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启明1626 > 第五十九章 先勿欺而后犯

第五十九章 先勿欺而后犯(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 南宋末年:帮助吕文焕守襄阳 莽在北宋末年 红楼冠军侯 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这个大宋太不正经 让你去慢综,你给我发疯? 末世重生:大佬从囤积物资开始 年代小福娃:三个叔叔抢着宠我

朱由校的嗓音振奋又激昂,整个人都已经沉浸在一个怒斥汉奸的正牌角色里了。  即使没有系统,朱由校也能判断得出,冯铨是内阁辅臣中一个顶好攻破的突破口。  倘或冯铨是那种无偏无党、持正不阿的廉洁君子,那么在冯盛明死后,他是绝不会为了重回朝堂而去逢迎魏忠贤的。  因此朱由校笃定又放心地拿出样板戏里正牌人物的刚直面孔,毫不留情地把冯铨打成了一个反派角色。  有天启四年的“分票”成例在前,冯铨于此刻直接跳反,跟皇帝一起支持内官镇辽,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冯铨虽没有作为反派角色的觉悟,但也不敢再碰瓷张居正,只是闷声回道,“昔年子路问‘事君’,圣人答之六字,‘勿欺也,而犯之’。”  “事君之道,义不可欺,当能犯颜谏争,以子路之贤,不忧其欺君,更不忧其不能犯,然而子路好勇之过,或有以不知为知而进言者,故圣人以此诲之。”  “犯颜谏争,非君子之所难也,而以‘不欺’为难,故圣人教以先勿欺而后犯也,臣蒙圣人教诲,深知事君以忠,是为不欺,内官镇辽,遗祸无穷,臣既尽忠于上,便只能直言以犯。”  朱由校手中的铜尺在空气中静静地停了一会儿,他还在消化他所制造出来的戏剧高潮,一幕剧里有两个正面角色是冲突的,此刻他便是在转化这种冲突。  “好罢,好罢。”  皇帝收回手,转身走回御案后坐下,又“啪”地一声,将铜尺往讲章上一扔,老神在在地道,“你既放言你不欺君,朕就暂且信你是事君以忠。”  “那么冯卿便说说罢,这外廷是如何议论的,怎么非得要阁老们联名公揭得来反对啊?”  冯铨闻言,不禁看了顾秉谦一眼,一般而言,这种问题还是由首辅代全体内阁辅臣回答最为合适。  好在顾秉谦与冯铨关系本就不错,见皇帝点了冯铨的名,倒并没有觉得冯铨越俎代庖,却是与冯铨微一颔首,示意他大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冯铨这才开口道,“皇上特遣内臣镇守山海,臣等乃连日闻外廷议论纷纷,人心惶惧,皆以为不可,咎臣等不能执奏。”  “又闻奴未归巢,其势必来,而我之城垒未完,器械未备,何恃不恐?向所恃者,宁远道将一片死守之心而已。”  “倘见皇上别遣内臣,将恐皇上之有疑于诸臣,而诸臣不敢任,又见别遣之人一有涉与,且将尽诿卸于内臣,而诸臣不肯任,则误于封疆者大,而亦非内臣之利矣。”  “至若兵饷之数目,功罪之情状,巡关御史自可身经目睹,据实以奏,皇上但严谕责成,彼安敢自溺其职,亦何烦多此一番举动?”  朱由校斜了魏忠贤一眼,那意思是,瞧瞧,要没朕护着你,你早被外廷给吃光抹净了。  冯铨字斟句酌地接着道,“太祖皇帝时各边未有镇守,而太祖皇帝创业圣主也,不设立镇守,定有深意,即皇上圣明,亦岂不知之?”  “臣等再三思之,皇上以封疆为心者也,臣等又仰体圣心以为心者也,果全利无害,方将顺不睱,何敢固执以挠成事?但考通国之人情与目前之时势,诚属未便。”  “且谓今日之内臣倾赀助国,慷慨从戎,必能与文武将吏同心恊力,共纾东顾之忧,然而智者察影,圣主防微,内臣扼腕抵掌,查勘钱粮之外,定无掣肘。”  “然内臣帐下岂尽以内臣之心为心,而不相牴牾?袁崇焕誓死报国,必能与内臣悉心商榷,其图灭虏,然崇焕部下岂尽以崇焕之心为心,而不相疑忌乎?”  “迩者宁远一捷,中外稍稍吐气,当事者且议裁经略,裁总兵,专任袁崇焕以一事权,而随以内臣拥聚斗大一关,事权不愈分乎?”  “封疆之事成于同而坏于异,而委任不专,事权不一,则乖异之渐所繇开也,年来失事弊皆坐此。”  “皇上嘉宁远苦守之功,精文武大吏之选,从此委任专事权一而兵饷之定,数战守之成画乃可次第料理,渐图恢复矣,而今忽以内臣六人往,此六人与崇焕等为同乎?”  “将为同则无用往也,使为异则害有不可言者,交卸其责必有误事之害,各逞其才必有偾事之害,妒功忌能,害在诸臣者犹小,幸灾乐祸,害在疆场者甚大。”  “且九边去京师远,不幸中虏,犹有方国以间之,有河山以限之,其患犹缓,山海关去京师近,正皇上所谓一重门限陵京重地,宗社之安危系焉。”  “倘将领以兵柄互持,无所稟承,有警不即应援,关门震动,即钟虡弗宁,何可不深长思也?万一袁崇焕瞻回顾望,致误封疆,则此罪崇焕任之乎?”  朱由校伸出两根手指,颇不耐烦地往桌面上敲了一敲。  冯铨见状,不由加快了语速,一股脑地接着道,“臣等以为,内臣镇守,有不便者四,大可虑者三。”  “军机应在呼吸,六人奉诏密奏,动关进止,及有漏洩之虞,此乃不便者一也,将吏树功立名之心,不胜忧谗畏讥之心,牵制既多,展布必少,此乃不便者二也”  “况三镇守三军中,凡事关钱粮军务,必将增设文移檄书,此乃不便者三也,六人并驰关门,势必建置衙宇,一应投随人役势必渐多,即中官俱贤,而此辈蚁聚,岂能以无事为福?地方必受骚扰,此乃不便者四也。”  “兵家之计攻瑕而不攻坚,前日奴酋失计,遂以攻宁远取败,今奴来计必舍宁远而直抵关门也,臣不知所遣之内臣能了此否耶?”  “前日关门不能救宁远,今必宁远之能救关门乎?倘奴酋以偏师取宁远而全军直抵关门,是内臣独代边吏受敌也,胜负之数,内臣能自保乎?此大可虑者一。”  “兵家遣将必择有名望者以寒敌人之胆,敌必先问来将姓名以决已之进退,择文武为将即其才未必高而犹彼所不知,或恐有韩、白其人。”  “今以内臣往,奴必谓此习于富贵膏梁,不闲兵事之人也,即奴未必攻关门,今以内臣招之矣,此大可虑者二。”  “从前一经一抚动相争哄,昨日五总兵以为冗,欲去其三,乃今遣镇守三人,分守又三人,即人人皆贤,亦无此命将之体也。”  “奴兵前称十八万,人人皆强,山海兵不满五六万,人人称弱,臣不知此六臣者遂能办此否也,此大可虑者三。”  “昔年世宗皇帝八年尽革天下镇守内臣,深谋远虑,同符高皇,我皇上法祖飭戎,宜何择焉?”  “祖宗朝即有遣中使者,乃在太平全盛之时,今皇上之欲遣者,适在危急存亡之日,马方骇也而又鼓之,此宗社所关,非若他事可再补。”  “臣观历代史书,见李唐以鱼朝恩为观军容,虽安庆绪败亡,李光弼、郭子仪为将,犹不免兵溃于相州,而况六内臣并出,掣将吏之肘,隳任事之心,其有能不败者乎?”  “当此时而治其罪,前有劲敌,后有军法,文武诸臣,固无所逃诛,而亦非六内臣之福也,皇上如不以臣言为然,乞敕下廷臣集议,务求万全之策。”  冯铨道罢,再次俯身,冲着皇帝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他这个动作做得让朱由校直犯牙酸,冯铨表面上虽然东一句内臣没能力,西一句袁崇焕不可靠的,但这都算不上是“犯颜谏争”。  实际上真正称得上是冒犯天威的那一部分,是冯铨在话尾引用的鱼朝恩故事。  其实以唐王朝的国力而言,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八年,只是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瞎指挥,才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一举平定叛乱的机会,使得唐王朝最终由盛转衰。  第一次瞎指挥,是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关,坑死了二十万大军,导致潼关失守,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名将被处死,唐军自毁长城。  第二次瞎指挥,便是唐肃宗在相州之战中胡乱插手前线军务,导致六十万大军惨败,九镇节度使落荒而逃。  唐肃宗在讨伐安史叛军的前期,可谓是势如破竹,香积寺一战,唐军大败安庆绪的十万燕军,成功收复了两京,并将安史叛军势力逐步压缩至了河北之地。  安庆绪落败后,只能退守相州作困兽之斗,唐军围困相州,引水灌城,迫使安庆绪将帝位让给史思明,让史思明率军南下救援燕军。  到了这时,安史叛军中唯一有战斗力的就只剩下史思明麾下的部队了,只要唐军能打赢史思明,收复河北之地,其余的叛军势力都不足为虑。  