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玄幻魔法 >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 48. 第四十八课 儒

48. 第四十八课 儒(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神秘复苏之炼狱人间 首富千金不伺候了[穿书] 暗恋的你 京华女探官 强势锁婚,封少的暖婚逃妻 卧底吉祥 追求的男护工是与我有婚书的老公 小山风 怪奇农庄[无限] 假千金咸鱼摆尾

不过刘启也不是白白在尴尬, 虽然他现在还没杀周亚夫,但是他稍微动脑子想想也就知道原因了。

不止是他,后世的皇帝大臣们对这里头的门道也都是门儿清。

也就西汉以前的这些人还稍微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很快,就有人借李晓诗的口为刘启解释了。

【周亚夫死得并不冤枉。】

【简单来说,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功勋之后,手中是有兵权的。而且他见皇帝时穿甲带剑、这岂不就是直接把蛮横无礼、不敬皇帝摆在了脸上?更别说他的军队只认他,连汉景帝都不认了。】

【当时满朝开国军功集团逼迫汉景帝杀死侵/犯他们利益的晁错, 晁错死后, 周亚夫前去平定七王之乱。直到后来汉景帝封他为丞相,加上当时越来越强的外戚、以及宗室梁王的地盘又一次扩张,这再一次给汉景帝这一支的皇位带来了威胁。但, 周亚夫有功、有兵, 又不得不封。】

【为了保护最喜爱的儿子、也就是汉武帝,景帝与这几方势力都展开了周旋。】

【当时朝堂上, 外戚与以周亚夫为代表的功勋们越坐越大,哪一个都不是容易相与的。了解西汉这段历史的人就会知道, 汉朝外有匈奴, 内则同样不安稳, 外戚和藩王,都是心腹大患。景帝为了给最爱的儿子铺路, 用立储上演了一手大戏。周亚夫站队栗太子,公然反对景帝,后来又反对景帝想要给收归的匈奴王封侯——几次三番都足以证明他这个人藐视皇权, 不尊皇帝,目中无人。】

【但即便如此,汉景帝依然没有选择杀他, 而是考量着要不要把他留给未来的武帝。于是在一次宴席时试探了一下。】

【之前那个人用了《史记》,那么这里我就也用《史记》的记载、史记中记录这件事:周亚夫在这次宴席公然甩了汉景帝脸面。这样一来,就算是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也是死有余辜了——也才有了之前所说的那句,汉景帝认为这人不能留给儿子了。】

【后来,周亚夫私藏甲胄,被告谋反。最终绝食而死。】

【所以,汉景帝杀他是没有错的。】

【退一步来讲,不从私怨,从“后世”的立场来看,他代表着西汉初期尾大不掉的军功集团,这和之前仙童你所说的“中央集权制”在原则上也就是有冲突的。】

【即便有人会说汉景帝恩将仇报,杀死了周亚夫。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且汉景帝擅于权术,为了稳固政权,必要关头连他的老师晁错都可以舍弃,更何况是周亚夫这样的一个人呢?更不要说周亚夫这样的人,换成其他皇帝,还未必能留他这么久。】

【于公于私,周亚夫的死,都是一种必然。】

李晓诗念完,有种恍然之感。

唉,课本上写的东西太少了啊。

要不是有这么些个直播,她还真不知道里边还有这些事情呢。真就相信了找资料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片面之词。

既然牵扯到了阶级冲突,那确实无法调和。

对于那时候的华夏而言,中央集权才是重中之重。

听李晓诗念完,刘启无语地碰了碰下巴。

分析他为什么想杀周亚夫是完全没关系的,他不在意。而且总能想办法找补回来的。毕竟天幕称赞他们的功德在前,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以后不要跟他们爷孙几个对着干。

但是吧,说他在立储上玩手段……咳,能不能给点面子啊?

