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带着卫央把那处破旧房子重新用泥巴糊上漏洞,窗子用竹子木板修好。院子里坑洼不平的地方全都铲平。 又去木匠苏老妇那里订做了数十套竹篾竹匾、大木桶和杂七杂八的工具。 苏老妇自从卫央在她那里买了一些货,手头宽裕起来,老伴对她也是和颜悦色。这次又接到大单子,兴奋的连连搓手,连村长说先赊账都不在意了,叫自己女儿跟着一起赶工。 最后,村长按照李半夏的意思,从生活困难的家庭中选了几个人,其中就包括吴老爹。共三男两女,都是年纪大、生活无力为继的。 酬劳是每人每天十文钱,后续会根据工作量和收益适当调整。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尤其是找不到赚钱路子的老年人。 红薯粉作坊选址里河边较近,用水方便。 村民们这一阵看李家俩人天天出去赚钱,各个十分羡慕。但这是人家卫央的祖传秘方,他们也不好仔细询问。 这回知道要在村中开作坊,全都来凑热闹。 红薯作坊还处于试验阶段。村长也给工人开了会,告诫大家不能向外泄漏秘方,并保证后续卫央还会有别的赚钱方法,肯定能带着灵秀村集体发财。 所有工具都备齐后,叫卫央和李半夏从头到尾给大家演示一遍,便让几人开工。吴老爹领着那几个村民干的十分起劲,每天不用催促,早早地来上工。 李半夏监督了几遍后,漏粉的村民能够掌握好分量和火候,便撒手不管了。 制粉坊开的如火如荼,李半夏两人的生意也步入正轨。两人每天按时出摊,遇到雨天便停下休息。 六月十五,是李半夏的生辰。 大早上他就起来做了鸡蛋面。这是家中的大日子,一家人都特别期待。双胞胎请了假,要和哥哥嫂子一起去县城。 一路上两个孩子的嘴就没停下过,连带着小小都乐起来。 摆摊儿时更是跑前跑后,端粉,擦桌子。还去路上大声吆喝,引的行人纷纷投来目光。 营养跟上,俩人长得壮实了一些,个头也高了,早就想跟着哥哥来摆摊了,终于得偿所愿,兴奋劲贯穿了整个过程。 收摊后,一家人在县城里逛了起来。李半夏买了大包小包的吃食,就连平时舍不得吃的冰乳酪,也一人来了一碗。 最后,卫央把车赶到一家银楼外面,带着几人进去挑首饰。 二人成亲以来,李半夏一直用一个木头做的簪子绾头发,她只见过他成亲那天带着银饰。后面她上交的金子都被他放起来,只在每天算账时摸两下,也没想过要去打成首饰带上。 店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位客官里面请!” 李半夏有些缩手缩脚,这里面的东西都是按两算的,他从没进来过。 卫央带着他直奔柜台,把里面的样品来来回回扫射一遍,最后指着一个簪子问小二:“这个怎么卖?” 店小二一看,立刻满脸堆笑:“客官真有眼光,这簪子工艺了得,上面这颗绿石是从南岭那边的正宗矿脉中挖掘的,由我们店里的老师傅花了五天时间打磨成的,独一无二,仅此一个......” “多少钱?”卫央不想听她推销,出声打断。 李半夏偷偷拧她手,也探头去看那个被店小二吹的天花乱坠的簪子,只见那簪子在尾部用一块绿石雕刻成一朵花,周围用银子巧妙地打造了六七片薄薄的叶子,将花团团围住,紧凑又精致。只一眼,就移不开目光。 店小二被打断说话,也不恼,脸上的笑容更真了一些:“二十两银子。”李半夏一听,拽着卫央就想走。 太贵了,买不起。 卫央没听他的,从荷包里掏出银子,递给店小二:“麻烦给我包起来。” 他们今天去钱庄把铜钱换成银子,还没捂热乎就花出去了。 李半夏小声说话:“太贵了,别买了。”这簪子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了。 卫央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你的生辰,买个礼物怎么了。”说完又在柜台里面细看,这回是看小孩子带的。 小孩子的选择比较多,卫央让双胞胎自己选,最后俩人选了银算盘吊坠,算盘珠子还会动,非常有趣。 小小不懂,卫央给他选了一个长命锁。 店小二看李半夏一直在犹豫,生怕他动摇卫央的决定,快速把东西打包好,完成交易。 带着真诚的笑将客人送出门,并衷心希望二人下次再来。小二回头擦了擦汗,庆幸这女人在家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买都买了,只能安心接受。李半夏摸着簪子,爱不释手,他对宝石类的东西没有任何抵抗力。 卫央把他旧簪子拿下来,用新的换上去。欣赏了一下,手就往他脸上摸。 李半夏打掉她的手,瞪了她一眼。她总是动不动就摸他脸,有时候还上嘴,不管是不是白天。 孩子还在身边也不管,就要动手。 双胞胎玩着自己的算盘珠子,开心的稀罕着,没注意到哥哥嫂子的互动。 小小看见哥哥带了新首饰,脑袋挤到俩人中间,不眨眼地看。 “哥哥好看吗?”卫央问他,“好看。”小小不懂好不好看,就觉得好玩,好玩就是好看。 几人回到家,李半夏去厨房准备生辰饭。 和去年简陋的生辰餐不同,今年自己成亲了,也赚了钱,妹妹们去上了学堂,弟弟也胖乎了起来。 以前经常担心养不活小小,害怕双胞胎吃不饱长不大。