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这两位汉朝名臣, 一位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华夏人’,一位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扬名于匈奴, 功显于汉室’的功臣。】 【第一位名臣张骞(1),两次出使西域,一共去了十八年,卓越贡献, 举世称道。他建元二年, 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 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从西汉的敦煌, 出玉门关,促进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 飞将军李广在荒漠之中迷路一事,你们想要攻打匈奴前,能否学习一下冠军侯霍去病, 以礼或以利诱一些当地匈奴人来当向导?如此不就可以避免‘李广难封’的祸事!】 一直在苦思冥想霍去病为何不会迷路的飞将军李广:“……” 原来如此!那冠军侯居然还不分他两个匈奴人, 这是想要看他倒霉啊! 李广在心里嘀嘀咕咕,不过想到神仙对霍去病很是爱重, 甚至赞誉颇多,便又把心里的不满隐匿起来。 这少年英才就是讨人喜欢, 本来就有皇帝陛下的宠爱, 现在再来一个太阳的看重。 他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是避其锋芒为好。 · 而在另一边的汉朝, 正准备出使西域的张骞一行人看到天幕之中的神仙居然谈论起张骞, 还是作为名臣的身份,当即便是面露惊喜。 “名臣名臣,神仙这是在赞誉我们大人为有名的贤臣!看来此次西域之行, 结果肯定就是好的。” “是啊是啊,我们也算是名留青史也!此乃大丈夫所为!” “……” 张骞自然也是很惊喜,只是听到精卫所说他们两次出使西域就花去十八年时间,便能知道此行虽有成效,却也困难重重。 但为他们送行的皇帝陛下和众多大汉的臣民都在身后,他们身负重任,即便是西行多歧路,也绝不忘故乡恩! · 【张骞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正要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便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于是匈奴的右部诸王便立即将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见当时的军臣单于。】 完全想不到这一开始就遇到危险的张骞一行人:“……” 看来届时穿过河西走廊时得多注意了,能尽量避开那些匈奴的骑兵队,便尽量避开吧。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等人要出使月氏后,便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河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是绝对不允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于是军臣单于开始威逼利诱张骞,只是张骞等人‘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更不曾动摇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元和六年,匈奴的监视有所松懈,于是在被匈奴困居十年之久的张骞便趁机带领随从逃出匈奴人的区域。】 【张骞一行人成功从匈奴那里逃出,只是十年之久,西域的情况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匈奴支持和唆使乌孙国攻打月氏,于是月氏人被迫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顺便征服大夏,新建家园。】 【张骞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在经过车师后不向西北伊犁河流域前行,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沿着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精卫说到此处时,神情一变,而天幕之中的画面亦是跟着一变。 随着天幕的转变,漫无边际的沙漠,炎炎夏日中的骄阳,以及那在烈日之下艰难行进的一行人,便出现在历朝历代众人眼中。 有熟悉那一行人的臣民,一眼便能认出这是张骞他们。 随着时间的快速流逝,大戈壁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更有冰雪皑皑,寒风刺骨。而那沿途人烟稀少,水源缺乏,再加之是匆忙出逃,物资尚且不足,这一行便是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得靠熟悉地形和擅长打猎射箭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的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年纪轻轻便为国献出了生命。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张骞等人一路上的艰苦行军,此时都被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汉朝,汉武帝刘彻见到张骞等人如此忠烈行径,只恨不得把那【浮生若梦】仙酒留一杯给张骞。 只可惜那被大汉才女卓文君进献的【浮生若梦】,却是早就被他分于将军卫青、霍去病,并与太子据儿一同在家宴中所享用。 当然对于有心把仙酒进献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夫妻二人,汉武帝也是重重嘉奖和赏赐。 即使如此,那他贵为天子,喝两杯仙酒也不过分吧! 