虽然他确实最中意刘彻没错。

刘彻倒是听得入神。

李晓诗说完了题外话,也收拢了新知识,老老实实继续讲推恩令。

“为了解决诸侯王这种仗着独立自主的权利威胁皇权的现象,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在之前的诸侯国继承制中,是只有嫡长子才拥有封地和封王的继承权的。但汉武帝颁布的这道推恩令中规定了,对于诸侯王除了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都要一视同仁,大家一起参与分封——诸侯王可以将封地再次进行分封,封给自己的子弟,然后皇帝会来帮助拟定称号。”

此言一出,不止已经被“推恩”过的诸侯国王以及他们的子弟沉默,没被“推恩”过的时期里大家也都不约而同一起沉默了。

得知了这位汉武解决诸侯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嬴政目露赞许。

刘邦也“啧”了一声。

这是活生生的阳谋啊。

干脆就直接把“我要削弱你们”摆在台面上来了。

——但这会遭到来自诸侯国方面的严厉抵制吗?

并不会。

相反,甚至还有一些人可能是极力赞同、巴不得赶快推进落实这些事的。

即便诸侯王并不愿意,诸侯的嫡长子也并不愿意,但这都没有用。

嫡长子承袭位置,可嫡长子只有一个啊,不说那些数量难以记录的庶子,就只说嫡次子嫡三子嫡四子等等,他们也不会同意自家父亲和大哥要违抗这道诏令。

比起之前什么都没有的,汉武帝这道诏令可谓是扔到他们心坎上了。

谁不想要土地,谁不想要权利?

不管多少,那都是他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那有了这一出,他们也可以拥有,为什么不要呢?

于是各地诸侯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

但再然后呢?

土地越分越少,权利越分越小。

他们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坐大。

其他子孙那里虽然会觉得变小了,但本来就是白捡的,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嫡枝来说呢?

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分出去,而自己手里的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会不满。

但这种不满是烧不到皇帝身上去的。

因为他们还有数不尽的兄弟啊。

兄弟嘛,不就在是这个时候用来帮你消掉心火的吗?哪怕是用武力呢。

那再然后,这些诸侯王们还对中央有威胁吗?

所以,推恩令的具体内容一出,各个朝代无数位面中的观众就都唏嘘了。

这计策说好听点叫直击痛处,说不好听点那就叫狠毒了。

这位主父偃,还真是个大人才。

李晓诗继续:“后来,汉武帝又找了各种借口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了他们的叛乱。诸侯王就此一蹶不振。”

这正是各人先前猜测的结果。

“除了这些,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他把全部疆土划分成了十三个州,每州都设置刺史,刺史代表了朝廷,去对各个地方进行监管,严密监视那些地方豪强以及官吏,严防他们为非作歹。这些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了。这是汉武帝在政治层面达成的大一统。”

这些基本是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很官方,但李晓诗也没办法,因为就是这么官方啊!她就算再怎么用自己的话去改,也还是很官方啊!

说到这里,推恩令的版块已经讲完了,但李晓诗又加了一句。

“东汉末年还有三国和之后的观众们应该就会发现,三国时期那些地方大势力、盘踞一方的各种刺史,什么幽州冀州荆州益州的,就是这里来的了!”

刘彻:啊?

还没来得及稍微得意一下怀里就又被扔了个雷。

不过李晓诗这回是真的插一句题外话,弹幕上越来越多讲三国事情的都被她无视了。

还要讲课呢,三国跟这节课无关,随口说说还可以,但先不要提那么多!

“除了政治层面以外,汉武帝的功绩还主要体现在他在思想层面上完成的大一统。”

说到这里,李晓诗又扯了个几乎所有人在提到这一段历史时都会列出来的一个对照组:“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有一个事情叫做‘焚书坑儒’吧?先不管这个‘儒’到底是指的什么,但不管是谁在听到这个词的一瞬间都会觉得这是儒生儒士对不对?”

“后世很多儒生都会说儒家的地位在秦朝时期降到了一个低谷——那和‘焚书坑儒’相对的,当然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我们还是先不管这个‘儒’是什么,就只从字面意思来看,汉武帝这个时期,儒家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见地达到一个顶峰了。”

对于又一次的被cue和比较,嬴政抿了一口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刘彻“啧”了一声。

行了,差不多得了、不会还要把这个“尊儒术”里头的小门道也要一一说出来吧?

