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 天上的星辰那多,听仙画说甚至比地球还更大,那也会有住人吗? 如果有的话, 他们会长什样子? 有人脑洞大开:“肯定有,说不定咱们《山海经》里的那异兽就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 “说不定就像是传说中的神仙。” 也有人谨慎的摇摇头:“我希望没有。” 他身边的人好奇的问:“这是为?” “还记得上一期仙画讲的故事吗?”那人微微冷笑一,“西班牙人发现了印加帝国,结果转手就给人送了一张有天花病毒的毯子给他们。若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是这样的恶人......”@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说, 大家都觉得不寒而栗。 这时候, 有人挥挥手:“不用担心, 既然这路小柒还生活得好好的, 那就无需我们担心此事。” 再说了,担心也没用。 但这个话题给无数的古代剧作家和小说家们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下笔有如神助,酝酿出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 ...... 【而我们早在战国中期的时候, 就有天文学家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并且总结了其出没的规律。】 【那就是春秋时期的魏国人石申和齐国人甘德。】 【他们不仅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 还发现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周期。另外,甘德对木星的研究最深, 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木星的著作, 叫《岁星经》。】 春秋的夜空下。 甘德正在高山上观测星空。 为了看星星, 他每隔天都不辞辛劳的爬一次山,因为这里看得最清楚。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通过这年的观测,他成功的确定了不少的星宿。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木星——他称为岁星的旁边有一颗光辉呈现淡淡红色的小星星。 甘德不以为意。 但是当天快亮的时候, 木星运行到了偏西的方位, 它旁边的这颗小星星依然还在,甘德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偶然。 这颗小星星是跟着木星在转动的。 它们俩或许是同盟的关系。 二天, 他又了,意料之中的,这颗小星星依然伴在木星的左右。 甘德回家后,在纸上记下:“ 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木卫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肉眼所观测到的。因此这条记载的真实性非常的高。而木卫三在天文学上真正被发现并命还等到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木星。】 【甘德的这一发现也比伽利略早了近两千年!】 天文望远镜立在地上,如同大大的炮管。 最先进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更是结构复杂,占地巨大。 【石申和甘德并不认识,也不算是一个时代的人,石申比甘德的年代略晚。只是后有人把他俩写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这也是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 秦朝。 扶苏有惭愧的对在场的太史令胡毋敬说道:“我竟不知道石申甘德。也未曾听过《甘石星经》。” 胡毋敬宽容的一笑:“公子无需介怀,《甘石星经》不过是观星之作,并非治国之理。臣也是接任了太史令一职后才接触到的这。” 胡毋敬自己擅长的是儒学,但他对天文也感兴趣。上任太史令后也是研究了一番相关的知识。 让他有所感慨的是,历史上看,石申和甘德不过是小人物罢了,并未建下什基业,也不曾在一风云变幻的大事中出现,死了也掀不任浪花。 所以像扶苏这样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的人都不曾听过他们的字。 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却登上了仙画,即使千年后,后之人也未忘却他们做出的成就。 人的际遇,真是奇妙。 历史的评说,也真是奇妙。 唐朝。 