得开,关键是她还有好多办法去处理。我说她是天生做这个职业的,她则说是她来实习之时做了太多功课的缘故。也是后来我才听说,她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和做调查就硬是写下将近二十万字的笔记。

(六)

上班第四年有幸,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就是去墨镇,去到海棠所带的班级上了一堂课。整体感觉,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不比我们县城的学生差多少。

也是这个时候,她第一次将她的一位男同事介绍给我认识,而我才知道她们之间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而这时,因为结婚,我也即将卸下我并不擅长的班主任工作。

而海棠呢,依然奋斗在班主任工作上。问她什么时候结婚,她总说还早或者说还没准备好。问她是否想过以后来县城高级中学上班,她也说自己没考虑过。

其实,海棠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来我们学校任教的,因为她的第一届学生高考的成绩还算不错,一个普通班有五人上六百分。当时,在我们县里都传成神了。加之毕业那年的新闻宣传,我们学校很是欢迎她的到来的。

后来,我追问急了,她才说她要在墨镇干到三十岁,结婚生了孩子也许她就有来县城的想法了。她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男友已经调到了我们县城中学一年多了,而她也已经三十岁。

三十一岁时,海棠结婚了,但却选择留在了墨镇中学。直到三十五岁,她小儿子的出生,她才选择回到了县城。而这时,县城通往墨镇的高速公路也已经通车一年多了。

这条高速还通过她老家所在的乡镇,她现在从云县县城回家,穿越四五个隧道群,只需要四十分钟的车程。

她来到我们县城的高级中学后,一如既往地担任班主任工作。而我也有幸与她搭档,从学生对她的称呼中,我终于相信她比我适合当老师。

与她搭档的奋斗的日子,我成长得很快,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是明白了她一直重复说的一句话:“一个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一个没有经历对学生内心反复挣扎的班主任生涯更是不完整的。”

二零二零年海棠三十八岁,在送走一届优秀的毕业生,她又担任了新一届学生的班主任。只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由于学生辍学在家,她下乡家访,不想却出了意外……

这次意外,让海棠不能再站在讲台上了,更不能担任班主任了。但她还是选择了留在学校,做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

而明天,就是海棠返校的时间,全校师生已经做好了欢迎她回家的准备。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问道修真 九叔世界之以德服人 众灵之上 凌天诛神录 仙不是这么修的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修仙靠空间,逆天改命当主角 天灵根都换给你了,还委屈什么 穿越异世从山神做起 两界修仙:从青符到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