汉武帝刘彻有点心虚的想,但表面上却是一副为之感动的神态,对左右赞言:“张骞,实乃我大汉之忠臣也!” 就在汉武帝刘彻说出这句话时,天幕之中再显神迹,原来在那些死去的汉人尸首旁,却是突然出现两位身形漂浮的……神仙?! 只是当众人看向那两位漂浮的双脚,却是有一个重击:这明显就是鬼啊! 就在此前他们还在抗金英雄岳飞被隗顺所安葬的坟墓前见过,那可是极为震撼的事情,教众人皆是不敢忘。 此时再见到,又迟疑的抬头看了看天幕之中的炎炎烈日,众人皆是有一种头昏目眩的惊骇感。 ——鬼、鬼不是惧怕日光,并不敢在太阳底下出现的吗?! 众人都觉得自己的舌头都要打结了,战战兢兢之下却是什么言语都说不出来。 只是亲眼所见便惊骇如此,更别说是亲身经历的本尊了。 张骞这一百号人的队伍皆为铮铮铁骨的硬汉——毕竟不是硬汉也不可能被派出去出使西域,身体条件差一点都得一出门就死了。 张骞这一行人亦是惊诧不已,丝毫不敢思考有鬼跟着他们一起出使西域的事情。 不过后续的画面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只见那面白如雪、头戴高帽、身着阴阳黑白衣袍的两位鬼拿着手中之铃摇晃两下,便有半虚半实的魂魄从那尸首里飘出来。 待众人仔细一看,便能辨别出这魂魄与尸首的容貌别无一致。 ——这根本就是那死去之人的鬼魂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能把死人鬼魂给摇出来的……神仙到底是谁?! 而对阴曹地府有所了解的南宋之后的众人,却是惊疑不定的猜测这两位莫非就是鬼差黑白无常? 只是不管众人如此猜想,天幕之中的张骞等人还在不断的勇往直前,而死去的人也日渐增加,那两位不知是鬼仙还是神仙的存在也时常会出现,每一次都会带走一两个魂魄。 间或还有几句交谈之言,面对这有着勾死人魂魄之能的鬼神,众人皆是如听天音。 “怎得又死人了?……还是死的有功之人……” “跑到西域来……也算是出差看一下异域风光……” “何时把西域全部打下,你就得看腻了……” “日头太晒……速速办事吧……” “都是忠君爱国之士……阎罗王定然爱惜,且得注意……” 黑白无常所言甚是小声,且天幕的重点仍然是在张骞他们身上,对于出现的两位鬼差并不太过于注重。 因而黑白无常的话仅是被众人听到只言片语,但有心之人提取出来之后,再对此场景进行推测,便得出一些阴曹地府的阎罗王的喜好。 而唐朝的诗鬼李贺则是再一次感受到众人的过度热情,连皇帝都殷切不已的拉着他谈话,言辞之间更是让他死后定要与鬼神阎罗王为其美言几句。 李贺:“……” 直到张骞终于走到了大宛,这样的诡秘场景才消失。 · 【张骞一行人来到大宛后,便向大宛国王说明自己要出使月氏的使命和途中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承诺今日顺利返回汉朝,便会奏明汉皇,送大宛国王很多金银财宝。】 【大宛国王很是向往东方汉朝的富庶和繁华,并想要与汉朝通史往来,只是碍于匈奴阻拦,此时汉使的到来,无疑是甘露降于旱地,于是便答应张骞的请求,派人护送张骞一行人来到康居,而康居王又遣人把张骞他们送到大月氏。】 【只是让张骞遗憾的是,大月氏人已经因为新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距匈奴和乌孙甚远,故而不愿再复仇打仗,也不想和汉朝来往,认为汉朝距离月氏过远,中间亦有匈奴诸国作为阻隔,便毅然决然拒绝了张骞的所有请求。】 【在月氏逗留一年后,张骞还是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攻击匈奴,于是张骞只得无奈返回。为了避开匈奴的骑兵队,张骞等人在归途时改变了行军路线,打算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归汉。】 【这本是一条十分安全的归途,只是很不幸的是,羌人已经沦为匈奴的附庸,故而张骞等人再次不幸的背匈奴骑兵所俘。元朔三年初,趁着匈奴为争王位而发生内乱,又被扣留一年多的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听到精卫的提醒,张骞一行人立即又换了一条行军路线,绕开羌人和匈奴的领域,比原定历史轨迹,提早一年多回到长安。 而知道元朔三年初匈奴会因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的汉武帝刘彻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立即派大将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匈奴。 打败匈奴,就是他的毕生所念! 寇可往,朕亦可往! · 【从汉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张骞等人共历十三年,这一行人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归来时却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宛这个国家有着极为罕见的大宛马,此类马为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因快速奔跑后肩膀位置会慢慢鼓起,且流出如同鲜血一般的汗水而得名。】 【汗血宝马不仅体形健美、乖巧听话、适于长途行军,更是被赞为‘天马’‘其先天马子也。’,甚至还有‘龙之友’‘龙之媒’的美称,便是天庭之上的天马,亦是有一大半为这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便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有一次在贰师城见到强健的大宛马,惊为天马,便奏告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大喜,当即命车令为使者,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造的金马,欲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外拒绝,甚至还将汉使于归途中杀害。】 