国子监中有人一拍桌子,懊恼的道:“我也发现过呀,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岁星旁边有一颗小星一直亮着。原这也算是了不得的发现吗?” 他是不是差一点点也能登上仙画了? “看到并不代表能有所认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走进,“就像你每天都看到天与地,看到昼夜更替,但你能中领悟和发现道理吗?” 普通人和天才,也只是一线之隔而。 而在作监,工匠们的眼神亮了。 望远镜! 这是不是和显微镜类似的东西,只是用望远? 经有人忍不住畅想,上次做出显微镜得了一大笔赏赐,如果这次能做出望远镜,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有赏赐进账? ...... 【石申甘德之后的天文学家们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了解得更深了。】 【最强大脑祖冲之不仅算交月点,还计算出了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他算出木星运转一周的时间为11.858年,而现代科学家们得出的结果是11.862年。】 【两者仅相差0.04年!】 【水星的运转周索性就和现代一模一样了。金星也只相差0.01年。】 【就想问问,祖冲之的脑子到底是怎长的?】 仙画唰唰唰的祖冲之和现代科学家各自推算出的数据放了上。 一左一右,对比非常的明显。 小数点之前完全一致,小数点之后,往往也只在二位甚至是三位不一致。 而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差了千年! 一个是纯手算,一个却能借助无数的观测和计算工具。 ...... 天幕下的人又一次听到了祖冲之的字,同样发出感叹:“对啊,他的脑子怎长的啊?” 正在艰难学着《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的学子们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大家都是人,为什就他如此不同? 现在知道弟弟靠不住,致力于培养儿子的赵匡胤忽然了兴趣:“按照之前讲的生物遗传说,是不是这祖冲之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特别的聪明?” 他打算让史官去查一查史料里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赵匡胤却不知道,天才的基因往往是突变的,和遗传的关系还真不大。 南北朝。 戴法兴在家中摔碎了自己喜欢的一套陶器。 “祖冲之!” 没想到这个私改祖宗历法的人竟然能得到仙画那高的评价,更没想到他拿出的那东西竟然都是真的! 戴法兴心中惶恐,经可以想象得到明天自己在朝会上即面临的诸多嘲笑,腥甜的感觉泛上喉咙,压了许久才压下。 罢了罢了,明日不如请假,可不能去自取其辱。 祖家。 祖冲之笑呵呵的,谦虚的对自己的儿孙们表示:“不过是算熟了而,你们是像我这样算多年,也能算出的。” 儿子祖暅还好,传承了他的衣钵。 孙辈们的眼神简直幽怨之极——您说得倒是简单! 这东西,不会就是不会! ...... 【对了,你们可能问,宣夜说呢?】 【宣夜说其实反倒和现在的真实宇宙观是更接近的。】 宽袍大袖的士们正在清谈。 有人悠悠道:“天,不应该有天穹,而应该是各种气,无边无涯。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这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日月星辰如解释?” “自然是在这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漂浮。” 众人想象这样的画面,纷纷点头:“然也。” 宇宙和日月星辰就该是这样。 缥缈而无穷。 【只不过,宣夜说在当时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没有证据支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前提下也没法观测出。所以当时正儿八经搞天文科研的人是不信的。仅限于在信奉庄的一文人之中流通。】 【后到了晋朝之后,宣夜说的一著作失传,就逐渐没落了。】 【也算是一大憾事吧。】 【说到这里,你们心中可能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古代都没有测量工具,这天文学家难道是用肉眼在观测天空和星辰吗?】 【实际上,天文仪器的制作同样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之一。】 镜头快速闪动。 制造精美的日晷、圭表、浑仪、天球仪等等或古朴简单或精密细致的仪器一一闪过。 