董仲舒把视线从小天幕上移开,看了看窗外的夜色。

……呃。

李晓诗:“说到这里,还是要先从西汉初期开始。”

“那时候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阶层们基本都是信奉并使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统治政策的。但在社会上,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百家学说都很流行、汉朝恢复生机,他们也都重新活跃了起来——这里要说说诸子百家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止社会在发生大的动荡,学术界也很繁荣。当时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有些思想是就算我们不了解,但也一定听过的。”

李晓诗在这里顺理成章插了一部分诸子百家的官方内容,当然,还都是自己拼凑出来的:“比如主张‘有教无类’以‘仁’治国的孔子、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的庄子、奠定了华夏军事理论基础的孙武孙子等等等等。各学派在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经常发生辩论和抨击,但同时他们也在互相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大繁荣局面,被我们称为‘百家争鸣’。”

“在秦朝,为了更好地推行政策,朝廷采用了法家学说作为核心,其他的思想都被压制了,所以就沉寂了下去。但在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后,这些学说又再一次兴起,到处宣扬着自己的思想。”

“在我们新华夏来看,文化思想繁荣是好事,很大的好事。但对于处于封建统治的王朝、特别是一个刚刚统一没多久的封建王朝来说,那可是皇帝们的心腹之患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始皇要‘焚书坑儒’,扑灭那些对他有质疑的言论和火苗的原因了。”

不过嬴政也并没有完全毁掉,烧毁的都是一些思想上的书籍,重要的医术农书等并不在这个行列里。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诸子百家的门生聚集在各路诸侯王门下,经常批判皇帝的政策。各地思想不一样,政策不一样,社会秩序就肯定会乱。但这样怎么行呢!这不是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吗?所以在这时候,统治者那肯定是要站出来、对这些思想做出一个权衡整合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他们该采用哪一家的学说作为主流的学说了。”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推荐使用儒家学说……唔,等等哦。”

李晓诗的话音打了个岔,因为弹幕上有人说出了比老师所讲课文更详细的内容,她眼睛一亮,拖回去把那些弹幕仔仔细细看下来,然后才点点头,“谢谢呀。”

她把这些和弹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整合了一下,说道:“关于思想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

“第一条是天人感应、君……君权神授。”

李晓诗看着弹幕,又看课本,就算因为不熟悉断掉内容也很快就接上了:“他们把皇帝当成是上天挑选并赐予的人,反抗正统的皇权就是在和老天作对。据说这套理论其实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董仲舒又糅合了其他杂家的学说,最终融合成了这一套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的天人关系论。而时下百姓愚昧,对这些都是深信不疑的,也就更方便了皇帝对地方的管控。”

刘彻没眼看了。

这倒霉孩子,拆台来的?

不过还好,在刘彻看来,李晓诗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再强调她之前那些“唯物主义”的观念,只是撇撇嘴又说了一句“世界上是没有神仙和鬼怪的”,倒也没在百姓中引起什么大的风浪。

“第二策,就是这一板块的标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诸子百家中,各个学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最后董仲舒提出来的这一套,却是最适合那些已经安定下来的封建王朝中统治者的思想策略——儒家。”

“儒家学说内部其实也有很多侧重点不同的观念,董仲舒之所以选择儒家,是看中了荀子的理论:礼治。这一思想,主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就正合了此时西汉王朝的需要吗?于是汉王朝在点明皇帝乃是天选之子后,又推行了这一套需要礼度教化尊卑有序的儒家思想。”

“但这个儒家却又不完全是孔子那个儒家。”

“汉武帝雄才大略,肯定是要对外征伐、对内掌权的,必要时候铁血政策也是不能少的。可是孔子孟子等人提倡‘仁政’、又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相比之下,孔子更推崇西周时候的制度。这很明显又和大汉王朝、和汉武帝的需求相悖啊!对于这样的帝王,其实还是严明的法家更适合他的吧?”

“可是百姓们对这一套却是很喜欢,接受得毫不费力。谁不想有一个‘民为贵’的皇帝?”

“所以董仲舒这个擅长将思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又一次发挥了他的才能。他糅合了其他诸家学说的思想理论,成功创建了一套看似儒家、但内里已经全然变了的新儒家。外儒内法、辅以其他各种学说的细枝末节,成功让皇帝和百姓们都满意了。”

李斯:……

(大秦脏话)

好嫉妒,他也可以的啊。

他正打算这样做的啊!

怎么还有人比他还先一步呢?