【汉武帝刘彻大怒,便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便杀死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向汉朝上贡三百匹汗血宝马。汉武帝为之大喜,便将‘天马’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极大改良,汉朝的国力和军队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增强。】 【及至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诸国关系更为密切,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将义和公主嫁给宁远——也就是汉朝时的大宛国王,宁远国王为了感谢此举便向唐玄宗献上两匹‘胡种马’,也就是汗血宝马。唐玄宗甚是喜悦,便为这两匹马起名为‘玉花骢’的‘照夜白’,同时还被画进唐朝名画《照夜白画》。】 精卫说到此处,似乎是要让众人都亲眼目睹一下‘天马’的实力,便素手一抬,几十匹神骏的高头大马便凛凛然出现在天幕之中。 众人观其体形状态,奔跑起来时如同海潮汹涌,在那寒风凛冽中仰天长嘶其声如惊雷震天动地,更甚至是在暴风雪地上或烈日炎炎之中,亦是驰骋如飞,行走如流。 【唐朝李白便有一首《天马歌》所赞言:‘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朝司马光亦然也有《天马歌》:‘大宛马,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2)】 · 秦朝,咸阳。 秦始皇嬴政听到这世上居然还有如此‘天马’。而且这还是连神仙都身为喜爱的汗血宝马,立即便要将其取得,用以提高大秦军队的战斗实力。 连秦始皇都为汗血宝马而惊艳动容,就更别提是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军们了,王翦老将军看这汗血宝马的眼神简直就看自己儿孙还要殷切。 “陛下!这月氏一国必须打下来!这汗血宝马亦要为大秦所有!” 王翦老将军所奏,自然也是秦始皇心中所想,于是原本打算对匈奴用兵之后犹豫着要再打哪里的秦始皇,立即就把月氏放到了匈奴之后。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先派使臣去探一探月氏的情况,若是弱于匈奴,那就直接一举攻下。 若是那月氏周围还有其他蛮夷之国,倒是可以再来一次‘远交近攻’,让那些蛮夷之国先互斗一番,待合适时机大秦再出手,一举拿下! 【元狩四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败逃西北,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来与西汉对抗。而汉武帝刘彻再次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次张骞等人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二:一是招降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土,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为汉之外臣。】 【只是张骞到时,正值乌孙内乱,并不能达成劝说乌孙东归。但张骞的副使则是分别访问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彰显和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元鼎二年,张骞一行人携乌孙等使者返回长安。】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致使汉朝和西域各国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形成‘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 【除此之外,张骞还促使汗血宝马等良种马传入,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胡萝卜和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龟兹的乐曲和胡琴,以及地毯等也传入内地,丰富汉族人的吃穿住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葡萄便是一种汁水饱满且甜香或微酸口感的水果,还可酿造美酒。至于这个苜蓿则是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产量高,草质优良,畜禽皆喜食。不仅可为凡人食用,更是喂养出好马的关键。】 【那大宛能有汗血宝马这一‘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天马’,这苜蓿便是一大原因。】 【同时把苜蓿用来喂养家禽,亦是能喂养得壮美肥硕,肉质鲜香。】 精卫一边说着,一边还在天幕之中展示这些产自西域的植物和作物模样,间或还有各种被烹制完成的美食,什么炙烤羊肉、爆炒苜蓿等等,直接就让历朝历代众人看得目不转睛眼花缭乱。 特别是那汗血宝马和适合用来喂养马匹及各种家禽的苜蓿,更是被众人奉为至宝,恨不得现在就在自家地里种上一小片。 至于为何不是种一大片,那当然就是因为他们还得种其他粮食来交纳赋税和一家人饱腹。 苜蓿虽然是好东西,却是还不能够满足广大百姓的日常所需,毕竟百姓也是自有一套生存法则。 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百姓总会拥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w21格格党请牢记:,.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