在唐肃宗眼中,局势发展至此,大唐是稳赢了,因为在安禄山攻入潼关前,史思明根本不是郭子仪、李光弼的对手。  因此唐肃宗信心满满地调集了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鲁炅、李奂、许叔冀、董秦、李嗣业、季广琛等九镇节度使,与六十万大军出征,试图一战定乾坤。  当时唐王朝的国力还未透支,如果唐肃宗赢了,他是完全有机会改变大唐的历史命运的,最起码可以有效延缓唐朝中后期各地藩镇自立局面出现的时间。  没想到唐肃宗因眼看相州旦夕可下,便忌惮郭子仪等人拥兵自重,害怕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又会出现另外一个叛臣。  于是唐肃宗就以郭子仪和李光弼均为元勋,不好彼此统属为由,不设元帅之职,并派出宦官鱼朝恩指挥九镇兵马,为此,唐肃宗还专门为鱼朝恩设立了一个名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的官职。  鱼朝恩不懂兵法,他甫一就任,就让郭子仪的朔方军团去上游挖掘河道,准备水淹相州。  没了朔方军团抵御,史思明直接进逼相州,派出军队袭扰唐军大营,截断了唐军粮道。  唐军围困相州三个月,粮草耗尽,却久攻不下,导致士兵怨声载道,想撤兵回洛阳休整。  就在唐军士气涣散、疲态尽显之时,史思明乘势发起进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等四部奋起反击,与之厮杀。  此时,郭子仪率朔方军团赶到战场增援,准备布阵反击,不料还未来得及列阵,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郭子仪所率主力朔方军被大风冲垮,进而引发了唐军的全线溃败,唐军士兵本已无心作战,见此情景,竟立刻一哄而散。  所幸风沙太大,史思明也未能乘胜追击,郭子仪等这才得以聚集溃军,不至于全军覆没。  事后,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到了郭子仪身上,唐肃宗终于得以名正言顺地将郭子仪召还长安,解除了兵权。  因此冯铨提及鱼朝恩故事是相当阴险的,这其中隐藏了一条逻辑,皇帝遣派内臣的本质,就是皇帝无能,无法有效控制军队,才始终无法信任边将。  朱由校心想,冯铨这一句谏言看似平常无奇,实则直击要害,堪称是大奸似忠。  倘或他不愿被比作唐肃宗,那他就该收回成命,如此,既有朝令夕改之嫌,外廷和辽东诸将也不会感激他的好,反而会以为是冯铨劝谏得当。  倘或他承认了自己控制不住边将,必须要宦官出面才能管住关宁军,那他就等于间接承认了自己是唐肃宗第二,将派出去的内臣指为了鱼朝恩。  先不论鱼朝恩在历史上被缢杀于内廷的下场,会不会让那六位被派去辽东的内臣心生警惕,就说这责任归属,朱由校也不能任由自己莫名其妙就被类比了唐肃宗。  如果他的确是效仿唐肃宗故事,那往后关宁军要是打了败仗,外廷不就可以顺利甩锅,把责任都推到他这个皇帝任用宦官上头了吗?  朱由校的面上不由挤出了一丝冷笑,虽然他有系统加持,但他可不会替外廷承担原本就该由文臣承担的责任。  他不会像唐肃宗父子一样瞎指挥,可军饷粮草,总是要由文臣来筹集的,他这会儿要是松了口,往后粮饷不济,打输了仗,这些外臣指不定还要反过来说他不善纳谏。  他绝不上这个当。  朱由校“啧”了一记,似笑非笑地看向冯铨道,“朕听冯卿言语之间,对那袁崇焕好是一番明贬暗褒,莫非是那袁崇焕联络了冯卿,专令冯卿来朕跟前当说客不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 太监皇子 穿回前清,守国门万载 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 云王 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 重生1882年,从困难山区起家 我承认很好色,但绝不是下流皇子 无双权臣:我在古代建立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