【我们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专门的天文台,那时候叫“清台”,商朝的时候叫“神台”,周朝的时候叫“灵台”。后又叫司天台等等。】 【现在,当然是叫天文台。】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曾经挖掘出天文台的遗迹,历史学家们判定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推断这是尧的遗址。】 【在这个遗址里,就出土了圭表。这也是最早的天文观测工具。】 圭表像是一个L形,由一根竖着的杆和一根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组成。 最早的天文工作者就是根据杆在地上投射下的影子方向和长短判断天时。 后,圭表又发展为了日晷。 【圭表相对说还比较简单,只能观测太阳的方位。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时期的落下闳发明了“浑仪”。】 浑仪长得有像是镂空的地球仪。 但是它的最外层代表的却不是地表,而是代表着围绕着地球,地球包裹在其中的天空。 它中间的“核”才是地球。 天文学家们在最外层天空相应的位置标注上日月星辰,象征着这围绕着地球而转动。 【注意,是浑仪,不是浑天仪。】 【而浑象的发明者是西汉宣帝时期的耿寿昌。】 【浑仪是用观测天运行,而浑象是用演示天运行。】 浑象和浑仪完全不一样。 最早期的浑象和浑仪还有点类似,但是发展到后期,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机械设施,用水力运转。 大型的浑象仪,有层楼那高,人可以在其中出入。 【浑天仪则是它俩的统称!既可以指浑仪,也可以指浑象。】 【另外,命为“浑天”一词,就能看出,这其实是反馈出的是浑天说的思想。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工作者眼里,大家都默认的是浑天说。盖天说在什人之中流行,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反正,学说也不过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而。懂的都懂。】 ...... 西汉。 太常令落下闳没想到自己捣腾出的浑仪居然也能登上仙画,一时间惊喜之极。 汉武帝刘彻听到了落下闳的字,开怀大笑:“落下闳,不枉朕把你川蜀之地召,做得不错,赏十万钱!” 他对有功之臣一向赏赐颇丰。 落下闳连忙道谢。 汉武帝又问浑仪:“等改日朕去太常寺,你给朕演示一下。” 落下闳:“喏。” 他一脸焦急的想看到后的那天文仪器,刘彻自然看出了,安慰道:“无妨,朕命笔吏其中出现的物件全都记下。到时候你可以去宫中尚方令,酌情制造。” 为什酌情? 因为有不是想造就能造出的。 落下闳自然感激涕零,心中狂喜——过去的一年,大汉的农学和医学发展颇为迅速,让他看了都眼酸,现在终于轮到天文了吗? 东汉。 邓绥对张衡道:“仙画一定会提太史令的浑象仪。” 话音才刚落,殿中人就听到仙画提到张衡的字—— 【现在一提到浑天仪,咱们浮现出的就是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张衡发明浑天仪,似乎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说法笼统,不够精确。】 【张衡只是改良了浑象。】 【但是!他造出的水运浑象仪特别的牛,堪称一绝。】 东汉,天文台。 张衡非常激动,因为他所设计和制造的水运浑象仪经完成,马上就到验证它是否好用的时刻了。 这水运浑象仪占地非常大,他们它放在一间暗室内。 它大概柜子大小。 在最顶端,立着和浑仪类似的圆形仪表,上面的对应位置上标注着日月星辰。 而在下方,却是各种精密的木制机械——机轮轴、时刻钟鼓轮、报刻司辰轮、枢轴等等等等。 这小配件构造有的是让水流通过,带动浑象仪的运转,有的却是为了运转后的报时,各司其职,结构严谨。 “时辰到了。”有小吏报时。 张衡深吸一口气:“那立刻开始。” “启动浑象仪——!” 随着这道悠长的音,立于暗室中的浑象仪被启动了,漏壶里的水开始流入到其下的沟槽内,在水力的推动下,各种机轮慢慢的转动,一层带一层,最终带动最顶端的球开始转动。 球并不是单一的一层,先是代表着月亮的那一道开始动,然后是太阳、是星辰......每一道转动的速度还不一样。 一个时辰后,在旁边观测的小吏跑出去:“长庚星初现于天空......” 他精准的报出了长庚星也就是金星在浑象仪上现在运转到的方位,而在外的星官立刻观测天象,发现实际中的金星现在真的是在这个方位。 张衡立刻又让星官们测了其他的大行星,在浑象仪上的显示和现实中的方位都相差无。 这就是一个实际的星象模拟演示器! 监测了一晚上之后,张衡得到了自己想的结论,兴奋的对星官们道:“往后,即使是看不到星辰的白天,我们也能知道它们正处于头顶的哪个位置了!” ...... 邓绥颔首表示赞同:“一次看到太史令研造的水运浑象仪,本宫就觉得不凡。” 