仔细想想,自从卫央出现在这里,这样的情绪好像很久都没有出现了,现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他心情愉快,弄了一大桌子菜。 卫央看他回家就钻进厨房,知道要弄丰盛的生日宴。她把杂事弄好,先去田里看看情况,除了除草,就领着三个孩子去放牧。 这个生辰李半夏的嘴就没放下过,一直翘着。簪子睡觉时就放在枕边,喜爱程度不言而喻。 卫央想到以前卫兰总是买各种珠宝饰品,项链、戒指,看上就买。也没见带两次。 一问就是要拥有,精神满足是无价的,还顺带嘲笑她不是女人,毫无情趣。 她看着那个簪子,看来有必要再多赚一些钱了。 这个生辰李半夏过的充实又美好。卫央也开始尝试搞事业。她的酒曲已经发酵的差不多了,这几天就在抽空酿制高粱酒。 家里种的是红皮高粱,卫央朝他要了一些,李半夏很好奇,也跟着动手。 卫央便给他分派了洗高粱、挑杂质的任务,二人用水,将高粱清洗干净,放入大木桶中浸泡6个时辰,倒入木甑中,将高粱蒸3个时辰,全部蒸开花,蒸好后捞出倒入干净的竹席摊凉,这些步骤,都是她在视频中看到的,现在没有参考,就小心翼翼的尝试。 木甑、木桶和竹席,都是卫央去钱老妇那里订的,钱老妇每次看见自己的衣食父母,脸上都能笑出一朵菊花。 卫央定制了一款小的天锅蒸酒器,仔细给她讲解了结构,钱老妇做木匠三四十年,一点就透,按照她的要求做的一丝不差。 她知道卫央做完这个蒸酒器后,会在村中开酿酒坊,这个器具的制作,只有她会,到时候生意会源源不断。 所以她听得认真,做的也认真。 高粱摊凉后,卫央伸手感受温度,差不多三十度左右,便将酒曲撒进去,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大缸中,密封发酵三十天。 李半夏全程跟着动手,看见她把大缸封好后就收工回家。疑惑不解地问:“酒呢?”卫央给他讲:“要发酵一个月,这东西和红薯粉不一样,时间更长。” 李半夏似懂非懂点点头。 酒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二人的重心还是在酸辣粉摊子上。 每日都需要用到一大筐青菜,家里的青菜不多了,李半夏就提着篮子出去买,五文钱一筐,村人给装的实实在在。菜地里有很多,家家都吃不完,能卖出去五文也是赚。 卫央去河边洗菜,河水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在太阳下翻出粼粼波光。人都在大树下活动,把筐子扔进去,涮几下,泥就被流动的河水冲的干干净净,她惬意地坐在河边大石头上看着。小小在旁边要伸手摸水,被她抓回来:“河里有怪物,会咬你的手。”吓的小小缩了回来。 酸辣粉卖的依旧很好,卫央拎着攒了一筐的碗去洗刷,回来看见有两个女子带着猥琐的笑站在在李半夏身旁,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是看着就恶心。 她快步走了过去,挡住李半夏,朝那两个女道:“吃粉去座位上等着就行。”那俩人的行为被打断,满脸的不开心:“怎么,老娘在哪等着也要受你管制吗?”另一个也开始嚷嚷,说她霸道不讲理。 这种无赖她一只手就能搞定,从来不放在心上。只是她有个不能触碰的点:打李半夏的主意。 李半夏拉了拉她的胳膊,笑着对那俩人说里面坐。但那俩人似乎是铁了心要找麻烦,不听劝告,还举起拳头要过来打人。 卫央眼神凌厉,手抬起来的那一刻,背后的小小吓哭了,呜呜哇哇的,她又放下了。 “滚!”李半夏把小小带下来安慰,卫央把那两人赶出自家摊位。 正紧张时刻,西街那个管事的领着两个手下赶了过来,隔壁卖饼大哥的身影出现在后面。原来他看那两人趁卫央洗碗过来找麻烦,立刻跑去找了管事。 管事平时没少吃李半夏的酸辣粉,知道他的人品。这回看有人找麻烦,过来把那两人一顿训斥,那俩还振振有词:我们就是普通吃粉顾客,是她先欺负人。 管事叫两个手下把她俩抓起来:“你们俩什么货色,这街上谁不知道,在这骗谁呢。” 她挥挥手对围观的群众说:“散了散了,大家该忙什么忙什么去,这两个流氓捣乱而已。” 众人吵吵闹闹散了去,李半夏安抚完小小,照常招揽生意。周边的几个小商贩告诉李半夏,肯定是有人嫉妒他家的生意,雇的那俩人找麻烦,那俩在这片街区都是出了名的不要脸。 李半夏一点都不害怕,经历了上次的赖三事件,这点风吹草动已经不能在他心里掀起什么大的波澜。有卫央在,他什么都不需要担心。 卫央一直盯着那俩人被带到红房子里去。后面虽然正常干活,注意力一直在那里面。直到两人要收摊回家,她让李半夏带着小小收拾,自己出去一下。 李半夏知道她要干什么,只是拽住了她的手:“这里不能杀人。”这么多人看见她们起了冲突,如果那俩人死了,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卫央。 她笑出了声:“我就是看看是谁雇的她们,没想过杀人。” 李半夏放下心来,松开了手。 卫央去了好一会才回来:“她们去了一家茶馆,警惕心很强,没看到接头的。”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