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林如海的保证之后,林黛玉才肯在李嬷嬷的搀扶之下起身。 她的丫头紫娟,也随之跟着从跪着的姿势起身,顾思榆想到了怀中的书还未来得及给林黛玉,就扯了扯紫娟的衣袖让她别那么着急走,“紫娟,这是我从一位大人那里为黛玉妹妹借来的书,你等会交到她手上,若是她实在是睡不着,就让她看看书吧。” 顾思榆从怀里掏出书之后,说了这些,又看了看被李嬷嬷搀扶着并未回头的林黛玉。对其小声叮嘱道:“若是你家姑娘,等会能睡着,就别再喊她起来了。刚才说什么要她来守下半夜,不过是哄她安心离开的说辞罢了。” “她身子骨弱,经不起这般折腾。就让她好好睡会,睡着了就不会感到难受了。” “顾姑娘的话,紫娟都记下了。奴婢替小姐谢谢姑娘了。” 林黛玉走后,林如海跪在了她刚才跪过的地方,听着她们姐妹之间互相的惦念,林如海不禁感慨的说道:“还是你们姑娘家的心细,知道挂念着彼此。不像我这种粗人,只知道去应付杂事,不知道及时关心你们。” “义父无需自责,你对我和黛玉妹妹的好,我们都会记在心里。” “您既要通知宾客前来吊唁,又要操心张罗丧事酒席以及下葬事宜。这些事,我同黛黛妹妹,都帮不上您什么忙,就只能在这里守着娘亲了。”顾思榆知道古代很注重喜丧婚嫁这几种事情,若不能把葬礼办的体体面面的,那对于林如海来说就是对贾敏的一种亏欠。 年少夫妻,未能一起到白头,已是憾事。她的身后事,自然要办的妥妥帖帖的,让她体面的离开。 “敏儿嫁我为妻之后,并未享到什么福。她本就是世家名门贵族里养出来的娇小姐,嫁给我已经算是低嫁了。”林如海不禁感慨自己还未曾让贾敏享受到多少官家夫人的派头,就早早的让她离开人世了。 “她生黛玉时,早产就已经要了她半条命,即便每日服用补药,但身体还是每下愈况,不过五年就香消玉殒了,而现如今,我想补偿,却也什么都不能为她做了。”林如海说这些的时候,眼睛一直望着那口棺材。 他对不起贾敏太多,等他想起来要弥补的时候,贾敏已经不在人世了,再多的想法都已于事无补。 “斯人已逝,逝者如斯。娘亲虽离开,但黛玉仍旧是她在这世间生命的延续。您如果想补偿,可以加倍的对黛玉好。” “我们其实心里都明白,干娘,她在这个世上,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黛玉妹妹了。”母爱的伟大在贾敏的身上展现无疑,即便只有五年,即便这五年她一直都处在病殃殃的提不起什么精神的状态,但是她把自己仅剩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教导黛玉上。 现在的林黛玉比书中写的品质还要美好许多,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她遇事有主张,上孝敬父母,下尊重关怀身边的所有人。她不再用眼泪去解决问题,拥有坚韧向上的精神。 也正因为身后有这么个足智多谋的女军师,顾思榆才敢放心的冒险去老虎身边盘旋。 “她也很放心不下你,你与玉儿都是她的心头肉。”即便顾思榆未能赶来见贾敏最后一面,但林如海未曾埋怨过她的缺席。若五年前顾思榆没有主动来到他的府中,他或许都没有办法看到新生儿林黛玉的诞生。 这么多年,他一直视顾思榆为他们林府的救命恩人,没有顾思榆的出手相助,就没有如今的林黛玉。 其实他也挺不明白的,三岁就知道对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么懂事的姑娘,为什么在顾府就是得不到偏爱。 顾思榆若是他的女儿,他就见不得这姑娘受一丁点的委屈。 “敏儿她时常让我在顾兄面前多说说你的好话,让顾兄待你好些。她知你心思细腻又比同龄人心智成熟,有些事情即便是渴望,也倔强的不肯低头。” “敏儿说你看似坚强,实际上心里弱得很。在意的东西就想握着,不在意的东西就随它怎样都行。” 顾思榆未曾想到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知己竟然是已故的贾敏,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那卑微的自尊心。 贾敏从未向自己提及过这些,她有让林如海在顾清辉面前为自己美言的事情,若不是林如海此刻说起往事,顾思榆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贾敏在她背后为她做过的事情。 即便顾思榆从未在贾敏面前,谈论自己在顾府所受的关注不如兄长顾泓皓,但是对方仍旧凭借着自己的玲珑心,敏锐的发现了,顾思榆一直窝在林府不喜回家的真正原因。 “干娘从未向我说这些事。” “她是怕你不愿意接受,她这种私下里的好意,怕你嫌弃她多管闲事。她心里明白,即便我们给你再多的关心,也终归不是你的亲生父母。” “尽管你从来不说,但你看我们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那艳羡的眼光,过于明显,根本藏不住。在你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着顾兄能一视同仁的对待你与泓皓的。”这些话,都是贾敏说与他听的。平日里他忙着在朝中听候皇上的差遣,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她们母女一同吃饭。 以林如海对于身边事物的敏感度来说,若贾敏不说,他可能就一直都以为是顾思榆喜欢贾敏,喜欢同林黛玉玩耍,才一直在林府待着的。 “她知道你在顾府的位置很尴尬,上面有个备受关注的哥哥,下面又有新夫人所生的孩子,你夹在中间,自是容易被忽略的那个。”有了顾思榆在顾府的遭遇作为铺垫,林如海越发的觉得还是独生子女比较好一点,至少这样就不用将父母的爱平分出去。 他有了黛玉这么一个女儿,也足够了。 孩子太多了,反而照顾不过来。 容易顾此失彼。 顾思榆还是第一次听林如海对自己讲这么多的话,这些年她接触最多的人除了贾敏就是黛玉。林如海白日里同自己的父亲一般上朝,等他下了朝归来了,顾思榆也到点回顾家报道了。 这一句句的话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地方,但再深有感触,她也终究只能用方才劝慰林如海的那一句话安慰自己,斯人已逝,逝者如斯。 为了告慰此生唯一知己的在天之灵,顾思榆同林如海商量道:“义父,我可以靠近棺木,再看看母亲的样子吗?” 坦白讲,亲生母亲的样貌已经逐渐在她脑海里慢慢变得模糊了。即使当时她已经记事,但时隔八年,有些画面被新的记忆所覆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还是婴儿的她,未能有机会仔细的盯着陈遥榆看很久。 不过比她更可怜的是顾泓皓,在顾泓皓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对于陈遥榆的记忆。他们兄妹俩唯一的念想,就是那副挂在陈遥榆房间的画像。 陈遥榆生前所住的屋子,顾清辉没有带着新夫人住进去。房间空置着,顾泓皓就一直把它当做书房使用。 她们对于母亲的惦念,音容笑貌,全都寄托在一张画上。 “这么晚了,你不怕吗,她的样子现在是苍白到毫无血色的面容,我怕吓着你。”林如海没觉得心智成熟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她们这年纪,哪经历过生死别离啊。 “我不怕,我知道她无论如何都不会伤害我的。若是这世间真有鬼魂,那我倒是希望她能在转世投胎之前,一直跟在我身边,我想看见她,守着她。”顾思榆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希望人都有转世轮回,这样对她来说,贾敏的下辈子,是足以让她有所念想的事情。 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带着记忆的重生的概率是多少,她只能让自己这个死过一次的人,理想化的去相信,轮回转世真的存在。 “那你牵着我的袖子,我带你过去。”不止是顾思榆想看,林如海又何尝不想把妻子的面容刻在脑子里。 顾思榆拉着林如海的袖子,艰难的起身移步到了贾敏的棺材旁。她之所以想征得林如海的同意,不是因为贾敏的棺材紧闭,她打不开。而是因为她的个太矮,即便是踮起脚尖,也什么都看不到。 这个时候去移动椅子到贾敏面前,顾思榆怕自己不懂丧礼上的禁忌,冒冒失失的冒犯了对方。她长这么大就没有参加过几场葬礼,在这个场景下,她不敢有异动,一举一动都先去征得了林如海的同意。 林如海见她整个人不及棺材高,就把手伸到她的腋下,将她整个人都拎了起来。 顾思榆如愿的看到了贾敏的最后一面,她的脸上还化着淡妆,头上梳着发髻,应该是入殓时有人给她重新打扮了一番。 她还是那么美,却美的毫无生机。 在林如海的心中,顾思榆到底还是个孩子。他担心顾思榆看多了逝者会有阴影,担心她晚上会做噩梦。在她看了没多久之后,就又把她放下去了。 顾思榆本来已经收了的眼泪,在看到贾敏的那一刻,又如同泄闸的洪水一般从眼睛里流淌了出来。 她很难相信昨天还同自己说过话的人,今天就这样安静的躺在这里。 她要如何去接受贾敏这辈子都醒不过来的结局,如果连她都不能接受的话,那么林黛玉要如何释怀。 林如海用复杂的眼神,注视着已经处在奔溃边缘的顾思榆,好好的一身衣服已经被她折腾的完全不能要了,衣摆上沾满了纸钱燃烧殆尽后的灰烬,衣袖被她当做手绢用的皱皱巴巴的。 她们还是小啊,说哭就哭,这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不像自己,有旁人在,他就很难当着别人的面哭出来。 林如海不想让她们年纪轻轻就背着对故去之人的负担走下去,她们应当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活着才对,“思榆,我想同敏儿再单独说说话。我派人送你到玉儿的房里休憩吧。这里有我守着就够了,你们已经守了很久了。只要有一个熟悉的人陪着,她就不会觉得孤单了。” 顾思榆知晓他们是夫妻,同床共枕,现在贾敏突然离世,不止黛玉,连他肯定是很难接受这个结果的。 她可以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但又害怕林如海一个人在这里会想不开做什么傻事。 她不敢离开太久的对林如海说道:“那我就先去下茅房,等会再回来。黛玉妹妹那边我不想去打扰,若是我累了困了自会回你们给我准备的屋子休息的。” 顾思榆在林府经常待的地方不是黛玉的闺房就是贾敏的屋子,她虽不在林府过夜,但是她在林府也是自己的一个单独的屋子的,就在黛玉的院子里,与黛玉是门对门相隔的距离。 “你这孩子比玉儿还要犟。”自己明明是想让她回去休息,找个理由支开她罢了,她却非要固执的一直守着。 “我这是仗着自己比黛玉妹妹身体好,能熬夜,才做出这般决定的。” “那你出去就转转吧,这屋子里烟熏火燎的,想必你待了这么久,也挺难受的。”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