的确是堪称一绝。 那浑象仪现在就摆放在司天台内,她偶尔也会过去看两眼。 邓绥本就对天文颇为喜爱,有的时候为政事烦心,去看看日月星辰的运行,感受到自于宇宙的浩大,便会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事情不算什。 心境都能开阔不少。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臣也只是在耿寿昌的基础上做了一改进而。”张衡谦虚道。 “太史令无需过谦,耿寿昌的浑象可不如你的精巧,而且也并非水力驱动。” 后之人没见过耿寿昌的浑象,她是见过的,简单类似浑仪。并不是说耿寿昌的做得不好,而是张衡的改进实在是浑象仪提升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不可同日而语。 ...... 【水运浑象仪不仅特别的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装置有意思,叫做瑞轮蓂荚。】 【蓂荚是一种传说中的植物,传说它每天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到十五片之后正好月半,接下就每天掉一片叶子,掉完之后就正好是月底。】 瑞轮蓂荚用金属制成,立在浑象仪的后面,同样受到水流的带动。 每日的子时,它的叶子会立一片,直到每月十五日时,整个杆子上长满了叶子。 而接下的每日子时,它的叶子会随着机械的松动掉落一片,到月底又变成了光光的金属杆。 这就是一个汉朝版本的机械日历! ...... “哇,这是怎做到的?”天幕下响一片惊叹。 说实话,刚才的浑象是复杂的,而且还牵扯到一天文知识,可以说绝大部的人都看不太懂,只知道厉害。 但是这个会长叶子也会掉叶子的小东西,他们看懂了! 有妪道:“有了这个,我就能知道今天是每月的哪一天了!” 有的时候日子过糊涂了,根本不知道到了哪天,她也不识字,只会用柴禾棒在墙上画一字,但多了后也数不清。只能模糊的根据月亮的盈亏判断大概。 这东西真是好。 这样奇妙的小玩意儿也让少年郎们生出向往之情。 秦汉,一位隐的墨家后人转过身去认真的问自己的父辈:“如果我学了墨家的技,是不是也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他的父辈一直让他传承墨家的技艺,但他一直都不想,直到刚才看到这东西。 形容沧桑的中年男子沉吟了一下,在心中模拟之后回答:“等你到了我这个地步,应该就可以。” 少年郎立刻应下:“那我学!” 原家里传承的这技艺不单单是可以做个家具什的,还能有益于天文,听上去就有意思多了。 ...... 【张衡也不愧是张衡,不仅是天文学家,更是机械学家!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没有保留下,我们只能各种典籍中窥见其风华。】 【但张衡的思想也影响了后,历朝历代都仿造过他的水运浑象仪,到了宋朝之后,达到了技艺的巅峰。宋朝的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浑仪和浑象结合为一,直接做了仪象台。】 【现在开封市博物馆的展厅内就放了一座一比一复原仿制的宋朝仪象台。】 这个仪象台的高度足足有十二米,仅是基座就有七米高。 它的报时系统、驱动结构和传动系统都位于下层,中层的密室放置着巨大的浑象,可以模拟天的运行,甚至可以模拟昼夜的交替。 它的顶端,则放置了用龙柱支撑的浑仪。 到了夜晚的时候,宋朝的星官们就会登上这个仪象台的顶端,打开最顶上的隔板,用浑仪观测星空。 这就是界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文钟! 星官们对这座水运仪象台的出现欣喜若狂。 但是一闲着无聊的朝臣们却上奏道:“官家,我大宋以火德立国,苏颂却此仪器命为‘水运仪象台’,对江山社稷不敬!其心可诛!” 苏颂心中咯噔一,坏了! 好在,宋哲宗虽然年幼,但是个明理之人,并不在意,只是挥了挥手道:“需抠文咬字,这字改过就好了,就叫‘元祐浑天仪象’罢!” 苏颂知道皇帝这是在保他,立刻站出谢恩。 ...... 赵匡胤觉得心里安慰了。 他们赵家的后辈皇帝们也不是个个都那不靠谱的。 不过,这元祐浑天仪象的确是好听多了,听了都舒坦! 他没想到的是,这位靠谱的后代只活了二十四岁就死了,成为了北宋最后的辉煌。 哲宗朝。 仙画开始的时候苏颂正在家中看书,他不仅在天文和机械上擅长,而且诗文同样不错。甚至,后者才是他的项。 苏颂没想到仙画提到自己竟然是因为自己制造的浑天仪象台,失笑摇摇头。 这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成。 不过,这浑天仪象台的确是他的得意之作,听到此处,也极为高兴,甚至让儿子温了一壶酒打算慢慢的边品边看。 另外一座苏府中,一位叫苏轼的人正在拍桌大笑。 “苏子容此人,的确是全才!妙人也!”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