……也不对,其实这也算是他的后生了。

李斯心里酸溜溜的,但又想到什么,随即释然了。

他拿起笔,立时开始写新的策划书。

哼,只许你们摘我们的桃,不许我们摘你们的桃?

等着吧,三天后、不,明天,他就把新的法家学说呈给陛下。

李晓诗还在艰难地捋弹幕和课本笔记,争取三方汇总互相补充:“当然啦,这套政策的外衣还是‘仁政’‘德政’。但董仲舒和孔子那些先贤们的仁政德政却不是一回事。孔子孟子认为人间有‘五伦’,也就是君臣伦常父子伦常夫妇伦常兄弟伦常和朋友伦常,但董仲舒推行的是‘三纲’,也就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所谓‘三纲五常’,就是这三纲——从此之后,那些以儒家治国的儒士儒生们,其实都是这一套新思想、以及他们又故意曲解出来的更新的思想了。”

这在当时情况中确实是有利于制衡君权、又能帮助皇帝统治百姓,但后世的封建糟粕也没少从这里来。

那些后世的老顽固,不都是深深浸淫在对儒学自以为是的理解当中的人吗?——他们都说自己是儒生,说是遵循孔孟,但是谁又能说,孔子孟子的思想是这样的?

这下,不止西汉当代,后世的老百姓们也听迷茫了。

那这到底是咋回事啊?读书人们都推崇孔圣人,都说是儒生,其实他们信奉的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孔子学说了?

许多被影射到的老腐儒们一个个气红了脸,甚至还有的当场不顾风度脱下鞋子朝李晓诗砸了过去。

“荒谬!”

“小小女子,胡言乱语!”

“……岂有此理!”

对于这些反应,李晓诗并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她只是在说实话而已啊。

再好的思想,在一代代传下去的时候也总会出现误差啊,更别说这种有意为之的了。

三人还能成虎呢,传话游戏都没玩过吗?

更别说之后了,谁又能保证,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在后续的时代发展中还有没有又一次被后人曲解啊。

之前对于和亲女子她犹豫着没敢说太多,怕给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怕安慰起来词不达意。但现在,不过就是顺嘴说一句“思想有可能被曲解”,本来就是事实嘛。

孔子的思想和后世那些王朝确实不太一样啊!

这连她这种只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点点《论语》的都知道。

老腐儒,真难相处!

李晓诗根本没看那些人的发言:“第三策就是大一统。而在让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当时政权精神支柱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兴办了太学。拟定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系统地培养统治需要的人才。这么一来,儒士们就正式进入了各级政权机构。就连后边朝代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到清朝,基本也都是要考这五经的,这可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相对也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了,都要采用儒家的书作为教科书,可想而知儒家的地位了!”

“所以就算汉武帝其实并没有对百家进行什么严格的管控举措,也没有独尊什么,但他这样一系列操作下来,儒家的地位就被抬得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各家了。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做官,想要做事的人,都会自发地去学习儒家的内容。”

“从这里开始,儒学就到了主导地位,成为了各个王朝们推崇的正统学说,对后世个华夏的影响都很深远。”

“就连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也有儒家的内核呢。”

表明自己对儒家对先贤的尊敬,骂那些腐儒并不是在黑儒家,李晓诗又继续道,“事实也证明了,以人为本,以民为上,国家和政治才能清明;不过也正是有了严明的法律,社会秩序才能稳定安宁;墨家兵家道家等等等等这些学说,在我们的社会上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花齐放,各路开花,社会也才能一并繁荣嘛。”

李晓诗话到这儿就停了,没有去鼓动大家尝试让百家齐鸣,也没有说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社会和谐。

她的眼界越来越宽,已经知道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合”了,所以只是简单说了一下。

正当许多人还沉浸在对“尊儒术”这个问题中时,嬴政却微微出神了片刻。

他没有着重去思考这个传说中被他又焚又坑了的学说,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晓诗所说的一个词语。

……科举考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剜我心骨搞背叛?灭你全族又怎样! 御兽从全球高考开始 柯南之米花署长的科学加点 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法师之上! 末日重生:开局囤积SSS级卡牌 混在后宫:女帝要我推倒皇后 京师无人生还 清穿之妖媚惑主 同枕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